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 (香港)
類型 | 日報 |
---|---|
版式 | 寬板 |
擁有者 | 壹傳媒 |
創辦人 | 黎智英 |
出版商 | 蘋果日報有限公司 |
社長 | 張劍虹 |
主編 | 陳沛敏 |
創刊日 | 1995年6月20日 |
政治立場 | 親泛民主派、自由主義 |
語言 | 繁體中文 |
总部 | 香港新界將軍澳將軍澳工業邨西駿盈街8號 |
发行量 | 每日平均淨發行量110,177份(2018年1月至6月),數碼版本「每月獨立非重返用戶人數」有510萬人[1] |
售價 | 港幣8元[2] |
網站 | hk.appledaily.com (點擊率約每天3000萬)[3] |
《蘋果日報》(英语:Apple Daily,1995年6月20日-)為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繁體中文報紙,由大股東黎智英所創立,香港暢銷中文報章之一[4]。
政治立場方面,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份香港傳媒基於自身利益而自我審查,淡化涉及中國共產黨的負面消息,而《蘋果日報》是少數仍然會大力批評中國政府、香港政府及建制派的報章,因而一直受到中國大陸封禁[5]。2003年5月2日,壹傳媒進入台灣市場,發行了《蘋果日報》台灣版。2012年11月,壹傳媒大股東黎智英計劃將在台灣的所有業務出售予辜仲諒,然该計劃在2013年3月取消,改為深耕台灣。
目录
1 歷史
2 風格及內容
3 銷量
4 政治立場
4.1 支持泛民主派
4.2 抨擊中共及香港建制派
5 經濟立場
6 遭廣告商杯葛
7 遭無綫電視封殺
8 爭議
8.1 新聞娛樂化及不客觀報道
8.2 涉嫌醜化廣西人
8.3 失實報導爭議
8.4 被控藐視法庭
8.5 被黑客攻击
9 評價
9.1 正面
9.2 負面
10 其他
11 參見
12 參考文獻
13 外部連結
歷史
《蘋果日報》(以下简称“《苹果》”)在1995年6月20日於香港創刊,隨即引發香港報業一波殺戮戰;《蘋果》剛開始時使用減價策略,同時在7-11賣出報紙時附送一個大蘋果。當時香港一份報紙約港幣5元,但是《蘋果》一份只要兩元,隨著銷售穩定,《蘋果》才逐步將價格調回5元。《蘋果》着重圖片及奪目標題,採用當時香港報章所沒有的全份全彩印刷作賣點。過去香港的報紙,頭版通常放廣告,尤其是房地產廣告。但是《蘋果》卻打破了這項不成文的規矩,在頭版擺放大型圖片及新聞標題,《蘋果》的變革及削價吸引大量讀者,很快就成為了暢銷報章之一;其它傳統報章也仿傚蘋果的風格[6],部分老牌報章因為抵受不住競爭,像歷史悠久的《華僑日報》、《快報》和《香港聯合報》在《蘋果日報》創刊前後相繼結業。[7]
《蘋果日報》報紙的名稱是黎智英所構思,他說:「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禁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8] 蘋果創刊時的電視廣告中,黎智英口中咬著蘋果時說下金句:「每日一蘋果,冇人呃到我!(没人能騙我!)」。
風格及內容
《蘋果日報》印刷版主要版面包括香港本地新聞、兩岸國際新聞、娛樂、體育、副刊等內容;網上版內容相若,但加入動新聞,文字、圖像、影片兼備,並提供即時新聞和即時娛樂等。內容方面,其手法多為報導更多與目標讀者群的生活和日常話題有關,或具震撼性的題材,亦可能會對一些重要但沉悶的題材作取捨。[9][10]
《蘋果日報》積極爭取賭客讀者支持,於2003年大力支持足球博彩規範化,並於規範化前提供澳門受注足球賽事之賠率,部份名家寫稿已達10年,過往亦有為NBA籃球賽事提供盤口,但於2012年取消。附於體育版的「波經」版以及馬經版邀請大量名家編寫。馬經版更由多名名家編寫,部份更是電視及電台賽馬主持,當中有方駿暉、張美德、梁浩賢、貝子健等。
