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二事件






四一二事件,是中国国民党“清党”第一期中的标志性事件[1];1927年4月12日,蒋中正領導國民黨右派黨員,在上海青帮的幫助下,大規模逮捕、殺戮中共黨員并取締蘇聯顧問,中国共产党称此事件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2][3]




目录






  • 1 背景


    • 1.1 西山會議


    • 1.2 反北伐統一


    • 1.3 苏共内斗


    • 1.4 中山舰事件與整理党务案


    • 1.5 北伐期间


    • 1.6 中国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与“倒蒋决议”


    • 1.7 争夺上海




  • 2 經過


  • 3 后果


  • 4 部分被槍決的共產黨員


  • 5 相关文艺作品


  • 6 参考文献


    • 6.1 引用


    • 6.2 来源




  • 7 延伸阅读


  • 8 参见





背景


1923年,孙中山认为苏联是中国革命最大支持者。1924年1月,在共產國際和中国共产党李大钊等人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中国国民党,提出聯俄容共。大量中国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如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伯渠等,協助国民党建立國民政府。孙中山在廣州市長洲島成立黄埔军校,准备北伐。



西山會議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分化。汪精卫掌握政权,黄埔军校校长蒋中正则掌握军权。1925年11月23日,国民党右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的“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并通过决议宣布中国共产党非法,并通过了“取消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之党籍”、“开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的共产党员”、“解雇顾问鲍罗廷”等反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等议案,是為西山会议派。会后,此派人士在上海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广州国民党中央相对抗。西山会议派的主要政治纲领是反共,反对汪精卫的“联共”,长期与支持“联俄容共”的以廖仲恺、邓演达为首的国民党左派不合。



反北伐統一




1926年时的蒋介石


1926年,中國共產黨在政治顧問鮑羅廷影響下,以:「黨的力量在前,革命的武力在後」為理由,在國民革命軍中發表北伐必敗論,並於廣州市區散發傳單反對國民革命軍北伐。6月,中國共產黨中央會議討論北伐統一問題,並通過反對北伐的重大決議[4]



苏共内斗


1926年春,苏联领袖加米涅夫、共产国际领袖季诺维也夫及其支持者组成新反对派,向托洛茨基倾斜,双方组成反对同盟(联合反对派),共同反对斯大林的中国政策。在争论中,中国北伐成为争论热点。斯大林忽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选择一条较实际政策。他告诉中国共产党停止煽动下层群众,遵守中国国民党命令。与列宁一样,斯大林认为中国国民党资产阶级在中国可以打败西方帝国主义并完成革命。而托洛茨基则想让中国共产党继续正统的无产阶级革命,并且反对中国国民党。在北伐中,斯大林资助中国国民党[5]。在秘密谈话中,斯大林反驳托派批评,认为蒋介石右翼代表是中国唯一可以击败帝国主义的力量,不仅如此,富有商人还可以资助蒋介石,因此可以像柠檬一样在被榨干用处之前利用他的军队[6][7]



中山舰事件與整理党务案




中共领袖陈独秀


1926年3月,蒋介石武力平息中山舰事件,和鲍罗廷及中国共产党间产生龃龉,国共关系陷入危机。陈独秀、鲍罗廷对中国国民党右派妥协。5月15日至5月22日,中国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在广州召开,张静江、吴稚晖、孙科等提出《整理党务案》,限制中国共产党。主要内容有:


.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n-top:0;overflow:hidden}.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line-height:1em;text-align:left;padding-left:2em;margin-top:0}.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 cite{font-size:small}


  • 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央、省、特别市党部中担任执行委员,其数额不得超过各该党部委员数额的三分之一;

  • 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

  • 国民党员不得加入共产党;

  • 共产党须将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交国民党中央主席保存;

  • 共产党对参加国民党的共产党员的指示,须事先提交国共两党联席会议通过方能下达。




北伐期间


1926年7月1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9月7日,北伐军攻占汉口,11月8日攻占南昌,蒋到南昌指挥进攻孙传芳。11月11日,广州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蒋则极力主张迁都他控制的南昌。11月22日,第三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第七次大會,布哈林批评中国共产党在暴力夺取土地所有者土地方面不够坚决,要求中國共產黨在支持民族革命同时,着手解决农民觊觎地主土地问题。會後便採取所谓土地革命與國民革命上的雙重支持策略[8]。12月9日,国民政府迁至武汉。一个月后,南昌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議決,中央黨部駐南昌。



