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港元 | |
---|---|
Hong Kong Dollar(英文) | |
标准代码 | |
ISO代码 | HKD |
数字代码 | 344 |
使用地区 | |
法定货币 | 香港 |
流通货币 | 澳門 |
货币单位 | |
货币符号 | HK$ |
1/10 | 毫 英文沒有獨立名稱,只稱為10 cents(十仙),也可叫作Dime |
1/100 | 仙 英文為cent,1995年已退出流通。 |
1/1000 | 文 英文為mill,1867年已退出流通。 |
辅币单位符号 | |
仙 | ¢ |
别称 | 港紙、港幣、HK$ |
发行面额 | |
硬币 | 一毫、二毫、五毫、一元、二元、五元、十元 |
纸币 | 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紀念版:一百五十元)、五百元、一千元 |
发行制造 | |
貨幣發行局 | 香港金融管理局 |
- 网址: | www.hkma.gov.hk |
印钞机构 | 香港印鈔有限公司 |
- 网址: | www.hknpl.com.hk |
货币估值 | |
汇率挂靠 | 美元(1美元=7.8港元) |
汇率被挂靠 | 澳門幣(1港元=1.03澳門幣) |
即期汇率 | |
1 USD= | 7.800 HKD |
1 EUR= | 8.784 HKD |
1 CNY= | 1.160 HKD |
1 GBP= | 10.32 HKD |
1 RUB= | 0.1208 HKD |
(2019年3月27日) |
這是本條目的朗讀版本(信息/下载)
本條目為香港經濟系列之一 |
|
其他香港系列 |
文化 - 地理 歷史 - 政治 - 教育 香港主題首頁 |
@media all and (max-width:720px){.mw-parser-output .tmulti>.thumbinner{width:100%!important;max-width: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tmulti .tsingle{float:none!important;max-width:none!important;width:100%!important;text-align:center}}
港元(單位:元),原稱「港圓」(單位:圓),亦稱為「港幣」或「港紙」,广东省俗稱咸龍,是香港的法定流通貨幣。貨幣及基金代碼之表示法為HKD(Hong Kong Dollar),標誌為HK$。
目录
1 簡介
2 歷史
2.1 緣起
2.2 制定法定貨幣
2.3 流通南粵
2.4 放棄銀本位
2.5 逼使退出南粵
2.6 實施聯繫匯率
2.7 未来
3 流通貨幣
3.1 流通硬幣
3.2 流通紙幣
3.2.1 政府發行的鈔票
3.2.2 2003系列
3.2.3 2010系列
3.2.4 2018系列
4 紀念鈔票
5 外號
6 匯率
7 參看
8 参考文献
9 外部連結
簡介
紙幣(除了10元紙幣)由香港金融管理局授權並监管下的三家發钞銀行所發行,包括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渣打銀行(香港)和中國銀行(香港)。香港鈔票拾元券原已經停止發行,但在香港市民的要求下,香港政府於2002年委託金融管理局重新發行拾元鈔票,並於2007年以試驗性質改為塑胶鈔票。而硬幣则全部由香港政府發行。洋紫荊設計硬幣在1993年推出,逐步取代女皇頭像設計系列。[1]
自1983年起,香港建立了港元發行與美圓挂钩的聯繫匯率制度。發钞行在發行任何數量的港幣時,必须在按7.80港元兑1美圓的匯率下向金管局交出美圓,登記或錄入外匯基金賬目,同時領取負債證明書後才可以開始印鈔。這樣一來,外匯基金所持的美圓就为港元紙幣的穩定提供了支持。