《蘋果日報》非常注重圖片排版,常於頭版放置大量圖片、大型口語化標語,文字反是其次,利用新潮排版方式、美術設計圖片、顏色鮮艷的文字等吸引讀者的注意和購買。這些作報方式在市場壓力之下,引來其他報章仿傚,此風格亦被稱為「蘋果化」。在該報創刊十多年來,「蘋果化」仍然在香港的報業存在。
《蘋果日報》在很多方面開創香港報章的先河,例如:蘋果日報是香港較早把報章內容上網的報社——該報早在1998年就已經提供網上版。此外,他們也是最早容許讀者把報章作非營利用途轉載到個人網頁上的報社。蘋果日報設有網上討論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少見,其他設有網上討論區的報紙有明報和頭條日報。
2006年8月21日開始,《蘋果日報》在新聞版推出「news@pple網聞」,輯錄互聯網的熱門話題、奇聞怪事、貼文等,又接受讀者「爆料」,同時開香港同業先河,在主要新聞報導中加入網民意見,後來又取消此功能。
《蘋果日報》在提供網上版初期,香港以外的網民除馬網可以無限制地免費閱讀,後來《蘋果日報》限制海外讀者只能閱讀即日新聞。由2009年11月30日開始,《蘋果日報》更引入微收費制度,部份文章需要付費才能閱讀。
2008年起推出的蘋果動新聞,將報紙新聞電子化,以視像媒介來報導新聞內容。在一些關於事件的報導時,如罪案等社會事件,更會引入動畫製作來模擬事件過程。據悉,「蘋果動新聞」動畫內容是由壹傳媒旗下的「壹傳媒動畫有限公司」製作。
2012年8月21日,自創刊已存在,專門刊登色情資訊內容的副刊——《豪情版》及《夜生活版》,宣佈:「時代在改變,傳媒的生態也在改變,因這兩版副刊已脫離了這個世代,已完成了歷史的任務,將徹底消失於報紙上。」宣告停刊。
2015年3月5日 《蘋果日報》副刊進行大改革,改稱為《果籽》。[11]
2016年6月6日,《蘋果日報》印刷版縮減每日出版的版面,B叠財經版即日起併入A叠,C叠娛樂名人與E叠果籽合併,由每日出版五大叠縮減成三叠。[12]
銷量
《蘋果日報》單日最高銷量於1999年3月19日創下,當日銷量超過537,000份。[13]
2008年下半年,香港《蘋果日報》每日平均銷量為308,083份。[14]
由於近年越來越多人改看免費網上新聞,收費報紙銷量下跌,2014年下半年的香港《蘋果日報》每日平均銷量跌至170,118份。[15]2015年下半年每日平均銷量跌至149,739份。[16]2016年下半年每日平均銷量跌至130,230份。[17]
政治立場
2003年7月1日,《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建議觸發的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舉行前,《蘋果日報》於遊行當日預先印好大字標題;「走上街頭、不見不散」、「不要董建華」作為類似橫額版面的頭版,並標明這些是遊行海報,該報又呼籲市民上街,讓市民高舉,事後並且詳細報道,立場鮮明。蘋果日報的報道及評論文章一向不諱言反對中國共產黨,[18]提倡中國大陸實施政黨輪替制及西方社會提倡的人權價值。蘋果日報亦在普選、六四事件及七一遊行等政治立場與泛民主派接近。由於《蘋果日報》對中國共產黨一直堅持批評立場[19],該報在中國大陸一直遭到中國政府封禁,其記者到中國大陸採訪亦受到限制,因此採訪大多是以觀光名義進行,一般在中國大陸公開的採訪場合亦不會見到該報記者。如2008年7月,《蘋果日報》一名記者原本打算到北京進行奧運採訪工作,但是在北京機場被拒絕入境,並且被沒收了回鄉卡,該記者最終亦只能夠返回香港。[20]
