回鹘汗国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回鶻汗國


742年 - 848年

820年回鶻汗国极盛时的疆域圖
820年回鶻汗国极盛时的疆域圖

地位
大可汗
首都
窩魯朵八里
宗教

薩滿教 → 摩尼教
政府
君主制
可汗
 


• 744年 - 747年

懷仁可汗 藥羅葛骨力裴羅
• 747年 - 759年

葛勒可汗 藥羅葛磨延啜
• 759年 - 780年

牟羽可汗 藥羅葛移地健
• 780年 - 789年

武義成功可汗 藥羅葛頓莫賀
• 789年 - 790年

忠貞可汗 藥羅葛多邏斯
• 790年 - 795年

奉诚可汗 藥羅葛阿啜
• 795年 - 805年

懷信可汗 藥羅葛骨咄祿
• 805年 - 808年

滕裏野合俱錄毘伽可汗
• 808年 - 821年

保義可汗
• 821年 - 824年

崇德可汗
• 824年 - 832年

昭禮可汗 藥羅葛曷薩特勤
历史
 


• 建立

742年
• 终结

848年
面积
800年
5,500,000 km2











先前国

继承国





突厥
















黠戛斯汗国

喀喇汗王朝

甘州回鶻汗國



回鹘汗国是由回鹘人在今蒙古高原建立的国家。


回鹘原是由韋組與烏揭(烏古斯人)組成的聯盟,部族共分十九姓,通行与古突厥语仅存在方言差异的回鹘语,早期使用突厥文字,后改用源自粟特字母的回鹘字母记录文字。《舊唐書·迴紇列傳》記載,回紇本为藥羅葛、胡咄葛、啒羅勿、貊歌息訖、阿勿嘀、葛薩、斛嗢素、藥勿葛、奚邪勿等九姓部落联盟,其可汗出自藥羅葛氏;後來回紇擊破拔悉密、葛邏祿兩部,統號十一部落[1]。当时的突厥汗國在古突厥文中習慣稱呼回紇人为 Toquz-oghuz,意即“九姓乌古斯”[2],“乌古斯(oghuz)”在古突厥语中有“部落”、“联盟”、“姓”之意。有人则认为回纥的族名为古突厥语的Uyghur,意為團結、同盟輔助,见于《磨延啜碑》有十回紇和九烏古斯(九姓)的记载[3]。而另一解释称,回紇族名的词源为oigur,是森林中人與十個游牧氏族。




目录






  • 1 歷史


    • 1.1 建國


    • 1.2 強盛


    • 1.3 衰弱


    • 1.4 西遷




  • 2 語言文字


  • 3 回鶻君主列表


  • 4 参考文献


  • 5 研究書目





歷史




















































































蒙古历史


蒙古历史系列条目


漢族地區

蒙古高原

战国

匈奴

东胡



南匈奴
(汉单于庭)

北匈奴

丁零

鲜卑

魏晋
南北朝

高車

柔然



鐵勒

突厥汗国



東突厥

薛延陀

安北都护府
单于都护府

后突厥汗国

回鶻

五代

黠戛斯

阻卜

契丹

北宋

乃蛮

克烈



南宋

蒙兀

蒙古帝国



岭北行省



北元/韃靼

喀爾喀蒙古



清代蒙古
(内属蒙古)
(外藩蒙古)
乌里雅苏台

中華民国

蒙古地方

大蒙古国

中華人民共和国
内蒙古

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国

文化 · 地理

泛蒙古主義




建國


隋大业元年(605年),回鹘与其他铁勒部族反抗东突厥奴役,回鹘部的特健被推为联盟首领。后其子菩萨(回鹘)率众与薛延陀大败东突厥。唐贞观六年(632年),有契苾部千余家在契苾何力的率领下从焉耆来到沙州,被唐朝安置在甘、凉二州[4]。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回鹘酋长吐迷度在独逻河(今蒙古国土拉河)自称可汗,正式建立回鹘汗国。并与唐朝一起消灭了薛延陀汗国,称臣于唐朝。吐迷度被唐朝封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