為迎接1997年回歸,自1993年1月1日起,「港圓」改為現行名稱「港元」,但部分新發行的港幣紙幣與所有硬幣仍舊保留「圓」的用法。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中英聯合聲明》,香港的自治權包括自行發行貨幣的權力。其一直以來,港幣單位主要是「圓」或者「元」,其次是「毫」、「仙」以及「文」。自1867年開始,由政府發行的一文硬幣停止鑄造。自1995年10月1日開始,由政府發行的1仙紙幣也停止發行。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所有鈔票的式樣都有版權。所以,任何人在未有得到版權持有人的許可前,都不能任意複製鈔票的式樣。在香港多年來有幾家機構因為未得鈔票版權持有銀行的批准而在廣告上運用,結果被判支付巨額罰款。[2]
在澳門,港元是流通貨幣,並不會出現拒收(除10元硬幣外),但當地大多數商店以1港元兌換1澳門幣,儘管消費者以港元支付,商店以澳門幣找贖,不補回利率差價,亦有不少會直接以港元找贖的情況。澳門人大多手持港元,現時澳門幣佔澳門流通貨幣總額的22%,而港元佔澳門流通貨幣總額45%;在廣義流通貨幣方面,澳門元佔澳門流通貨幣總額的28%,而港元則佔54%。而澳門的賭博、房地產、進出口貿易、大額交易等多是以港元為結算貨幣。
歷史
緣起
香港是最先把通貨稱為“圓”的地方。本來香港成為英國開埠之初,採用英國貨幣。但因為當時與中國大陸的貿易主要以銀作為單位,各地銀圓包括墨西哥鷹洋、西班牙佛銀(查理銀元)及大清銀圓等都在香港自由通行。
1845年5月1日, 港府輔政司卜魯斯(Bruce)发布公示,宣佈大清銀圓(中國通用銅錢)與墨西哥鷹洋、西班牙佛銀(查理銀元)、印度盧比均為法定通用貨幣,並規定了銀元、盧比、銅錢的相互比值[3]。
1857年,香港政府宣佈東藩匯理銀行發行之鈔票,可以用作繳付政府費用。[4]後來,政府為更有效規管當地的通貨,於1862年7月正式宣佈香港使用銀本位貨幣制度,而採用了銀圓為基本通貨單位,而銀圓一詞亦由原先的形容詞變成量詞。1863年4月,香港首次發行官鑄貨幣,從英國倫敦訂鑄1毫銀幣及1仙、1文銅幣,並於1866年5月在香港銅鑼灣成立香港鑄幣廠,自行鑄做1圓、5毫、2毫和1毫銀幣及1仙、1文銅幣。而廣東坊間在英國倫敦造幣廠、香港造幣廠鑄造出的一、二毫港幣面世後,均樂於使用這些計算與流通便利的港幣銀毫[5]。
當時香港生產的一圓銀幣,都會印上「香港壹圓」四字。這個通貨的名稱亦由香港傳去中國、日本及韓國,並成為各地通貨的單位名稱。
香港自行鑄幣的目的,原本是希望取代香港流通的其他雜幣,但在「劣幣驅逐良幣」之下未能成功,鑄幣廠嚴重虧損,後來於1868年6月關閉,香港改以其他銀元作為法定貨幣。在香港鑄幣廠運作的兩年間,共鑄做銀幣2,108,054枚。1872年,鑑於香港貨幣不足,政府特准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發行1元紙幣,而港元輔幣則於倫敦重新鑄造。
制定法定貨幣
到了1895年2月,香港總督府宣佈墨西哥銀元(鷹洋)、英鎊銀幣及香港銀幣為香港法定貨幣,並禁止其他貨幣流通,惟民間仍習慣使用西班牙銀元(佛洋)、中國或日本銀元(龍洋)等其他貨幣,政府也未明令打擊。同一時間,香港從印度鑄幣廠訂鑄香港銀幣,以取代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的1元紙幣。同年3月,香港正式制定法例,規定在英國政府批准下銀行才可發行紙幣。其後,渣打銀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及有利銀行先後於1897年、1898年及1911年獲准發行在香港流通的紙幣。
民國2年(1912年),港英政府公佈施行《禁止通用外國鈔券條例》,阻止中國發行的紙幣在香港通行。同年10月,又公佈《禁止通用外國紙幣、貨幣條例》,中國的銀元、銀毫、銅仙亦在被禁之列,從而使廣州等地流往香港的貨幣遭到禁止[3]。港府又於1913年禁止外國鈔票、銀幣及鎳幣。這些舉措一度引起華人的不便與不滿。例如於1912年,香港電車響應政府的宣佈而拒收中國銅錢,結果引發華人罷搭電車,使電車公司蒙受損失,後來實行了3天免費載客,事件才得以平息。