隨著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香港媒體自我審查情況愈來愈嚴重;2012年4月,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逾半市民認為新聞傳媒存在自我審查,是1997年以來的新高,傳媒在報導中國政府的消息時有所顧忌[21]。2007年5月,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表示 :「在香港十八家報紙當中,有半數傳媒老闆接受中國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的委任,另外有四個報紙傳媒的老闆是中國政府領導人的友好,他稱傳媒老闆已經『赤化』了[22]。」而在此傳媒生態下,《蘋果日報》是少數仍然會大力批評中國共產黨的報章。[23]
又該報在部分政治議題上曾發表親美國觀點,如2013年,斯諾登事件中《蘋果》為美國棱鏡計劃非法侵犯香港公众网络和私人隐私辯護:「……至於大規模監控、記錄,難免有公民私隱被侵犯、被濫用之虞,保護國家利益與保護公民私隱必須取得平衡,但至少迄今美國未出現以言入罪的案例,未出現官員藉以控告網民誹謗個人、動用警察跨省追捕網民的案例。這是中美網絡監控最大的差別,是五毛不願面對的事實,不是公知的難言之隱。」[24]
環中網批評《蘋果日報》宣揚台獨、藏獨和恐怖主義。[25]
支持泛民主派
香港《蘋果日報》的政治立場與泛民主派接近;但是對於負面新聞等消息不會避而不談,也會對該黨部分的政治及民生取態有所批評;如公民黨2006年創黨時曾將「消除貧窮、公平貿易、爭取社會公義」列入政策綱領,並且支持設立最低工資,蘋果日報在公民黨宣佈成立翌日直斥公民黨是共產黨[26]。
2004年,泛民政黨之一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民協)呼籲民主派對中共採取「又傾又砌」(一邊談判,一邊抗爭)的策略,與中央政府各退一步以加強溝通,又曾參加臨時立法會這普遍不被泛民主派認同的小圈子選舉,被該報指為沒有政治原則的「牆頭草」及「民主叛徒」。[27]
老牌親中共報章《文匯報》及《大公報》很多時都稱《蘋果日報》作「反對派喉舌」,[28]而持反共立場的《蘋果日報》則反稱對方為「民主叛徒」及中國共產黨在香港的「喉舌」、「官媒」和「左報」,兩報對中共及泛民主派立場可謂针锋相对。[29]
香港《蘋果日報》一直偏向支持民主黨及與民主黨友好的泛民黨派,鮮少出現對民主黨的負面報道,並對過去人民力量等團體對民主黨的攻擊作出批評。
抨擊中共及香港建制派
《蘋果日報》的社論及專欄當中,不時都對政府施政或官員操守作出嚴厲批評,亦經常專門批評香港親建制派政黨;特別是民建聯[30],不時將其稱之為保皇黨(「保皇黨」一詞原指「擁護皇帝的政黨」,因香港建制派支持政府就像擁護君主制一樣),如2007年12月6日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在立法會上發表「忽然民生」言論批評當時剛上任的議員(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蘋果日報在報道中稱曾德成此言論是沒有根據的人身攻擊,但是蘋果日報同時以「左毒發作」的字眼批評曾德成。[31]
2010年,《蘋果日報》公開表態支持公民黨與社民連兩個政黨聯合發起的五區公投政治行動。同年1月27日,該報頭條為「公投五俠選票起義第一擊,冒着土共炮火前進」,將兩黨公投參選人視為“五俠”,親中共人士及政黨稱作「土共」。蘋果日報不時將親中共人士稱為「土共」等[32]。
《蘋果日報》近年亦因為中港矛盾的關係,時常將「中國」謔稱為「強國」,而大陸人則蔑稱為強國人。(「強國」一詞原指「強盛大國」,表面上是讚賞中共統治下的中國综合国力比漢唐盛世還要強大,其實就是揶揄中國表面看來像是一個強大的發達國家,但其實敗絮其中)用「強國」戲謔中國源於約在2005至06年間,在香港網上流傳的文章《強國圖集》,或來源於強國論壇。
此外,《蘋果日報》自梁振英成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後,不時將梁特首的管治班子貶稱為「港共政權」,更以「689」、「狼英」、「大話英」等來蔑稱他。
