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刘易斯·史汀生

Multi tool use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亨利·劉易斯·史汀生 Henry Lewis Stimson
|

|
|
第46任美國國務卿
|
任期 1929年3月28日-1933年3月4日 |
总统 |
赫伯特·胡佛
|
前任 |
弗蘭克·比林斯·凱洛格
|
继任 |
科德爾·赫爾
|
个人资料 |
出生 |
(1867-09-21)1867年9月21日
美國紐約市曼克頓
|
逝世 |
1950年10月20日(1950-10-20)(83歲)
美國紐約州西山 (紐約)
|
母校 |
耶魯大學 哈佛大學
|
专业 |
律師、外交官
|
亨利·劉易斯·史汀生(Henry Lewis Stimson,1867年9月21日-1950年10月20日),美國政治家,曾為美国战争部长、菲律賓總督和美国国务卿。
1906年,西奧多·羅斯福任命他為紐約南部地區聯邦檢察官。1910年,代表共和黨參選紐約州長落敗。
1911年,威廉·霍華德·塔夫脫任命為戰爭部長。一戰爆發,他負責幫助比利時的人民。當美國成為交戰國,他在法國當砲兵長。
1927年卡爾文·柯立芝命他到尼加拉瓜。他認為當地人「未適合有自己的政府」。1927年至29年,任菲律賓總督,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反對當地獨立。
1929年,赫伯特·胡佛命他為國務卿。同年他下令關閉MI-8,解釋說:「君子不讀他人之信。」
1930年代,他成為倫敦海軍會議美國代表團主席,後來又當上日內瓦裁軍會議美國代表團主席。史汀生個人十分反對日軍侵華的行為(九一八事變),而美國當時亦宣布不承認日軍的行動,即史汀生主義。
1940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命他重返戰爭部。
他是曼克頓計劃的領導人格羅夫斯將軍的直屬上司。
1945年在選擇對日原子彈轟炸目標時,由於史汀生曾與妻子去京都渡蜜月,他深知京都的歷史和文化價值,而力排眾議令京都免於受原爆毀滅。
他使得摩根索計畫不能實現。
前任: 雅各布·M·迪金森
|
美国战争部长 1911年-1913年
|
繼任: 林德利·M·加里森
|
前任: 尤金·亞倫·吉爾摩
|
菲律賓總督 1927年-1929年
|
繼任: 尤金·亞倫·吉爾摩
|
前任: 弗兰克·B·凯洛格
|
美国国务卿 1929年-1933年
|
繼任: 科德尔·赫尔
|
前任: 哈利·H·伍德林
|
美国战争部长 1940年-1945年
|
繼任: 罗伯特·P·帕特森
|
美国国务卿
|
|
托马斯·杰斐逊 → 埃德蒙·伦道夫 → 蒂莫西·皮克林 → 约翰·马歇尔 → 詹姆斯·麦迪逊 → 罗伯特·史密斯 → 詹姆斯·门罗 → 约翰·昆西·亚当斯 → 亨利·克莱 → 马丁·范布伦 → 爱德华·利文斯顿 → 路易斯·麦克莱恩 → 约翰·福赛思 → 丹尼尔·韦伯斯特 → 埃布尔·P·厄普舍 → 约翰·C·卡尔霍恩 → 詹姆斯·布坎南 → 约翰·M·克莱顿 → 丹尼尔·韦伯斯特 → 爱德华·埃弗里特 → 威廉·L·马西 → 刘易斯·卡斯 → 杰里迈亚·S·布莱克 → 威廉·H·苏厄德 → 伊莱休·B·沃什伯恩 → 汉密尔顿·菲什 → 威廉·M·埃瓦茨 → 詹姆斯·G·布莱恩 → 弗雷德里克·西奥多·弗里林海森 → 托马斯·F·贝亚德 → 詹姆斯·G·布莱恩 → 约翰·W·福斯特 → 沃尔特·Q·格雷沙姆 → 理查德·奥尔尼 → 约翰·舍曼 → 威廉·R·戴 → 海约翰 → 羅脫 → 罗伯特·培根 → 菲兰德·C·诺克斯 → 威廉·詹宁斯·布莱恩 → 罗伯特·蓝辛 → 班布里奇·科尔比 → 查尔斯·埃文斯·休斯 → 弗兰克·B·凯洛格 → 亨利·刘易斯·史汀生 → 科德尔·赫尔 → 小爱德华·斯特蒂纽斯 → 詹姆斯·F·伯恩斯 →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 → 迪安·艾奇逊 → 约翰·福斯特·杜勒斯 → 克里斯蒂安·赫脱 → 迪安·腊斯克 → 威廉·P·罗杰斯 → 亨利·基辛格 → 赛勒斯·万斯 → 埃德蒙·马斯基 → 亞歷山大·海格 → 乔治·普拉特·舒尔茨 → 詹姆斯·贝克 → 劳伦斯·伊格尔伯格 → 沃伦·克里斯托弗 → 马德琳·奥尔布赖特 → 科林·鲍威尔 → 康多莉扎·赖斯 → 希拉里·克林顿 → 约翰·克里 → 雷克斯·蒂勒森 → 邁克·蓬佩奧
|
|
|
美国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内阁(1909年-1913年)
|
|
副总统 |
詹姆斯·S·舍曼(1909年-1912年)- 空缺(1912年-1913年)
|
|
|
国务卿 |
菲兰德·C·诺克斯(1909年-1913年)
|
|
财政部长 |
富兰克林·麦克维(1909年-1913年)
|
|
战争部长 |
雅各布·M·迪金森(1909年-1911年)- 亨利·L·史汀生(1911年-1913年)
|
|
司法部长 |
乔治·W·威克沙姆(1909年-1913年)
|
|
邮政部长 |
弗兰克·哈里斯·希契科克(1909年-1913年)
|
|
海军部长 |
乔治·冯·伦格尔克·迈耶(1909年-1913年)
|
|
内政部长 |
理查德·阿基利斯·巴林杰(1909年-1911年)- 沃尔特·L·费希尔(1911年-1913年)
|
|
农业部长 |
詹姆斯·威尔逊(1909年-1913年)
|
|
商务与劳工部长 |
查尔斯·内格尔(1909年-1913年)
|
|
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内阁(1929年-1933年)
|
|
副总统 |
查尔斯·柯蒂斯 (1929年-1933年)
|
|
|
国务卿 |
弗兰克·B·凯洛格 (1929年) - 亨利·L·史汀生 (1929年-1933年)
|
|
战争部长 |
