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
一行禪師(683年-727年),俗名张遂,法號敬賢,號大慧禪師,魏州昌乐(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唐代僧人,也稱為沙門一行、一行阿闍梨,唐人還呼爲「一公」。他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也是風水學家,真言宗將其列為傳持八祖之一。
一行精通梵文,熟悉印度的宗教文献,同时了解印度在数学与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一行的研究充分利用了当时印度的三角学知识。[1]
目录
1 生平
2 著作
3 風水術
4 機械工程
5 殊榮
6 參考文獻
生平
一行曾祖是唐太宗的大臣张公谨,在初唐是極顯赫的世族。其祖父張大素官至門下省東台舍人,後被貶為懷州長史,家道中落。父親名叫張懍,任武功縣令。
二十一歲時因父母雙亡,遇見天台宗玉泉弘景大師,興起了出家的念頭。遂在嵩山普寂大師門下剃度为僧,因為深入「一行三昧」,故法名一行。後于嵩山、玉泉寺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
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李隆基派专人将他接回长安,參與善無畏大師的譯經,協助翻譯《大日經》。
开元九年(721年),經張說推薦,唐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法《大衍历》。同年,他和梁令瓒一起,设计制造了黄道游仪、浑仪、复矩等天文测量仪器。他利用新制成的黄道游仪测量恒星的赤道坐标,发现和汉代的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变动。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一千年後(1712年)提出自行運動的观点。
开元十一年(723年),一行主持大规模的全国性天文测量,测量了北到铁勒(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南喀拉和林遗址附近),南到交州(今越南中部地区)共13个地点的日影和北极星高度。其中还测量了河南四个地点的距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大地测量,结果推翻了“日影千里差一寸”的传统说法。根据其测量结果可以计算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开创了科学史上用观测方法确定子午线长度的先河。
《大衍历》定稿之年,一行病逝。
著作
著有《大日經疏》、《大衍曆》。
風水術
清代阮元《畴人传》:“推步之法,至大衍备矣,后来造算者未能及也。然推本易象,终为傅合。昔木谓一行竄入于易以眩众,乃千古定论也。”
在風水研究界裡,廣泛流傳一故事:唐代時國力強盛,不少外國使節、僧人、學生等等紛紛來到中土,廣求各種知識。其中,中土的風水術亦為外國人士所景仰之術。然而,風水術一向被唐室視之若秘,半點不許流出民間,更枉論可以給外國人去學習;否則,中土四週之國,一旦學懂風水術,國力漸盛,就必會對唐室做成威脅。故此,唐室特別命令對天文地理有高度學識的一行禪師,借其威名,寫下不正確的風水文章,讓外國人去學習,以收制夷之效。而一行禪師所篇的,就是俗語所說的《滅蠻經》[2]。這部《滅蠻經》的原文早已失傳,故此亦很難追溯是否一行禪師所作。確實情況,現時仍為風水界其中一大議題。
機械工程
曾與梁令瓚於公元725年發明擒縱器的機械設計。
殊榮
小行星1972以他為名
參考文獻
^ 阿马蒂亚·森. 《惯于争鸣的印度人》.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7年11月: 页135. ISBN 9787542626172 (中文(简体)). 使用|accessdate=
需要含有|url=
(帮助)
^ 曾文辿的《青囊序》:「蓋因一行擾外國,遂把五行顛倒編,以訛傳訛竟不明,所以禍福為胡亂。」
- 陈金华:〈一行与九宫:一个印度思想中国化的例案〉。
|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一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