經濟立場
香港《蘋果日報》並於2006年4月25日在壹傳媒總部豎立已故香港財政司郭伯偉的半身銅像,以表揚他奉行「積極不干預」的經濟政策,又發表文章表揚其自由主義思想。另外,該報社論部份由筆名盧峯的資深新聞從業員馮偉光及李怡、李平、林本利等執筆,2004年2月4日開始以「自由市場」作為第二社論。
有別於香港大多數報章,《蘋果日報》會對香港部份地產商作出負面新聞報導,例如;2010年7月19日,以「踢爆財閥壟斷之路『地產商越富貴越不道德』」為題的報導,文章提及高地價政策、官商勾結、財閥壟斷、報導稱此為香港當下困境。[33] 該報多次報導李嘉誠旗下長實樓盤的負面新聞,其他報章極為罕見。[34]有別於其他香港報章一面倒唱好發售中的新樓盤,《蘋果日報》有時會予以個別新樓盤正、負面分析及評價。[35][36]
《蘋果日報》早期提倡香港奉行「小政府、大市場」自由經濟的右派立場,認為政府應儘量減少對市場的干預。[37]例如2006年香港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提出幼稚園學券制,以學券模式提供私立幼稚園的學費資助,《蘋果日報》便於報導及社評中批評該制度違反自由主義,又多番在報導中使用「偽學券制」字眼。[38]
近年每報導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時,《蘋果日報》常以拒絕「派糖」、無視基層困境、扶貧不力等字眼指控政府,要求政府增加福利開支,解決貧富懸殊問題,增加福利制度。2010年7月17日,當香港立法會於三讀通過最低工資立法後,《蘋果日報》的報道亦傾向支持,並把焦點放於勞工界爭取更高的法定工資上。[39]
遭廣告商杯葛
1997年後香港主權移交後媒體絕大多數都是「親中」及「內容自我審查」,壹傳媒照舊批評中國共產黨及其政府,根據《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在2007年「香港回歸十年」一文表示;壹傳媒說得上是香港的反對派,也順理成章成為中國共產黨和香港政府的眼中釘。幾乎所有大財團,特別是發展商都拒絕在《蘋果》登廣告;而大部分在中國有生意的本地大公司也不會在壹傳媒的報紙或雜誌賣廣告。這些杯葛每年令他們蒙受約兩億港元的損失,那是相當於廣告總收入的1/4以上。[40]
遭無綫電視封殺
自2013年10月15日香港政府宣布不發牌予香港電視網絡翌日,即展開《電視風雲》系列報道,至11月21日的37日內,共刊出62篇相關負面報道。在11月19日無綫電視台慶前,《蘋果日報》更號召讀者熄(關上)電視罷看台慶,更在11月22日娛樂版中列明《熄機精選節目巡禮》,影響節目包括《歡樂滿東華》至2014年1月的《慈善星輝仁濟夜》、《勁歌金曲頒獎典禮》等。
無綫在11月21日發表聲明,提到:「壹傳媒集團屬下的報章和雜誌,就免費電視牌照事件長期針對無綫電視……作出失實報道,恣意攻擊和醜化無綫電視,已遠遠超出新聞媒體應有的報道做法和行為,其目的昭然若揭,顯而易見。」,並指出:「最近趁着無綫電視台慶,壹傳媒的蘋果日報及動新聞變本加厲,展開狙擊和抹黑,歇斯底里的謾罵,更呼籲全港熄機行動,製造白色恐怖。」,遂將壹傳媒屬下的報章雜誌包括《蘋果日報》,列為不受歡迎媒體,拒絕其記者進入電視城,無綫及藝員活動亦不接受壹傳媒採訪。[41][42]
事實上,壹傳媒並沒有因為被無綫封殺而退縮,反而更變本加厲地報道無綫刻薄員工、劇集節目質素差、抄襲其它節目等,並用「大台」、「CCTVB」(2000年代後無綫電視長年壟斷香港免費電視業,因此無綫電視具有“大台”之稱)來稱呼無綫電視。當有無綫藝員約滿離巢,《蘋果日報》更會大字標題兼大篇幅報道「XXX離開TVB」並放在娛樂版頭條。而那些離開無綫的藝員不少隨即接受《蘋果日報》訪問。
雖然有讀者支持《蘋果日報》報道關於無綫的負面新聞,但亦有讀者批評《蘋果日報》過於偏激及不客觀,為反而反。此外《蘋果日報》針對無綫,主要原因是近年無綫編採方針減少對政府的負面報導,以及無綫有不少親政府的藝員如陳百祥、曾志偉、汪明荃等。