流通南粵
宣統三年(1911年),港幣發行額約為3158萬元,其中在香港本地流通的港幣只有1,020萬元左右,流入廣東的約為1,474萬元,幾乎占當年港幣發行額的一半,而當年廣東省官府與大清朝廷發鈔總額僅約1,200萬元。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初期,廣東境內銀行的紙幣信用由於政局動盪而極之低落,港幣仍然通行用於交易,去到1920年代尾,港幣重新取得在廣東金融市場的壟斷地位。民國20年(1931年),香港發鈔額達約15,361萬元,其中約7,169萬流入廣東,比當年在香港流通額還多2,048萬元,為廣東第一通用貨幣。時廣東進口貿易幾乎完全以港幣結算;出口貿易貨物就有70%以港幣結算,英鎊和其他幣結算為21.4%,粵幣只占8.6%[6]。在出口貨物中,僅爆竹、木材、土紙及一部分紗綢、蔬菜是按港幣價折合成毫洋。在除廣州以外的粤境其他口岸,如汕頭、三水等多按港幣行情以國幣及毫券支付[7]。
民國20年(1931年)香港紙幣曾貶值12.5%,民國25年(1934年)又貶值28.5%,僅此兩次貶值,便使廣東損失將近2,990萬元[8]。
放棄銀本位
1935年,因為美國等地的銀價上升,引起中國大陆及香港的白銀外流,11月9日香港政府通過貨幣條例,公佈以「港元」作為香港貨幣單位,11月12日起新幣換舊銀幣,並發行一元紙幣、以鎳製成的一毫硬幣[9],並將港元與英镑匯率定為16.8港元兌1英镑。(中國是在香港通過以港元為貨幣前的5天,即11月4日宣佈放棄銀本位,改發法幣。)1937年8月1日,終止了各種銀元的流通,正式以港元作為法定貨幣。二次大戰日本佔領香港時,強行以日本軍用手票代替港元。戰後港元才恢復法定地位。廣州光复后到被1949年10月中共占据前,國民中央政府發行的金元券等因金融崩潰,幾同廢紙,港幣維繫著粵境市場交易流通[3]。
逼使退出南粵
中共建政後著力扭轉港幣在粵主導格局。1950年2月1日,中共華南分局召集廣東省有關高層開會,討論「禁用港幣、調整牌價」,是廣東省准備全面禁用港幣的決策會議[10]。1950年4月份,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成立金融管理科,負責督導全省金管工作,並佈置於全省清剿貨幣市場。4月至5月,粵境有興梅區、粵中區 、珠江區、西江區、潮汕區、南路區、東江區、北江區等幾十個市縣重申禁用港幣,並大量設立收兌站。5至6月,人民幣據報大體佔領廣州地方買賣市場。據計1950年全年,粵境共收兌港幣及其他外幣折合美元3034萬元,直至年尾,廣東市場貿易流通基本被人民幣控制[11]。
實施聯繫匯率
港元最初與英镑掛鈎,但是戰後英國的經濟實力減弱,更曾一度大幅貶值,影響香港經濟。香港政府於是在1972年6月英镑作自由浮動後,改為將港元以美元掛鈎。匯率由1972年7月6日開始,最初為5.65港元兌1美元。1973年2月改為5.085港元兌1美元。1974年11月起,改作自由浮動。直至1983年,由於香港前途問題引發的信心危機令港元匯價大幅下降,到了同年9月一度下跌至9.6港元兌1美元。同年10月17日起,當時的財政司彭勵治宣佈港元匯價與美元掛鈎,定為7.80港元兌1美元,一直維持至今[12]。1984年7月31日,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會見英國外交大臣賀維時談到:「希望不要出現動搖港幣地位的情況。港幣發行量究竟多少?港幣信譽好是因為儲備金雄厚,多於發行量,不能改變這種狀態。」[13]:67後來港元匯價與美元可以作有限度的自由浮動,只要與掛鈎匯率(7.80港元兌1美元)差距不大即可,如港元在2003年時曾一度升至7.7094港元兌1美元,但很快又回復至接近正常水平[14]。
