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




小年夜為中華傳統節日,但各地認同略有不同。以上海、臺灣等南方为首的大部分地區以大年夜(即除夕)前一夜為小年夜,北方則以祭灶節為小年夜,即農曆臘月廿三日或廿四日。在臺灣,小年夜是大年夜的前一天。在大年夜時全家要團圓,而通常外地的家庭成員都會提前回家,因此大年夜前一天,幾乎就已經全員到齊,開始圍爐團圓,因此稱為小年夜。「小」即非正式,但本日極具正式節日的意味。臘月年前的冬至、拜灶神(十二月廿四日)、小年夜(除夕前一天)、大年夜(除夕)同類為重要意義的節日。




目录






  • 1 史例


  • 2 小年


  • 3 習俗


  • 4 詩歌


  • 5 註釋


  • 6 參見


  • 7 參考資料





史例


《後漢書》記載:「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祀後,暴至巨富。」[1]自是,祭灶風俗就流傳下來。唐宋朝時改為臘月二十四祭灶,元、明兩代沿襲,到了清代改為「官三民四船家五」,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後來北方民間逐漸演變為二十三祭灶,南方仍沿舊習。



小年


小年,又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是中華傳統節日。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曆過小年祭灶的食品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家認為,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就是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因此小年即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在中國,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主要習俗有兩個:掃年和祭灶。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做好家庭環境衛生。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因此小年也叫祭灶節。在中國大陸,部分農村社會沿襲著過小年和大年。




  • 小年,即農曆臘月廿三日(或廿四),過去,過小年是「官三民四僧道五」,就是說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臘月二十三日過小年,平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與和尚的寺廟是二十五日。如今北方地區多在二十三日過小年。過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動是「辭灶」.就是「祭灶節」。灶王也叫灶君,民間稱「灶王爺」。送灶王爺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畫燒掉),向玉皇大帝報告他所在的一家,在過去一年的表現。為了讓灶王爺說好話,要供奉糖瓜,送行時還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讓他上天言好事。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來,就是請(買)一張新的灶王畫(畫上畫有灶王爺和他的太太灶婆)或寫著「司命灶君」的紅紙供在廚房。畫的兩側通常貼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一家之主(亦有:敬神如在)。

  • 在中國北方,一般在農曆臘月(十二月)廿三日過小年。但在南方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同樣是漢族聚集地的省份,則往往於農曆臘月(十二月)廿四日過小年,而上海,江蘇南部,浙江於農曆大年夜(除夕)前一日(農曆臘月倒數第二天)過小年。因此,農曆小年在中國南北方不同地區並非是同一天。


  • 大年從臘月最末一天開始,一般認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說法。

  • 在中國部分地區(如:江淮地區等),亦將元宵節稱為「小年」。

  • 在中國的四川、重慶、貴州等地,在農曆臘月三十過小年,正月十五過大年。



習俗


有些地區是在小年夜晚上23時開始拜玉皇大帝(即天公,是眾神之王),向天公「辭歲」,小年夜23時,其實就是除夕的子時,為了表示對天公的尊敬,愈早拜愈好(有些地方則在除夕的23時祭天,即正月初一的子時,代表慶賀新年,是為「賀正」)。而現代人往往因為家中狹小或者無神桌祭天,而直接到廟中祭祀玉皇上帝。



詩歌



  • 小年夜諸客過集(明•區大相)[2]


獨有頹年感,偏逢故舊歡。

壺觴迎小歲,燈火候仙壇。

正直平生是,飛騰晚暮看。

寧因祠竈禮,名姓動天官。


  • 小年夜對酒憶呂徐二僉憲(明•劉崧)


陌頭飛雪浥輕塵,江上寒雲限去津。

對酒逺懐同舎客,維舟猶作異鄉人。

誰家村鼓驅儺鬼,何處香餳事竈神。

明日東風京國道,滿頭華髪為誰新。




註釋





  1. ^ 《後漢書•陰識傳》


  2. ^ 題注:俗以臘月二十四日爲小年,是夕竈神上天告人功過,家家祀竈。




參見


  • 祭灶節




參考資料



  • 屏東慈鳳宮-奉祀神靈-玉皇上帝

  • 中國神話歷史中的玉皇大帝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Lambaréné

維納斯堡 (華盛頓州)

Mononymous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