中国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与“倒蒋决议”


1927年2月21日,中国国民党武汉中央决定召开二届三中全会。2月26日,蒋介石在南昌召开中央政治会议,要求苏俄第三国际撤回鲍罗廷。蒋手下少壮派陈果夫、陈立夫、温建刚等,一面全力夺取其军力所及之各地党政权力,一面加紧准备与武汉破裂之条件。其中关键之處,是取得北伐军所过法理上之党政大权。随着南昌会议召开,原本蘇聯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左派占优势的在江西中国国民党部,相继被捣毁。3月6日,中国共产党员、江西省总工会执行委员、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被枪杀。随着蒋军向北向东推进,这股夺权风潮由江西、安徽、福建、浙江,迅速扩展[9],陆续在九江、安庆、宁波和南京捣毁中国国民党左派报社、工人总工会与中国国民党左派领导党部,枪杀、逮捕中国共产党员与抗议游行之工人群众。


1927年3月10日至3月17日中國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後,其執監委暨候補委員80名中,中國共產黨員約佔三分之一,中國國民黨左派亦佔三分之一,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各部部長暨其秘書,中國共產黨員亦佔一半以上,至此國民政府已由蘇聯顾问与中國共產黨全權把持[10][11]
會議增設勞工部、農政部,中國共產黨員蘇兆徵任勞工部部長、譚平山任農政部部長、林伯渠任軍事委員會秘書長。另組成武漢中華全國總工會,以向忠發、劉少奇、李立三為首組織武裝衛隊,動私刑殺害他们判定之工賊。史達林派羅易到武漢協助鮑羅廷,組織農工階層展開土地革命,農民協會、土地委員會成為有武裝權力的組織。


在武漢,鮑羅廷成立「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暨國民政府委員會臨時聯席會議」,憑藉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左派取得政治主導權,以「提高黨權」、「反對軍事獨裁」、「打倒新軍閥」為理由,於1927年3月10日,中國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統一黨的領導機關決議案》,通過「統一革命勢力」、「統一黨的領導機關案」等反蔣方案,隨即在蔣介石北伐途中剝奪蔣的主席職務,將其降為普通委員。[12]。全會結束後不久,武漢國民政府有一個俟機逮捕蔣介石的秘密命令,交給江右軍總指揮程潛執行,但程潛沒有執行[13][14][15]。蔣在南昌發表《告黃埔同學書》,表明不接受該決議。面對親蘇勢力倒蔣,蔣決計和中國共產黨斷絕關係,與剛回國的汪精衛商討發動清黨,驅逐蘇聯顧問,與中國共產黨決裂。汪精衛提出避免過激解決辦法,建議蔣親自去武漢說服中國共產黨,把國民政府和黨部遷到南京。



争夺上海




1928年的上海外滩


192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组织上海工人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第一次武裝暴動失败。1927年起,在蘇聯帶領下,中國共產黨持續排外,上海财阀虞洽卿和钱永铭到南昌亲访蒋介石,答应为蒋筹集军费,条件是要求蒋维持上海现状,反对赤化。
2月19日,國民革命軍東路軍前敌总指挥白崇禧佔領杭州。2月22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發動第二次武裝暴動,再次失敗。
3月20日晚,国民革命军东路军进入龙华,包围上海。3月21日,上海工人在中国国民党钮永建和中国共产党周恩来等领导下,發動第三次武裝暴動,占领租界外的上海市区,建立一支工人纠察队2,700人。[16]3月22日,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率军开进上海。北伐軍先後克復上海、南京[17]:13




主张反共清黨的蔡元培


3月24日,国民革命军中路军攻下南京。国民革命军魯滌平、程潛、賀耀組等部殺害、掠奪外僑。英、美、日领事分别报告,以大量事例证明抢劫领事馆是由中國共產黨主導[18]:527[19]:723-726,蔣介石下令追查負責任者。英美军舰以此为由炮击南京,遂形国际冲突,是为“南京事件”。入南京部隊與英國人發生衝突,英艦炮擊南京,蒋严电阻止事态扩大,静候政府以外交解决[17]:13
3月25日,白崇禧說:「工人旦有擾亂,駐軍必將負責繳械。」3月28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吴敬恒、蔡元培、张人杰、李煜瀛在上海提出护党救国案。3月29日,中國共產黨請示蘇聯,強調準備抵抗。


