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克萊爾主戰坦克










































































































AMX-56勒克萊爾Flag of France.svg
AMX-56 Leclerc


Leclerc-openphotonet PICT6015.JPG

急速行駛中的勒克萊爾

概觀

類型
主力戰車

服役
1990年

原產國

 法国

設計

GIAT工業

生產

GIAT工業

產量
800輛以上

單位造價
740万美元

主要用戶

 法国
 阿联酋
 哥伦比亚

技术数据

乘員
3

長度
9.90米

宽度
3.60米

高度
2.53米

重量
56.5噸

发动机
8汽缸柴油發動機V8X

功率
1,500匹

功率重量比
26.5匹/噸

懸掛系統
液氣壓式(hydropneumatic)

速度
72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
550公里,650公里(使用外掛油箱)

裝甲及武器装备

裝甲
複合裝甲

主要武器

GIAT CN120-26/52 120毫米52倍徑滑膛炮

輔助武器
7.62毫米機槍X2,
12.7毫米機槍X1


AMX-56勒克萊爾(AMX-56 Leclerc,又名雷克勒)主戰戰車是法國製造廠GIAT工業(GIAT Industries)所研製的主戰坦克,它在1993年起取代1960年代服役的AMX-30主力戰車。主要用戶是法國陸軍以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勒克萊爾的命名是為了紀念法國名將菲利浦·勒克萊爾元帥(1902~1947),他在解放巴黎時是進入巴黎的自由法國第二裝甲師師長。




目录






  • 1 發展沿革


  • 2 設計


    • 2.1 武器系統


    • 2.2 裝甲防護


    • 2.3 動力系統




  • 3 戰鬥經驗


  • 4 延生型


  • 5 服役


  • 6 參考文獻


  • 7 參見


  • 8 外部連結





發展沿革


1970年代起,法國陸軍的主力AMX-30戰車已經顯得老舊,而法國陸軍使用的數種戰車如AMX-13、AMX-30等戰車在設計上均已機動力為第一優先目標大量犧牲裝甲厚度。然而,1980年代後,由於科技的大幅進步,當時先進的主力戰車如德國豹二、美國M1艾布蘭都能有效兼顧火力、機動力與防護力,免去了設計上痛苦的抉擇,火力上,使用大口徑主砲與先進射控系統;防護力則運用高科技複合裝甲,防護效能遠高於相同厚度的傳統鋼質裝甲並配備高功率發動機與優良的懸吊系統後,雖然火砲與裝甲的提升使重量大幅增加,但仍得以擁有出色的機動力。此外,隨著單兵反戰車武器在戰場上大量運用也使AMX-30這類「薄皮」戰車處境日趨艱困。


法國陸軍於是在1977年提出新坦克需求,稱為"EPC"(法文Engin Principal de Combat)進口戰車的提案,例如M1艾布蘭、豹2型坦克,或是梅卡瓦主戰坦克等。但是上述幾款主力戰車都被否決或延議;與德國聯合研製新型戰車的提案也於1982年取消(兩國在1950年代有合作開發戰車卻分道揚鑣的記錄,最後德法分別推出豹一與AMX-30)。法國稱此新戰車研發案為拿破崙一世(Napoloon I),德國稱之為KPI-3。然後,此項研發案由於意見不合等種種因素於在1982年12月宣告撤銷。)。[1]


在這段期間內,法國地面武器工業集團(GIAT)也以AMX-30的基本架構推出AMX-32與AMX-40戰車,不過均未獲法國陸軍採用。德法聯合研發案告終後,法國決定自立發展新一代的戰車,計畫名稱為發動機導向戰鬥(Engin Principal de Combat,EPC),由GIAT集團承包研發工作,基本設計在1985年定案,1986年1月正式命名為雷克勒主力戰車 (編號AMX-56),以紀念二戰時期首先率軍進入巴黎的法國陸軍名將菲利普.雷克勒(Philippe Francois Marie Leclerc)元帥。第一輛勒克萊爾原型車在1989年年底推出並在隔年在聖多利舉行的歐洲陸軍展中首度公開展示。法國總共製造了6輛原型車進行各項測試,16輛預量產型則從1991年9月起陸續出廠。與豹二、M1相同,勒克萊爾也是一款能同時在火力、機動力與防護力都有出色表現的先進主力戰車,其思想較AMX-30的時代可說是截然不同。