自2005年5月18日起,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收緊匯率控制措施,限制於7.75-7.85港元兌1美元之間浮動,並把7.75水平名為「強方兌換保證」和7.85水平命名為「弱方兌換保證」,以穩定聯繫匯率制度。若觸及或極接近任一介限,金管局會立即透過行政手段,保持匯率在此範圍內。當觸及「強方兌換保證」時,金管局便會買入美元而沽出港元;當觸及「弱方兌換保證」時,金管局則買入港元而沽出美元。於2007年10月23日,港元首次觸及「強方兌換保證」,此後匯率大部分時間都貼近「強方兌換保證」水平[15][16];於2018年4月12日,港元首次觸及「弱方兌換保證」[17]。
未来
隨着香港與中國大陆的經貿日增,以及美國經濟週期與香港相反,聯繫匯率制度為香港經濟帶來部分問題。其中之一就是港元利率只能跟隨美元利率,而不能因應本地的經濟情況調整;與此同時,香港的貨物部分從中國入口,因而帶來輸入性通漲,引致出現負利率。[18][19]
流通貨幣
現時,港元以紙幣及硬幣的形式存在。香港的流通紙幣有$10、$20、$50、$100、$500及$1000;流通的硬幣有$0.1、$0.2、$0.5、$1、$2、$5及$10。硬币曾一度停止發行14年,直到2012年才重新發行2元及5元硬幣[20]。另外,兩間商業銀行曾推出$150紀念鈔票。
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的《2015年年报》,截至2015年底,所有流通銀行紙幣總值3602億港元(包括150元紀念鈔票)。滙豐、中銀和渣打所發行的紙幣分別佔61.17%、28.3%和10.6%的流通金額。滙豐及渣打早在90年代停止發行10元紙幣,中銀則沒有發行過10元紙幣。
- 2015年流通銀行紙幣
面值 | 數量 | 金額 |
---|---|---|
$10 | 14.5% | 0.8% |
$20 | 36.1% | 3.9% |
$50 | 9.7% | 2.6% |
$100 | 17.2% | 9.2% |
$500 | 13.7% | 36.6% |
$1000 | 8.8% | 46.9% |
2002年,政府重新發行10元鈔票。政府發行紙幣及硬幣流通金額112億元(不包括套裝硬幣及紀念金幣),硬币总值72亿元[21]。10元纸币总值40亿元,當中塑質鈔票佔85%。
流通硬幣
硬幣正面劃一採用洋紫荊設計,並附有「香港」及「HONG KONG」。
硬幣背面中間有大阿拉伯數字鑄明面值,下方附有發行年份。上下分別以中文大寫數字及英文鑄明面值。
香港硬币[22] | |||
面额 | 材質 | 样式 | 邊緣 |
---|---|---|---|
拾圓($10) | 外環钢芯镀鎳合金 圓心钢芯镀铜合金 | 圓形 | 槽紋與平滑相間 |
伍圓($5) | 钢芯镀鎳合金 | 圓形 | 槽紋,中間凹槽印有凸字「香港伍圓」 及「HONG KONG FIVE DOLLARS」 |
貳圓($2) | 钢芯镀鎳合金 | 波浪形 | 平滑 |
壹圓($1) | 钢芯镀鎳合金 | 圓形 | 槽紋 |
伍毫($0.50) | 钢芯镀铜合金 | 圓形 | 槽紋 |
貳毫($0.20) | 钢芯镀铜合金 | 波浪形 | 平滑 |
壹毫($0.10) | 钢芯镀铜合金 | 圓形 | 平滑 |
流通紙幣
政府透過金融管理局授權3家商業銀行在香港發行紙幣,分別是
-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
- 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另外,金管局代表政府發行10元鈔票。
政府發行的鈔票
首次印刷 | 2002年7月1日 | 2007年4月1日 |
---|---|---|
發行日期 | 2002年9月10日[23] | 2007年7月9日[24] |
印製物料 | 棉紙 | 塑膠 |
正面圖案 | 幾何圖案 | 幾何圖案 |
反面圖案 | 幾何圖案 | 幾何圖案 |
2003系列
[25]
面额 | # | 发钞银行 | 首次印刷 | 发行日期 | ||
---|---|---|---|---|---|---|
滙豐 | 渣打 | 中銀香港[26] | ||||
贰拾圆 | 正 | 铜狮“施迪”(Stitt) | 螭吻 | 中银大厦 | 2003年7月1日 | 2004年10月12日 |
