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 (清朝)
Multi tool use
刘墉
《清代学者象传》第一集之《劉墉像》,清叶衍兰摹
大清太子少保体仁阁大学士吏部尚书
籍貫
山東諸城縣注溝鎮逄戈莊村
族裔
汉族
字號
字崇如,號石庵
諡號
文清
出生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 山东諸城縣
逝世
嘉慶十年(1805年1月25日) 京師
親屬
劉棨(祖父)、劉統勳(父) 劉墫(從兄)、劉堪(弟) 劉錫朋(子)、劉鐶之(姪) 劉喜海、劉華海(姪孫)
出身
著作
刘墉 (1719年-1805年1月25日),字崇如 ,号石庵 ,山东诸城注沟镇逄戈庄村(今屬高密)人,祖籍江南省砀山(明弘治间始祖福公自南直隶砀山县迁山东诸城县)。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政治人物,書法家。
刘墉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谥文清 。
目录
1 生平
2 書法
3 文藝作品
4 註釋
5 參考資料
6 外部連結
生平
乾隆年间
劉墉為大學士劉統勳之子。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二甲第二名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编修,再遷侍講。乾隆二十年(1755年),劉統勳獲罪,劉墉也被奪官下獄。不久,其事解決,又賞編修,出督安徽學政[1] 。刘墉在任期间针对当时贡生、监生管理混乱的状况,上疏“请州县约束贡监,责令察优劣”,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得到皇帝肯定。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月,改任江蘇學政[2] 。还上书皇帝称:“生监中滋事妄为者,府州县官多所瞻顾,不加创艾。行政官员既畏刁民,又畏生监,兼畏胥役,以致遇事迟疑,皂白不分,科罪之后,应责革者,并不责革,实属阘茸怠玩,讼棍蠹吏,因得互售其奸。”这一看法深受乾隆皇帝赏识,称赞其“知政体”[3] 。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劉墉任山西太原府知府,因失察下屬“侵帑”,被發往軍臺效力。年餘被放還,受命在修書處行走[4] 。不久,因受其父恩澤,仍以知府用,知江蘇江寧府,任內有清名。次年升江西鹽驛道,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遷陝西按察使。次年,其父統勳病卒,因丁憂去職[5] 。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劉墉守喪結束後,被授予內閣學士[6] ,在南書房行走。逾年调江苏学政[7]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八月,江苏省东台县监生蔡嘉树唆使如臯縣民人童志璘向劉墉告发已故的江蘇東台縣舉人徐述夔生前的作品集中有“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明朝期振翮,一举到清都”的诗句,當時徐述夔和其子徐懷祖皆已物故,仍被开棺戮尸,孙子徐食田、徐食書、徐首發被处斩。为徐诗作序的已死礼部尚书沈德潜,也被戮尸[8] 。歷遷戶部、吏部侍郎[9]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任湖南巡撫[10] [11] 。劉墉在任期间,政簡刑清,吏民畏服。“嘗勸捐州縣社倉谷凡十二萬石,民以為便”[12] 。次年遷左都御史,仍直南書房,兼管國子監事務[13] [14] 。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奉命與尚書和珅和錢灃前往山東查辦巡撫國泰貪污及縱容下屬之事。和珅修书一封给予国泰令其准备库银掩盖亏空,但是因为刘墉指派手下阻碍而不成功[15] 。因查訪案情有功,刘墉被授予工部尚書,充上書房總師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署直隸總督,兩年後被授職協辦大學士[16]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因“諸皇子師傅久不入書房”而被降為侍郎銜。不久,授內閣學士,歷升順天學政、禮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任禮部尚書,署吏部尚書,不久實授[17] 。