唐天宝元年(742年)回纥与葛逻禄,拔悉密起兵,推翻了突厥汗國,殺突厥白眉可汗。2年后回紇與葛邏祿推翻拔悉密,骨力裴罗受封為奉義王骨咄祿毗伽闕懷仁可汗。王庭(牙帳)設于鄂爾渾河流域乌德鞬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居民仍以遊牧為主。回紇的首領不稱可汗,名俟利發。他們的另一支烏紇生活在天山北部,半農牧生活,屬於西丁零,是後來的烏古斯人。回紇有九氏族,最強是藥羅葛。后来加入拔悉密、葛逻禄又称十一姓。



強盛




天宝九年(750年)大唐與周邊國家地圖


立國後,回紇因歷史的關係一度與唐朝的关系友好,不像其他遊牧部落建立的政權都要對中国進行侵扰與掠奪。756年,唐朝敦煌王李承寀纳毗伽公主(回纥英武可汗女,药罗葛氏)为妃。回紇曾經三次向唐朝和親,希望李唐皇室远嫁公主給回紇為妻,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寧國公主嫁葛勒可汗为可敦,葛勒可汗死,寧國公主返回唐朝,荣王女嫁英武可汗为可敦,被称为小宁国公主。[5]另二次是在唐德宗貞元四年(788年)嫁咸安公主、唐憲宗時期嫁太和公主。互市方面,回紇多次与唐朝絹馬互市,一匹馬四十匹絹。一般一年五六千匹至數萬匹馬。


最盛時疆域東接室韋,西至阿爾泰山伊塞克湖托克馬克一帶(今吉尔吉斯斯坦),南跨大漠。北至葉尼塞河與今圖瓦共和國。回紇人曾經在鄂爾渾河上游的杭愛山建設一城,名為窩魯朵八里。有一部分回紇人被派到圖瓦一帶,因此圖瓦人中有一個叫十回紇的部落。他們在很早已半定居,磨延啜(葛勒可汗)時代在色楞格河有一富貴城,是由粟特工匠建的。



衰弱


唐建中元年(780年)登里可汗与唐疏离,宰相顿莫贺达干(登里堂兄)击杀登里,自立为合骨咄禄毗伽可汗,并向唐称臣,被唐封为武义成功可汗。788年或809年(《新唐书》为788年,《旧唐书》此事在809年),武义成功可汗请求唐将“回紇”改称“回鹘”。唐朝准许改名,并册封顿莫贺达干为长寿天亲可汗。


回鹘後因統治無道,內訌不斷。回紇汗國末期,汗族藥羅葛氏被推翻,鐵勒部之一的阿跌氏篡奪了政權,於846年被所屬部黠戛斯所亡。回鹘人部分西迁部分南下,南下的回鹘人与唐朝发生冲突,唐朝张仲武、刘沔、石雄等数次击败回鹘,杀获十几万回鹘,其中有大量回鹘侯王贵族。[6]部分回鹘人西遷後,政權又被鐵勒部的僕固氏篡奪。



西遷


840年,龐特勒率回鶻十五部,分三路西遷:



  • 一遷吐魯番盆地,稱高昌回鶻或西州回鶻,現代维吾尔族自1922年開始自稱其爲自己的族源[7]。高昌回鶻王族帶領拒絕接受察合台汗國的伊斯蘭化的族人東遷甘肅[8],有研究認爲其中一部分成爲裕固族的族源之一[9],而剩餘的高昌回鶻則被同化而消失。

  • 一遷帕米爾高原西部至楚河一帶,稱蔥嶺回鶻。即是日后被喀喇汗王朝统治的主体部落,融入葛邏祿人,葛邏祿語與現代維吾爾語關係最近。

  • 一遷河西走廊,稱甘州回鶻,後來成為河西地方的土著,融合了部分西州回鶻以及蒙古族等其他民族,形成現在的裕固族[10]


留在原地的一部分融入契丹,因此有“契丹半回鶻”的說法[來源請求]。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就是回紇人,耶律德光后將述律氏賜姓蕭氏。


一部南下,烏介可汗的兄弟逃亡唐朝天德軍塞下,要求內附,這部分可能成為汪古。


还有一部迁居龟兹建龟兹回鹘。11世纪末,被高昌回鹘吞并。


其中前兩支定居天山山脉南北的回紇,據稱成為今天的維吾爾族祖先的一部分。回鶻亡國後,仍有大量回鶻人停留在漠北,遼國置回鶻國單于府管轄,這些回鶻人融入其他突厥语族部落。