詹姆斯·W·古德 (1929年) - 帕特里克·J·赫尔利 (1929年-1933年)
|
|
财政部长 |
安德鲁·W·梅隆 (1929年-1932) - 奥格登·L·米尔斯 (1932-1933年)
|
|
司法部长 |
威廉·D·米切尔 (1929年-1933年)
|
|
邮政部长 |
沃尔特·F·布朗 (1929年-1933年)
|
|
海军部长 |
查尔斯·弗朗西斯·亚当斯三世 (1929年-1933年)
|
|
内政部长 |
雷伊·L·威尔伯 (1929年-1933年)
|
|
农业部长 |
亚瑟·M·海德 (1929年-1933年)
|
|
商务部长 |
罗伯特·P·拉蒙特 (1929年-1932年) - 雷伊·D·查平 (1932年-1933年)
|
|
劳工部长 |
詹姆斯·J·戴维斯 (1929年-1930年) - 威廉·N·杜克 (1930年-1933年)
|
|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内阁(1933年-1945年)
|
|
副总统 |
约翰·南斯·加纳 (1933-1941) → 亨利·A·华莱士 (1941-1945) → 哈里·S·杜鲁门 (1945)
|
|
|
国务卿 |
科德尔·赫尔 (1933-1944) → 小爱德华·斯特蒂纽斯 (1944-1945)
|
|
战争部长 |
乔治·德恩 (1933-1936) → 哈利·H·伍德林 (1936-1940) → 亨利·L·史汀生 (1940-1945)
|
|
财政部长 |
威廉·哈特曼·伍丁 (1933-1934) → 小亨利·摩根索 (1934-1945)
|
|
司法部长 |
霍默·S·卡明斯 (1933-1939) → 弗兰克·墨菲 (1939-1940) → 罗伯特·H·杰克逊 (1940-1941) → 弗朗西斯·B·比德尔 (1941-1945)
|
|
邮政部长 |
詹姆斯·法利 (1933-1940) → 弗兰克·科默福德·沃克 (1940-1945)
|
|
海军部长 |
克劳德·A·斯旺森 (1933-1939) → 查尔斯·爱迪生 (1940) → 弗兰克·诺克斯 (1940-1944) → 詹姆斯·福里斯特尔 (1944-1945)
|
|
内政部长 |
哈罗德·L·伊克斯 (1933-1945)
|
|
农业部长 |
亨利·A·华莱士 (1933-1940) → 克劳德·R·威卡德 (1940-1945)
|
|
商务部长 |
丹尼尔·卡尔霍恩·罗珀 (1933-1938) → 哈里·霍普金斯 (1939-1940) → 杰西·霍尔曼·琼斯 (1940-1945) → 亨利·A·华莱士 (1945)
|
|
劳工部长 |
弗朗西丝·珀金斯 (1933-1945)
|
|
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内阁(1945年-1953年)
|
|
副总统 |
空缺(1945年–1949年) → 阿尔本·W·巴克利(1949年–1953年)
|
|
|
国务卿 |
小爱德华·斯特蒂纽斯(1945年) - 詹姆斯·F·伯恩斯 (1945年–1947年) - 乔治·C·马歇尔 (1947年–1949年) - 迪安·G·艾奇逊(1949年–1953年)
|
|
战争部长 |
亨利·L·史汀生 (1945年) - 罗伯特·P·帕特森 (1945年–1947年) - 肯尼士·C·卢瓦尔 (1947年)
|
|
国防部长 |
詹姆斯·V·福莱斯特 (1947年–1949年) - 路易斯·A·约翰逊 (1949年–1950年) - 乔治·C·马歇尔 (1950年–1951年) - 罗伯特·A·洛威特 (1951年–1953年)
|
|
财政部长 |
小亨利·摩根索 (1945年) - 弗雷德·文森 (1945年–1946年) - 约翰·W·斯奈德 (1946年–1953年)
|
|
司法部长 |
法兰西斯·比德尔 (1945年) - 汤姆·C·克拉克 (1945年–1949年) - J·霍华德·麦葛瑞斯 (1949年–1952年) - 詹姆士·P·麦格雷纳里 (1952年–1953年)
|
|
邮政部长 |
法兰克·C·沃克 (1945年) - 罗伯特·E·汉尼根 (1945年–1947年) - 杰西·M·唐纳森 (1947年–1953年)
|
|
海军部长 |
詹姆斯·V·福莱斯特 (1945年–1947年)
|
|
内政部长 |
哈罗德·L·伊克斯 (1945年–1946年) - 朱利叶斯·A·克鲁格 (1946年–1949年) - 奥斯卡·L·查普曼 (1949年–1953年)
|
|
农业部长 |
克劳德·R·威卡德 (1945年) - 克林顿·P·安德森 (1945年–1948年) - 查尔斯·F·布兰南 (1948年–1953年)
|
|
商务部长 |
亨利·A·华莱士 (1945年–1946年) - W·埃夫里尔·哈里曼 (1946年–1948年) - 查尔斯·W·索伊尔 (1948年–1953年)
|
|
劳工部长 |
法兰西斯·珀金斯 (1945年) - 刘易斯·B·施韦伦巴赫 (1945年–1948年) - 莫里斯·J·托宾 (1948年–1953年)
|
|
规范控制 |
- WorldCat Identities
- BNF: cb12346232d (data)
- FAST: 1716378
- GND: 11879891X
- ISNI: 0000 0001 0800 7897
- LCCN: n50011364
- NARA: 10627509
- NDL: 00526505
- NKC: jo2015895866
- NLA: 35832074
- SNAC: w65q4xdp
- SUDOC: 032601131
- VIAF: 61621173
|
|
