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葛罗米柯

Multi tool use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葛罗米柯 Андре́й Андре́евич Громы́ко |

|
|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
任期 1985年7月27日-1988年10月1日 |
前任 |
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
|
继任 |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
苏联外交部长 |
任期 1957年2月14日-1985年7月27日 |
前任 |
德米特里·特罗菲莫维奇·谢皮洛夫
|
继任 |
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
|
个人资料 |
出生 |
1909年7月18日
俄罗斯帝国戈梅利 (今 白俄羅斯戈梅利)
|
逝世 |
1989年7月2日(1989-07-02)(79歲)
蘇聯莫斯科
|
国籍 |
蘇聯
|
政党 |
苏联共产党
|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葛罗米柯(俄语:Андре́й Андре́евич Громы́ко;白俄罗斯语:Андрэй Андрэевіч Грамыка;英语:Andrei Andreyevich Gromyko,1909年7月18日-1989年7月2日),蘇聯外交官,曾任外交部長長達28年(1957年-1985年),後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85年-1988年)。
葛罗米柯生于白俄罗斯戈梅利附近的一个村庄,1936年毕业于明斯克农业技术学院,1939年开始在外交部工作,不久被派往苏联驻美国大使馆,1943年經委任为苏联驻美大使。1946年他成为苏联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代表,1952年至1953年间曾短暂出任苏联驻英国大使,之后返国出任外交部长。
葛罗米柯任外长期间曾处理古巴导弹危机,并为此与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谈判。他也曾参与部分限武条约的谈判,包括《反弹道导弹条约》、《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战略武器限制谈判、《中程核力量条约》、《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等。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葛罗米柯协助构筑了大国之间的缓和政策。
1985年,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接替葛罗米柯出任外长。同年葛罗米柯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三年后下台。1989年葛罗米柯在莫斯科逝世。
外部链接
前任: 契尔年科
|
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1985-1988
|
继任: 戈尔巴乔夫
|
前任: 德米特里·特罗菲莫维奇·谢皮洛夫
|
苏联外交部长 1957年-1985年
|
繼任: 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
|
冷戰相关人物
|
|
冷战导航模板 |
|
美洲 |
|
|
欧洲 |
|
|
亚太 |
亞洲 |
東亞 |
海峽兩岸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毛泽东
周恩来
- 刘少奇
- 朱德
- 任弼时
- 董必武
- 宋庆龄
- 林彪
- 陈伯达
- 康生
四人帮
华国锋
- 叶剑英
- 邓小平
- 陈云
- 胡耀邦
- 李先念
赵紫阳
- 杨尚昆
- 姚依林
李鹏
- 乔石
- 江泽民
- 宋平
- 李瑞环
|
|
中華民國
|
|
|
|
日本
|
- 昭和天皇
- 明仁
- 吉田茂
- 鳩山一郎
- 石橋湛山
- 岸信介
- 池田勇人
- 佐藤荣作
- 田中角荣
- 三木武夫
- 福田赳夫
- 大平正芳
- 鈴木善幸
中曾根康弘
- 竹下登
- 宇野宗佑
- 海部俊樹
- 宮澤喜一
|
|
朝鮮半島
|
朝鲜
|
|
|
韩国
|
|
|
|
蒙古
|
|
|
|
東南亞 |
|
|
南亞 |
|
|
|
澳大利亚
|
- 班·奇夫利
- 哈罗德·霍尔特
- 愛德華·惠特蘭
- 马尔科姆·弗雷泽
- 鮑勃·霍克
- 保羅·基廷
|
|
|
中东 及非洲 |
|
|
|
|
苏联政府首脑
|
|
人民委员会主席 |
列宁(1923–1924) → 李可夫(1924–1930) → 莫洛托夫(1930–1941) → 斯大林(1941–1946)
|
|
部长会议主席 |
斯大林(1946–1953) → 马林科夫(1953–1955) → 布尔加宁(1955–1958) → 赫鲁晓夫(1958–1964) → 柯西金(1964–1980) → 吉洪诺夫(1980–1985) → 雷日科夫(1985–1991) → 帕夫洛夫(1991.1-8) → 西拉耶夫(1991.7–12)
|
|
第一副主席 |
古比雪夫(1934–35) · 沃兹涅先斯基(1941–46) · 莫洛托夫(1942–57) · 布尔加宁(1950–55) · 贝利亚(1953.3–6) · 卡冈诺维奇(1953–57) · 米高扬(1955–64) · 别尔乌辛(1955–57) · 萨布罗夫(1955–57) · 库兹明(1957–58) · 科兹洛夫(1958–60) · 柯西金(1960–64) · 乌斯季诺夫(1963–65) · 马茹罗夫(1965–78) · 波利扬斯基(1965–73) · 吉洪诺夫(1976–80) · 阿尔希波夫(1980–86) · 阿利耶夫(1982–87) · 葛罗米柯(1983–85) · 塔雷津(1985–88) · 穆拉霍夫斯基(1985–89) · 马斯柳科夫(1988–90) · 沃罗宁(1989–90) · 尼基丁(1989–90) · 韦利奇科(1991.1–11) · 多古日耶夫(1991.1–11)
|
|
苏联国家元首
|
|
苏俄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1917年-1922年) |
弗·伊·列宁 → 列·鲍·加米涅夫 → 雅·米·斯维尔德洛夫 → 米·费·弗拉基米尔斯基 → 米·伊·加里宁
|
|
苏联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1922年-1938年) |
米·伊·加里宁 |
|
蘇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938年-1989年) |
