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文主义
建議此條目或章節與排外主義合并。(討論) |
沙文主义(法语:Chauvinisme ; 英语:Chauvinism)原指极端的、不合理的、过分的爱国主义(因此也是一种民族主义)。如今的含義也囊括其他領域,主要指盲目熱愛自己所處的團體,並經常對其他團體懷有惡意與仇恨。
词源是拿破仑手下的一名(有可能是位文藝上杜撰的)士兵尼古拉·沙文(Nicolas Chauvin),他由于获得军功章对拿破仑感恩戴德,对拿破仑以军事力量征服其他民族的政策狂热崇拜。而“沙文主义”这个名词則首先出现在法国的一部戏剧“三色帽徽”中,以讽刺的口吻描写沙文的这种情绪。後来这个词被广泛应用,如大国沙文主义、民族沙文主义等,還曾被女权运动的领袖用於“男性沙文主义”(相当于汉语中的“大男人主义”)。英語中有一個對等的詞,是Jingoism。所以經過演变,如今“沙文主義”這個詞在英語中更多場合中指種族歧視與性別歧視,尤其是後者。
沙文主義者一般都是過於對自己所在的國家、民族和團體感到驕傲,因此看不起其他的國家、民族和團體,是一種有偏見的情緒。
目录
1 極端民族主義
2 大国沙文主义
3 男性沙文主義
4 民族沙文主義
5 參考資料
6 外部連結
極端民族主義
在19世紀時,歐洲各國興起民族主義,提倡擁有共同文化、語言及歷史的民族建立屬於他們的國家,於是多個民族發動了獨立運動,成功擺脫外族的管治,建立統一及獨立的民族國家。例子有比利時脫離荷蘭的統治,在1831年取得獨立;普魯士(德意志邦國)先後打敗丹麥、奧地利帝國及法國於1871年建立統一的國家。
但是,到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歐洲列強為了增進本民族的利益,不惜付出任何代價,試圖加強自己在歐洲及全世界的影響力,從而令這種擁護自己民族的情緒變質,成為一種危險的愛國主義,譬如納粹主義。
而部分的極端民族主義會演變成排外情緒,甚至流於恐怖主義;譬如德國與俄羅斯等國的新納粹主義、北愛爾蘭的基督教恐怖主義、東南亞的排華運動等等。
現今典型的極端民族主義有包含阿拉伯國家的基本教義派、伊朗什葉派本位主義、中國大漢族主義、日韓右翼民族主義、朝鲜金日成奠基的主體思想、南非的波耳人種族隔離制度等。
大国沙文主义
大国沙文主义原指极端的、不合理的、过分的爱国主义(因此也是一种民族主义),如苏联发起的冬季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国发动的越战等。如今的含义也囊括其他领域,主要指盲目热爱自己所处的团体,并经常对其他团体怀有恶意与仇恨。大国沙文主义者一般都是过于对自己所在的国家、团体、民族感到骄傲,因此看不起其他的国家、民族和团体,是一种有偏见的情绪。
男性沙文主義
男性沙文主義,是一種認為男性必定優於女性的理念。男性沙文主義者被俗稱為「沙豬」。此外,男性沙文主義亦包括認為男性優於女性是因為男性擁有陽具。
男性沙文主義常見於父權社會中的家庭,例如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社會,丈夫或父親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妻子和孩子應該要絕對服從。
在阿拉伯部落傳統(非伊斯蘭教義)之中,父親還可掌握女兒的生殺大權 - 名譽殺人(以維持名譽為由,殺死被強暴或行了未婚性行為的女兒),同樣基於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部落傳統。如果女兒失貞,其監護人有權強暴對方家族女性親屬。
民族沙文主義
民族沙文主义及沙文主义,沙文主义奉行极端的、不合理的、过分的爱国主义。因此沙文主义也是民族主义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