爭議
新聞娛樂化及不客觀報道
《蘋果日報》頗多以八卦新聞作為頭條報導,且往往以顯著篇幅刊登圖片作報導,這個特色讓部分人對蘋果日報持反感態度,認為該報傾向着重市場口味,渲染色情、暴力或奇聞異事,某些照片對報導人物並不尊重,又常以連環插圖,鉅細無遺地重現罪案或意外的流程,令新聞走向動漫化,因此被一般保守社會及親建制派人士批評報道譁眾取寵、煽動社會情緒,有失大報中肯、公正、客觀的應有水準。部分親建制派人士及團體經常批評《蘋果日報》煽動和「抹黑」他們。
2013年4月開始,《蘋果日報》改制用網站點擊率分花紅,為求滿足年轻網民,新聞報道比以往更娛樂化,部份更以廣告形式包裝,如談情、戀愛、手機情報、電子遊戲新聞以及《蘋果日報》自家「動漫畫」在港聞版刊登。以往關注的政治及民生新聞篇幅比例大幅下降,但重要的政治議題仍舊放在頭版。
《蘋果日報》、《東方日報》和《太陽報》都一同被人視為是具小報特色的報章。2013年針對傳媒公信度的調查顯示,《蘋果日報》所得分數並不高,於21份報章中的公信力排名是第17名,排名尾四,其媒体公信度仅排在两家亲中共媒体《大公报》和《文汇报》之前。[43]
涉嫌醜化廣西人
2014年6月29日,壹傳媒發佈自製視頻《深圳都無得住 廣西港人排隊惹混亂》[44],對廣西籍內地人進行大肆醜化,引發內地輿論對壹傳媒的強烈不滿。有網民評論:“香港人的傲慢與偏見之所以放肆到這種地步,壹傳媒的添油加醋和挑撥離間功不可沒”,也有廣西籍網民表示:“廣西人歷來善良好客,從不招惹誰,沒想到在高貴的香港人面前一樣躺槍”。
失實報導爭議
1998年,《蘋果日報》登出陳健康事件中主角陳健康北上尋歡照片,成為10月24日蘋果日報的獨家頭條新聞。蘋果日報社長羅燦承認,記者採訪完畢後,曾給予陳健康及3名朋友5000元。事件引起爭議,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於11月10日以頭版全版篇幅刊登公開道歉啟事。
《蘋果日報》在1998年10月17日頭版的一篇新聞被指失實,誤指一名女律師挾款失蹤。《蘋果日報》在次日刊登道歉啟事。該名女律師後來向法院提出誹謗訴訟,香港高等法院在2001年判決《蘋果日報》需要向原告賠償超過320萬港元。[45]
2012年,《蘋果日報》刊出報導,指出「碌雞蛋合乎去瘀原則」,並透過引述醫生說法試圖證明這段報導。但報導刊出後,有關醫生否認受訪時有報導所指內容,更不解其記者為何要曲解其意思。[46]
2013年,《蘋果日報》刊出報導指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在一個閉門研討會中說出「完全歧視新移民」之言論。而林及後隨即反駁,並公開播出一份錄音,指對「某一傳媒」的報道「深表遺憾」。事後,總編輯張劍虹承認報道出錯,向林奮強道歉,並於網頁抽起相關報道,明報記者嘗試聯絡張劍虹未獲回覆,更於道歉後發現其報章之手機應用程式仍能取閱有關出錯報道。[47]
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於2013年8月初出席公眾活動指控《蘋果日報》8月2日報道的標題「林奮強辭職 梁班子又倒一個」是「有違事實」、「不公」和「反智」。《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對此不作評論。記協主席岑倚蘭認為梁有自由批評,但是否基於事實市民自行判斷,認為傳媒工作者只要基於事實報道,當權者的批評不會構成壓力[48]。此外,《蘋果日報》報導指梁振英親自或透過「梁粉」,向商界及旅遊界明示或暗示,不應在《蘋果》賣廣告。報導中多處提及的「政界人士」、「商界」、「業界」、「據了解」等,未有具體的消息來源。港人講地報導指,作為旅遊界代表之一的東瀛遊執行董事禤國全接受訪問時就表示,自己未曾受壓禁止在部分報章落廣告[49][50]。
