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天文台

Multi tool use
哈佛大学天文台(Harvard College Observatory,缩写为HCO)座落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建立于1839年,是美国建立的第一座大型天文台,是哈佛大学艺术和科学学院下属的研究机构,并为哈佛大学天文系的教学活动提供设备等方面的支持。1973年,哈佛大学天文台与史密松天体物理台共同组成了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
历史
哈佛大学天文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威廉·邦德。1815年,邦德访问了英国,受哈佛大学的委托,考察了欧洲的天文台,目的是要在美国建立天文台。邦德还在自己家中建立了一个屋顶可以开合的小型天文台。1839年,哈佛大学提议将邦德的私人天文台并入大学,称为哈佛大学天文台,邦德接受了邀请,并担任首任台长。1847年6月24日,哈佛大学天文台从德国购置的口径15英寸(38厘米)的折射望远镜正式启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1848年,威廉·邦德和他的儿子乔治·邦德在这里发现了土卫七[1],1850年11月,他们又共同发现了土星的第三个环——C环。1847年至1852年间,邦德父子与摄影先驱约翰·亚当斯·惠普尔一起使用15英寸望远镜进行了天体照相的工作,拍摄了月亮的照片,并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上获奖。1850年7月16日至17日夜,邦德父子和惠普尔和使用银版照相法共同拍摄了织女星的照片,这是人类拍摄的第一张恒星的照片。1857年他们又拍摄了大熊座的开阳双星等照片。1859年威廉·邦德去世后,他的儿子乔治·邦德接任哈佛大学天文台台长。
1876年到1918年期间,美国著名天文学家爱德华·皮克林成为哈佛大学天文台的第四任台长。在他任职期间,发起并主持编制了星表,提出用照相方法建立世界第一个测光系统的标准——北极星序,并用色指数的方法对恒星光谱进行分类,还发现了第一颗分光双星。皮克林积极鼓励女性从事天文研究,招募了一些聋哑女性对天文台拍摄的照相底片进行测量和分类工作,做出了很多重要的发现。她们当中包括主持恒星光谱分类的坎农、发现造父变星周光关系的勒维特等人。在40多年时间里,哈佛大学天文台分析了超过50万颗恒星的光谱,编纂成10册的亨利·德雷伯星表,由哈佛大学天文台发展出来的恒星光谱分类法将恒星分为O、B、A、F、G、K、M等类,被称为哈佛分类法。1920年代,包含北天极附近96颗恒星测光结果的北极星序发表,对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1年至1952年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担任台长,他主要从事球状星团和造父变星的研究,提出了银河系的中心不是太阳系,太阳系处在银河系的边缘。他主张银河系是宇宙中的主要天体,观测到的旋涡星云是位于银河系内部的天体。
参考文献
^ Bond, W.C., 1848,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9, 1. NASA ADS
参见
外部链接
哈佛大學
|
|
領導層 |
- 约翰·哈佛
- 董事會
校長:德鲁·吉尔平·福斯特
- 監事會
教務長:艾倫·M·加伯
|
|
各院長 |
- 孟曉犁
- 亨廷頓·D·蘭伯特
- 唐納德·H·菲斯特
- 綺莉·A·穆雷
- 尼廷·諾里亞
- 穆赫辛·莫斯特法非
- 大衛·尼爾·漢普頓
- 凱瑟琳·麥卡特尼
- 大衛·埃爾伍德
- 瑪莎·路易絲·米諾
- 胡利奧·弗倫克
- 杰弗裡·斯科特·佛埃爾
- 布魯斯·當奈夫
|
|
|
|
學術學院 |
文理學院 |
- 哈佛學院
- 文理研究生院
- 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
進修學院
|
|
研究/專業學院 |
- 醫學院
- 牙醫學院
- 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
- 商學院
- 設計學院
- 神學院
- 教育學院
- 约翰·F·肯尼迪政府學院
- 法學院
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院(源於拉德克利夫學院)
- 哈佛-麻省理工医疗科技学院
|
|
|
本科生宿舍 |
- 亞當斯
- 卡博特
- 克利爾
- 登斯特
- 艾略特
- 柯克蘭
- 萊弗里特
- 洛厄爾
- 馬瑟
- 普福爾茨海默
- 昆西
- 溫斯羅普
- 新生宿舍
|
|
圖書館及博物館 |
- 哈佛大學圖書館
- 哈佛燕京图书馆
- 怀德纳图书馆
- 福格艺术博物馆
- 哈佛藝術博物館
- 哈佛自然史博物馆
- 哈佛大學出版社
|
|
研究機構 |
- 哈佛创新实验室
- 哈佛大学天文台
- 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
- 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
- 哈佛燕京学社
- 伯克曼社會與互聯網中心
- 博爾研究中心
- W·E·B·杜波依斯非洲人與非洲裔美國人研究中心
- 哈佛臨床研究中心
- 哈佛經濟學研究中心
- 哈佛烏克蘭研究中心
- 定量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聯合住房研究中心
- 經濟複雜性研究中心
- 威斯生物啟發工程研究中心
|
|
體育 |
哈佛緋紅(校隊名稱)
- 常春藤盟校
- 全美大學體育協會
|
|
期刊 |
|
|
参见 |
|
|
