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Multi tool use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中華民國政府機構
基本資訊
所屬部門
行政院
授權法源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條例
主要官員
行政長官
陳儀
任命者
國民政府主席
成立沿革
成立日期
1945年9月1日
前身機關
臺灣總督府
解散日期
1947年5月16日
後繼機關
臺灣省政府
聯絡資訊
原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大廈,即今之行政院大廈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漢字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台羅
Tâi-uân-síng Hîng-tsìng-tióng-kuann Kong-sú
客羅
Toi11 -van11 -sen31 Hang11 -ziin55 -zong31 -gon24 Gung24 -su55
臺灣歷史、臺灣歷史年表
史前時期 大肚王國
西治 1626-1642
荷治 1624-1662
明鄭時期 1662-1683
清治時期 1683-1895
日治時期 1895-1945
戰後時期 1945 迄今
其他政權
流求國 - 高山國 - 大肚王國 - 大龜文 - 卑南王 - 斯卡羅
元治澎湖 - 明治澎湖 - 荷治雞籠
魍港十寨 (諸羅外九莊 )- 大明永和 - 林氏順天 - 陳氏天運
鎮海光明 - 張氏天運 - 戴潮春政權
臺灣民主國 - 鐵國山 - 大靖政權 - 大明慈悲國
臺中地區治安委員會
臺灣專題史
政治史 (憲法史 - 外交史 - 軍事史 - 戰爭史 )經濟史 (鹽業史 - 糖業史 - 農業史 - 漁業史 - 林業史 - 工業史 - 礦業史 - 煤礦史 - 茶業史 - 彩券史 )文化史 (文學史 - 藝術史 - 電影史 - 攝影史 - 漫畫史 - 動畫史 - 臺語文史 )媒體史 (報業史 - 電視史 )交通史 (鐵路史 - 航空史 - 公路史 - 古道史 - 郵政史 - 通訊史 )教育史 - 體育史 (棒球史 )社會史 (人口史 - 猶太人史 )科學史 (地史 - 地圖史 - 氣象史 - 天文史 - 鳥類學史 - 昆蟲學史 )
臺灣地方史
臺北史 (臺北市 - 新北市 - 基隆市 )宜蘭史 - 桃園史 新竹史 - 苗栗史 - 臺中史 彰化史 - 南投史 - 雲林史 嘉義史 - 臺南史 澎湖史 - 高雄史 - 屏東史 花蓮史 - 臺東史 - 小琉球史 綠島史 - 蘭嶼史 - 龜山島史
歷史列表
臺灣歷史年表 - 臺灣歷史年代 臺灣古蹟列表 - 臺灣遺址列表 臺灣第一列表 臺灣舊地名列表 臺灣城市歷史人口列表 臺灣行政中心列表 臺灣歷代行政機關職稱列表 臺灣社會運動 (黨外 - 臺獨 - 學運 - 環保 - 勞工運動 )臺灣統治者 (總統 )史前臺灣歷史年表 荷治臺灣歷史年表 西治臺灣歷史年表 明鄭臺灣歷史年表 清治臺灣歷史年表 日治臺灣歷史年表 戰後臺灣歷史年表 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列表
其他史料
臺灣史 -東亞史 - 世界史 新帝國主義 - 臺灣抗日運動 太平洋戰爭 - 國共內戰 二二八事件 - 臺灣白色恐怖 美麗島事件 - 本土化運動 臺灣問題 - 臺海現狀
其他臺灣系列
人口 - 族群 - 經濟 - 交通 地理 - 文化 - 教育 - 法律 政治 - 政府 - 軍事 - 外交
臺灣主題首頁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簡稱行政長官公署 、長官公署 、省署 )是臺灣交由中華民國治理初期的最高行政機關,1945年9月1日成立、1947年5月16日解散。最高首長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僅有陳儀一人擔任過此職。陳儀本人集行政、立法、司法於一身,還身兼軍事大權,被民眾詬病為新總督。影響臺灣後世甚鉅的二二八事件即發生於該機關設置之時。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從日本手中接管與統治臺灣、並設為省份,但並非與其他省份相同設置省政府,而是設置「行政長官公署」此一特別行政組織,並同時負責南海諸島的接收工作[1] [2] ;但由於長官公署統治政策錯誤與種種倒行逆施,政治腐敗、貪污橫行,以及民不聊生之下,導致臺灣在1947年2月爆發二二八事件,各地民眾群起反抗政府。有鑑於多數臺灣住民對以陳儀為首的行政長官公署強烈不滿,國民政府在二二八事件平息後廢除此機關,改組為臺灣省政府。
目录
1 成立
2 沿革
3 組織
4 承繼關係
5 首任主要官員
5.1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5.2 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
6 參見
7 参考文献
8 外部連結
成立
1943年開羅會議中,同盟國擬在戰後將台灣交還中國統治。1944年4月在重慶的國民政府,委由中央設計局設立「台灣調查委員會」,並任命陳儀為主任委員。該調查委員會對當時日治下臺灣的經濟、政治、民生、軍事等各方面作出頗為詳細的調查。