CYUpuExMaf9XI,3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Place in Moyen-Ogooué, Gabon Lambaréné Street in Lambaréné Lambaréné Location in Gabon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untry Gabon Province Moyen-Ogooué Population (2013 census) • Total 38,775 Lambaréné is a town and the capital of Moyen-Ogooué in Gabon. With a population of 38,775 as of 2013, it is located 75 kilometres south of the equator. Lambaréné is based in the Central African Rainforest at the river Ogooué. This river divides the city into 3 districts: Rive Gauche, Ile Lambaréné and Rive Droite. The Albert Schweitzer Hospital and the districts Adouma and Abongo are located on Rive Droite. The districts Atongowanga, Sahoty, Dakar, Grand Village, Château, Lalala and Bordamur build the Ile Lambaréné.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Lambaréné live in the district Isaac located on Rive Gauche. This distr...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number. For the year, see 800. For other uses, see 800 (disambiguation). Natural number ← 799 800 801 → List of numbers — Integers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 Cardinal eight hundred Ordinal 800th (eight hundredth) Factorization 2 5 × 5 2 Greek numeral Ω´ Roman numeral DCCC Binary 1100100000 2 Ternary 1002122 3 Quaternary 30200 4 Quinary 11200 5 Senary 3412 6 Octal 1440 8 Duodecimal 568 12 Hexadecimal 320 16 Vigesimal 200 20 Base 36 M8 36 800 ( eight hundred ) is the natural number following 799 and preceding 801. It is the sum of four consecutive primes (193 + 197 + 199 + 211). It is a Harshad number. Contents 1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1.1 800s 1.2 810s 1.3 820s 1.4 830s 1.5 840s 1.6 850s 1.7 860s 1.8 870s 1.9 880s 1.10 890s 2 References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800s Main article: 801...
"J57" redirects here. For the music artist, see J57 (rapper). J57 / JT3C YJ57-P-3 cut-away demonstrator at USAF Museum Type Turbojet National origin United States Manufacturer Pratt & Whitney First run 1950 Major applications Boeing 707 Boeing B-52 Stratofortress Boeing KC-135 Stratotanker Douglas DC-8 North American F-100 Super Sabre Vought F-8 Crusader Number built 21,170 built Developed from Pratt & Whitney XT45 Variants JT3D/TF33 Developed into Pratt & Whitney J52/JT8A Pratt & Whitney J75/JT4A The Pratt & Whitney J57 (company designation: JT3C ) is an axial-flow turbojet engine developed by Pratt & Whitney in the early 1950s. The J57 (first run January 1950 [1] ) was the first 10,000 lbf (45 kN) thrust class eng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J57/JT3C was developed into the J75/JT4A turbojet, JT3D/TF33 turbofan and the PT5/T57 turboprop. [2] Contents 1 Design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