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脏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胰脏 | |
---|---|
1:胰头 2:胰腺钩突 3:胰腺切迹 4:胰体 5:胰前 6:胰下 7:胰上缘 8:胰前缘 9:胰下缘 10:网膜结节 11:胰尾 12:十二指肠 | |
细节 | |
发育自 | pancreatic buds |
动脉 | Inferior pancreaticoduodenal artery, Superior pancreaticoduodenal artery |
静脉 | Pancreaticoduodenal veins |
神经 | Pancreatic plexus, celiac ganglia, vagus |
识别标示 | |
Gray's | p.1199 |
MeSH | A03.734 |
Dorlands | p_02/ |
TA | A05.9.01.001 |
FMA | FMA:7198 |
解剖学术语 |
胰脏也称胰腺,脊椎动物具有外、内分泌功能的腺体;外分泌由腺泡、连通肠腔的导管组成,腺泡分泌多种消化酶,导管上皮细胞分泌碳酸氢盐、钠、钾、氯等离子和水,合称胰液。经导管进入十二指肠的胰液可消化糖、脂肪和蛋白质,是机体重要的消化液;内分泌由胰岛所组成;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多肽和生长抑素等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对维持血糖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录
1 结构
2 功能
3 名称
4 中醫
结构
脊椎动物的胰由肠上皮细胞特化。一些低等脊椎动物的胰与肝结合在一起。圆口纲胰的外分泌部与肝结合,而内分泌部形成独立结构,内含B细胞和许多颗粒细胞,排列在肠的胆导管周围,这是最早的胰内分泌组织。软骨鱼的胰外分泌部与肝分开,胰的内分泌腺小而分散,位于外分泌部的小导管周围,或伸入外分泌部组织内。硬骨鱼的胰,多为分散性腺体,分布于肠系膜上或埋于肝脾内。从两栖动物无尾目到哺乳动物,多是定形的腺体,胰岛分散于外分泌部之间。鸟的胰岛有含A细胞的黑胰岛;含B细胞的光胰岛;含A、B和D细胞的混合胰岛3种类型。
人胰呈灰红色、细长,横卧于腹后壁和胃后。胰头位于十二指肠弯内,胰体占据大部,胰尾延伸到脾。重约90克,外披结缔组织,膜深入胰内,将胰分成许多小叶。胰导管横贯于胰,在总胆管附近开口于十二指肠,或与总胆管汇合入肠。供应胰的血液来自脾、肝和肠系膜上动脉,胰静脉经门静脉入肝。胰岛的毛细血管经小静脉后又进入围绕腺泡的毛细血管,所以靠近腺泡的血液含有高浓度的胰岛细胞释放的激素。
功能
胰的内分泌部分叫做胰岛(朗罕氏小岛),是不规则的细胞群,散布在外分泌部的腺泡之间。成人胰岛约100~200万个。胰岛内无导管,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每个胰岛细胞都与毛细血管接触,胰岛细胞有A细胞、B细胞、D细胞、PP细胞多种类型。
胰岛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起降低血糖,促进肝糖原的合成等作用。胰岛α-细胞分泌升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升高。胰岛素和升糖素互相反馈,控制血糖稳定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如果因为任何原因导致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就会导致糖尿病。胰的腺泡每天製造約1200~1500c.c.的胰液,經由胰管送至十二指腸。胰液包括可分解蛋白質、醣類、脂質、核酸的酵素如胰淀粉酶、脂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胰核酸酶,以及可中和胃酸的微鹼性的碳酸氫鈉。
名称
- 胰脏是古希腊解剖学家、外科医生赫罗菲拉斯(Herophilus,335-280 BC)发现的,数百年后,另一位古希腊解剖学家卢夫斯(Ruphos)将其命名为pancreas。希腊文pan意为全部(all),kreas意为肉(flesh)。
- 胰脏在清末民初旧称“膵脏”,“膵”字是日本江户时代的西医学家宇田川玄真新创造的日文汉字,形旁“月”表示肉,对应希腊文的creas,声旁“萃”有“汇集、全部”之意,对应希腊文的pan。
- “胰”字在古代文献中最早并未用来指胰脏。宋代《广韵·脂韵》中提到“胰,夹脊肉也。”有学者提出,清代中医最初认为胰脏只有西洋“夷人”才有,所以称胰脏。
中醫
中国古代文献没有关于解剖学上胰臟的明确记载,但有学者认为中医理论的“脾”其实对应的是现代医学的胰脏,因为中医理论将“脾”与“胃”和人体的消化功能紧密地联系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