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君主國




























































































哈布斯堡君主国
Habsburgermonarchie


1526年-1804年



奥地利国旗

国旗



{{{coat_alt}}}

皇帝纹章(利奥波德二世与弗朗茨二世)





格言:Fiat iustitia, et pereat mundus英语Fiat iustitia, et pereat mundus
"Let justice be done, though the world perish"


哈布斯堡君主国于1789年的疆域。
哈布斯堡君主国于1789年的疆域。

地位
部分领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首都
维也纳
(1526年–1583年)
布拉格
(1583年–1611年)
维也纳
(1611年–1804年)
常用语言
官方语言:
拉丁语、德语
其他语言:
匈牙利语、捷克语、克罗地亚语、罗马尼亚语、斯洛伐克语、斯洛文尼亚语、荷兰语、意大利语、波兰语、鲁塞尼亚语、塞尔维亚语、法语
宗教

官方宗教:
天主教
承认宗教:
加尔文宗、路德宗、东正教、犹太教、Utraquism英语Utraquism
政府
封建君主制
君主
 

• 1526年–1564年

斐迪南一世 (首任)
• 1792年–1804年

弗朗茨二世 (末任)
国务大臣英语List of Ministers-President of Austria
 

• 1753年–1793年

文策尔·安东英语Wenzel Anton, Prince of Kaunitz-Rietberg
历史时期
近代早期、拿破仑战争

• 第一次摩哈赤战役

1526年8月29日
• 维也纳之战

1683年7月14日
• 奥地利继承战争

1740年–1748年
• 奥土战争英语Austro–Turkish War (1787–1791)

1787年–1791年
• 西斯托瓦条约英语Treaty of Sistova

791年8月4日
• 升格为帝国

1804年8月11日
ISO 3166码
AT











先前国

继承国























奥地利大公国

匈牙利王国 (1301年–1526年)

波希米亚王国
CoA of the Kingdom of Croatia.svg
克罗地亚王国 (925–1102)

特兰西瓦尼亚公国






奥地利帝国


今属于
 奥地利
 比利時
 克罗地亚
 捷克
 法国
 德國
 匈牙利
 義大利
 列支敦斯登
 卢森堡
 荷蘭
 波蘭
 羅馬尼亞
 塞爾維亞
 斯洛伐克
 斯洛維尼亞
 烏克蘭
 瑞士


^a Utraquism英语Utraquism在1627年被禁止信仰之前一直是波希米亚王国境内捷克人的宗教。
^b 1784年,德语取代了拉丁语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官方宗教。[1]
























奥地利历史
Austria coat of arms official.svg













哈布斯堡君主国(德語:Habsburgermonarchie英语:Habsburg Monarchy),或哈布斯堡帝国Habsburg Empire),是由历史学家采用的,用来形容一系列曾经由哈布斯堡家族(House of Habsburg)的系统在1287年至1918年間統治奧地利的、以及在1506年至1700年間統治西班牙的所有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制國家。而后,因為在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家族被法國波旁王朝取代,以及在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正系絕嗣、旁系哈布斯堡-洛林皇朝上位,所以在1700年(16世紀以後)這個名詞變為專指“發源於奧地利的、哈布斯堡—洛林家族统治的、集合奥地利·匈牙利·波西米亞(即現在的捷克)這三部分核心領土的”綜合體。另外,由於領土廣大、統治的民族眾多,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西班牙帝國這三者單獨羅列、或者合并起來也可以被總稱為哈布斯堡帝國。



歷史由來


哈布斯堡家族原本來源於瑞士,但是奧地利是他們政治的中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西班牙、比利時、南意大利都曾經被這個家族統治過。與其說它是一個國家,不如說它是一個“超越國家的家族聯合體”。这一超國家的存在是由神圣罗马帝国体系内外的不同地域组成的,在同一位君主统治下的复合君主国。国家首都除1583年至1611年间位于布拉格[2]外均位于维也纳。从西元1804年至1867年,哈布斯堡君主国正式统合成奥地利帝国,自西元1867年至1918年则为奥匈帝国[3][4]


哈布斯堡家族的首领通常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同時兼任奧地利大公、匈牙利國王、西班牙國王,直到1806年帝国解体[5][6]。但这两个称号並非一體的。因为哈布斯堡君主国同时还领有神圣罗马帝国边界之外的许多领地,并且多数时候神圣罗马帝国并不由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哈布斯堡君主国通常并不包括所有哈布斯堡家族统辖下的领地。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分支統治西班牙直到1700年,但西班牙在卡洛斯一世(即查理五世)於1556年退位前将哈布斯堡家族分为奥地利分支和西班牙分支两个部分後,通常不被包括在“哈布斯堡君主国”的定义内。



领土




哈布斯堡君主国的发展


哈布斯堡君主国的领土在数个世纪内不断变化,但其核心部分总是包括四块:



  • 世袭领地,包括今日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的大部、意大利东北部以及(1797年前)德国西南部。1779年新增了巴伐利亚的因河地区英语Innviertel;1803年新增了特伦特和布里申两个教区。拿破仑战争使许多世袭领土丧失,但这些领土以及前萨尔茨堡大主教区英语Archbishopric of Salzburg(1805年至1809年被短暂吞并)在1815年议和时都回归了哈布斯堡王朝治下(前奥地利除外)。世袭领地包括:


