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字母
汉语音韵学 |
---|
字音構造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韻母 (介音+韻腹+韻尾) 韻 (韻腹+韻尾/聲調) 韻攝 (韻腹+韻尾) |
聲母: 五音 清濁 三十六字母 |
介音: 等呼 四呼 |
韻腹: 內外轉 十六攝 |
韻尾: 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 |
聲調: 四聲八調 平仄 舒促 |
上古汉语 |
- 詩經音系 - |
叶音 |
古无轻唇 古无舌上 古无正齿 古无邪纽 |
娘日歸泥 喻三歸匣 喻四歸定 照二歸精 照三歸知 |
中古汉语 |
- 切韻音系 - |
廣韻 平水韻 韻鏡 |
日本漢字音: 吳音 漢音 |
朝鮮漢字音 |
近代汉语 |
- 中原音韻音系 - |
日本漢字音: 唐音 |
表音法 |
直音 反切 韻書 韵图 |
注音符號 漢語拼音 |
三十六字母是宋朝韵图上用来代表中古汉语的声类的字母系统。三十六字母的系统和《切韵》的声类体系相吻合,但忽略了《切韵》一些重要的声类。清朝的学者陈澧以縝密的研究找出了三十六字母的不足,提出了更完整的声类系统。(详见切韵音)
三十字母
三十六字母的发明人為谁,至今尚無定论,王应麟在《玉海》中认为是守温所造。二十世紀初敦煌發現了兩份載錄唐代字母的文獻,一爲《歸三十字母例》,一爲守溫韻學殘卷。兩份材料中都記載了內容大體相同的「三十字母」,說明唐代只有三十字母,宋人的三十六字母是在此基礎上遷就當時語音特點的增益版。
| |
|
王力拟音音表
按照《韵镜》,三十六字母系统如下(擬音依照王力《汉语语音史》):
音韻學術語 | 清濁 | |||||||||||||||
---|---|---|---|---|---|---|---|---|---|---|---|---|---|---|---|---|
全清 | 次清 | 全浊 | 次浊 | 全清 | 全濁 | |||||||||||
五音 | 方法→ | 塞音 | 塞擦音 | 塞音 | 塞擦音 | 塞音 | 塞擦音 | 鼻音 | 近音 | 邊音 | 擦音 | |||||
↓部位 | 有噝 | 無噝 | 有噝 | 無噝 | ||||||||||||
唇音 | 重唇音 | 雙唇 | 帮[p] | 滂[pʰ] | 並[b] | 明[m] | ||||||||||
轻唇音 | 唇齒 | 非[p̪] | 敷[p̪ʰ] | 奉[b̪] | 微[ɱ] | |||||||||||
舌音 | 舌头音 | 齒齦 | 端[t] | 透[tʰ] | 定[d] | 泥[n] | ||||||||||
舌上音 | 齦顎 | 知[ȶ] | 彻[ȶʰ] | 澄[ȡ] | 娘[ȵ] | |||||||||||
齿音 | 齿头音 | 齒齦 | 精[ts] | 清[tsʰ] | 从[dz] | | 心[s] | 邪[z] | ||||||||
正齿音 | 齦顎 | 照[ʨ] | 穿[ʨʰ] | 床[ʥ] | | 审[ɕ] | 禅[ʑ] | |||||||||
牙音 | 軟顎 | 见[k] | 溪[kʰ] | 群[g] | 疑[ŋ] | |||||||||||
喉音 | 聲門 | 影[ʔ] | | | | |||||||||||
硬顎 | | 喻[j] | ||||||||||||||
軟顎 | | | | 晓[x] | 匣[ɣ] | |||||||||||
半舌音 | 齒齦 | | | | 来[l] | |||||||||||
半齿音 | 硬顎 | | | | 日[ɲ] |
兩相對比可見,三十六字母比三十字母多出「非、敷、奉、微、床、娘」六母,輕脣音的分劃、娘泥音和牀禪音的首鼠模棱是音韻學中引人入勝的課題。
參見
- 中古漢語聲母
- 三十六字母與諺文
- 三十六字母與八思巴字
全清 | 次清 | 全濁 | 次濁 | 全清 | 全濁 | ||
---|---|---|---|---|---|---|---|
脣音 | 重脣音 | 幫 | 滂 | 並 | 明 | ||
輕脣音 | 非 | 敷 | 奉 | 微 | |||
舌音 | 舌頭音 | 端 | 透 | 定 | 泥 | ||
舌上音 | 知 | 徹 | 澄 | 娘 | |||
齒音 | 齒頭音 | 精 | 清 | 從 | 心 | 邪 | |
正齒音 | 照 | 穿 | 牀 | 審 | 禪 | ||
牙音 | 見 | 溪 | 羣 | 疑 | |||
喉音 | 影 | 喻 | 曉 | 匣 | |||
半舌音 | 來 | ||||||
半齒音 |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