2jBMI4O,j7xO8 xGi,PzS,nc2QDtJtFhUTAQjlbzZeqCKnt,0bG emqjuGLYbMt6MC829otjyJ sjHrK3XzfnX3Hqg0MG NCTMC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Place in Moyen-Ogooué, Gabon Lambaréné Street in Lambaréné Lambaréné Location in Gabon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untry Gabon Province Moyen-Ogooué Population (2013 census) • Total 38,775 Lambaréné is a town and the capital of Moyen-Ogooué in Gabon. With a population of 38,775 as of 2013, it is located 75 kilometres south of the equator. Lambaréné is based in the Central African Rainforest at the river Ogooué. This river divides the city into 3 districts: Rive Gauche, Ile Lambaréné and Rive Droite. The Albert Schweitzer Hospital and the districts Adouma and Abongo are located on Rive Droite. The districts Atongowanga, Sahoty, Dakar, Grand Village, Château, Lalala and Bordamur build the Ile Lambaréné.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Lambaréné live in the district Isaac located on Rive Gauche. This distr...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number. For the year, see 800. For other uses, see 800 (disambiguation). Natural number ← 799 800 801 → List of numbers — Integers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 Cardinal eight hundred Ordinal 800th (eight hundredth) Factorization 2 5 × 5 2 Greek numeral Ω´ Roman numeral DCCC Binary 1100100000 2 Ternary 1002122 3 Quaternary 30200 4 Quinary 11200 5 Senary 3412 6 Octal 1440 8 Duodecimal 568 12 Hexadecimal 320 16 Vigesimal 200 20 Base 36 M8 36 800 ( eight hundred ) is the natural number following 799 and preceding 801. It is the sum of four consecutive primes (193 + 197 + 199 + 211). It is a Harshad number. Contents 1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1.1 800s 1.2 810s 1.3 820s 1.4 830s 1.5 840s 1.6 850s 1.7 860s 1.8 870s 1.9 880s 1.10 890s 2 References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800s Main article: 801...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維納斯堡 Venersborg (英文) CDP Venersborg, Washington 維納斯堡位置圖 坐标: 45°46′58″N 122°27′43″W / 45.7828°N 122.462°W / 45.7828; -122.462 國家 美國 州 華盛頓州 郡 克拉克县 面积 • 总计 27.8 平方公里(10.7 平方英里) • 陸地 27.8 平方公里(10.7 平方英里) • 水域 0.0 平方公里(0.0 平方英里) 海拔 155 米(509 英尺) 人口 (2000年) • 總計 3,274 • 密度 118.0/平方公里(305.6/平方英里) 时区 PST (UTC-8) • 夏时制 PDT(UTC-7) FIPS碼 53-74585 [1] GNIS編號 1527695 [2] 維納斯堡 ( 英语: Venersborg )是美国华盛顿州克拉克县的一個普查规定居民点(CDP),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時人口為2,085人。 最初為瑞典人聚居地。 參見 維納什堡 参考資料 ^ American FactFinder.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 2008-01-31 ] . ^ US Board on Geographic Names.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7-10-25 [ 2008-01-31 ] . 查 论 编 克拉克县 行政區劃 郡治 : 溫哥華 市 巴特爾格朗德 | 卡默斯 | 拉申特 | 里奇菲尔德 | 溫哥華 | 瓦休戈 | 林地市‡ 鎮 亞科爾特 CDP 安波伊 | 巴伯頓 | 布拉什普雷里 | 櫻桃樹叢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