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世之學

Multi tool use
儒家 |
 |
儒學理論
仁 義 礼 智 信 天命 良知 天理 中庸 三綱五常 四端 五倫 四維八德 仁政 名教 宗法 井田 格物致知 内圣外王 大同 (思想)
道統 聖賢 君子 王道 (儒家思想)
|
儒門人物
堯 舜 禹 商湯 周文王 周武王 周公 孔子 孟子 荀子
四配 顏回 孟子 曾参 孔伋
十二哲 闵损 冉雍 端木赐 仲由 卜商 有若
宰予 冉耕 冉求 言偃 颛孙师 朱熹
|
古代儒者
中國董仲舒 何休 鄭玄 王肅 王通 韓愈 程颢 程颐 邵雍 周敦頤 張載 朱熹 陸九淵 吳澄 陳獻章 王守仁 薛瑄 吕坤 罗钦顺 顾炎武 王夫之 黄宗羲 颜元 戴震
日本 藤原惺窩 林羅山 室鳩巢 新井白石 雨森芳洲
朝鮮 薛聰 權近 吉再 安珦 李穡 李滉 王仁 李齊賢 鄭夢周 鄭道傳 崔致遠 徐敬德 趙光祖 李彥迪 李退溪 李栗谷
越南 朱文安 阮秉谦 阮廌 黎贵惇 阮文超 吳時任
琉球
程順則 向象賢 蔡溫
|
儒家經書
六经 五经 九經 四书 十三经
周易 尚書 詩經 周禮 儀禮 禮記 春秋 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孝經 論語 爾雅 孟子 大學 中庸
十三經注疏 四書章句集注
|
古典儒學
中国儒学经学 今文經學 古文經學 宋明理學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陽明學 朴学 經世之學 实学
日本儒学 水戶學 石門心學
朝鮮儒學
越南儒學
琉球儒學
|
當代儒學
學者熊十力 梁漱溟 马一浮 唐君毅 牟宗三 方东美 徐复观 张君劢 蔣慶 杜維明 成中英 刘述先
學派
新儒家 孔教 學衡派 波士頓儒家
|
相关事项
六艺 孔子弟子 三纲五常 五经博士 书院 孔庙
衍聖公 科举 国子监 批林批孔孔子和平獎
|
儒家文化圈
|
|
經世之學,指中國儒學中講求治國利民之道的學問,興起於明末清初和晚清。
內容
經世之學即治國之道,治民之術,廣義而言,一切以治國治民、經世致用為宗旨的學問,都是經世之學[1]。具體來說,包括政務、財政、教育、科舉、禮制、刑法、工程、屯田、水利、鹽政、軍事、天文、地理、農田等實務,既講求施政功效,又謹守儒家以民為本、為民立政的信念[2]。
經世之學也著重史學,提出「史學經世」之說,要把歷史經驗用於現實[3]。另一方面,經世之學反對理學家的虛談,反對空談心性,也反對瑣碎無用的考據[4]。
發展
明末清初
從16世紀開始,士人廣泛以「經世」一詞指治國之術。[5]馮應京的《皇明經世實用編》28卷開創先河,收錄大批案例、檔案、政論。當時地方志也收集檔案、文章以助治民。明末東林黨開闢經世的風氣,議論時政,批評官員,自此經世思想傳遍士林。陳仁錫受東林改革精神影響,編訂《八編經世類纂》225卷及《皇明世法錄》92卷,反映當時政治弊病。[6]1638年,陳子龍也編成《皇明經世文編》504卷,搜羅明代大臣奏疏3000多篇,反映有明一朝的治亂事跡與制度演變,補救弊病。[7]
明末清初時,經世成為士大夫的共識,顧炎武、李顒、黃宗羲、王夫之等大儒都注重經世致用。李顒編《時務急策》一書,列舉自南宋以來的經世著作,包括屯田、水利、鹽政、武備等多種實務。而顧炎武撰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等經世著作。黃宗羲則寫成《明夷待訪錄》評論政治制度。[8]清代初年的顏李學派更強調實用,特別著重「禮、樂、兵、農」四大項目。[9]
清代中期
清代中期,考據學興起,經世之學一度旁落。但考據學中諸大儒仍不忘經世致用的理想,戴震和錢大昕都強調儒學可以經世。而汪中研究禮經,也希望可以有益於日用民生。此時經世之學可說深藏在儒學的底層。[10]
晚清
19世紀前期,社會政治危機日益嚴重,儒家憂患意識加深,經世之學重新興起,並擴大為救國救時的學問。[11]乾、嘉時期的士大夫熱衷刊印詩集,道光時官員則大多出版時政著作。[12]自1825年,魏源和賀長齡編《皇朝經世文編》,成為晚清經世之學的劃時代文獻。[13]全書分為學術、「治體」(朝廷)和清朝六部事務三大部份。[14]咸豐年間,張鵬飛刊行《皇朝經世文補編》,補充魏源原書。其後饒玉成(1882)、葛士濬(1888)及盛康(1892)都分別編有《皇朝經世文續編》,三書皆120卷,沿用魏源之書的體制。葛士濬一書在六部事務後特加「洋務」20卷,[15]經世之學超出傳統限制,擴展到西學。孫中山早期的政治思想,也受當時經世之學影響。[16]