    • 奥地利大公国(上奥地利);


    • 奥地利大公国(下奥地利);


    • 施蒂利亚公国;


    • 克恩顿公国;


    • 克雷恩公国;

    • 亚得里亚海港口的里雅斯特;


    • 伊斯特拉(大部分领土属于威尼斯,直至1797年);


    • 戈里齐亚和格拉迪斯卡;
      • 这些领土(3–8)时常被归为内奥地利英语Inner Austria



    • 蒂罗尔领(特伦特和布里申教区在1803年前占据了日后南蒂罗尔地区的大部);


    • 福拉尔贝格(一系列领土,19世纪才整合为一);


    • 福兰德,一系列位于布赖施高和西南德意志其他地区的领土,1801年丧失(阿尔萨斯领土(松德高英语Sundgau)早在1648年便已丧失);
      • 福拉尔贝格和福兰德常被归为前奥地利,并与蒂罗尔一同治理。



    • 萨尔茨堡大公国英语Electorate of Salzburg(1805年后);




  • 波希米亚王领英语Lands of the Bohemian Crown——最初包括五块领地:波希米亚王国、摩拉维亚侯爵领英语March of Moravia、西里西亚以及上下卢萨蒂亚。波希米亚议会(捷克語:zemský sněm)在1526年选举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一世为王。

    • 卢萨蒂亚于1635年被割让给萨克森英语Electorate of Saxony

    • 西里西亚的大部分在1740–1742年为普鲁士所征服,余下部分仍然为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称上下西里西亚公国英语Austrian Silesia(奥地利属西里西亚)。




  • 匈牙利王国——中世纪匈牙利王国领土的三分之二被奥斯曼帝国及其附庸特兰西瓦尼亚公国征服,哈布斯堡王朝仅控制前王国的西部和北部领土,官方仍然称为匈牙利王国。1699年奥斯曼-哈布斯堡战争英语Ottoman-Habsburg wars结束时,大部分领土归于哈布斯堡王朝;1711年鎮壓完匈人叛亂後,1718年又获得了一些领土(中世纪匈牙利帝国的另一部分领土,尤其是萨瓦河和多瑙河南岸的领土仍然归于奥斯曼帝国治下)。




欧罗巴女王英语Europa regina”,象征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欧洲。





军事前线的士兵对抗奥斯曼帝国入侵,1756年


在历史上,还有其他一些领土曾经归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治下(有时交予哈布斯堡王朝其他支系统治):




  • 克罗地亚王国(1527–1868);


  • 斯拉沃尼亚王国(1699–1868);


  • 特兰西瓦尼亚大公国英语Principality of Transylvania (1711–1867),1699年(卡尔洛夫奇条约)至1867年(奥匈折衷)


  • 奥属尼德兰,包括今比利时和卢森堡(1713–1792);


  • 米兰公国(1713–1797);


  • 那不勒斯王国(1713–1735);


  • 萨丁尼亚王国(1713–1720);


  • 塞尔维亚王国英语Kingdom of Serbia (1718–1739)(1718–1739);


  • 蒂米什瓦巴纳特英语Banat of Temeswar(1718–1778);


  • 奥尔特尼亚(1718–1739,事实,1737);


  • 西西里王国(1720–1735);


  • 帕尔马公国(1735–1748);


  • 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王国,今波兰和乌克兰(1772–1918);


  • 布科维纳公国英语Duchy of Bukovina(1774–1918);


  • 新加利西亚英语West Galicia,波兰领土,包括克拉科夫,在第三次瓜分波兰英语Third Partition of Poland后取得(1795–1809);


  • 威尼托(1797–1805);


  • 达尔马提亚王国)1797–1805、1814–1918);


  • 伦巴第-威尼托王国(1814–1859);


  • 克拉科夫,后来并入加利西亚(1846–1918);


  • 塞尔维亚属伏伊伏丁那英语Serbian Vojvodina(1848–1849);事实,官方未承认


  • 塞尔维亚和蒂米什瓦巴纳特省英语Voivodeship of Serbia and Banat of Temeschwar(1849–1860);


  • 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王国(1868–1918);


  • 新帕扎尔区英语Sanjak of Novi Pazar(1878–1913);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878–1918)。


一些领土的范围在不同时期各自不同,此外还有一些领土为哈布斯堡王朝的支系统治。王朝同时还在1438年至1740年以及1745年至1806年拥有神圣罗马皇帝头衔。





参考文献





  1. ^ "Smoldering Embers: Czech-German Cultural Competition, 1848–1948" by C. Brandon Hone. Utah State University.


  2. ^ Czech Republic - Historic Centre of Prague (1992)" Heindorffhus, August 2007, HeindorffHus-Czech.


  3. ^ Vienna website; 存档副本. [2011-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3).  已忽略文本“2011-11-23” (帮助)


  4. ^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 article Austria-Hungary; 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44386/Austria-Hungary


  5. ^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http://www.metmuseum.org/toah/hd/habs/hd_habs.htm


  6.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http://faculty.history.wisc.edu/sommerville/351/holy%20roman%20empire.htm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Lambaréné

維納斯堡 (華盛頓州)

Mononymous 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