反 | 太平山頂眺望維港、凌霄閣、山頂纜車 | 1850年的香港海港景象 | 凌霄閣 | |||
伍拾圆 | 正 | 铜狮“施迪”(Stitt) | 赑屃 | 中银大厦 | 2003年7月1日 | 2004年10月12日 |
反 | 大嶼山鳳凰山、寶蓮寺 | 1890年的香港海港景象 | 尖沙咀鐘樓、香港文化中心 | |||
壹佰圆 | 正 | 铜狮“施迪”(Stitt) | 麒麟 | 中银大厦 | 2003年7月1日 | 2003年12月15日 |
反 | 青馬大橋 | 1930年的香港海港景象 | 青馬大橋 | |||
伍佰圆 | 正 | 铜狮“施迪”(Stitt) | 凤凰 | 中银大厦 | 2003年7月1日 | 2003年12月15日 |
反 | 香港国际机场 | 1970年的香港海港景象 | 香港国际机场 | |||
壹仟圆 | 正 | 铜狮“施迪”(Stitt) | 五爪龙 | 中银大厦 | 2003年7月1日 | 2004年10月12日 |
反 | 维多利亚港,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 2003年的香港海港景象 | 维多利亚港,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 |||
注:各发钞行发行的纪念性质的纸币不在此列表之中 |
2010系列
[27]
面额 | # | 发钞银行 | 首次印刷 | 发行日期 | ||
---|---|---|---|---|---|---|
滙豐 | 渣打 | 中銀香港[28] | ||||
贰拾圆 | 正 | 銅獅「施迪」,汇丰大厦 | 螭吻 | 中銀大廈,洋紫荆花 | 2010年1月1日 | 2012年1月11日 |
反 | 中秋节儿童手持灯笼玩耍 | 算盘,二进制码 | 浅水湾 | |||
伍拾圆 | 正 | 銅獅「施迪」,汇丰大厦 | 赑屃 | 中銀大廈,洋紫荆花 | 2010年1月1日 | 2011年11月22日 |
反 | 元宵节猜灯谜 | 三簧锁,银行金库大门 | 东平洲 | |||
壹佰圆 | 正 | 銅獅「施迪」,汇丰大厦 | 麒麟 | 中銀大廈,洋紫荆花 | 2010年1月1日 | 2011年11月22日 (渣打、中银) 2012年1月11日 (汇丰) |
反 | 回归纪念日警察乐队游行 | 中国印章,印制电路板 | 狮子山 | |||
伍佰圆 | 正 | 銅獅「施迪」,汇丰大厦 | 凤凰 | 中銀大廈,洋紫荆花 | 2010年1月1日 | 2011年2月22日 |
反 | 春节舞狮 | 传统面相图,人脸识别技术 | 万宜水库 | |||
壹仟圆 | 正 | 銅獅「施迪」,汇丰大厦 | 五爪龙 | 中銀大廈,洋紫荆花 | 2010年1月1日 | 2010年12月7日 |
反 | 端午节比赛龙舟 | 開元通寶,现代智能芯片 | 维多利亚港 | |||
2018系列
面额 | # | 发钞银行 | 首次印刷 | 发行日期 | ||
---|---|---|---|---|---|---|
滙豐 | 渣打 | 中銀香港 | ||||
贰拾圆 | 正 | 銅獅「施迪」,汇丰大厦 | 渣打銀行大廈 | 中銀大廈,洋紫荆花 | 2018年1月1日 | 未發行 |
反 | 一家茶敍 | |||||
伍拾圆 | 正 | 銅獅「施迪」,汇丰大厦 | 渣打銀行大廈 | 中銀大廈,洋紫荆花 | 2018年1月1日 | 未發行 |
反 | 蝶舞花間 | |||||
壹佰圆 | 正 | 銅獅「施迪」,汇丰大厦 | 渣打銀行大廈 | 中銀大廈,洋紫荆花 | 2018年1月1日 | 未發行 |
反 | 梨園粵韻 | |||||
伍佰圆 | 正 | 銅獅「施迪」,汇丰大厦 | 渣打銀行大廈 | 中銀大廈,洋紫荆花 | 2018年1月1日 | 2019年1月23日 |
反 | 六角岩柱 | |||||
壹仟圆 | 正 | 銅獅「施迪」,汇丰大厦 | 渣打銀行大廈 | 中銀大廈,洋紫荆花 | 2018年1月1日 | 2018年12月12日 |
反 | 金融都會 | |||||
紀念鈔票
