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粒子
α粒子(英语:Alpha particle)是一種放射性粒子,由兩個質子及兩個中子組成,並不帶任何電子,亦即等同于氦-4的原子核,或電離化後的氦-4,He2+。
通常具有放射性而原子量较大的化学元素,会透過α衰变放射出α粒子,從而變成較輕的元素,直至該元素穩定為止。由於α粒子的體積比較大,又帶兩個正電荷,很容易就可以電離其他物質。因此,它的能量亦散失得較快,穿透能力在眾多電離輻射中是最弱的,人類的皮膚或一張紙已能隔阻α粒子。
目录
1 危害
2 著名实验
3 參見
4 參考資料
4.1 注釋
4.2 參考文獻
危害
α粒子釋放出的放射性同位素在人體外部不構成危險。然而,釋放α粒子的物質(鐳、鈾等)一旦被吸入或注入人體內,那将會十分危险,α粒子能直接破壞內臟的細胞。它的穿透力虽然弱,但由于它的电离能力很强,所以它对生物所造成的危害并不亞于其他辐射。快速衰變的重金屬型毒藥就是利用α粒子的毒性作下毒基礎[注 1]。
著名实验
1911年,漢斯·蓋革和恩內斯特·馬斯登在盧瑟福指導下,使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运动方向,但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由此卢瑟福确定了原子核的存在。[1]
參見
- 電子
- 氦-4
參考資料
注釋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參見亞歷山大·瓦爾杰洛維奇·利特維年科被下毒案
參考文獻
^ 赵凯华 罗蔚茵. 新概念物理.量子物理 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311. ISBN 978-7-04-022637-9.
这是一篇物理学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