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府民系
廣府民系 Cantonese | |||||||||||||
---|---|---|---|---|---|---|---|---|---|---|---|---|---|
| |||||||||||||
總人口 | |||||||||||||
全球大约6600万人[1] | |||||||||||||
分佈地區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 東南亞(新加坡、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 西方國家(美國、秘魯、加拿大、英國、澳洲、委內瑞拉) | |||||||||||||
語言 | |||||||||||||
粵語(廣府話 / 廣東話)、現代標準漢語 | |||||||||||||
宗教信仰 | |||||||||||||
大多為中國民間信仰(包括道教、儒教、中式祖先崇拜)及漢傳佛教,少數為基督宗教等其他宗教。 | |||||||||||||
相關民族 | |||||||||||||
漢族(包括香港人、澳門人等)。 |
廣府民系 | |||||||||||||
简化字 | 广府人 | ||||||||||||
---|---|---|---|---|---|---|---|---|---|---|---|---|---|
繁体字 | 廣府人 | ||||||||||||
| |||||||||||||
汉语别称 | |||||||||||||
简化字 | 广东人 | ||||||||||||
繁体字 | 廣東人 | ||||||||||||
|
廣府民系,亦稱粵民系、廣東人,是以粵語為母語的漢族分支[a],也是嶺南漢族「三大民系」中的第一大民系,廣泛分佈於廣東、廣西、海南、港澳地區、以及海外部份國家或地區。不同于外来的潮汕民系和客家民系,发祥自岭南的广府人人口所佔比例在广东省內接近60%,並以廣州和佛山為「廣府文化」發祥地。
目录
1 简介
2 定义
2.1 狭义
2.2 广义
3 分佈
3.1 中國大陸
3.2 港澳地區
3.3 海外
4 基因分析
5 註釋
6 参考文献
7 參見
简介
广义的漢族广府民系包括九大分支,包括粤海民系、莞宝民系、罗广民系、四邑民系、高凉民系、邕浔民系、勾漏民系、钦廉民系以及吴化民系;狭义的广府民系(即广府人)则只含以广州文化为核心或以广州话为母语的漢族群體,基本来自古代广州府的管辖区域,主要分布于今日广州、佛山一带。在明朝海禁后,大量进入珠三角的人群以及后来的香港人都被粤语影响,加上早期一口通商和五口通商的广州以及六七暴动后语文统一的香港是广府文化的推广基地,使得不少香港原住民(包括疍家人和客家人)以及外籍人士亦主动学习粤语。
定义
狭义
狭义的广府民系即“广府人”,又稱粵海民系,旧称番禺旧裔。从定义上说,广府民系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民系:
- 民族与民系:广府人是汉族的一个分支。
- 语言:粵語是广府人的母语,属于漢藏语系漢語族,但底层有不少的侗台成份,这些成份来自古代的俚、僚。
- 文化:廣府民系内部對於本民系的共同心理認同感比較強烈,民系凝聚力強,普遍为繁榮的嶺南和廣東文化感到自豪。
广义
近年来,有些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在研究、比较广东、广西的本地人时,出于讨论上的方便,常将说粤语的广东漢族人(有时甚至包括所有以粤语为母语的人)称为广府民系(与说客家话、闽语等的广东漢族人相区别),不过广府这个词并没有什么知名度,即使在广府的核心——珠三角地區使用也不多,更不被粤西的粤人认可,一般广东广府人更加认同广东人这个名字而极少自称广府人。学术上定义一个广义的广府民系,有利于对广东、广西不同族群的比较和研究。但在海外的广府华侨由于他们的原籍、祖籍多数是来自广东和香港,故大部分的广府华侨及华人只有“广东人”及“广东话”的认同。存在“广府”的强烈认同多见在东南亚地区的各个华人社区中因东南亚地区的广府族群的原籍、祖籍来自广东和广西都有。
所以,是否应该对所有漢族粵語族群都称为广府民系(广府人)有一定争议。現在中國人口流動性高,人口族群不斷互相融合,各種認定以主觀因素居多,例如自我認定及別人認同和不同族群互相通婚,而非僅是長期居住。
分佈
漢族广府人居住在广东、广西境内,海南西部(说儋州话、迈话的村落),香港、澳门,以及一些海外华人社区,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
中國大陸
广东省:漢族广府民系是广东省三大民系中的第一大民系,其人口所占比例近60%,聚居的地方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即广州、佛山、东莞、博罗、中山、珠海、江门、肇庆、阳江、云浮、清远、英德、韶关、茂名、顺德、南海、番禺、龙门、增城、从化、花都、连州、阳山、连山、怀集、广宁、四会、三水、高要、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春、阳江、信宜、高州、化州、吴川、台山、开平、新会、恩平、惠州、惠东、河源、源城及斗门等。 非纯以广府人为主的县市13个,分别为广东粤东、粤西、粤北的韶关、湛江、深圳、海丰、陆丰、仁化、乐昌、英德、宝安、电白、遂溪、徐闻及廉江。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府人聚居的县市有30多个,即南宁、邕宁、横县、贵港、桂平、平南、藤县、梧州、玉林、北流、容县、博白、陆川、防城港、东兴、钦州、合浦、浦北、灵山、北海、苍梧、岑溪、昭平、蒙山、贺州、钟山、百色、崇左、扶绥、宁明、凭祥及龙州。
海南省:广府人聚居的县市有7个,即儋州、东方、乐东、琼中、三亚、昌江及文昌市铺前镇浦渔村。
港澳地區
香港:使用粵語的廣府人佔多數,六七暴動後,港英政府基於政治考慮,推行粵語,很多原籍客家、潮汕、福建的當地漢族居民,甚至江浙人、山東人都逐漸改說廣府話。
澳門:使用粵語的廣府人佔多數,原籍客家和閩南的居民普遍都會說廣府話。
海外
在西方国家和拉美国家(欧美、澳洲、中南美等地区)广府民系在华人社区占了多数,例如中华民国前總統陈水扁访问中美洲时面对当地华人,便出现因当地华人只懂粤语,导致双方出现沟通困难的局面。广府人在东南亚则占少數,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缅甸、菲律宾等国家均有分布。
在东南亚,广府人的城市属性很强,几乎都居住在大城市中心地带。在马来西亚,漢族广府人只占华裔族群的15%,人数居于闽南人和客家人之后,但是首都-吉隆坡、连同中马四个州首府(怡保、关丹、芙蓉、莎阿南)的华人社群皆以粤语为主流社交中文用语。在新加坡,广府人也大量集居在牛车水唐人街的城市中心地带。虽然新加坡政府强势推行了将近四十年华语运动,但是广府话在新加坡城市中心仍相当通行。根据新加坡政府人口普查,广府人在家里使用和传承祖籍方言——粤语的比率比其他华裔籍贯高出十多倍。在越南,广府话更是胡志明市华人的工商业用语,尤其是在堤岸区一带,其他华裔籍贯也被同化,改说广府话。在印尼,广府人也主要集居在首都和大城市中心地区。
