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母
汉语音韵学 |
---|
字音構造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韻母 (介音+韻腹+韻尾) 韻 (韻腹+韻尾/聲調) 韻攝 (韻腹+韻尾) |
聲母: 五音 清濁 三十六字母 |
介音: 等呼 四呼 |
韻腹: 內外轉 十六攝 |
韻尾: 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 |
聲調: 四聲八調 平仄 舒促 |
上古汉语 |
- 詩經音系 - |
叶音 |
古无轻唇 古无舌上 古无正齿 古无邪纽 |
娘日歸泥 喻三歸匣 喻四歸定 照二歸精 照三歸知 |
中古汉语 |
- 切韻音系 - |
廣韻 平水韻 韻鏡 |
日本漢字音: 吳音 漢音 |
朝鮮漢字音 |
近代汉语 |
- 中原音韻音系 - |
日本漢字音: 唐音 |
表音法 |
直音 反切 韻書 韵图 |
注音符號 漢語拼音 |
聲母,中國古代又稱紐、聲紐、音紐等,是韵母前的辅音,跟它構成一個完整音節。韻母響度大、能延長、有音節核心而且是音節中可押韻的部份。而聲母則通常響度低、不能任意延長而且不用於押韻。
目录
1 译名
2 与辅音的关系
3 漢語聲母列表
4 参看
译名
“聲母”是汉语音韵学的特有名称,常译为英文词“onset”或“initial”。2个英文词在不同理论中的含义不统一,但一般而言“initial”比“onset”更适合作“聲母”的译名。“initial”是为类似汉语的语言模型而专门定义的术语,专指位于音节开头的不含介音/中间位(英语:medial,包含半元音或流音)的部分。而声母正好位于音节开头,且不含半元音(流音可能只在古代汉语中出现过)。相比之下,“onset”只被笼统地定义为音节开头的部分,在有的理论中并没有强调是否要排除半元音,所以与“聲母”有一些区别。
与辅音的关系
现代汉语的“聲母”一般由“辅音”充当,反之不然,而且二者从概念上而言也是存在区别的。“聲母”和“韵母”是中国传统音韵学的术语,是针对单个汉字(包括无准确书写形式的纯口头语用字)的读音按照发音结构的前后成分划分,适用于现代标准汉语或相关方言;“辅音”是西方语言学的术语,是对最小发音单位(音素)按发音特征的分类,适用于任何语言,不限于针对汉语及相关语言。辅音既可以出现在聲母中,也可以以韵尾的形式出现在韵母中。
虽然现代汉语中的声母只由一个辅音组成(忽略有争议的“零声母”),但古汉语中可能具有由多个辅音组成的复辅音型声母。因辅音有清浊音之分,由单个辅音构成的聲母也可能有清浊音成对存在的情况。但在现代汉语中,大部分清辅音对应的浊辅音已经消失。
漢語聲母列表
漢語有21个声母:
塞音 | 塞擦音 | 擦音 | 鼻音 | 边音 | ||||
---|---|---|---|---|---|---|---|---|
清音 | 清音 | 清音 | 浊音 | 浊音 | 浊音 | |||
不送气 | 送气 | 不送气 | 送气 | |||||
双唇音(盾音) | /p/ b ㄅ | /pʰ/ p ㄆ | /m/ m ㄇ | |||||
唇齿音(矛音) | /f/ f ㄈ | |||||||
齿龈音(阳音) | /t/ d ㄉ | /tʰ/ t ㄊ | /ts/ z ㄗ | /tsʰ/ c ㄘ | /s/ s ㄙ | /n/ nㄋ | /l/ l ㄌ | |
卷舌音(阴音) | /ʈʂ/ zh ㄓ | /ʈʂʰ/ ch ㄔ | /ʂ/ sh ㄕ | /ʐ/ r ㄖ | ||||
龈颚音(腭音) | /tɕ/ j ㄐ | /tɕʰ/ q ㄑ | /ɕ/ x ㄒ | |||||
软颚音(齴音) | /k/ g ㄍ | /kʰ/ k ㄎ | /x/ h ㄏ |
此外,汉语还有一些音节以元音开始,如“阿”(ā),这种没有声母的称之为零声母。
中古汉语的声母和现代的有所不同,参考中古漢語聲母和三十六字母。
参看
- 介音
- 韻母
同位异音 (如声母“b”(注音符号: ㄅ, IPA: [p])和“p”(注音符号: ㄆ, IPA: [pʰ])被视为同位异音。它们都是清辅音,仅有送气强度不同的区别,多种常见汉语注音系统对其都有严格区分。相比之下,英文常将这类的送气程度不同的2个清辅音用同一个宽式音标表示,如将“study”(IPA: [ˈstʌdi])和“test”(IPA: [tʰɛstʰ])中字母“t”的发音都笼统地标注为“/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