2014年10月6日,1300人在《蘋果日報》所屬的壹傳媒集團總部大樓門口示威集會,抗議少數香港媒體煽動學生參與罷課和“佔中”集會,以及對有關反“佔中”行動的失實報導。 [51]他們手持“強烈譴責蘋果日報,還我公道,還我聲譽”的藍色橫幅,高喊“反中亂港,歷史罪人,教壞學生,煽動佔中”和“蘋果日報,偏頗報導,顛倒黑白,誤導民眾”等標語,不滿《蘋果日報》報導指新界有所謂的背景人士在大埔及上水以金錢利益召集他人參與反“佔中”行動,抗議他們失實報導。
但另一方面,有人質疑示威者在大樓門口設置檢查站,檢查每一輛進出的貨車,是否違反香港基本法第廿七條[52]和香港人權法案條例第十六條[53]所保護的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及後蘋果日報向香港高等法院申請禁制令獲法庭受理,而法庭以保護香港出版自由為由,即日發出禁制令。[54][55][56][57][58]
被控藐視法庭
2013年3月17日,大角咀發生一宗兇殺案,疑犯周凱亮被控謀殺。正當案件進入司法程序後,《蘋果日報》及同集團旗下《爽報》在3月20日刊登疑犯被羈押期間的訪問,內容涉及案情與犯案動機。相關兇殺案的報道涉及藐視法庭,引起警方高度關注,警務處處長曾偉雄更表示向律政司尋求指示待進一步行動。
2013年5月23日,《蘋果日報》和《爽報》總編輯分別收到律政司的發信,限令兩報於14日內作書面解釋;兩報則要求將限期延長多21天。7月30日,律政司正式入稟高等法院要求法庭向兩報的出版公司和總編輯發出「交付羈押令」。[59]
2015年9月,蘋果日報有限公司、爽報有限公司及該兩份報紙在案發時的總編輯在高等法院分別被判罰款25萬港元、15萬港元、9萬港元及6萬港元。[60]
被黑客攻击
2014年6月18日,适逢香港民間舉行「622公投」争真普选,苹果日报的香港和台湾网站受到分散式阻断服务攻击,最高攻击量达每秒20Gb(每秒4千万笔查询),致使读者无法正常连结到苹果日报网站。苹果日报稱因其支持香港民主而遭到中国黑客攻击,新聞遂改以Facebook公共页面发布,動新聞則在YouTube發布,並以斗大的标语表达无惧攻击打压的立场。台湾苹果日报网站经过一日抢修逐渐恢复服务,但香港网站仍处于瘫痪状态[61]。這不是蘋果日報第一次受到攻擊。有反對意見稱這是蘋果日報的「苦肉計」[62]。
評價
正面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2014年1月發表的2013傳媒公信力調查,《蘋果日報》得4.98分排第17位,輕微高於排第18位、得4.94分的《新晚報》。[63]
2016年一項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認為最受市民喜愛的新聞機構中,蘋果日報的喜愛程度屬中等偏高,立場偏本土[64]。
負面
2014年雨傘革命前夕,集團主席黎智英被發現曾與美國國防部前副部長密會。[65]
長和主席李嘉誠於2017年業績記者會趁蘋果日報記者提問時公開批評「唔好再造謠啦!」。[66]
Facebook專頁「新聞噏乜9」指出蘋果日報是連續於2016年及2017年間被找出最多錯處的香港媒體[67]。
其他
蘋果日報有限公司曾入稟高等法院向DSC德爾斯申請破產[68]。
參見
壹傳媒
- 台灣《蘋果日報》
- 爽報
- 蘋果動新聞
-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 蘋果化
- 香港報紙列表
參考文獻
^ 截至二零一八年九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未經審核中期業績公告 (PDF). 壹傳媒有限公司. 2018-11-12. (繁体中文)
^ 《蘋果》下周一起加價 每份八元. 蘋果日報 (香港). 2016年11月10日. (繁体中文)
^ 沙膽虹. 沙膽虹手記:大個仔要獨立. 2013年4月30日.