雖然勒克萊爾是法國人引以為傲的「全球第一種第四代戰車」(有人則稱之為「20世紀最後傳統構型主力戰車」),但報價卻也令人「瞠目結舌」,讓M1A2、豹二A5/A6與英國挑戰者2等西方戰車望塵莫及,僅日本陸上自衛隊90式戰車的「身價」可相媲美。1990年代後冷戰時期,法國國防預算大幅縮減,造價高昂的勒克萊爾自然是難以倖免。法國陸軍最初計畫採購1400輛用已全面替換AMX-30,不過這個數量不斷縮水,最終跌至今日的406輛(在1993年訂購354輛,2001年下半年為了維持勒克萊爾的生產線而追加52輛雷克勒Block 2+訂單,然而只有320輛為戰備車,其餘則為軍校教學用車或預備用車與20輛裝甲回收車型),比原先估計的需求量低很多,也無法全面汰換AMX-30,而AMX-30則持續服役迄今。


相對於其他西方戰車,勒克萊爾更注重主動防禦手段,藉此減低裝甲重量,以及增加機動性閃避炮火和取得有力射擊位置。




從車頂看入的砲手席


2004年批次10生產完成,加裝了新資訊系統,可以和戰場上所有車輛分享敵我目標。這批96輛也稱為「第三系列」。



設計


勒克萊爾除了具備M1、豹二等當代精銳戰車必備的任何特質之外更以大量應用當代尖端科技著稱於世;法國更宣稱勒克萊爾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第四代戰車(換言之根本就不把M1與豹二放在眼裡)。由於設計之初便引用最新的科技與概念(尤其是緊湊的新型動力系統)勒克萊爾的體積相當緊致,長度比M1、豹二短了約1m,車高僅2.47m,節省的體積重量不僅僅是用在裝甲防護上,也預留了未來的提升空間,這是M1、豹二等較舊且龐大的車種無法達成的的。減少體積不僅使得被彈面積縮小,也讓勒克萊爾在擁有與M1A2同樣厚實的裝甲的情況下仍可維持54.5公噸左右的戰鬥重量,使戰車的機動力大幅提昇,降低戰略運輸與橋樑承載的負荷,而且各國原有的裝甲回收車幾乎都能拖動勒克萊爾,無需配合勒克萊爾換裝新型裝甲回收車並減低使用國換裝成本。



武器系統




車長瞄準儀在圖中右邊,砲手瞄準儀在圖中左邊。


戰車炮是GIAT CN120-26 120毫米滑膛炮,可以和其他北約120mm戰車如德國豹2型坦克和美國M1艾布蘭共用彈藥,但是實際上配發的只有法國國產彈藥。炮管上有隔熱套筒,但沒有自動排煙器,這是因為法國坦克採用壓縮空氣吹除砲管的硝煙。砲塔設有自動裝彈機,以減少一名裝彈手的配置。設計上是先有自動裝彈機再圍著它建造炮塔,與其他戰車先有炮塔再放入裝彈機的設計不同,因此減少了很多問題。裝彈機每分鐘可裝12發,機器內可搭載22發;勒克萊爾有五種彈藥可用,但是和其他裝彈機一樣不能在一輪射擊中更換彈種。


最普通的彈種有常見的鎢彈頭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和高爆反戰車彈(HEAT),有18發預備彈藥可以攜帶。另外勒克萊爾主戰坦克可以在時速50 km/h下開火攻擊4,000公尺外目標。