戰後,設於重慶的國民政府對於如何接管台灣有兩派意見,一派建議與中華民國的其他34省相同,設立「台灣省」。另一派則主張在台灣島設立擁有軍警等特別公權力的「特別行政區」。最後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採納陳儀《臺灣接管計劃綱要地方政制》中的意見,設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就此,接收台灣就由該公署負責,而全部公署行政官員初定為2000名。
沿革
1945年
8月29日,蔣中正任命陳儀為「臺灣省行政長官」。
9月1日,國民政府在重慶宣佈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與「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同時任命陳儀兼任「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的總司令。
9月20日,國民政府補行發布《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條例》。
9月28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成立「前進指揮所」。
10月5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先遣人員約80多人搭乘美國軍機抵達台灣,並將前進指揮所移至台北。
10月24日,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與長官公署、警備總司令部幹部搭乘軍機從上海抵達台北。
10月25日,受降典禮於上午十點在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行。降方為大日本帝國所屬第十方面軍,受降方為同盟國代表人蔣中正,其由陳儀進一步代表;同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正式運作,機關處所設於原臺北市役所(今行政院院址),取代臺灣總督府成為台灣最高行政機關。
1946年
2月20日,行政長官公署對原台灣總督府完成台灣省軍事交接。
1947年
2月28日,二二八事件爆發。
4月22日,因為發生二二八事件,行政院會議決議撤銷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改組為臺灣省政府 。
5月16日,臺灣省政府成立,取代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成為臺灣省的最高行政機關。
組織
署本部
秘書處
民政處
教育處
財政處
農林處
工礦處
交通處
警務處
會計處
法制委員會
宣傳委員會
設計考核委員會
所屬單位
訓練團
糧食局
專賣局
貿易局
氣象局
農業試驗所
林業試驗所
糖業試驗所
水產試驗所
工業研究所
海洋研究所
地質調查所
交響樂團
博物館
圖書館
編譯館
土地委員會
日僑管理委員會
日產處理委員會
承繼關係
台灣總督府
總督府部門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台灣省政府
精省後今日組織
文教局
教學課
教育處
教育廳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援護課
民政處
民政廳
內政部民政司中部辦公室
警務局
衛生課
總督官房
地方監察課
情報課
宣傳委員會
秘書官室 人事課 文書課(審議係除外)
未接收
無
無
文書課審議係
法制委員會
廢止
無
法務局
財務局
會計處
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中部辦公室
財政處
財政廳
併入行政院財政部
農商局
商政課
商政課除外
農林處
農林廳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礦工局
工礦處
建設廳
行政院經濟部中部辦公室
交通局
交通處
交通處
交通部交通事業管理小組
專賣局
專賣局
菸酒公賣局
臺灣菸酒公司
警務局
衛生課除外
警務處
警政廳
併入內政部警政署
首任主要官員
主要選任人員,來自台灣調查委員會成員,及其設立的台灣行政幹部訓練班學員。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行政長官:陳儀
秘書長:葛敬恩
秘書處處長:夏濤聲
民政處處長:周一鶚
財政處處長:張延哲(後調秘書處處長,由嚴家淦繼任)
工礦處處長:包可永
教育處處長:趙酒傳(後回任立法院委員,由范壽康繼任)
交通處處長:嚴家淦
統計處處長:李植泉
警務處處長:胡福相
宜傳委員會主任委員:夏濤聲
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方學李(民國)
機要室主任:樓文釗
人事室主任:張國鍵
(1) 機要室、人事室隸秘書長。
(2) 統計處不接受國民黨中央黨部調查統計局的工作,歸內政部。 內政部把這項特殊任務納人各省政府統計處,但台灣仍然由台灣省黨部辦理。
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
總司令:陳儀
副總司令:陳孔達
參謀長:柯遠芬
副參謀長:范誦堯
第一處處長(人事):范誦堯兼
第二處處長(作戰):林秀巒
第三處處長(軸重、馬匹):熊濱
第四處處長(交通):蘇紹文
第五處處長(情報):?