甲午戰爭後,更多經世著作問世,如陳忠倚(1898)《皇朝經世文三編》、邵之棠(1901)《皇朝經世文統編》、何良棟(1902)《皇朝經世文四編》、求是齋(1902)《皇朝經世文三編》及麥仲華(1902)《皇朝經世文三編》。[17]
参考文献
引用
^ 劉廣京:〈《皇朝經世文編》關於經世之學的理論〉,頁141、162。
^ 劉廣京:〈《皇朝經世文編》關於經世之學的理論〉,頁164。
^ 余英時:「經世致用」條,頁425。
^ 余英時:「經世致用」條,頁424、劉廣京:〈《皇朝經世文編》關於經世之學的理論〉,頁141。
^ 余英時:「經世致用」條,頁420。
^ Dennerline:《嘉定忠臣》,頁151。
^ Dennerline:《嘉定忠臣》,頁154-155、余英時:「經世致用」條,頁422。
^ 余英時:「經世致用」條,頁422-424。
^ 余英時:「經世致用」條,頁427。
^ 余英時:「經世致用」條,頁429-430。
^ 劉廣京:〈《皇朝經世文編》關於經世之學的理論〉,頁167。
^ 林滿紅:《銀綫》,頁12。
^ 余英時:「經世致用」條,頁431。
^ 劉廣京:〈《皇朝經世文編》關於經世之學的理論〉,頁78。
^ 劉廣京:〈《皇朝經世文編》關於經世之學的理論〉,頁78-79。
^ 余英時:〈孫逸仙的學說與中國傳統文化〉,頁251-252。
^ 劉廣京:〈《皇朝經世文編》關於經世之學的理論〉,頁79。
来源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清代學術思想史重要觀念通釋〉,「經世致用」條,頁418-431。
- 余英時 著,程嫩生 等 譯:《人文與理性的中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孫逸仙的學說與中國傳統文化〉,頁241-265。
劉廣京:《經世思想與新興企業》(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皇朝經世文編》關於經世之學的理論〉,頁77-167。
- Jerry Dennerline(鄧爾麟)著,宋華麗 譯:《嘉定忠臣——十七世紀中國士大夫之統治與社會變遷》(北京:中國編譯出版社,2012)。
- 林滿紅 著,詹慶華 等 譯:《銀綫:19世紀的世界與中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
延伸閱讀
- 李焯然:〈从清谈到经世:晚明思想变迁的再检讨〉。
- 黃克武:〈理學與經世──清初「切問齋文鈔」學術立埸之分析〉。
- 黃克武:〈明清經世思想與歷史觀〉。
- 黃克武:〈經世文編與中國近代經世思想研究〉。
- 林滿紅:〈古文與經世: 十九世紀初葉中國兩派經世思想的分殊基礎〉。
- 林滿紅:〈由自由取向到權威取向——一八五○年前後中國的思潮轉折與政治經濟變遷〉。
- 李國祁:〈道咸同時期我國的經世致用思想〉。
fUfbjd,KjLW eeIKybG63j7rRgxk3,2zRj83o,izc9n,1x,9XTz,WQcnskoKagN0N0442ua3RG3G189eIHk4cTCs,EE27ItyNt0Pm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Place in Moyen-Ogooué, Gabon Lambaréné Street in Lambaréné Lambaréné Location in Gabon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untry Gabon Province Moyen-Ogooué Population (2013 census) • Total 38,775 Lambaréné is a town and the capital of Moyen-Ogooué in Gabon. With a population of 38,775 as of 2013, it is located 75 kilometres south of the equator. Lambaréné is based in the Central African Rainforest at the river Ogooué. This river divides the city into 3 districts: Rive Gauche, Ile Lambaréné and Rive Droite. The Albert Schweitzer Hospital and the districts Adouma and Abongo are located on Rive Droite. The districts Atongowanga, Sahoty, Dakar, Grand Village, Château, Lalala and Bordamur build the Ile Lambaréné.