^ 根據 壹傳媒有限公司[永久失效連結] 壹傳媒公佈資料,《蘋果日報》為香港第二大最暢銷中文報章
^ 恐遭北京敵視 港媒「自我審查」 中國時報 朱建陵/專題報導 2007年7月1日
^ 95年,香港《蘋果》的那場腥風血雨[永久失效連結] 文/楊少騏
^ 台灣蘋果日報創刊在即各媒體緊急迎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作者:富權
^ 霍達文譯. 面對九七大限 捍衛香港新聞自由 創蘋果日報 施蘋果政策. 聯合報. 1995年5月5日: 第38版.
^ 香港報業十年回眸 主要還是內容競爭[永久失效連結]2009年12月07日 11:00:45 來源:中國報業 作者: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 香港傳媒「蘋果化」.台灣傳媒「香港化」說從頭 -壹集團進軍台灣引起媒介震撼 彭家發 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 《蘋果》副刊改版變「果籽」 《立場新聞》 2015年3月5日
^ 【傳媒寒冬】《蘋果》大縮版 港聞併財經 dbc 2016年6月6日
^ 蘋果20年 企硬我敢言. 2015-06-20.
^ 壹傳媒年報08/09,第21頁。
^ 壹傳媒年報2014/15,第9頁。
^ 壹傳媒年報2015/16,第12頁。
^ 截至二零一七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業績公告
^ 蘋論:十.一是反思過失的日子
^ 中共洗腦逼小學生向黨旗敬禮 蘋果日報 2011年02月22日
^ 北京拒絕《蘋果日報》訪問大陸【大紀元訊】2009年10月23日
^ 你覺得香港新聞傳媒有沒有自我審查?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
^ 港新聞工作者麥燕庭 在美獲捍衛言論自由獎【大紀元訊】2007年5月29日
^ 中共表面偵查 實質瘋狂報復 鐵漢再有好友被失蹤蘋果日報 2012年6月25日
^ 盡論中國:公知不敢評斯諾登?. 香港蘋果日報. 2013-06-14.
^ 蘋果日報公然“發獨”被港網友狂踩 環中網 2014年6月24日
^ 《蘋果日報》在該黨宣佈成立兩日的社論(蘋果批)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09-22.
^ 馮檢基加入下屆政府?《信報》 余錦賢 2012年01月09日
^ 反對派喉舌美化暴力文匯評論 2011-03-10
^ 蘋論:中國的平等定義是有些動物更平等蘋果日報 2010年6月9日
^ 保皇黨打壓表達自由 禁民建聯無恥T恤 蘋果日報 即時港聞 2010年02月13日 (07:25 am)
^ 人身攻擊陳太 曾德成左毒發作[永久失效連結] 蘋果日報 2007年12月06日 (08:00 am)
^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225/16102138
^ 郭得勝前女助理 踢爆財閥壟斷之路「地產商越富貴越不道德」 蘋果日報 2010年7月19日
^ 落定才知 領都近沼氣區相距不足 250米 準買家斥長實誤導《蘋果日報》2009年7月27日 ;該報導稱;發展商長實再被踢爆誤導買家,某個新樓盤接近垃圾堆填區旁邊的沼氣排放設施
^ 昇御門甩轆 龍年僅售 20伙蘋果日報 2012年1月28日
^ 紅磡新春盤「昇御門」參觀現人龍星島日報 2012年1月28日
^ 蘋論:「大市場小政府」原則不能放棄 蘋果日報 2011年10月13日
^ 牟利幼稚園接受「偽學券制」. 蘋果日報. 2006年11月19日.
