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与南方






440年南北朝前期疆域圖:淡藍色為北魏,紅色為劉宋。




1142年的中國,南方的南宋與北方的金朝


中國北方中國南方是指中國內部的兩大塊地理區域。中国地理以秦岭-淮河线为界,也常以淮河或長江爲界,将中国分为南部和北部。


北方的地域范围大致包括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平原交通便利,風俗文化比較統一,氣候寒冷而不適於稻米栽種(雖說今日已由現代科技克服)。南方則由為河谷所切割的青翠山脈所組成,溫暖而多雨,為稻作文化區。秦岭-淮河线是江河冬季结冰分界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一月0℃等温线通过秦岭和淮河,此线以南属亚热带,以北属温带。其中,長江是世界第三大河,大河在歷史上都長期很大程度地連結人口、文化、貿易、軍事的往來,特別是東亞這種在地理上與文化上非常豐富的國家,雖然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造成交流上的困難與衝突,不過也正因為這種現象,江南和長江以北形成了內部顯著的經濟、文化、習俗、語言的區別。


文化上南方的地域范围大致包括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地区,是為廣義的南方文化,具有方言與地方性的官話。今日狹義的南方文化絕大部分僅存在與長江以南的幾個省份,各民系加起來總人口約三到五億,保留了很多以前中古時期的民俗殘存,引起了現代文史工作者、學者的研究與保護、傳承意識。




目录






  • 1 南北方人


  • 2 範圍


  • 3 歷史


  • 4 今天的南北方


  • 5 参考文献


  • 6 参见





南北方人


對於「南方人」或「北方人」等定義上,比地理上的「南方」與「北方」概念更加複雜。往往根據文化、生活習俗等差异加以區別。


中國人通常認為的「南方人」,以海南、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湖南、江西、四川、浙江、江苏、安徽、湖北人等等為參考代表。南方各地有各種獨特的語言及文化、习俗。在認同上,幾乎大多在南方地區生長的人都認同自己屬於南方人,尤其廣東、福建、蘇南、皖南、浙江、湖南等。


中國人通常認為的「北方人」,是以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為參考代表、及其周邊省份、东北等地的通用官话的人,有時亦包括一同生活的其它的已漢化民族,如朝鲜族、滿、回等。中國北方民俗及曲艺常于全国各大媒体上出現,如中央臺的春晚中小品、相声。
南北方人的文化差異,在語言、飲食、與大眾娛樂方式也同樣帶有不同。



範圍


中國南北方通常以秦嶺與淮河為界(河南南陽附近的地區是一塊模糊的區域,該處位於秦嶺未至而淮河不至達的間隙中)。依前述,劃分華北、華南的界線並不依循省界。它切過陝西、河南、安徽與江蘇,並造出如漢中(陝西)、信陽(河南)等區域。省界的划分是經過深思的結果。蒙古人所建的元朝與漢人所建的明朝建立許多諸如此類的分界線來企圖打破地方上的分離主義。然而人们还是习惯的把陕西和河南看作北方省份,安徽和江苏看作南方省份。



歷史


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南北政权对峙的状态,这些南北分隔的時期包括:




  • 三國(220年-280年):北方的曹魏和南方的东吴、蜀汉同盟,三國在208年赤壁之戰後已形成政權。


  • 五胡十六國(317年-420年)與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方的十六國(除成汉外)、北朝和南方的成汉、五朝。


  •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北方的五代、北汉和南方的十國(除北汉外)



历史上的中国统一




  • 戰國末期秦始皇消滅六国(西向東)。


  • 刘邦還有西楚项羽及其他南方義軍推翻秦朝(東南向西北),汉高祖刘邦其後滅西楚项羽(西向東),建立汉朝。

  • 起家于今天的湖北安陆的绿林军北伐攻入长安,消灭王莽政权(南向北);之后绿林军被赤眉军击溃,割据河北的刘秀又消灭赤眉军及诸多割据势力(北向南,东向西),建立东汉。


  • 西晉消滅东吴统一中国(北向南)。


  • 隋朝滅南朝陳,结束南北朝中國南北方長達兩百七十年的分立状态(北向南)。


  • 北宋取代后周,从北方开始逐步消灭了盘踞在南方的诸多政权(最后才灭在北方的北汉),结束唐末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北向南)。


  • 朱元璋消灭湖广陈友谅、江浙张士诚、浙东方国珍等长江流域的割据势力后,再出兵北伐,結束蒙古人的中原統治(南向北)。


  • 國民革命軍北伐后,蔣中正領導的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中国大陸(南向北),未完成統一。


  • 第二次国共内战中,毛澤東領導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击退中华民国国军,控制中國大陸,迫使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北向南)。


史載北方的中原一帶是華夏部落的誕生地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區,然而隨著漠北民族的南侵,此情況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其中以西晉時期的永嘉之禍影響最大,此事件導致黃河流域的大家族遷移到南方一帶,這些家族中最大的為王、謝、袁、蕭等門閥世族,史稱衣冠南渡,此次遷移給中國的將來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北方人带到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之後,漢地的經濟、文化中心從中原一帶遷到了江東,江東因為其影響,漸漸的而成為了江南(原本的江南指的是江東以及湖廣),而長江被稱為漢族的第二條母親河,南北方的定義也由之後的南北朝改變,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


蒙古人所創建的元朝將汉族分割為漢人和南人(北方金人统治下较早投降的辽金汉人为漢人,南方南宋漢人因抵抗到最后被列为南人)兩個階級。北方人(汉人)的地位較南方人(南人)為高,其实兩者分別為元朝所屬次低與最低的階級。



今天的南北方


時至今日,中國南方與中國北方更多的是中國人之间自我辨別和认知的一種方式,明朝後中國政權的長期大一統,使南北双方在文化上的对已被中國民族主義及對省、縣、鄉的地域性总称所取代,南北之间的生活习俗差异也随着国内经济文化交流的迅速增加和大量的通婚融合而得以大大缩小。然而,南北双方在文化意识与自我认同上的差异有其历史渊源,与南北法兰西人,南北意大利人,南北德意志人一样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也有激化凸显的可能。


在邓小平於1980年代的改革開放中,華南一開始發展得遠較華北迅速,致使若干中國學者擔心經濟上斷裂性的差距是否會導致南北政治緊張的局面,但如此局面未曾發生部分導因於上述的經濟差距,終於在中國沿海與內陸產生隔閡,不同於南北分裂的方向。


參考:普通話


另一方面則是南方文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有明顯優勢存在,但是北方文化在官方媒體、春晚、食品上有較大的優勢,例如北京政府在春晚上宣傳吃餃子。


需要指出的是,南北方經常是相對的概念。中國地大物博,對於廣東人來說,上海與浙江人有時也被稱作北方人;對於東北與西北人來說,河南與江蘇人有時也會因為文化差異,而被認為是南方人。以秦嶺淮河分界的中國南北方,客觀上在歷史和文化方面確有重要的分界意義,但能否作為分界的唯一標準還有待商榷。比如四川雖然屬於南方,語言上卻屬於官話系統。山西屬於北方,語言上和諸多南方省份一樣屬於官話之外的漢語方言。


除了南北方,中國亦有以台灣海峽劃分的兩岸、沿海與內陸,以及差異更大的黑河-腾冲线劃分的東西部,多種劃分。



参考文献





参见




  • 秦嶺淮河線

  • 中国文化

  • 中国历史

  • 中国地理

  • 中国

  • 汉地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Lambaréné

維納斯堡 (華盛頓州)

Mononymous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