嘉庆年间
嘉慶二年(1797年),授體仁閣大學士。五月,刘墉奉旨偕同尚书庆桂到山东办案,察看黄河决口的情况,刘墉上书请求在决口处筑坝,下游疏导分流,朝廷采纳了意见[18] 。嘉慶四年(1799年),加封太子少保,奉旨办理文华殿大学士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刘墉查明和珅及其党羽横征暴敛、搜刮民脂、贪污自肥等罪行20条,奏报朝廷。嘉庆随即处死和珅。嘉庆四年年底,刘墉上疏陈述漕政,对漕运中的漏洞体察至深,嘉庆皇帝看后深以为然[19] 。嘉庆六年(1801年),刘墉充任会典馆正总裁[20] 。嘉庆七年(1802年),皇帝驾幸热河,命刘墉留京主持朝政。此时刘墉已八十有余,却轻健如故,双眸炯然,寒光慑人。
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05年1月25日),劉墉在北京病逝,当天还到南书房当值,晚上宴会客人,“至晚端坐而逝”。[21] 享壽八十五歲。朝廷追贈太子太保,祀賢良祠,諡文清[22] 。相傳劉墉有駝背,所以他在民間有個外號叫作劉羅鍋 ,但並不符合史實。嘉庆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刘墉當時是八十多歲的老人。[23]
書法
劉墉擅書法,工书,尤长小楷,其书用墨厚重,貌丰骨劲,别具风貌,为清一代书法家,也兼及顏真卿及蘇軾。其書法最初從元代趙孟頫入手,至中年方自成一家,以魏晉為師,筆意古厚。與鐵保、翁方綱、成親王永瑆並稱為清代四大書法家。
劉墉書寫杜甫詩句之手卷時,書於水紅色、鉤金花的紙張上,十分別緻。起始的一首詩題名為〈縛雞行〉,敘述小僕綁著雞要到市中去賣,引起了詩人對人、雞、蟲三者間的一些感慨,內容頗有意趣。至於在書法方面,圓潤婉轉的字體,看似柔軟無骨,實際上卻是將勁道隱藏於豐厚的外貌中,相當的內斂,前人評論劉墉的書法為绵裡藏針,應即此意了。
七十歲以後則專心於北朝的石碑書法。他的書法,用墨厚重,墨色濃墨豐潤,但是骨架結構則非常剛勁,結合了柔與剛的兩面,別具特色。徐珂称赞刘墉:“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其自入词馆以迄登台阁,体格屡变,神妙莫测。”[24]
文藝作品
京劇有一個戲目名為《宰相劉羅鍋》。
电视剧:《宰相劉羅鍋》、《劉羅鍋斷案傳奇》、《少年劉羅鍋》、《七品欽差劉羅鍋》、《人小鬼大劉羅鍋》、《天命》
电影:《乾隆下江南》、《乾隆下揚州》、《乾隆皇與三姑娘》、《乾隆皇君臣鬥智》
單口相聲《官場鬥》
評書:《大話劉羅鍋》
註釋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054595號》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77004號
^ 《清史稿》(卷302):“墉,字崇如,乾隆十六年進士,自編修再遷侍講。二十年,統勳得罪,並奪墉官下獄,事解,賞編修,督安徽學政。疏請州縣約束貢監,責令察優劣。督江蘇學政,疏言府縣吏自瞻顧,畏刁民,畏生監,兼畏吏胥,闒冘怠玩。上嘉其知政體,飭兩江總督尹繼善等淬厲除舊習。”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782號
^ 《清史稿》(卷302):“授山西太原知府,擢冀寧道。以官知府時失察僚屬侵帑,發軍台效力。逾年釋還,命在修書處行走。旋推統勳恩,命仍以知府用,授江蘇江寧知府,有清名。再遷陝西按察使。”
^ 清代職官年表 ,2冊 ,992-993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77004號