香港政府歷年來曾為某些特別事件發行紀念金幣或紀念鈔票,面值一般為一千港元。另外,中銀香港亦曾於2008年年面值二十港元的北京奧運會紀念鈔票及於2012年發行面值一百港元的中國銀行百年華誕紀念鈔票。2009年,渣打銀行為慶祝成立150周年,亦於10月1日發行一百萬張港幣150元鈔票。 同時,匯豐為慶祝成立150週年,亦於2015年發行港幣150元鈔票。
外號
香港的紙幣都有各自的外號俗稱,詳列如下:
紙幣面額 | 外號 | 原因 |
---|---|---|
10元 | 青蟹(舊版) | 舊版因顏色為青色(綠色)得名 |
花蟹(新版) | 新版因設計花巧得名 | |
膠蟹(塑膠) | 最新版因為採用塑膠製造和設計花巧得名 | |
20元 | 黑柴(少用) | 新版為藍色;舊版的20元為紫黑色。 |
50元 | 獅子踩波(少用) | 新版為綠色,舊版為紫色或藍色;渣打銀行舊款紙幣的設計圖案是獅子滾繡球。 |
100元 | 紅衫魚/紅底 | 因顏色為紅色而得名。 |
500元 | 大牛/棉胎/啡牛/駝背佬 | 因1909年滙豐500元鈔票有「大牛」圖案得名 「棉胎」是因為從前的500元鈔票面積很大,人們便用「棉胎」來形容。 「駝背佬」則是70年代前的外號。 |
1000元 | 金牛 | 因顏色接近金色且面值最大而得名。 |
硬幣通常稱作「大餅」。
港元數目本身也有俗稱,如一元是「文」(變調讀若「蚊」;香港過去的確有稱為一文的硬幣),十元是「草」或「條」,一百元是「舊(水)」,一千元是「K」(因英文詞頭Kilo代表千的意思,K則是Kilo的縮寫)、「撇」(一千元為一撇),一萬元是「皮」、「雞」或「餅」,一百萬元是「球」。
另有些行業(如買賣汽車的),一般帳目金額較大,會把「萬元」叫做「個」或「粒」,像「一萬元」會叫成「一個」,「三十五萬元」叫「三十五個」,「一百五十萬」叫「一百五十粒」之類。
另外,辰砂本是藥材中的硃砂其中一個別稱,但由於硃砂從藥用至價值上不是甚麼名貴藥材,故被香港人於上世紀,引申成為港元輔幣中,面值最小的幾種輔幣的代名詞,如以1990年代後為例,則指面值一毫、二亳及五毫的輔幣。2000年代初起,很多商戶包括傳統市場拒收「辰砂」,汽水機及港鐵售票機等亦不接受一、二毫硬幣,導致「辰砂」易收難用[29]。根據香港《硬幣條例》,五角、兩角及一角面額的輔幣,每次只可使用兩元。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商戶是否接受硬幣支付交易,是其商業決定,法例無賦予權力迫使商戶接受硬幣。而銀行在兌換硬幣時所收取的費用亦是銀行的商業決定。這種種原因下,將會產生一、二角在民間積聚的問題[30]。金管局2014年9月引入2輛流動硬幣收集車,巡迴全港18區,讓市民將積存硬幣兌換成紙幣或增值至八達通卡。兩車截至2015年9月進行了12.3萬宗交易,收集了共1.07億枚硬幣,總面值1.12億元。
匯率
當前HKD匯率 | |
---|---|
根據Google Finance: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JPY TWD USD |
根據Yahoo! Finance: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JPY TWD USD |
根據XE.com: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JPY TWD USD |
根據OANDA.com: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JPY TWD USD |
根據fxtop.com: | AUD CAD CHF CNY EUR GBP JPY TWD USD |
參看
- 中国货币史
- 銀毫
- 澳門幣
- 人民幣
- 新臺幣
参考文献
^ 香港金融管理局. 香港的貨幣 (PDF). [2015-10-03].
^ 香港商業電台《人人人》.2013年05月04日《香港政治陰謀論》
^ 3.03.13.2 广州市志·华侨穗港澳卷
