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
八角 | |
---|---|
乾燥的八角果實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目: | 木兰藤目 Austrobaileyales |
科: | 五味子科 Schisandraceae |
属: | 八角属 Illicium |
种: | 八角 I. verum[1] |
二名法 | |
Illicium verum[1] Hook.f.,1888 |
八角(学名:Illicium verum),又称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在某些地方,大茴香指的不是八角),是木蘭科八角属的一种植物。其同名的干燥果实是中国菜和东南亚地区烹饪的调味料之一[2]。
目录
1 形态
2 分布
3 用途
3.1 中药用途
3.2 调味用途
3.3 其他用途
4 生产与贸易
5 参考文献
6 外部連結
7 参见
形态
树皮灰色至红褐色。椭圆形全缘单叶,披针形生长,叶为革质,短柄,长6-12厘米,宽2-5厘米,上表面可见透明油点。春秋季开花。花单生于叶腋部。有3片黄绿色萼片;6-9片花被,呈粉红至深红色。
秋季至第二年春季结果。聚合果呈星状的八角形,长1-2厘米,宽3-5厘米,高<1厘米。成熟后由绿变黄。蓇葖果顶端钝或钝尖,每个内含6毫米长的种子一颗。
注意同属植物野八角的果实与八角非常相似,但有毒,应避免混淆。
分布
为生长在湿润、温暖半阴环境中的常绿乔木,高可至20米。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南方。
用途
果实在秋冬季采摘,干燥后呈红棕色或黄棕色。气味芳香而甜。全果或磨粉使用。挥發油的重要成分包括茴香醚(Anethole)、黄樟醚(Safrole)、茴香醛(Anisaldehyde)和茴香酮(Anisylacetone)。
中药用途
药性温热散寒,理气止痛。治疗胃寒、呕吐和腰痛。
调味用途
在中国菜中,常少量加在鱼肉类材料中用来烹饪红烧、卤制和五香等炖制的厚味菜肴,也是五香粉的成分之一。
在绍兴一带,是茴香豆的主要调味料,茴香豆因此而得名。
在中国南方和越南是米粉汤的调味料。
其他用途
因为八角和甘草的甜味接近,可以用来在食物中替代甘草。
所含的莽草酸是制造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的合成原料之一。该药物特别用于流感的防治[3]。但未經提煉的八角本身并无类似作用。
可以做為食慾抑制劑。促進腎臟、肝臟和脾臟功能,可以清肺,減輕腹部疼痛、結腸疾病、腸胃脹氣和腸胃道痙攣,可治療胃酸過多,對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的病人有益。
生产与贸易
2000年全世界八角栽培面积约36.76万公顷,八角干果产量约4万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八角种植面积约28.67万公顷,八角干果产量约3.2万吨,年出口八角干果约2000至3000吨,是八角的最主要生产国与出口国。其中广西种植面积24.67万公顷,八角干果产量3.097万吨。其它产量较大省份是云南(主要在文山州)与广东。越南为世界第二生产国,其面积约5.6万公顷,八角干果产量约5000吨。
参考文献
^ The Plant List: A Working List of All Plant Species. [3 September 2015].
^ Spaghetti Bolognese. In Search of Perfection. BBC Two.
^ Wang, G. W.; Hu, W. T.; Huang, B. K.; Qin, L. P. Illicium verum: A review on its botany, traditional use, 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1, 136 (1): 10–20. PMID 21549817. doi:10.1016/j.jep.2011.04.051.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八角 |
八角茴香 Bajiaohuixiang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八角茴香 Bajiaohuixiang 中藥材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八角茴香 Ba Jiao Hui Xiang 中藥標本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繁体中文)(英文)
莽草酸 Shikimic acid 中草藥化學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参见
- 黄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