米·伊·加里宁 → 尼·米·什维尔尼克 → 克·叶·伏罗希洛夫 → 列·伊·勃列日涅夫 → 阿·伊·米高扬 → 尼·维·波德戈尔内 → 列·伊·勃列日涅夫 → 瓦·瓦·库兹涅佐夫(代) → 尤·弗·安德罗波夫 → 瓦·瓦·库兹涅佐夫(代) → 康·乌·契尔年科 → 瓦·瓦·库兹涅佐夫(代) → 安·安·葛罗米柯 → 米·谢·戈尔巴乔夫
|
|
蘇聯最高苏维埃主席 (1989年-1990年) |
米·谢·戈尔巴乔夫 |
|
蘇聯總統 (1990年-1991年) |
米·谢·戈尔巴乔夫 → 根·伊·亚纳耶夫(代) → 米·谢·戈尔巴乔夫
|
|
规范控制 |
- WorldCat Identities
- BNE: XX1133222
- BNF: cb11905985r (data)
- FAST: 11042
- GND: 118857886
- ISNI: 0000 0001 0924 2661
- LCCN: n50032803
- NARA: 10580728
- NDL: 00441790
- NKC: jn19990210259
- NLA: 35153178
- NNL: 000056927
- SELIBR: 188723
- SNAC: w6515bvz
- SUDOC: 026904128
- VIAF: 91620477
|
|
zOLz,vpu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Place in Moyen-Ogooué, Gabon Lambaréné Street in Lambaréné Lambaréné Location in Gabon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untry Gabon Province Moyen-Ogooué Population (2013 census) • Total 38,775 Lambaréné is a town and the capital of Moyen-Ogooué in Gabon. With a population of 38,775 as of 2013, it is located 75 kilometres south of the equator. Lambaréné is based in the Central African Rainforest at the river Ogooué. This river divides the city into 3 districts: Rive Gauche, Ile Lambaréné and Rive Droite. The Albert Schweitzer Hospital and the districts Adouma and Abongo are located on Rive Droite. The districts Atongowanga, Sahoty, Dakar, Grand Village, Château, Lalala and Bordamur build the Ile Lambaréné.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Lambaréné live in the district Isaac located on Rive Gauche. This distr...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number. For the year, see 800. For other uses, see 800 (disambiguation). Natural number ← 799 800 801 → List of numbers — Integers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 Cardinal eight hundred Ordinal 800th (eight hundredth) Factorization 2 5 × 5 2 Greek numeral Ω´ Roman numeral DCCC Binary 1100100000 2 Ternary 1002122 3 Quaternary 30200 4 Quinary 11200 5 Senary 3412 6 Octal 1440 8 Duodecimal 568 12 Hexadecimal 320 16 Vigesimal 200 20 Base 36 M8 36 800 ( eight hundred ) is the natural number following 799 and preceding 801. It is the sum of four consecutive primes (193 + 197 + 199 + 211). It is a Harshad number. Contents 1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1.1 800s 1.2 810s 1.3 820s 1.4 830s 1.5 840s 1.6 850s 1.7 860s 1.8 870s 1.9 880s 1.10 890s 2 References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800s Main article: 801...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維納斯堡 Venersborg (英文) CDP Venersborg, Washington 維納斯堡位置圖 坐标: 45°46′58″N 122°27′43″W / 45.7828°N 122.462°W / 45.7828; -122.462 國家 美國 州 華盛頓州 郡 克拉克县 面积 • 总计 27.8 平方公里(10.7 平方英里) • 陸地 27.8 平方公里(10.7 平方英里) • 水域 0.0 平方公里(0.0 平方英里) 海拔 155 米(509 英尺) 人口 (2000年) • 總計 3,274 • 密度 118.0/平方公里(305.6/平方英里) 时区 PST (UTC-8) • 夏时制 PDT(UTC-7) FIPS碼 53-74585 [1] GNIS編號 1527695 [2] 維納斯堡 ( 英语: Venersborg )是美国华盛顿州克拉克县的一個普查规定居民点(CDP),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時人口為2,085人。 最初為瑞典人聚居地。 參見 維納什堡 参考資料 ^ American FactFinder.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 2008-01-31 ] . ^ US Board on Geographic Names.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7-10-25 [ 2008-01-31 ] . 查 论 编 克拉克县 行政區劃 郡治 : 溫哥華 市 巴特爾格朗德 | 卡默斯 | 拉申特 | 里奇菲尔德 | 溫哥華 | 瓦休戈 | 林地市‡ 鎮 亞科爾特 CDP 安波伊 | 巴伯頓 | 布拉什普雷里 | 櫻桃樹叢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