^ 《东华录》乾隆上谕:“徐述夔所作逆词,若非刘墉据实陈奏,几至漏网。”
^ 《清史稿》(卷302):“丁父憂,服闋,授內閣學士,直南書房。遷戶部、吏部侍郎。”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15244號
^ 清史稿校註 ,8冊209卷 ,6743
^ 李瀚章(清).《湖南通志》(光绪):岳麓书社,2009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20423號
^ 《清史稿》(卷302):“授湖南巡撫,遷左都御史,仍直南書房。”
^ 纪连海著《历史上的和珅》
^ 《清史稿》(卷302):“命偕尚書和珅如山東按巡撫國泰貪縱狀,得實,授工部尚書,充上書房總師傅。署直隸總督,授協辦大學士。”
^ 《清史稿》(卷302):“五十四年,以諸皇子師傅久不入書房,降為侍郎銜。尋授內閣學士,三遷吏部尚書。”
^ 《清史稿》(卷302):“嘉慶二年,授體仁閣大學士。命偕尚書慶桂如山東讞獄,並按行河決,疏請寬濬下游。”
^ 《清史稿》(卷302):“四年,加太子少保。疏陳漕政,僉丁不慎,途中盜米,致有鑿舟自沉,或鬻及檣舵,舟存而不可用,請飭各行省僉丁宜求殷實,皆如所議行。”
^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國史館傳稿 ,701005782號
^ 《啸亭杂录》记载刘墉死时,“鼻注下垂一寸有余”。
^ 《清史稿》(卷302):“九年,卒,年八十五,贈太子太保,祀賢良祠,諡文清。墉工書,有名於時。”
^ 余沐,《正说清朝十二臣》第90頁
^ 《清稗类钞》,徐柯
參考資料
《清史稿》列傳89(卷302)(事略散於各卷)
《钦定日下旧闻考》
《郎潛紀聞》
維基文庫(wikisource)
(清)劉墉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明清檔案工作室
外部連結
官衔
前任:羅源漢
工部漢尚書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甲午-乾隆四十八年七月乙卯 (1782年6月8日-1783年8月23日)
繼任:金簡
前任:蔡新
吏部漢尚書 乾隆四十八年七月乙卯-乾隆五十四年三月乙丑 (1783年8月23日-1789年4月3日)
繼任:彭元瑞
前任:紀昀
禮部漢尚書 乾隆五十六年正月甲辰-乾隆五十七年八月癸酉 (1791年3月3日-1792年9月22日)
繼任:紀昀
前任:孫士毅
吏部漢尚書 乾隆五十七年八月癸酉-嘉慶二年三月癸亥 (1792年9月22日-1797年4月19日)
繼任:沈初
乾隆十六年(1751年)辛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吳 鴻 - 饒學曙 - 周 灃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70名
沈 栻 - 劉 墉 - 柯一騰 - 葉 藩 - 萬中道 - 吳肇元 - 湯世昌 - 湯先甲 - 王應瑜 - 盧明楷 戈 濤 - 王應元 - 朱 山 - 德 瑛 - 朱光發 - 丁田樹 - 孫 洙 - 蔣 檙 - 田弟怡 - 呂光亨 潘從龍 - 李逢亨 - 李承瑞 - 葉觀國 - 狄咏箎 - 徐 恕 - 陳 筠 - 何逢僖 - 路 談 - 陳汝聰 葉 棠 - 李 綬 - 楊秉銓 - 王熙載 - 張孝泉 - 史鳴皐 - 羅 典 - 周 濱 - 戴 天 - 韓衍桐 李 倓 - 顧惪懋 - 姚晉錫 - 周於禮 - 沈世晉 - 金汝梅 - 王 紱 - 何向宸 - 周曰贊 - 丁國幹 張 瑚 - 伊 桂 - 黃 濤 - 溫葆初 - 王啓緒 - 劉 椿 - 朱 垣 - 王采珍 - 賈天祿 - 朱 嵇 柴景高 - 蔣良騏 - 雪 格 - 劉伯壎 - 劉 恒 - 金祖昌 - 葉自淵 - 成 文 - 褚天門 - 秦百里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170名
