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一葦
姚一葦(1922年-1997年),本名姚公偉,生於江西鄱陽縣,祖籍江西南昌,台灣著名劇作家、評論家、翻譯家與美學評論家。
生平
其家族為書香世家,祖父為清朝進士,父親為一名教師,因家學淵源,自幼遍讀《左傳》、《春秋》等經典。
1938年,入吉安中學,因中日戰爭,隨學校遷到廈門。1941年,入廈門大學機電工程系,後轉銀行系,姚一葦在校時就對戲劇有興趣,畢業前一年(1945年)發表了第一篇戲劇評論《論總建築師》,評論易卜生的劇作。1946年畢業。
不久後隨中國國民黨主政的國民政府來台,在臺灣銀行任職達30年,兼任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教授。
1951年,在白色恐怖下,入獄七個月後獲釋。1953年,因翻譯《湯姆歷險記》,王夢鷗為其取筆名為姚一葦。[來源請求]根據王夢歐教授於政治大學授課時的學生尉天驄先生在其著作《回首我們的時代》(印刻文學出版),第 127 頁中述及 : 姚一葦先生夫婦為王夢歐教授任教於廈門大學的學生,因一九五一年左右,姚先生因被牽連到白色恐怖案件中,出獄後非常消沉,當時因地緣關係,王、姚二人都住在當時的台北縣中和市,王先生除經常邀請姚先生喝酒談天,並鼓勵其專注於寫作。後來台灣文壇談起批評理論,經常王、姚並稱,姚一葦之筆名,便是由這一段姻緣發展出來的。
1962年和余光中、何欣負責《現代文學》編務工作,主持該雜誌最後五年的總編輯。1968年,因陳映真被捕入獄,寫下《紅鼻子》。
1982年自銀行退休後,創辦了臺灣“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為著名美學及藝術理論家、戲劇家,一生寫了14部戲劇,如《紅鼻子》、《一口箱子》、《重新開始》等。1997年4月因心臟病辭世。
著作
- 《碾玉觀音》(196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