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府城東門





































臺北府城東門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Historic East Gate of Taipei Town 台北城府東門 - panoramio.jpg
景福門今貌(攝於2011年6月2日)


登錄名稱
景福門
舊稱
景福門
其他名稱
照正門
登錄等級
國定古蹟
登錄類別
城郭
位置
 中華民國臺北市中正區
25°02′20″N 121°31′04″E / 25.039017°N 121.517662°E / 25.039017; 121.517662坐标:25°02′20″N 121°31′04″E / 25.039017°N 121.517662°E / 25.039017; 121.517662
建成年代
 大清光緒五年(1879年)

臺北府城東門,正式名稱為景福門[a],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的清代城門建築,建於光緒8年(1882年)。昔日是臺北府城通往錫口(今松山)等臺北東郊聚落的主要孔道,今日因處於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中正紀念堂等臺北重要地標之間,在臺北府城四大城門中與北門(承恩門)同富盛名。又因面臨東方,在日治時期時別名為照正門。現今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之一。


臺北府城東門是現存的台北府城城門中環境最為寬廣的。城樓的臺座由石條砌成,額題「景福門」,二樓採【回】字型雙層牆壁,內室有4根大柱支撐屋頂、屋頂現為歇山單簷式,但城樓簷下多了一條裝飾帶,左右城牆上多出方窗設計。當時城內通往該城門的「東門街」,就是現今的凱達格蘭大道。東門也是台北府城五城門中石作最為精緻的,建築結構和北門很類似,有著甕城,都是在石砌的城座以上,有厚實的磚牆一直接到屋簷下,宛如牢不可破的方形堡壘。而雙層磚牆之內,則是木造結構。屋頂是四面屋坡的「歇山式」,簡單大方。和北門不同的是,東門屋簷下有綠釉空心花磚裝飾,而且兩側門孔旁均加開方形窗洞。另外,北門的外廓是方形,東門則是圓弧形。


1966年,臺北市政府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將該城門的樓閣與大部分的城墩拆除,改建為仿華北式建築,此後盡失清代原貌。




目录






  • 1 地理位置


  • 2 歷史


    • 2.1 清治時代


    • 2.2 日治時代


    • 2.3 戰後至今




  • 3 註釋


  • 4 参考文献


  • 5 外部連結


  • 6 参见





地理位置


城門位於臺北市的仁愛路[1]、信義路[2]、中山南路及凱達格蘭大道等數條道路交叉口之圓環上。東面與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原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大樓)相望,西面隔凱達格蘭大道與總統府遙望。由於該城門位處中樞機關林立的博愛特區,在戒嚴時期為軍事管制區,據說為便利早期站崗的憲兵衛哨,內部增設廁所。又因介於凱達格蘭大道與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等重要集會廣場之間,過去易受遊行、活動波及,為免於造成國定古蹟損壞,目前周邊設置有鐵欄杆保護,一般民眾無法自由進出參觀[3]



歷史



清治時代




1895 - 1900年間的臺北府城東門


1875年(清光緒元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奏請朝廷將臺灣府分設台灣、台北兩府、以大甲溪以北之地設台北府、在北台設一府三縣,同年底奉准設府於台北艋舺地方,轄淡水、新竹、宜蘭三縣及基隆廳。到了1879年(光緒5年) 3月,淡水與新竹分治後,知府陳星聚才正式移府治於台北任職,並鼓勵紳商在預定的城內投資興建民房店屋,又在福建巡撫岑毓英督促下積極建設台北府之城池。


台北府城於光緒三年初開始規劃城基街道、但因築城經費之派捐問題難以解決,進度緩慢,籌劃在1881年,1882年1月興工,1884年竣工,經費高達42萬餘圓,至於城工規模在台灣道劉璈更改下,建成周徑1506丈,外側用石材堆砌,中央用土砂填實,計東西壁各長412丈,南壁340丈,北壁340丈,城高1丈8尺,厚1丈2尺。設有五座城門:東門(景福門)、西門(寶成門)、南門(麗正門)、小南門(重熙門)、北門(承恩門)。



日治時代


日本時代,台北市施行市區改正,加上建總督官邸及下水道工程,因此在1905年將城垣及西門拆除。以後更因新建官方建築如台北車站、台灣銀行總行、台北監獄署及其他土木工程,台北城牆被拆除。1935年,在當時日本學者尾崎秀真、山中樵等人呼籲鼓吹下台灣總督府依《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將城門指定為史蹟加以保存。



戰後至今




1966年原貌仍保存的景福門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舉行前夕,泛藍群眾於選舉活動時攀爬至景福門樓閣上揮舞中華民國國旗表達訴求


1966年,台北市政府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將東門、南門、小南門的原有樓閣與大部分的城墩拆除,改建為仿華北式建築,並於其山牆上繪製中國國民黨黨徽式的丹青,此後城門盡失清代原貌。1982年,台北市議員陳水扁、謝長廷以及林正杰質疑景福門樓閣上之彩畫為國民黨黨徽圖樣。


2009年5月23日,當時台北市政府重新整修景福門,依據古蹟整建之法令,計畫將已經風化掉的丹青圖樣重新繪色,引起民主進步黨議員質疑黨徽將重新漆上,指為黨國意識復辟;部分議員並要求樓閣應復原成清代原貌。時任市長郝龍斌亦覺不妥,行文文建會,文建會以下令停止該徽記修建,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並在5月27日舉辦公聽會,並把內容行文給文建會核定。2009年6月12日,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決議,將三大城門樓閣上的黨徽式丹青繪成白色,暫時平息爭議。



註釋





  1. ^ 景福門之名取自《詩經·大雅·既醉》詩句:「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君子萬年,介爾景福」。




参考文献





  1. ^ 可通往台北市政府


  2. ^ 可通往台北101


  3. ^ 古蹟景福門慘遭破壞:群眾噴漆登頂踐踏 文化局急覓補救之道. 




外部連結






  • 洪致文⊙鐵道時光‧氣象時間 黨徽城門 台北好好看


参见




  • 博愛特區

  • 台北城

  • 台北府城北門

  • 台北府城西門

  • 台北府城南門

  • 台北府城小南門

  • 東門站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Lambaréné

維納斯堡 (華盛頓州)

Mononymous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