4月,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国国民党元老蔡元培、李烈钧等)举发中國共產党破坏革命,危害国本之逆谋,决议非常紧急处置案[17]:13。白崇禧任淞滬衛戍司令,配合蔣在上海清党。


中国国民党右派,如蒋介石等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国民党内部势力日益膨胀,“黨中有黨”,如不早日剪除,今后会更难控制[9]。再加上中国共产党人在国民革命军攻克的地方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无端杀害其所谓阶级敌人,并剥夺其合法财产,也是清党事件發生的原因之一 [20]



在国民革命军北上过程中,长江流域约有上千名传教士逃离驻地,前往上海避难。1927年初,汉口英租界和九江英租界受到冲击并被国民政府收回,于是,上海2个租界当局采取空前行动,以确保租界安全。[來源請求]



經過




清黨主力淞滬衛戍司令白崇禧


1927年3月6日蔣中正命駐贛州新編第一師國民黨黨代表倪弼槍殺了江西省總工會副委員長、贛州總工會委員長陳贊賢[21]。3月26日蔣中正到達上海。3月28日,蔡元培在上海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會議,吳稚暉提出發動「護黨救國」運動。4月2日,中央監察委員會會議召開全體會議,參加者包括蔡元培、蔣介石、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李濟深、張靜江、吳稚暉、李石曾等人,在上海會議中提出檢舉「共產黨連結容納於國民黨之共產黨員,同有謀叛證據」,吳稚暉呈文控告中國共產黨企圖奪取革命政權,且譴責鮑羅廷,陰謀使中國變成蘇聯殖民地[22]。廣州政治分會主席李濟深首先發言贊同。會議訂立「清黨原則」及組「清黨委員會」,進行反共清黨準備工作。




清黨前夕被杜月笙杀死的上海中共领导汪寿华


4月1日,汪精卫穿越西伯利亚再转苏联邮轮,从欧洲赶回上海。蒋介石、吴稚晖、蔡元培等向汪投诉中国共产党问题。汪精卫又与陈独秀会晤,陈书面答复汪精卫,并要求他签字,于4月5日以《国共两党领袖汪兆铭、陈独秀的联合宣言》在报上发表,强调国共团结。武汉中央联席会议则命蒋介石未得政府命令前,不得发表外交意见,改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以冯玉祥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解除了他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武漢政府下令,突免蔣公職[17]:13。4月6日,汪精卫离开上海赴武汉。




幫派負責人黃金榮助蒋清党




清黨中被處死刑的上海中共負責人趙世炎




幫派負責人杜月笙助蒋清党


4月5日,蔣介石讓使青幫、洪門大佬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等出面,組織右派團體中華共進會和上海工界聯合會,以對抗上海總工會。同時,蔣介石於4月6日派軍樂隊把親題「共同奮鬥」的錦旗,送給上海總工會工人糾察隊,以起到麻痺作用。[來源請求]


另一個造成緊張的要因,是鮑羅廷秘密策動郭松齡將軍反對張作霖。中國共產黨土地改革路線為:「有土皆豪,凡紳必劣」。蔣張兩人1926年秋天就開始秘密接觸,分別派唐生智和楊宇霆為代表秘密會晤,協議共同驅逐共產國際勢力。因此「南京事件」後不到兩周,4月6日,得到公使團同意,張作霖在北京軍警搜查了苏俄大使馆、遠東銀行、中東鐵路辦公處,逮捕藏身其內多時的58名中國人,包括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在搜出的秘密文件中,竟發現了莫斯科蘇聯共產黨打電報給當時尚是革命政府顧問的鮑羅廷,指示不能讓國民革命軍統一中國;蘇聯的目地,是要用北伐牽制帝國主義國家,使他們不能從東方攻打蘇聯[23]:65。還清查出蘇聯企圖赤化中國之千餘文件[24],查獲並向外界公開了共產國際發來大量指示、训令、颠覆材料(與馮玉祥合作颠覆文件、紅槍會及煽動農民紀錄、中國共產黨文件等,「蘇聯陰謀文證彙編」),詳載蘇聯涉入中共之地下滲透活動,「及近來之街頭群眾運動的狀況」[25]。蘇聯全面指揮取代中國政府運動,與中國共產黨強烈譴責中國國民黨粗暴侵犯蘇聯使館尊嚴,並認為此事件乃「帝國主義的挑撥」,中國政府已淪為帝國主義者工具。4月19日,蘇聯召回北京駐華代辦及大使館職員[26]:65