印憲曾 - 尹廷賓 - 黃元吉 - 舒元烺 - 王思滉 - 杜 泰 - 楊 焯 - 梁兆榜 - 唐廷櫆 - 王元啟 張 素 - 廖鵬飛 - 孫 俌 - 劉夢鵬 - 張雲蒸 - 譚有德 - 鄔 昇 - 楊宏聲 - 翟 翷 - 張慶長 周 壎 - 劉苞麗 - 范朝綱 - 馮鵬飛 - 孫熊兆 - 歐陽照 - 王家憲 - 李承庚 - 吳 坦 - 陳廷柱 安 璠 - 穆 丹 - 張繩武 - 鍾聲俊 - 王人麒 - 李鴻楷 - 吳爲墉 - 吳 疎 - 蔡如襄 - 孟 玫 李 拔 - 胡廷槐 - 譚尙忠 - 吳 墱 - 黃 瓚 - 范思皇 - 劉宗珙 - 朱家濂 - 趙由僖 - 秦夢熊 諸葛儀 - 潘思藻 - 劉 戆 - 張曾敞 - 盧庭琮 - 羅惟清 - 周隆謙 - 郭 兆 - 欒廷鉁 - 張齡度 何 棟 - 張吳彰 - 龍應時 - 宋若霖 - 王以訓 - 宋五仁 - 羅芝芳 - 馮 慈 - 周世盛 - 江毓圻 李連登 - 胡國濟 - 胡騰蛟 - 張 䱇 - 宋廷採 - 梁豎校 - 張生馨 - 全 魁 - 葉丕葆 - 張天佑 李世輔 - 艾 茂 - 程化鵬 - 劉心傳 - 饒上位 - 劉上台 - 王偉士 - 田世豐 - 朱一深 - 王大嵩 郭良貴 - 劉在益 - 李方泰 - 王 勳 - 周曰萬 - 安受騏-覺羅巴彥學-劉鳳飛 - 朱錦如 - 劉 峩 張又泰 - 何 燧 - 徐名彝 - 胡端北 - 劉 璜 - 徐步蟾 - 呂文光 - 嚴慶雲 - 王 勳 - 石 敏 蔡 馨 - 黃文梓 - 岳 瀚 - 何 顯 - 黃丹書 - 陳榮榕 - 高 辰 - 都 鏞 - 邱恩榮 - 程士範 郭天祿 - 何桐華 - 王旭齡 - 張鶴齡 - 仝宗魁 - 朱 綬 - 詹學海 - 陳在璣 - 劉位廷 - 蒙 浚 趙 丹 - 劉嗣漢 - 周青雲 - 李元通 - 陳天楷 - 林愈蕃 - 周文權 - 李華鐘 - 曾 萼 - 徐玉書 袁齊宏 - 蔡其發 - 陳公問 - 李應孫 - 張 紹 - 梁和中 - 惠 琨 - 王成德 - 何子祥 - 趙 默 張萬鵬 - 南宮鼎 - 董豐垣 - 張濟世 - 潘宗岐 - 楊履中 - 盛應謙 - 任秉哲 - 郭乙山 - 李騰淵 吳儒清 - 楊 炎 - 胡志潔 - 孫 昭 - 胡 楷 - 黃鴻閣 - 徐吉士 - 李天培 - 胡 圻 - 王彭會
前一科:乾隆十三年戊辰科 · 後一科:乾隆十七年壬申恩科 同科進士:乾隆十六年辛未繙譯科、乾隆十六年辛未武科
諸城劉必顯家族1
.mw-parser-output .chart-container{max-width:100%;overflow:auto;overflow-x:auto;overflow-y:visible}.mw-parser-output .chart-content{border-spacing:0;border-collapse:separate}
劉必顯
劉楨
劉果
劉棨
劉棐
劉統勳
劉墉
劉堪
劉錫朋2
劉鐶之
劉喜海
註1:本家族樹僅列出家族中翰林、進士與有官職者,以及對譜系關聯較重要的人物,其余子女未包括在內。 註2:劉墉無子,以侄劉錫朋繼嗣。
清朝入祀賢良祠王公大臣
前殿
和碩怡賢親王 胤祥 - 和碩超勇襄親王 策淩 - 和碩恭忠親王 奕訢
後寢
達 海 文成 -
孟喬芳 忠毅 -
李國翰 敏壯 -
額色黑 文恪 -
哈什屯 恪僖 -
愛星阿 敬康 寧完我 文毅 - 范文程 文肅 - 李國英 勤襄 - 米思翰 敏果 - 褚 庫 襄壯 - 姚文然 端恪 莽依圖 襄壯 - 傅弘烈 忠毅 - 圖 海 文襄 - 佛尼埒 恭靖 - 于成龍 清端 - 張 勇 襄壯 賚 塔 襄毅 - 王進寶 忠勇 - 魏裔介 文毅 - 魏象樞 敏果 - 湯 斌 文正 - 靳 輔 文襄 根 特 襄壯 - 傅臘塔 清端 - 李之芳 文襄 - 施 琅 襄壯 - 趙良棟 忠襄 - 阿蘭泰 文清 孫思克 襄武 - 于成龍 襄勤 - 費揚古 襄壯 - 王 熙 文靖 - 勵杜訥 文恪 - 伊桑阿 文端 吳 琠 文端 - 張 英 文端 - 顧八代 文端 - 富 善 恭懿 - 熊賜履 文端 - 張玉書 文貞 徐 潮 文敬 - 李光地 文貞 - 陳 璸 清端 - 馮國相 桓僖 - 瑪爾漢 恭勤 - 趙申喬 恭毅 阿喇納 僖恪 - 張鵬翮 文端 - 楊宗仁 清端 - 高其位 文恪 - 尹 德 慤敬 - 田從典 文端 富寧安 文恭 - 齊蘇勒 勤恪 - 蔡世遠 文勤 - 楊名時 文定 - 朱 軾 文端 - 李 衛 敏達 馬 齊 文穆 - 徐士林 - 徐元夢 文定 - 鄂爾泰 文端 ∗- 徐 本 文穆 - 那蘇圖 慤勤 拉布敦 莊果 - 傅 清 襄烈 - 陳大受 文肅 - 潘思榘 敏惠 - 高 斌 文定 - 福 敏 文端 和 起 武烈 -喀爾吉善 莊恪 - 鹤 年 文勤 - 汪由敦 文端 - 黃廷桂 文襄 - 蔣 溥 文恪 李元亮 勤恪 - 史貽直 文靖 - 鄂 弼 勤肅 - 梁詩正 文莊 - 來 保 文端 - 兆 惠 文襄 方觀承 恪敏 - 董邦達 文恪 - 沈德潛 文慤 ∗- 阿里袞 襄壯 - 傅 恆 文忠 - 尹繼善 文端 陳宏謀 文恭 - 吳達善 勤毅 - 劉 綸 文定 - 劉統勳 文正 - 錢陳羣 文端 - 何 煟 恭惠 覺羅奉寬 文勤 - 舒赫德 文襄 - 高 晉 文端 - 于敏中 文襄 ∗- 李 湖 恭毅 - 袁守侗 清慤 英 廉 文肅 - 伊勒圖 襄武 - 許世亨 昭毅 - 薩 載 誠恪 - 奎 林 武毅 - 福康安 文襄 和 琳 忠壯 - 阿 桂 文成 - 鄂 輝 恪靖 ∗- 金士松 文簡 - 彭元瑞 文勤 - 劉 墉 文清 王 杰 文端 - 朱 珪 文正 - 戴衢亨 文端 - 董 誥 文恭 - 明 亮 文襄 - 黎世序 襄勤 汪廷珍 文端 - 玉 麟 文恭 - 富 俊 文誠 - 曹振鏞 文正 - 托 津 文定 - 楊遇春 忠武 長 齡 文襄 - 盧蔭溥 文肅 - 陶 澍 文毅 - 文 孚 文敬 - 隆 文 端毅 - 黃 鉞 勤敏 王 鼎 文恪 - 陳官俊 文慤 - 杜受田 文正 - 潘世恩 文恭 - 文 慶 文端 - 裕 誠 文端 杜 堮 文端 - 胡林翼 文忠 - 桂 良 文端 - 沈兆霖 文忠 - 翁心存 文端 - 祁寯藻 文端 駱秉章 文忠 - 馬新貽 端愍 - 官 文 文恭 - 倭 仁 文端 - 曾国藩 文正 - 瑞 常 文端 瑞 麟 文莊 - 賈 楨 文端 - 文 祥 文忠 - 英 桂 文勤 - 沈葆楨 文肅 - 沈桂芬 文定 全 慶 文恪 -宗室載齡 文恪 - 左宗棠 文襄 -宗室靈桂 文恭 - 丁寶楨 文誠 - 岑毓英 襄勤 曾國荃 忠襄 - 張 曜 勤果 - 寶 鋆 文靖 - 恩 承 文慎 -宗室福錕 文慎 - 張之萬 文達 李鴻藻 文正 -宗室麟書 文慎 -額勒和布 文恭 - 李鴻章 文忠 - 宋 慶 忠勤 - 劉坤一 忠誠 榮 祿 文忠 - 長 順 忠靖 - 裕 德 文慎 -宗室崑岡 文達 - 崇 禮 文恪 -宗室敬信 文恪
张之洞 文襄 -
孫家鼐 文正 -
戴鸿慈 文誠 -
鹿傳霖 文端
DkL,PoaJIlXBJsTy9vRkuXG2ODf5GVn,J,lQeM8 0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Place in Moyen-Ogooué, Gabon Lambaréné Street in Lambaréné Lambaréné Location in Gabon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untry Gabon Province Moyen-Ogooué Population (2013 census) • Total 38,775 Lambaréné is a town and the capital of Moyen-Ogooué in Gabon. With a population of 38,775 as of 2013, it is located 75 kilometres south of the equator. Lambaréné is based in the Central African Rainforest at the river Ogooué. This river divides the city into 3 districts: Rive Gauche, Ile Lambaréné and Rive Droite. The Albert Schweitzer Hospital and the districts Adouma and Abongo are located on Rive Droite. The districts Atongowanga, Sahoty, Dakar, Grand Village, Château, Lalala and Bordamur build the Ile Lambaréné.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Lambaréné live in the district Isaac located on Rive Gauche. This distr...