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奥多尔·蒙森

Multi tool use
克里斯蒂安·马蒂亚斯·特奥多尔·蒙森 |
 特奥多尔·蒙森
|
出生 |
1817年11月30日 石勒苏益格公国加尔丁
|
逝世 |
1903年11月1日(1903-11-01)(85歲) 德意志帝國夏洛特堡
|
職業 |
古典学者、法学家、历史学家
|
國籍 |
德国
|
克里斯蒂安·马蒂亚斯·特奥多尔·蒙森(德语:Christian Matthias Theodor Mommsen,1817年11月30日-1903年11月1日),德国古典学者、法学家、历史学家、记者、政治家、考古学家、作家,19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蒙森早年在基爾大學攻讀法律和語言學,一八四二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後長期在大學教授歷史,對古代史,特別是羅馬史有精湛的研究。[1] 他关于罗马历史的作品对当代的研究仍十分重要。他也是一个突出的政治家,曾是普鲁士和德国的国会議员。他对罗马法和债法的研究对德国民法典有著重大的影响。
主要的作品
- 作家搜集、整理、編輯出版的十六大冊《拉丁銘文集》。[1]
- 《罗马史》—該作讓作家榮獲190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1]
- 《羅馬法》
作品的中譯
- 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編譯委員會/編譯,《徐利‧普魯東(1901)/奧道‧莫姆森(1902)》,台北市:九華文化,1980年。
- 孟祥森/譯,《羅馬史》,台北市:遠流,1982年。
- 李稼年/譯,《羅馬史》,北京市:商務印書館,1994年、2004年。
参考资料
^ 1.01.11.2 孟憲忠編著,《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的人生之旅》,台北市:智慧大學,1993年,頁22。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
1901年-1925年 |
1901年:普呂多姆 |
1902年:蒙森 |
1903年:比昂松 |
1904年:米斯特拉尔、埃切加賴 |
1905年:顯克微支 |
1906年:卡爾杜齊 |
1907年:吉卜林 |
1908年:倭铿 |
1909年:拉格洛夫 |
1910年:海泽 |
1911年:梅特林克 |
1912年:霍普特曼 |
1913年:泰戈爾 |
1915年:羅曼羅蘭 |
1916年:海登斯坦 |
1917年:盖勒鲁普、蓬托皮丹 |
1919年:施皮特勒 |
1920年:漢姆生 |
1921年:法郎士 |
1922年:贝纳文特 |
1923年:葉芝 |
1924年:雷蒙特 |
1925年:萧伯纳
|
|
1926年-1950年 |
1926年:黛萊達 |
1927年:柏格森 |
1928年:溫塞特 |
1929年:托馬斯·曼 |
1930年:劉易斯 |
1931年:卡尔费尔特 |
1932年:高尔斯华绥 |
1933年:蒲寧 |
1934年:皮蘭德婁 |
1936年:奧尼爾 |
1937年:馬丁·杜·加爾 |
1938年:賽珍珠 |
1939年:西蘭帕 |
1944年:延森 |
1945年:米斯特拉爾 |
1946年:黑塞 |
1947年:紀德 |
1948年:艾略特 |
1949年:福克納 |
1950年:羅素
|
|
1951年-1975年 |
1951年:拉格奎斯特 |
1952年:莫里亞克 |
1953年:邱吉爾 |
1954年:海明威 |
1955年:拉克斯內斯 |
1956年:希梅內斯 |
1957年:加繆 |
1958年:帕斯捷爾納克 |
1959年:夸西莫多 |
1960年:圣琼·佩斯 |
1961年:安德里奇 |
1962年:史坦貝克 |
1963年:塞菲里斯 |
1964年:萨特 |
1965年:肖洛霍夫 |
1966年:阿格農、薩克斯 |
1967年:阿斯圖里亞斯 |
1968年:川端康成 |
1969年:貝克特 |
1970年:索忍尼辛 |
1971年:聶魯達 |
1972年:伯爾 |
1973年:怀特 |
1974年:雍松、馬丁松 |
1975年:蒙塔萊
|
|
1976年-2000年 |
1976年:貝婁 |
1977年:阿萊克桑德雷 |
1978年:辛格 |
1979年:埃里蒂斯 |
1980年:米沃什 |
1981年:卡內蒂 |
1982年:馬奎斯 |
1983年:戈爾丁 |
1984年:塞弗爾特 |
1985年:西蒙 |
1986年:索因卡 |
1987年:布羅茨基 |
1988年:馬哈富茲 |
1989年:塞拉 |
1990年:帕斯 |
1991年:戈迪默 |
1992年:沃爾科特 |
1993年:莫里森 |
1994年:大江健三郎 |
1995年:希尼 |
1996年:辛波絲卡 |
1997年:福 |
1998年:薩拉馬戈 |
1999年:格拉斯 |
2000年:高行健
|
|
2001年- |
2001年:奈波爾 |
2002年:凱爾泰斯 |
2003年:库切 |
2004年:耶利內克 |
2005年:品特 |
2006年:帕慕克 |
2007年:莱辛 |
2008年:勒克莱齐奥 |
2009年:米勒 |
2010年:略萨 |
2011年:特朗斯特罗默 |
2012年:莫言 |
2013年:芒罗 |
2014年:莫迪亚诺 |
2015年:亞歷塞維奇 |
2016年:迪伦 |
2017年:石黑一雄
|
|
注:年份不一定是實際獲獎時間,1915年、1919年、1925年、1926年、1927年、1936年、1949年、2018年的獎項都延後一年頒發。 |
|
规范控制 |
- WorldCat Identities
- BIBSYS: 90072623
- BNE: XX1010875
- BNF: cb12017932f (data)
- CiNii: DA01129691
- CONOR: 20574563
- FAST: 1104
- GND: 118583425
- HDS: 10438
- ISNI: 0000 0001 2098 8990
- LCCN: n50004383
- NDL: 00919207
- NKC: skuk0000903
- NLA: 35358339
- NNL: 000094641
- SELIBR: 258865