勒克萊爾戰車炮為52倍徑,長度比44倍徑,與同代其他戰車相比更長,也更有威力[1],使彈頭有更高砲口初速(近年來,更新型的德國和英國戰車皆採用55倍徑主砲,較勒克萊爾更具威力,美國則使用貧鈾穿甲彈彌補因炮管較短導致穿甲力不足的狀況)。勒克萊爾不同於M1與豹二的是勒克萊爾的主砲採用自動裝填系統,省略了裝填手故全車僅需三名操作人員;自動裝填不僅減少了人力需求而使得戰車體積更加緊致,亦可有效提高主砲射速(達每分鐘12~15發,不過遇上機械故障時就得委屈砲手來裝填)。勒克萊爾使用的自動裝彈機不同於俄式戰車的旋轉式自動裝彈機,勒克萊爾使用的是砲塔尾艙平推式(Band Magazine)設計,不僅可靠性較佳,而且將彈艙置於砲塔尾端使乘員得到較佳的保護(例如能採用堅固的彈艙隔門、砲塔頂部加裝洩爆等設計)而不像俄式戰車的乘員坐在彈艙上面。此套自動裝填系統由微處理器控制,最多能使用六種不同的砲彈,由車長或砲手選擇彈種裝填發射; 不同種類的砲彈分別擺放在特定彈位,裝填時系統依照選擇的彈種,將該彈種的彈位轉到提取位置並填入砲膛 ;裝填時砲管必須在固定的仰角,但若自動裝填系統故障,砲手仍能手動裝填彈藥;此外,戰鬥室與砲塔尾部彈藥艙之間設有強化防爆隔門,砲塔頂部彈藥艙上方則設有洩爆板;這套自動裝填系統所有的動作(彈帶輸彈、進彈等)都以電力伺服器驅動。裝填時,主砲會固定為1.8度的俯角,接著處理器控制驅動馬達轉動輸送帶,將指定的砲彈轉至中央出彈位置,再由推彈桿推入砲尾裝彈機中,裝填完畢後便回復原先的射角。(為求謹慎,法國在研發階段先後製作了多達16套原型以求在量產車上的成品能臻至完美而不是像俄式戰車的自動裝彈機故障不斷)。勒克萊爾共搭載40枚主砲砲彈,其中各11枚位於自動裝彈機的儲彈帶上下兩層,另18發則儲存於駕駛座右側的鼓狀彈艙內,當自動裝彈機耗盡後便由砲手手動取彈(自動裝彈機的車外補給門設於砲塔尾部)。


勒克萊爾還有一挺12.7mm 同軸機槍和遙控式7.62mm防空機槍小槍塔,不同於許多北約(NATO)戰車同軸和防空機槍都是7.62mm(美國M1除外,它有一挺7.62mm同軸機槍和兩挺防空機槍,一個是7.62mm一個是12.7mm)。


勒克萊爾使用FINDERS戰爭管理系統和ICONE TIS數位通訊系統,統整各車資訊和位置給更高層指揮官。


勒克萊爾數位火控系統可由砲手或車長控制,可以看到所有車上瞄準器和攝影機統整的即時畫面,包含砲手的SAVAN 20瞄準器、Thales Optrosys公司研發的SAGEM駕駛日夜間OB-60監視系統。亦可以同時鎖定六個目標,其效能非常接近英國挑戰者2戰車。



裝甲防護


本車裝有GIAT公司Galix戰鬥載具防禦系統,可以發射煙霧彈和紅外線干擾彈,或是反人員榴彈。


雷克勒的裝甲採用模組化設計,砲塔和外殼是用焊接鋼板外掛的複合裝甲,可以輕鬆升級或更換裝甲塊。法國陸軍的要求標準淘汰了70種專門防禦空心裝藥武器的複合裝甲,只好選擇自行研發一種多孔鋼板裝甲系統,防護力可以比得上早期豹2戰車。本車投產的90年代初期裝甲算是西方戰車中最厚的,幾乎所有設計都被壓到最緊以裝上最大極限裝甲。然而整個90年代中戰車的裝甲趨勢一直增厚,例如外銷市場上的主要對手豹2A5,就預留了擴充裝甲的空間。而且德國豹2A4和英國挑戰者2式戰車都使用鈦鎢合金裝甲塊,迫使勒克萊爾在2001年,批次10終於加上了NERA反應裝甲以彌補落後不足。