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number. For the year, see 800. For other uses, see 800 (disambiguation). Natural number ← 799 800 801 → List of numbers — Integers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 Cardinal eight hundred Ordinal 800th (eight hundredth) Factorization 2 5 × 5 2 Greek numeral Ω´ Roman numeral DCCC Binary 1100100000 2 Ternary 1002122 3 Quaternary 30200 4 Quinary 11200 5 Senary 3412 6 Octal 1440 8 Duodecimal 568 12 Hexadecimal 320 16 Vigesimal 200 20 Base 36 M8 36 800 ( eight hundred ) is the natural number following 799 and preceding 801. It is the sum of four consecutive primes (193 + 197 + 199 + 211). It is a Harshad number. Contents 1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1.1 800s 1.2 810s 1.3 820s 1.4 830s 1.5 840s 1.6 850s 1.7 860s 1.8 870s 1.9 880s 1.10 890s 2 References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800s Main article: 801...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維納斯堡 Venersborg (英文) CDP Venersborg, Washington 維納斯堡位置圖 坐标: 45°46′58″N 122°27′43″W / 45.7828°N 122.462°W / 45.7828; -122.462 國家 美國 州 華盛頓州 郡 克拉克县 面积 • 总计 27.8 平方公里(10.7 平方英里) • 陸地 27.8 平方公里(10.7 平方英里) • 水域 0.0 平方公里(0.0 平方英里) 海拔 155 米(509 英尺) 人口 (2000年) • 總計 3,274 • 密度 118.0/平方公里(305.6/平方英里) 时区 PST (UTC-8) • 夏时制 PDT(UTC-7) FIPS碼 53-74585 [1] GNIS編號 1527695 [2] 維納斯堡 ( 英语: Venersborg )是美国华盛顿州克拉克县的一個普查规定居民点(CDP),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時人口為2,085人。 最初為瑞典人聚居地。 參見 維納什堡 参考資料 ^ American FactFinder.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 2008-01-31 ] . ^ US Board on Geographic Names.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7-10-25 [ 2008-01-31 ] . 查 论 编 克拉克县 行政區劃 郡治 : 溫哥華 市 巴特爾格朗德 | 卡默斯 | 拉申特 | 里奇菲尔德 | 溫哥華 | 瓦休戈 | 林地市‡ 鎮 亞科爾特 CDP 安波伊 | 巴伯頓 | 布拉什普雷里 | 櫻桃樹叢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