- SNAC: w6q82h4v
- SUDOC: 028318900
- VIAF: 7402506
|
|
QJqiv uQUrN2bsgrh7n0v,5Tv32rrg QC,O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Place in Moyen-Ogooué, Gabon Lambaréné Street in Lambaréné Lambaréné Location in Gabon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untry Gabon Province Moyen-Ogooué Population (2013 census) • Total 38,775 Lambaréné is a town and the capital of Moyen-Ogooué in Gabon. With a population of 38,775 as of 2013, it is located 75 kilometres south of the equator. Lambaréné is based in the Central African Rainforest at the river Ogooué. This river divides the city into 3 districts: Rive Gauche, Ile Lambaréné and Rive Droite. The Albert Schweitzer Hospital and the districts Adouma and Abongo are located on Rive Droite. The districts Atongowanga, Sahoty, Dakar, Grand Village, Château, Lalala and Bordamur build the Ile Lambaréné.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Lambaréné live in the district Isaac located on Rive Gauche. This distr...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number. For the year, see 800. For other uses, see 800 (disambiguation). Natural number ← 799 800 801 → List of numbers — Integers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 Cardinal eight hundred Ordinal 800th (eight hundredth) Factorization 2 5 × 5 2 Greek numeral Ω´ Roman numeral DCCC Binary 1100100000 2 Ternary 1002122 3 Quaternary 30200 4 Quinary 11200 5 Senary 3412 6 Octal 1440 8 Duodecimal 568 12 Hexadecimal 320 16 Vigesimal 200 20 Base 36 M8 36 800 ( eight hundred ) is the natural number following 799 and preceding 801. It is the sum of four consecutive primes (193 + 197 + 199 + 211). It is a Harshad number. Contents 1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1.1 800s 1.2 810s 1.3 820s 1.4 830s 1.5 840s 1.6 850s 1.7 860s 1.8 870s 1.9 880s 1.10 890s 2 References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800s Main article: 801...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維納斯堡 Venersborg (英文) CDP Venersborg, Washington 維納斯堡位置圖 坐标: 45°46′58″N 122°27′43″W / 45.7828°N 122.462°W / 45.7828; -122.462 國家 美國 州 華盛頓州 郡 克拉克县 面积 • 总计 27.8 平方公里(10.7 平方英里) • 陸地 27.8 平方公里(10.7 平方英里) • 水域 0.0 平方公里(0.0 平方英里) 海拔 155 米(509 英尺) 人口 (2000年) • 總計 3,274 • 密度 118.0/平方公里(305.6/平方英里) 时区 PST (UTC-8) • 夏时制 PDT(UTC-7) FIPS碼 53-74585 [1] GNIS編號 1527695 [2] 維納斯堡 ( 英语: Venersborg )是美国华盛顿州克拉克县的一個普查规定居民点(CDP),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時人口為2,085人。 最初為瑞典人聚居地。 參見 維納什堡 参考資料 ^ American FactFinder.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 2008-01-31 ] . ^ US Board on Geographic Names.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7-10-25 [ 2008-01-31 ] . 查 论 编 克拉克县 行政區劃 郡治 : 溫哥華 市 巴特爾格朗德 | 卡默斯 | 拉申特 | 里奇菲尔德 | 溫哥華 | 瓦休戈 | 林地市‡ 鎮 亞科爾特 CDP 安波伊 | 巴伯頓 | 布拉什普雷里 | 櫻桃樹叢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