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济慈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约翰·济慈 John Keats | |
---|---|
出生 | 1795年10月31日 英格兰倫敦 |
逝世 | 1821年2月23日(1821-02-23)(25歲) 教皇国罗马 |
職業 | 詩人 |
國籍 | 英格兰 |
母校 | 伦敦国王学院 |
體裁 | 浪漫詩歌 |
文學運動 | 浪漫主義 |
受影響於 | 維吉爾 |
约翰·济慈[註 1](英语:John 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目录
1 生平
1.1 成長背景
1.2 創作
1.3 後期
2 注释
3 参考文献
4 外部链接
生平
成長背景
济慈的父母在其青少年时期相续去世,虽然两个兄弟和一个姐姐非常照顾他,但那种过早失去父母的悲伤始终影响着济慈。在埃菲尔德学校(Enfield School),济慈接受了传统正规教育,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济慈受到师长克拉克(Charles Cowden Clarke)的鼓励。年轻的济慈非常钟爱维吉尔(Virgil),14岁时,他将维吉尔的长诗《艾涅阿斯纪》(“Aeneid”)翻译成英语。
1810年10月,济慈考入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成為蓋伊醫院(Guy's Hospital)的醫學生。不足一個月後,他便於醫院內協助進行手術。[1]由於济慈曾長期接受醫療上的訓練,其家人相信他將會在醫學方面發展;而當時济慈的願望仍是成為醫生。[1]然而,济慈在進行醫學訓練時一直保持寫作,令他對从医的志愿產生矛盾。[2][3]及後,济慈放弃成為醫生,专心于写作诗歌。
創作
济慈很早就尝试写作诗歌,他早期的作品多是一些仿作。1817年济慈的第一本诗集出版。这本诗集受到一些好评,但也有一些极为苛刻的攻击性评论刊登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杂志Blackwood's magazine上。济慈没有被吓倒,他在来年的春天付印了新诗集《恩底弥翁》(“Endymion”)。
後期
1818年夏天,济慈前往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旅行,途中得到消息说他的兄弟汤姆得了严重的肺结核,济慈即刻赶回家照顾汤姆。这一年年底,汤姆死了,济慈搬到一个朋友在汉普斯泰德(Hampstead)的房子去住,现在人们已将那所房子认为「济慈之家」。在那里,济慈遇见并爱上了一位年轻的女邻居,方妮·布朗(Fanny Brawne)。新西兰女导演 Jane Campion 编剧并执导的2009年英国电影《璀璨情诗》 (Bright Star)即是以济慈与方妮的爱情故事为主要内容[4]。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疾病与经济上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济慈,但他却令人惊讶的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圣艾格尼丝之夜》、《夜莺颂》和《致秋天》等名作。1820年3月,济慈第一次咳血,之后不久,因为迅速恶化的肺结核,1821年2月23日,济慈病逝于意大利罗马。他的书信,手稿等作品主要都收藏于哈佛大学Hughton图书馆,部分收藏于大英图书馆、位于北伦敦的济慈纪念馆等。
注释
^ 济慈专指John Keats;其他Keats翻译为“基茨”。
参考文献
^ 1.01.1 See the British National Archives for conversion rates. Nationalarchives.gov.uk. [2014-03-01].
^ Gittings (1987), 1–3
^ Motion (1998), 98
^ The Academy of American Poets[永久失效連結]"Bright Star": Campion's Film About the Life and Love of Keats.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约翰·济慈 |
- Biography of Keats at poets.org
古騰堡計劃中John Keats的作品 (plain text and HTML)
來自约翰·济慈的LibriVox公共領域有聲讀物
The Harvard Keats Collection,哈佛大學
John Keats,大英圖書館
- Keats House, Hampstead: official website
- The Keats-Shelley House museum in Rome
John Keats,國家肖像館
Keats, John (1795-1821) Poet,英國國家檔案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