基因分析
有遺傳學遗研究显示,廣府民系是漢族父系,跟一部分漢族母系遗传, 一部分两千年長期雜居的南越部落原住民母系通婚成的一个民系[2][3]
研究顯示,大部份广东人的Y-染色體(父亲的祖先)是汉族,而大部份广东人的mtDNA(母系祖先)是百越部落。[4][5]只有讲廣西平话的人和蜑家少有汉人的DNA,是真正的百越。[6][7]
全汉族之中,单倍群O3是最普遍的分子标记,而广府民系也不例外。[8] 反而,现代南方少数民族最普遍的单倍群O1b-M110、O2a1-M88跟O3d-M7在華南漢族中只占4%。即使漢族南北已经发生遗传漂变的疏远现象[9],广府人父系的69%與北方汉族一致[2][3],而母系30%也與北方汉族相同,大體上广府人比较接近其他漢族。[2][3]此外,语文学研究显示,粤语可能有壯、侗或南越来源的字不多。[10][11][12]
註釋
^ 有別于广东本地三大民系中以客家话为母语的客家人及以闽语(潮州話)为母语的潮汕人。
参考文献
^ http://www.davidpbrown.co.uk/help/top-100-languages-by-population.html
^ 2.02.12.2 Wen, B.; Li, H.; Lu, D.; Song, X.; Zhang, F.; He, Y.; Li, F.; Gao, Y.; 等. Genetic evidence supports demic diffusion of Han culture (PDF). Nature. Sep 2004, 431 (7006): 302–5. PMID 15372031. doi:10.1038/nature0287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3-24).
^ 3.03.13.2 Xue, Fuzhong; Wang, Yi; Xu, Shuhua; Zhang, Feng; Wen, Bo; Wu, Xuesen; Lu, Ming; Deka, Ranjan; Qian, Ji; 等. A spatial analysis of genetic structure of human populations in China reveals distinct difference between maternal and paternal lineages. Europe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8, 16 (6): 705–17. PMID 18212820. doi:10.1038/sj.ejhg.5201998.
^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Han Chinese Population Revealed by Genome-wide SNP Varia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9-12-11, 85 (6): 775–785.
^ Genetic evidence support demic diffusion of Han culture (PDF) (PDF).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3-24).
^ Pinghua population as an exception of Han Chinese's coherent genetic structure. 自然期刊. 2008 [2009-11-23].
^ Cooley's anaemia among the tanka of South China, A.J.S. McFadzean, D. Todd[永久失效連結]. Tropicalmedandhygienejrnl.net. Retrieved on 2012-03-02.
^ Hurles, M; Sykes, B; Jobling, M; Forster, P. The Dual Origin of the Malagasy in Island Southeast Asia and East Africa: Evidence from Maternal and Paternal Lineag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5, 76 (5): 894–901. PMC 1199379. PMID 15793703. doi:10.1086/430051.
^ Chen, Jieming; Zheng, Houfeng; Bei, Jin-Xin; Sun, Liangdan; Jia, Wei-hua; Li, Tao; Zhang, Furen; Seielstad, Mark; Zeng, Yi-Xin; 等.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Han Chinese Population Revealed by Genome-wide SNP Varia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09, 85 (6): 775–85. PMC 2790583. PMID 19944401. doi:10.1016/j.ajhg.2009.10.016.
^ 李敬忠:〈粵語中的百越語成分問題〉,《學術論壇(雙月刊)》,1991年5期,第65-72頁。ISSN:1004-4434.0.1991-05-012
^ 本節舉例查證自《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簡誌》叢書。
^ Gan, Rui-Jing; Pan, Shang-Ling; Mustavich, Laura F.; Qin, Zhen-Dong; Cai, Xiao-Yun; Qian, Ji; Liu, Cheng-Wu; Peng, Jun-Hua; Li, Shi-Lin; Xu, Jie-Shun; Jin, Li; Li, Hui. Pinghua population as an exception of Han Chinese's coherent genetic structure.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Nature.com). 2008, 53 (4): 303–13. PMID 18270655. doi:10.1007/s10038-008-0250-x.
參見
- 广东人
- 南方漢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