4月9日,蔣介石命令成立「淞滬戒嚴司令部」,由白崇禧、周鳳歧分任正副司令,並頒發「戰時戒嚴條例」12條。同日,中央監察委員鄧澤如、吳稚輝、黃紹竑、張靜江、陳果夫等聯名發表《護黨救國通電》(即「青電」),指責武漢國民政府「容共」。4月11日,蔣密令「已光復的各省,一致實行清党」。當晚,杜月笙以中華共進會、上海工界聯合會的名義,邀請中共领导人、青帮成员汪寿华赴晚宴,汪一入杜宅,即被打昏后运往郊外枫林桥活埋。[來源請求]根據陳立夫說法,中國國民黨並沒有和青幫正式訂下合作計劃,但是「策劃、執行清黨的一個主要人物是楊虎;他是青幫領袖」。楊虎「把我們的建議傳遞給杜月笙……青幫就採取行動」[27]


4月12日凌晨, 停泊在上海高昌廟的軍艦上空升起了信號,受蔣指揮的中華共進會和上海工界聯合會幫派分子,身著藍色短褲,臂纏白布黑“工”字袖標,從上海租界乘多輛汽車分散衝出。[來源請求]從1時到5時,向上海總工會糾察隊駐地閘北、南市、浦東、吳淞等處,發起攻擊。之後,蔣下令淞滬戒嚴司令部所屬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軍以「工人內訌」为理由,解除工人糾察隊武裝,「沒收三千支步槍。」[27]蔣解散上海總工會等組織,澈底清除中國共產黨份子[17]:13中國共產黨黨員從各級政府、公家機構及軍隊中處决或禁錮,死亡120余人,受傷180人。當天上午,上海總工會會所和各區工人糾察隊駐所均被占領。在租界和華界內,外國軍警搜捕共產黨黨員和工人1000余人,交給蔣中正的軍警。上海各區工人分別召開了幾萬人以至幾十萬人參加的大會,大會通過決議,要求:一、收回工人的武裝;二、嚴辦破壞工會的長官;三、撫恤死難烈士的家屬;四、向租界帝國主義者提極嚴重的抗議;五、通電中央政府及全國全世界起而援助;六、軍事當局負責保護上海總工會。會後遊行示威,閘北區數萬徒手工人行至潮州會館總工會會所時,奪回了總工會會址,並立即召開工人代表大會,決定4月13日上午10時舉行總同盟罷工。[來源請求]


4月13日,上海總工會在閘北青雲路廣場召開工人群衆大會,會後約有10萬多工人、學生去周風岐二十六軍二師司令部請願,要求釋放被捕工人,交還糾察隊槍械。當請願隊伍走到寶山路三德裏附近時,埋伏在裏弄內的第二師士兵突然奔出用機槍猛烈掃射,當場被槍擊而死者在百人以上,傷者無數,被捕200余人。當日有雨,寶山路上一時血流成河。同時,在上海南市遊行的工人也遭到軍隊的槍擊,死傷數人。接著,蔣下令解散上海特別市臨時政府、上海總工會和一切共產黨組織,搜捕中國共產黨員及支持者,逮捕千餘人。至4月15日,上海死亡300余人,被拘捕的共產黨人1000多人,流亡失蹤者5000多人。七月,上海中國共產黨党组织负责人陳延年、趙世炎等遇害。[來源請求]


4月14日,李濟深主持廣州陸海空將領開會議決「清共」。


4月15日,广州四一五事件发生,廣州全城搜捕,當日捕去共產黨員和支持者2000多人,封閉工會和團體200多個,共產黨員蕭楚女、熊雄、李啓漢等被害。廈門、福州、寧波、南京、杭州、長沙(馬日事變)也以“清黨”名義,對共產黨員和支持者進行大屠殺。奉系軍閥也在北京捕殺共產黨員。


