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帝国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衣索比亞帝國

የኢትዮጵያ ንጉሠ ነገሥት መንግሥተ (阿姆哈拉語)
Mängəstä Ityop'p'ya (阿姆哈拉語)


1137年–1936年

1941年–1952年

1962年–1975年



埃塞俄比亚帝国国旗

国旗



{{{coat_alt}}}

国徽





格言:ኢትዮጵያ ታበድ አደዊሃ ሃበ አግዚአብሐር
阿姆哈拉语:“埃塞俄比亚向神伸出手”
(?-1930)
ሞዓ አንበሰ ዘአምነባደ ይሁዳ
阿姆哈拉语:“犹大支族的征服之狮”
(1930-1975)



国歌:《保持开朗,埃塞俄比亚》


孟尼利克二世统治时期的阿比西尼亚帝国

孟尼利克二世统治时期的阿比西尼亚帝国

首都
亚的斯亚贝巴
常用语言
阿姆哈拉语
宗教

埃塞俄比亚正教会
政府
绝对君主制[1]
君主
 


• 1137

马拉·塔克拉·海马诺特英语Mara Takla Haymanot
• 1930–1974

海尔·塞拉西一世
临时军事行政委员会主席
 


• 1974

阿曼·迈克尔·安多姆英语Aman Andom
• 1974

门格斯图·海尔·马里亚姆
• 1974–1975

特费里·本蒂英语Tafari Benti
首相
 


• 1942–1957

马康努恩·恩德卡舍乌英语Makonnen Endelkachew
• 1974

米哈伊尔·伊穆鲁英语Mikael Imru
立法机构
议会[2]
• 上议院

参议院
• 下议院

众议院
历史时期
中世纪 / 冷战


• 建立

1137年
• 第一次意大利入侵

1895–1896
• 第二次意大利入侵

1935–1936
• 意属东非统治

1936–1941
• 政变

1974年9月12日
• 君主制取消

1975年3月21日[3]
货币
埃塞俄比亚比尔











先前国

继承国















阿克苏姆帝国

意属东非

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聯邦
















意属东非

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聯邦

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临时军事政府


今属于
 衣索比亞

阿比西尼亚帝国(阿姆哈拉語:የኢትዮጵያ ንጉሠ ነገሥት መንግሥተ?,又称埃塞俄比亚帝国)是1270年到1974年期间,非洲东部的一个国家,是今日东非国家埃塞俄比亚的前身。


阿比西尼亚帝国是在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浪潮中,与利比里亚并列的仅有的2个保持了独立地位的国家(而利比里亚实际上是由从美国回归的自由黑奴于19世纪中期才建立的新国家,且独立性受到美国保障。因此严格来说阿比西尼亚是唯一一个经历了非洲殖民浪潮而依旧屹立不倒的独立国家),直至1936年被意大利武力占领。1941年复国后,改称埃塞俄比亚帝国。帝国于1974年被苏联支持的马克思主义军官门格斯图推翻。




目录






  • 1 历史


    • 1.1 阿克苏姆帝国


    • 1.2 扎格维王朝


    • 1.3 所罗门王朝


    • 1.4 列强瓜分非洲


    • 1.5 意大利人的复仇


    • 1.6 马克思主义者崛起




  • 2 参考文献


    • 2.1 引用


    • 2.2 书籍




  • 3 参见





历史



阿克苏姆帝国



在公元前400年左右,一些原住民在红海沿岸建立社群,并与印度人进行象牙交易。奥古斯都领导的罗马帝国军进入埃及后,他们开始和欧洲人往来。中国人通过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也同此地原住民发生贸易往来,他们成为了罗马帝国从中国获取丝绸的中转站。到公元300年时,他们皈依了基督教,征服邻国库施,建立阿克苏姆帝国,将自己国家的人称为“埃塞俄比亚人”。帝国继续向西部和南部扩张,占领了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一些土地,并继续和欧洲人进行贸易。穆斯林占领埃及后,阿克苏姆帝国和欧洲的往来日益减少,该国逐渐衰落,最后在十世纪左右灭亡。[4]



扎格维王朝



1137年,马拉·塔克拉·海马诺特英语Mara Takla Haymanot建立了扎格维王朝。[5]扎格维王朝仍然信仰基督教,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多所教堂。1270年左右,原来的皇族復位,建立了所罗门王朝,逐出了最后一位扎格维国王,扎格维王朝结束。



