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鱧
紅鱧 | ||||||||||||||||
---|---|---|---|---|---|---|---|---|---|---|---|---|---|---|---|---|
保护状况 | ||||||||||||||||
易危(IUCN 3.1) | ||||||||||||||||
科學分類 | ||||||||||||||||
| ||||||||||||||||
二名法 | ||||||||||||||||
Channa diplogramma Day,1865 | ||||||||||||||||
異名 | ||||||||||||||||
|
紅鱧又可稱為雙線鱧,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鱧科的其中一種,被IUCN列為次級保育類動物,分布於亞洲印度科欽的淡水流域,棲息在中底層水域,屬肉食性。
參考文獻
- Froese, Rainer & Daniel Pauly, eds. (2012). Channa diplogramma in FishBase. 2012年6月版本
擴展閱讀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維基物種中有關紅鱧的數據
这是一篇關於魚類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
弗朗西斯。德仪爵士(Sir Francis .Day)描述Ophiocephalus diplogramma于1865年基于一个在科钦(印度西南部)的港口城市附近的科钦河口的收集幼年标本(42毫米长),并把它称为马拉巴黑鱼。这个幼年体的色彩图案与另一个物种黑鱼 O. micropeltes的未成年体匹配,,最初是由居维叶和华伦西恩斯( Cuvier and Valenciennes)在1878年描述的从印尼爪哇。这可能导致弗朗西斯。德仪认为C. diplogramma与C micropeltes的幼年体匹配。接近的相似性,成年尸体标本在博物馆藏品的稀有性,而且由于自其描述没有分类学家研究过这个黑鱼,导致后续的鱼类学家困惑不已。2011年,C. diplogramma被证明是一个有效的品种它被认为异名134年后,使其成为印度半岛的特有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