語言文字


鄂爾渾河流域的古突厥文石碑,有一部分由回紇人刻成。石碑使用突厥文,屬突厥語族。


回紇人原使用突厥文 ,西遷之後改為採用粟特文字母拼寫自己的回紇語,學界稱之為回鶻文,也有學者認為回鶻文字母是源自景教徒的敘利亞文。回鶻文是回鶻式蒙古文和滿文的始祖。他們可以說是草原上文明程度最高的種族。



回鶻君主列表





  • 特健俟斤

  • 菩薩

  • 吐迷度

  • 婆閏


  • 比栗(比粟毒)

  • 獨解支

  • 伏帝匐

  • 承宗

  • 伏帝難


  • 懷仁可汗 藥羅葛骨力裴羅


  • 英武可汗 藥羅葛磨延啜


  • 牟羽可汗 藥羅葛移地健


  • 長壽天親可汗 藥羅葛頓莫賀


  • 忠貞可汗 藥羅葛多邏斯


  • 奉诚可汗 藥羅葛阿啜


  • 懷信可汗 藥羅葛骨咄祿

  • 滕里野合俱錄毗伽可汗

  • 保義可汗

  • 崇德可汗


  • 昭禮可汗 藥羅葛曷薩特勒


  • 彰信可汗 藥羅葛胡特勒

  • 㕎馺特勒


  • 乌介可汗 藥羅葛烏希特勒

  • 遏捻可汗



参考文献





  1. ^ 《旧唐书》卷一九五《回纥传》


  2. ^ 在《阙特勤碑》的突厥文碑文中,把回纥诸部称为“九姓乌古斯”


  3. ^ 磨延啜碑(全文)


  4. ^ 《旧唐书》卷一○九《契苾何力传》:“契苾何力,其先铁勒别部之酋长也……至贞观六年,随其母率众千余家诣沙州,奉表内附,太宗置其部落于甘、凉二州。”《资治通鉴》卷一九四贞观六年十一月辛巳条作“六千余家”,而《册府元龟》卷九七七《外臣部·降附》作“六十余家”。


  5. ^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及宁国来归,荣王女为可敦,回纥号为小宁国公主”


  6. ^ 《旧唐书》:“时回鹘有将勒那颉啜拥赤心宰相一族七千帐,东逼渔阳。仲武遣其弟仲至与裨将游奉寰、王如清等,率锐兵三万人大破之。前后收其侯王贵族千余人,降三万人,获牛马、橐驼、旗纛、罽幕不可胜计。”“幽州节度使张仲武遣弟仲至率兵大破那颉之众,全收七千帐,杀戮收擒老小近九万人。”“乌介诸部犹称十万众……河东刘沔率兵奄至乌介营,乌介惊走东北约四百里外……乌介部众至大中元年诣幽州降,留者漂流饿冻,众十万,所存止三千已下。”“雄乃凿城为十馀穴,引兵夜出,直攻可汗牙帐。……斩首万级,降其部落二万馀人。”“回鹘特勒庞俱遮、阿敦宁二部,回鹘公主密羯可敦一部,外相诸洛固阿跌一部,及牙帐大将曹磨你等七部,共三万众,相次降于幽州,诏配诸道。有特勒霡没斯、阿历支、习勿啜三部,回鹘相爱耶勿弘顺、回鹘尚书吕衡等诸部降振武。”……


  7. ^ Brown, Keith; Ogilvie, Sarah, Uyghur,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s of the World, Elsevier: 1143, 2009, ISBN 978-0-08-087774-7. 


  8. ^ 賈從江:《元代畏兀兒遷居永昌事輯》,《西域研究》(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所,2002年第4期)


  9. ^ 鍾進文:《裕固語地名“西至哈至”考釋》,《西北史地》(蘭州:西北史地雜誌編輯部,1997第2期)


  10. ^ 參見 胡小鵬_《試揭“堯呼兒來自西至哈至”之謎》_《民族研究》1999年第1期




研究書目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Thomas Barfield著,袁劍譯:《危險的邊疆:游牧帝國與中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

  • J.R. Hamilton著,耿昇等譯:《五代回鶻史料》(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Lambaréné

維納斯堡 (華盛頓州)

Mononymous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