副官處處長:王民寧
軍法處處長:徐世賢
經理處處長:陳紹鹹
機要室主任:黃俊卿
特務團團長:朱瑞祥[3]
參見
台灣調查委員會
参考文献
引用
^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發現二戰期間日本老酒瓶, 海洋國家公園, 2010年03月
^ 韓祥麟. 抗戰勝利海軍收復南海諸島. 《海軍軍官》. August 2004, 23 (3): 85–91 [2015-09-30 ] . ISSN 1997-6879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3).
^ 抗戰勝利後受降與接收秘檔 台灣接收前後 文史出版社, pp 314-315 2007
来源
书籍
外部連結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致省參議會函,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Taiwan e-Learning &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通告,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Taiwan e-Learning & Digital Archives Program
臺灣歷史文化與政權
史前時代 (代表 文化)
舊石器時代
澎湖原人 · 左鎮人 · 長濱文化 · 網形文化
新石器時代
大坌坑文化 · 訊塘埔文化 · 牛罵頭文化 · 牛稠子文化 · 東部繩紋紅陶文化 · 圓山文化 · 植物園文化 · 芝山岩文化 · 營埔文化 · 大湖文化 · 卑南文化 · 麒麟文化
金屬器時代
十三行文化 · 番仔園文化 · 蔦松文化 · 靜浦文化
史前→ 歷史時代
原住民政權
大肚王國 · 大龜文王國 · 斯卡羅王國
華夏政權
南宋晉江縣 · 元&明澎湖寨巡檢司
其他稱呼
蓬萊山* · 夷州* · 流求國* · 福爾摩沙 · 高山國 · 高砂
1624年- 1895年
主要政權
次要政權
大明永和 · 林氏天運 · 順天 · 陳氏天運 · 鎮海光明 · 張氏天運 · 戴潮春
1895年- 1945年
主要政權
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府)
次要政權
臺灣民主國 ·
鐵國山 · 大靖 · 大明慈悲國
1945年-
主要政權
中華民國(臺灣行政長官公署→臺灣省政府→中央政府)
次要政權
台中地區治安委員會* ·
臺灣共和國臨時政府*
说明:标*者尚存爭議
臺灣各時期最高行政區劃及最高政府機構
荷西時期
福爾摩莎(荷蘭東印度公司) | 艾爾摩莎(西班牙帝國)
明鄭時期
東都、東寧(承天府)
清治時期
臺廈道(臺灣府) | 臺灣道 | 福建臺灣省
臺灣民主國
臺灣民主國
日治時期
臺灣總督府
中華民國時期
臺灣省(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臺灣省政府 - 自1998年起已虛級化) | 中華民國(東南軍政長官公署、 中華民國政府)
臺灣接管計劃綱要地方政制(1945年通過,並未實施)
市
臺北市 | 基隆市 | 宜蘭市 | 新竹市 | 臺中市 | 彰化市 | 台南市 | 爽文市 | 高雄市 | 屏東市 | 花蓮港市 | 梧棲市
一級縣
羅東縣 | 七星縣 | 淡水縣 | 桃園縣 | 員林縣 | 北港縣 | 曾文縣 | 延平縣 | 鳳山縣
二級縣
省三縣 | 中壢縣 | 滄海縣 | 竹南縣 | 福星縣 | 大甲縣 | 豐原縣 | 霧峰縣 | 鹿港縣 | 北斗縣 | 南投縣 | 斗六縣 | 清芳縣 | 東石縣 | 北門縣 | 淵亭縣 | 東港縣 | 鳳林縣
三級縣
nGOzszOHcfQhTEIb1VwD bHsiJQ,fqIOn9GjOo1KleKxirEhk7fLm6XNaCO3g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Place in Moyen-Ogooué, Gabon Lambaréné Street in Lambaréné Lambaréné Location in Gabon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untry Gabon Province Moyen-Ogooué Population (2013 census) • Total 38,775 Lambaréné is a town and the capital of Moyen-Ogooué in Gabon. With a population of 38,775 as of 2013, it is located 75 kilometres south of the equator. Lambaréné is based in the Central African Rainforest at the river Ogooué. This river divides the city into 3 districts: Rive Gauche, Ile Lambaréné and Rive Droite. The Albert Schweitzer Hospital and the districts Adouma and Abongo are located on Rive Droite. The districts Atongowanga, Sahoty, Dakar, Grand Village, Château, Lalala and Bordamur build the Ile Lambaréné.