所罗门王朝



1270年[6],扎格维王朝结束,耶库诺·阿姆拉克建立所罗门王朝,定国号阿比西尼亚帝国。所罗门王朝一直统治阿比西尼亚直到20世纪,只中断了少数几次。绝大多数的埃塞俄比亚历史事件都发生于这个王朝的统治期间内。他们成功击退了意大利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的入侵,并和一些欧洲强权结盟,例如葡萄牙王国。



列强瓜分非洲


1868年,英国探险家入侵阿比西尼亚,英军在装备与战术方面占上风,不久阿比西尼亚便战败,国王特沃德罗斯二世自杀,阿比西尼亚被迫割让索马里兰。19世纪80年代,欧洲列强开始对非洲进行前所未有的瓜分行动。为了建立殖民地,意大利王国瞄准了阿比西尼亚,在英国的支援下,阿比西尼亚被迫割让厄立特里亚。


然而,意大利和阿比西尼亚签署的条约中,阿姆哈拉语版本与意大利语版本有所不同,意大利语版本上写着“阿比西尼亚接受成为意大利的保护国”,但在阿姆哈拉语版本却是模棱两可的。意大利以此为由强制进驻阿比西尼亚。1893年,国王孟尼利克二世宣布不遵守条约内容。1895年,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一触即发。孟尼利克二世宣布进行全国总动员,并在阿杜瓦战役中打败了意大利入侵军。1896年,意大利狼狈地战败,签署《亚的斯亚贝巴条约》,宣布尊重阿比西尼亚的主权,并与阿比西尼亚划分了国界线。



意大利人的复仇



1935年,意大利军队卷土重来,战争持续了7个月,以意大利完全占领阿比西尼亚告终。国际联盟对入侵行动表示谴责,但只是谴责而已。意大利为了完全粉碎阿军,违反《日内瓦公约》通过飞机播撒带芥子毒气的粉末物体,造成15万阿军毙命。意大利吞并了阿比西尼亚,将其并入意属东非,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自立埃塞俄比亚皇帝。


1940年,意大利向同盟国宣战,意大利成功占领英属索马里兰。原君主海尔·塞拉西一世秘密从英国返回故土,帮助进行抵抗运动。1941年,英军进攻意属东非,并使其投降,阿比西尼亚再次独立,改国号埃塞俄比亚。



马克思主义者崛起


二战结束后,1952年,厄立特里亚被并入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联邦成立。1965年起,埃塞俄比亚开始连年发生大旱灾,1974年更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旱灾,20万人饿死(参见:埃塞俄比亚饥荒)。1974年,一个亲苏的马列主义组织,“德尔格”建立共產主義政權(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临时军事政府),奉行社会主义,罢黜海尔·塞拉西一世,后来他在地下室惨死。埃塞俄比亚绵延几个世纪的君主制灭亡。1991年,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被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推翻,现代埃塞俄比亚建立。



参考文献



引用





  1. ^ Nathaniel T. Kenney, "Ethiopian Adventure", National Geographic, 127 (1965), p. 555.


  2. ^ CONSTITUTION OF ETHIOPIA, November 4, 1955, Article 76 (source: Constitutions of Nations: Volume I, Africa by Amos Jenkins Peaslee)


  3. ^ "Ethiopia Ends 3,000 Year Monarchy", Milwaukee Sentinel, March 22, 1975, p. 3.; "Ethiopia ends old monarchy", The Day, March 22, 1975, p. 7.; Henc Van Maarseveen and Ger van der Tang, Written Constitutions: A Computerized Comparative Study (BRILL, 1978) p. 47.; The World Factbook 1987; Worldstatesmen.org – Ethiopia


  4. ^ Adekumobi, p. 10


  5. ^ Adekumobi, p. 10


  6. ^ Pankhurst, p. 45




书籍




  • Adekumobi, Saheed A. The History of Ethiopia. Westpor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7: 219 Pages. ISBN 0-313-32273-2. 


  • Pankhurst, Richard. The Ethiopians: A History.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1: 299 Pages. ISBN 0-631-22493-9. 


  • Shillington, Kevin. Encyclopedia of African History, Vol. 1. London: Routledge. 2004: 1912 Pages. ISBN 1-57958-245-1. 



参见


  • 埃塞俄比亚历史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Lambaréné

維納斯堡 (華盛頓州)

Mononymous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