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 (清朝)




杨锐(1855年[1]-1898年9月28日),字退之,易字叔峤,又字钝叔,號蟬隱,四川省绵竹縣人。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维新派人士。




目录






  • 1 生平


  • 2 著述


  • 3 紀念


    • 3.1 楊銳墓


    • 3.2 楊先生祠




  • 4 參考文獻





生平


杨锐肄业于尊经书院。优贡朝考得知县。张之洞督两广,杨锐跟随赴粤。光绪十一年(1896年),举顺天乡试,考取内阁中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经陈宝箴推荐,与谭嗣同、林旭、刘光第并加四品卿,充军机章京,参新政。戊戌政变中,9月24日凌晨,在绳匠胡同寓所被捕,与谭嗣同等(总称戊戌六君子)同时被杀害。臨刑前,楊銳多次質問自己的罪名,被監斬官剛毅拒絕。就刑時,血噴涌丈余[2]。楊銳就刑後,縫合屍體費銀七百五十兩[3],由四川同鄉李徵庸出資。靈柩寄居清字庵(又稱清慈寺),前來祭奠者多人[4]。被禍之際,張之洞曾致電李鴻章欲救之,終因大臣憚禍未果。



著述


傳世的主要著述有[5]



  • 《楊叔嶠集》三卷,內《文集》一卷、《詩集》二卷,沈宗元校,民國三年成都昌福公司鉛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

  • 《說經堂詩草》一卷,清末刻本,首都圖書館藏。

  • 《犀峰氏著稿》一卷,鈔本,雲南省圖書館藏。



紀念



楊銳墓


楊銳於1898年9月28日殉難後,其靈柩由鄉人黃尚毅和其子楊慶昶於光緒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五日(1898年10月10日)護送出京,運回四川綿竹南門外南軒祠(今綿竹南軒中學校)側安葬。其兄楊聰的靈柩也於1902年12月7日葬於楊銳墓旁。1958年農業深耕時將二墓封土鏟平,幸得楊聰墓誌碑一件被縣文化館徵集(現存綿竹文管所)。該墓誌詳細表明楊銳下葬的地點,時間及和楊聰墓的距離,1980年代初綿竹南軒中學又在該墓地修建學生操場,因之在原址恢復墓葬已不可能的情況下,綿竹縣政府於1995年將楊銳墓遷葬城南郊劍南湖風景區,征地一畝,四周建有圍牆。題書碑文:「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楊銳之墓」,墓旁豎有保護標誌碑和楊銳生平簡介碑各一幢。現為德陽市文物保護單位。[6]



楊先生祠


楊先生祠舊址在綿竹縣城內小西街(今縣中醫院所在地)其故居,為紀念楊銳而建,祠落成於民國五年(1916年),坐西向東,面積約2600平方米,內有「紫微山館」、「說經堂」、「楊銳紀念館」、「崇經壁」、「聚書樓」、「愛蓮水榭」等建築。祠內名人楹聯甚多,堂中有民國四年袁大總統題匾「成仁取義」一件。由於文革等原因,致使楊銳故居被折毀,建為中醫院。[7]


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無恨,君亦何尤,當效正學先生,啟口問成王安在

漢室黨錮、晉代清譚,振古如斯,於今為烈,恰似子胥相國,懸睛看越寇飛來。


— 康有為,楊先生祠聯

千秋盛業,百日維新,公自大名垂宇宙

法澤長存,音容宛在,我來含淚吊英賢。


— 賴心輝,楊先生祠聯

丹心報國死何辭,恨未血濺帝衣,明臣非罪

青史垂名期不朽,果能書忠董筆,做鬼亦雄。


— 王闓運撰,熊克武送,楊先生祠聯

入耳子規啼,試論日下年光,弔古幾更春草碧

還家丁令返,重看巴西山色,迎神初奠荔枝紅。


— 徐世昌撰,楊先生祠聯


參考文獻





  1. ^ 不少記載將楊銳生年繫於1857年,但根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中所收楊銳的檔案,楊銳在1898年44歲,可知他生於1855年,另外王闓運在1894年日記里稱楊銳已經四十歲,因此認為楊銳生年為l855年。王夏剛著。《戊戌軍機四章京合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06.第44頁


  2. ^ 《楊參政公事略》,《戊戌變法》第四冊,第66—67頁


  3. ^ 《新聞報》(1898年10月22日)


  4. ^ 黃尚毅:《楊叔嶠先生事略》,《碑傳集補》,卷十二


  5. ^ 柯愈春著。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中冊)。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6. ^ 寧志奇「百年風雲仰鐵肩——戊戌六君子楊銳故里遺迹攬勝」王培生張昌祿。《綿竹文史資料選輯第17輯》.,1998年10月第1版.


  7. ^ 「楊先生祠」,黃德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綿竹縣委員會。《綿竹文史資料選輯第2輯》



  • 清史稿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 林旭 · 杨锐 · 楊深秀 · 劉光第 · 康广仁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Lambaréné

Chris Pine

Kashihara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