^ 鄭垣<香港百年鈔票歷史>,《明報月刊》,香港,1994年6月號,頁30。
^ 钱币鉴藏之喧宾夺主的广东银毫. 2013-06-14.
^ 蔡謙. 粵省對外貿易調查報告. 商務印書館. 1939年: 14.
^ 广东省志·粤港澳关系志.
^ 粵港澳關係史. : 248-249.
^ 香港工商日報, 1935-11-11 第9頁
^ 新中國成立初期廣東整頓金融秩序和穩定物價的工作
肖燕明 2011年05月25日 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 广东省志·金融志
^ 聯繫匯率制度.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11年8月26日 [2015-05-12].
^ 鄧小平.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 Report on the Currency Board Operations
^ 金管入市撐聯匯|date=2007年10月24日
^ 香港聯繫匯率制度
^ 金管13年首托港元|date=2018年4月13日
^ 數據顯示香港負利率逾4% 多過英國南韓 2012年2月17日 香港電台
^ 港幣的未來 2011年4月19日
^ 新2蚊5蚊大餅應市 - Yahoo!香港
^ 《2015年年》 (PDF).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16-09-03].
^ 流通硬幣.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15-04-27 [2015-05-12].
^ 香港新拾元鈔票.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02年6月28日 [2015-05-12].
^ 發行香港拾元塑質鈔票.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07-06-15 [2015-05-12].
^ 2003系列钞票.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15-05-12].
^ 2003年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新版钞票. 中国银行香港. [2015-05-13].
^ 2010系列香港钞票. 香港金融管理局. [2015-05-12].
^ 2010年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新版钞票. 中国银行香港. [2015-05-13].
^ 拯救一二毫 先減通脹. 新浪香港. 2011-03-02 [2011-03-04]. [永久失效連結]
^ 電子貨幣流通 公營機構封殺 毫子無碇使變廢物. 太陽報. 2006-04-04 [2011-03-04].
外部連結
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貨幣簡介》-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原理
- 新版港幣票樣
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貨幣- 香港貨幣基礎的發展
- 港元汇率换算
- 統計表: 流通貨幣
- 統計表: 貨幣供應
- 統計表: 港元利率
- 統計表: 香港銀行同業拆息
- 統計表: 外幣兌換率(每單位外幣兌換港元)
- 統計表: 港匯指數 (2000年1月=100)
香港的纸币 (英文)(德文)
前任: 两 | 香港貨幣 1863年—1941年 | 繼任: 日本軍用手票 |
前任: 日本軍用手票 | 香港貨幣 1945年— | 現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