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功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李立功 | |
---|---|
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 |
任期 1983年3月-1991年3月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25年2月(93-94歲) 中国山西交城 |
籍贯 | 山西交城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李立功(1925年2月-),山西交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目录
1 生平
1.1 民国时期
1.2 共和国时期
2 参考文献
生平
民国时期
194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至1945年,任山西交城抗日游击一支队干事,抗日牺牲救国同盟会太原中心区干训队学员,山西省交城县三区牺盟会协助员,三区抗联主任、区委书记。1945年至1948年,任中共交城县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1948年7月,解放军攻占山西省晋源县(时为太原县,即今太原市小店区和晋源区),随后成立人民政府,李立功担任首位县长,负责发动当地民众支持太原战役。1948年秋,任青年团山西省汾阳地委书记,中共汾阳地委青委书记[1]。
共和国时期
1951年春,汾阳地委撤销,李立功返回太原,担任山西团省委任组织部副部长。1955年8月,被选定到苏联共青团中央团校学习。1956年回国。1957年春,调往晋南隰县任县委书记。1958年,隰县、蒲县、永和、石楼、大宁五个县并成吕梁县,李立功任县委书记。1959年,返回晋南地委任书记处书记,仍兼任团省委第二书记(仝云任书记)。1963年秋,他到中央党校去学习,一直到次秋天毕业,当时中央党校想留用,征求省委意见,省委书记陶鲁笳不同意,让他返回山西负责洪洞的农村“四清运动”。1964年至1966年,他返回太原,任共青团山西省委书记。1966年4月,山西省委书记卫恒安排其担任阳泉市委书记。不久同年6月,中组部急调李立功到北京,担任北京市共青团委书记。1967年,担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2]。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1968年至1972年,在中共北京市委临时工作,任北京市革委会政治组副组长。1972年至1977年,任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1977年11月至1981年5月,任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兼市委组织部部长。1981年5月至1983年3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务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3]。
1981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和中组部部长宋任穷、书记处书记万里先后与他沟通,提出让他主政山西,解决文化大革命后山西发展问题。1983年3月至1991年3月,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4],他也是中共建政以来唯一一位干满两届任期,善始善终,安全退休的山西最高领导人。1987年,因为保举同乡华国锋在中共十三大上复出接替刚下台的胡耀邦,受到邓小平严厉批评[5]。1991年3月至1992年11月,任中共山西省顾问委员会主任。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
他离职著有《往事回顾》,由中共党史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6]。
参考文献
^ 王波,李迎选编. 晋绥风云人物 党政人物卷.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7年12月: 229. ISBN 978-7-5073-2448-8. 使用|accessdate=
需要含有|url=
(帮助)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文件汇编 2. 1993年4月: 102. 使用|accessdate=
需要含有|url=
(帮助)
^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 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辞典 1921-2003.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4年11月: 354. ISBN 7-80136-946-7. 使用|accessdate=
需要含有|url=
(帮助)
^ 新华通讯社中国年鉴编辑部. 中国年鉴 1990. 中国年鉴社. : 585. 使用|accessdate=
需要含有|url=
(帮助)
^ 揭秘华国锋老人埋骨之地. 2010年6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1) (中文(简体)).
^ 李立功同志《往事回顾》出版发行座谈会在太原举行. 新浪网. [2015-07-30].
中国共产党职务 | ||
---|---|---|
前任: 霍士廉 | 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委员会书记 1983年3月-1991年3月 | 繼任: 王茂林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职务 | ||
前任: 霍士廉 | 中国人民解放军山西省军区政治委员 1983年3月-1985年7月 | 繼任: 罗敬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