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Lambaréné live in the district Isaac located on Rive Gauche. This distr...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number. For the year, see 800. For other uses, see 800 (disambiguation). Natural number ← 799 800 801 → List of numbers — Integers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 Cardinal eight hundred Ordinal 800th (eight hundredth) Factorization 2 5 × 5 2 Greek numeral Ω´ Roman numeral DCCC Binary 1100100000 2 Ternary 1002122 3 Quaternary 30200 4 Quinary 11200 5 Senary 3412 6 Octal 1440 8 Duodecimal 568 12 Hexadecimal 320 16 Vigesimal 200 20 Base 36 M8 36 800 ( eight hundred ) is the natural number following 799 and preceding 801. It is the sum of four consecutive primes (193 + 197 + 199 + 211). It is a Harshad number. Contents 1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1.1 800s 1.2 810s 1.3 820s 1.4 830s 1.5 840s 1.6 850s 1.7 860s 1.8 870s 1.9 880s 1.10 890s 2 References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800s Main article: 801...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維納斯堡 Venersborg (英文) CDP Venersborg, Washington 維納斯堡位置圖 坐标: 45°46′58″N 122°27′43″W / 45.7828°N 122.462°W / 45.7828; -122.462 國家 美國 州 華盛頓州 郡 克拉克县 面积 • 总计 27.8 平方公里(10.7 平方英里) • 陸地 27.8 平方公里(10.7 平方英里) • 水域 0.0 平方公里(0.0 平方英里) 海拔 155 米(509 英尺) 人口 (2000年) • 總計 3,274 • 密度 118.0/平方公里(305.6/平方英里) 时区 PST (UTC-8) • 夏时制 PDT(UTC-7) FIPS碼 53-74585 [1] GNIS編號 1527695 [2] 維納斯堡 ( 英语: Venersborg )是美国华盛顿州克拉克县的一個普查规定居民点(CDP),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時人口為2,085人。 最初為瑞典人聚居地。 參見 維納什堡 参考資料 ^ American FactFinder.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 2008-01-31 ] . ^ US Board on Geographic Names.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7-10-25 [ 2008-01-31 ] . 查 论 编 克拉克县 行政區劃 郡治 : 溫哥華 市 巴特爾格朗德 | 卡默斯 | 拉申特 | 里奇菲尔德 | 溫哥華 | 瓦休戈 | 林地市‡ 鎮 亞科爾特 CDP 安波伊 | 巴伯頓 | 布拉什普雷里 | 櫻桃樹叢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