動力系統


Wärtsilä(ex SACM)V8X-1500的八汽缸柴油引擎提供1,500馬力,匹配SESM ESM 500自動變速裝置,內有五檔前進檔和2檔倒退檔。官方公佈路面極速72km/h,越野55km/h(有報告表示可以達到80km/h)。最大行動距離550km,外加油箱後可以到650km。渦輪是Turbomeca TM 307B 燃氣渦輪引擎,還有補助動力系統可以在引擎關閉時供電。


雷克勒的引擎採用橫置式配置,車身較短,每側只有六對路輪,較同樣1,500匹馬力的美國M1及德國豹二型少一對路輪,戰鬥重量僅56噸,是同時期歐洲重量最輕的主力戰車之一(僅次於俄國T-80及T-90坦克),有極高動力重量比(每噸27匹)也是加速最快戰車(0到32km/h僅5秒)。引擎排氣管在左後方,可以減少熱訊號;引擎有五個前進檔和兩個後退檔;外掛裝甲的油箱可以裝載1,300公升,還能加裝兩具200公升油箱在砲塔後方,但是戰鬥時必須拋棄因為會阻擋砲塔轉動。


齒輪箱裝有緊急煞車裝置可以達到7m/s²(0.7G)煞車率。但是成員必須綁上安全帶才能使用該裝置,因為反作用力極大。




砲口型態



戰鬥經驗


第一台服役於1992年,因趕不上1991年海灣戰爭,所以並未參加初期戰爭。


為了應付“低強度衝突”,15台勒克萊爾部署往科索沃進行聯合國維和行動,實戰表現讓法國審核官滿意。


目前13台勒克萊爾部署在黎巴嫩南部執行聯合國維和行動。



延生型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使用勒克萊爾。



  • Leclerc AZUR: Action en Zone Urbaine,“都市戰強化版”

  • Leclerc EPG: Engin Principal du Génie,“工程車”:裝甲工程車

  • Leclerc DNG: Dépanneur Nouvelle Génération:坦克維修車

  • Leclerc MARS: Moyen Adapté de Remorquage Spécifique:坦克拖吊車


  • Leclerc EAU: "Tropicalised"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版本;改變如下:

    • 歐洲動力套件內建MTU 883,1,100kW動力柴油引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屬意德國(MTU)公司的引擎,發電比法國製UDV 8X(1,500馬力)發電機更好,但離合器有些許問題。

    • 外掛輔助動力套件

    • 遙控式7.62 mm機槍,可在車內操縱

    • 全自動砲塔和駕駛訓練演習系統

    • 以引擎驅動的機械式空調,不使用電力冷卻的空調可以避免暴露戰車位置




服役


法国 法國:406輛 + 20輛裝甲回收車[2]


  • 2007年,354輛勒克萊爾生產完畢,其中320輛編成四個團,每團80輛,編制於:

    • 第1到第11裝甲騎兵團,駐紮於法國南部Carnoux-en-Provence,屬於第3機械化旅。

    • 第6到第12裝甲騎兵團,駐紮於Orléans,屬於第2裝甲旅。

    • 1er-2e追擊團,駐紮於Verdun,屬於第7裝甲旅。

    • 第501到第503戰車團,駐紮於Mourmelon-le-Grand,屬於第1機械化旅。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388輛 + 46輛裝甲回收車[2] + 2輛教練車



參考文獻





  1. ^ 1.01.1 Gelbart, Marsh. Tanks main battle and light tanks. Brassey’s UK Ltd. 1996: pp.28–29. ISBN 185753168X.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2. ^ 2.02.1 Army Technology - Leclerc - Main Battle Tank




  • Chassillan, Marc (2005); Char Leclerc: De la guerre froide aux conflits de demain.

  • Chassillan, Marc (2001); Raids Hors-série N.3: les chars de combat en action



參見



  • AMX-30主力戰車

  • AMX-40主力戰車



外部連結








  • (法文) www.chars-francais.net(in French; numerous photographs, including interior)

  • Leclerc program update

  • [1]


  •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Char Leclerc at www.kampfpanzer.de(English/German)


  • Amx-56[永久失效連結]

  • Army-Technology.com—Leclerc Main Battle Tank

  • GIAT—勒克萊爾的製造廠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Lambaréné

維納斯堡 (華盛頓州)

Mononymous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