^ 最低工資立法過關 戰爭未完 下月底交時薪建議 勞工界誓爭 33元 蘋果日報 2010年7月18日
^ 香港回歸十年[永久失效連結] 壹蘋果論壇 » 名家筆陣 » 黎智英 - 事實與偏見 » 香港回歸十年 2007-06-07
^ TVB驅逐壹傳媒 禁採訪. 東方日報. 2013年11月22日.
^ 無綫列壹傳媒為不受歡迎媒體聲明全文. 蘋果日報(香港). 2013年11月21日.
^ 中大民調:港新聞傳媒公信力下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4年1月2日)
^ 【共新聞】深圳都無得住 廣西港人排隊惹混亂. 蘋果日報 (香港). 2014-06-29.
^ 《蘋果日報》害女律師抑鬱早產. 東方日報. 2010-12-25.
^ 《蘋果》屈李家仁教人碌蛋去瘀
^ 《蘋果》道歉 錯指林奮強歧視新移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梁挺落台班子 要舉報者道歉
^ 梁振英逼商界抽《蘋果》廣告 議員︰赤裸裸干預新聞自由真可恥. 香港蘋果日報. 2014-05-28.
^ 無證又無據 《蘋果》報道聲稱:特首逼商界抽廣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港人講地
^ 1300名香港市民示威抗議不滿蘋果日報煽動學生參與占中[鳳凰網]
^ Hong Kong Basic Law
^ Hong Kong Bill of Righ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821665
^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114924
^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41015/-2-3412226/1.html
^ http://hk.aboluowang.com/2014/1014/457743.html#sthash.iYYUUF2u.dpbs
^ 高院批准蘋果日報禁制令申請指不會怠慢維護新聞自由
^ 律政司決告《蘋果》《爽報》 促判兩總編監禁. 香港東方日報. 2013年7月31日 [2013年8月25日].
^ 《蘋果》《爽報》嚴重藐視法庭輕罰55萬了事. 東方日報. 2015-09-17.
^ 苹果日报两日持续受到DDoS攻击,高峰每秒4千万笔查询. 2014-06-19.
^ 橫眉冷看:解放軍攻壹傳媒?
^ 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新聞稿,2014年1月2日。
^ 蘇鑰機:大學生眼中的政黨和傳媒是怎樣的?. 端傳媒. 2016-10-05 [2017-03-18].
^ 《東周刊》號外爆料 出海近五小時 黎智英密晤前美國副防長,2014年6月19日。
^ 長和業績記者會(45:20),2017年3月22日。
^ 新聞噏乜9年度報告2017
^ DSC德爾斯創辦人許明順被頒令破產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蘋果日報 (香港) |
- 香港蘋果日報官方網站
蘋果日報的Facebook專頁
YouTube上的蘋果動新聞頻道
大專生信動畫新聞恐失批判力, 星島日報. 2011年12月15日
大專生認為動畫新聞與一般新聞片段均可信, 香港電台, 2011年12月14日- Cheng, B.K.L., & Lo, W.H. (2012). Can news be imaginative? An experiment testing the perceived credibility of melodramatic animated news, news organizations, media use, and media dependency.[永久失效連結]Electronic News, 6(3), 131-150.
- Lo, W.H., & Cheng, B.K.L. (2012). Fueling the debate: Predictive relationships among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motives, and effects of melodramatic animated news view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Association of Education for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News Division), Chicago, US, August 10-13, 2012.
動畫新聞老作洗學生腦, 東方日報, 2012年11月9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