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Lambaréné live in the district Isaac located on Rive Gauche. This distr...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number. For the year, see 800. For other uses, see 800 (disambiguation). Natural number ← 799 800 801 → List of numbers — Integers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 Cardinal eight hundred Ordinal 800th (eight hundredth) Factorization 2 5 × 5 2 Greek numeral Ω´ Roman numeral DCCC Binary 1100100000 2 Ternary 1002122 3 Quaternary 30200 4 Quinary 11200 5 Senary 3412 6 Octal 1440 8 Duodecimal 568 12 Hexadecimal 320 16 Vigesimal 200 20 Base 36 M8 36 800 ( eight hundred ) is the natural number following 799 and preceding 801. It is the sum of four consecutive primes (193 + 197 + 199 + 211). It is a Harshad number. Contents 1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1.1 800s 1.2 810s 1.3 820s 1.4 830s 1.5 840s 1.6 850s 1.7 860s 1.8 870s 1.9 880s 1.10 890s 2 References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800s Main article: 801...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維納斯堡 Venersborg (英文) CDP Venersborg, Washington 維納斯堡位置圖 坐标: 45°46′58″N 122°27′43″W / 45.7828°N 122.462°W / 45.7828; -122.462 國家 美國 州 華盛頓州 郡 克拉克县 面积 • 总计 27.8 平方公里(10.7 平方英里) • 陸地 27.8 平方公里(10.7 平方英里) • 水域 0.0 平方公里(0.0 平方英里) 海拔 155 米(509 英尺) 人口 (2000年) • 總計 3,274 • 密度 118.0/平方公里(305.6/平方英里) 时区 PST (UTC-8) • 夏时制 PDT(UTC-7) FIPS碼 53-74585 [1] GNIS編號 1527695 [2] 維納斯堡 ( 英语: Venersborg )是美国华盛顿州克拉克县的一個普查规定居民点(CDP),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時人口為2,085人。 最初為瑞典人聚居地。 參見 維納什堡 参考資料 ^ American FactFinder.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 2008-01-31 ] . ^ US Board on Geographic Names.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7-10-25 [ 2008-01-31 ] . 查 论 编 克拉克县 行政區劃 郡治 : 溫哥華 市 巴特爾格朗德 | 卡默斯 | 拉申特 | 里奇菲尔德 | 溫哥華 | 瓦休戈 | 林地市‡ 鎮 亞科爾特 CDP 安波伊 | 巴伯頓 | 布拉什普雷里 | 櫻桃樹叢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