4月17日,蒋介石与一批右派中國国民党中央委员在南京召开政治会议,发布清党通电,并发出秘字一号命令,通缉中國共产党首要分子197人:首要为鲍罗廷、陈独秀,其次为林祖涵(即林伯渠)、瞿秋白、毛泽东、恽代英、周恩来、刘少奇、张国焘、彭湃、邓颖超、蔡和森、方志敏等人。一些亲共左派人士,如沈雁冰、柳亚子、邓演达、章伯钧等,也在通缉之列[9]


4月18日,國民政府奠都南京,蔣發表告民眾書[17]:13。蒋介石等宣佈組成南京國民政府,以胡漢民為主席,和武漢國民政府对立,是为“寧漢分裂”。之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左派也進行清黨,大量处决中國国民党右派人士,在武漢聯合發動討蔣。[來源請求]4月21日,軍事委員會自廣東遷南京辦公,蔣發表告全體將士書[17]:13


4月20日,中國共產黨發表《爲蔣介石屠殺革命民衆宣言》認為:「蒋介石业已变为国民革命公开的敌人,业已变为帝国主义的工具,业已变为屠杀工农和革命群众的白色恐怖的罪魁」,并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团结一致,形成一个巩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线来对付与战胜帝国主义、军阀、封建资产阶级联合势力的进攻。武漢國民政府控制下的武漢、長沙等地召开数十万群众参加的反帝讨蒋大会。[來源請求]


4月22日,武汉国民政府由汪精卫领衔,孙科、邓演达、宋庆龄、张发奎、吴玉章、毛泽东、恽代英等联名发布通电,斥责蒋的分裂行为。[9]4月28日,張作霖在北京把二十名逮到的中國共產黨員,因有事实证据联合苏联密谋顛覆中國政府,執行絞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李大釗」[25]


5月,蔣組織清黨委員會,全國各省厲行清黨[17]:13。5月21日,湖南的武漢國民政府属下一些反共军队发动马日事变。6月5日,第三國際代表羅易轉發電報給汪精衛,要求其增加中國共產黨掌控武漢國民政府,並處决所谓反革命派,擴大農工武裝運動。7月15日,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汪精衛再度知悉史達林指示蘇聯顧問鮑羅廷欲分化并全面控制國民政府,以助中國共產黨合謀武力奪取武漢國民政府權力之策略後,宣布「和平分共」,遂決定取締中國共產黨言論,又通過「取締共產議案」,罷黜鮑羅廷及其他蘇聯顧問。


汪精衛在得知蘇聯與中共合作奪取政權的計劃後,武漢也宣佈進行和平分共取締中國共產黨及蘇聯顧問,但仍堅持要蔣下野。8月1日,中國共產黨以「南昌起义」(國民政府稱為南昌暴動)進行全面攤牌。自此,第一次國共合作徹底破裂。不久汪精衛又鼓勵唐生智與張發奎分別於10月爆發寧漢戰爭、11月爆發廣州張黃事變,但南京國民政府皆獲得戰爭之勝利,迫使唐生智、張發奎等出國流亡。



后果


蒋介石因此事被中国国民党内右派多数支持,成了最高领袖,中國國民黨左派遭到排斥或者鎮壓。中國國民黨右派認為共產黨破壞北伐統一,清黨延缓了掃除軍閥、統一全國的时间。蒋虽然不久由于国民革命军在徐州失利而下野,但很快重掌權利,完成北伐。开启了在中国数十年的统治生涯,直到1949年在國共內戰失敗后離開大陆。


四一二事件对中国国民党组织发展影響深遠。清党前,中国国民党普通党员人数(不含军政和海外党员)约121万(一说65万),其中有中国国民党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员不超过5万。清党一年后的1928年3月,中国国民党员人数为22万。1929年12月回升到27万,其中绝大多数党员还是军队或高级党政机关人员。这意味着清党行动使得中国国民党党务系统大換血。北伐前后各省建立的县、乡国民党基层组织,“清党后基本瓦解,恢复得十分缓慢”。到1933年,全国仅有17%的县建立有县党部,浙江省建立县党部的县份为69%。“只能在城市的上层可以看到,农村中是很难找到党的势力的微弱影响”;“不但在农民中很难找到国民党党员,并且在一切农民运动负责人员中,在地方自治工作人员中,在农村文化教育负责人员中,以及农村经济建设负责人员中,都不容易看到国民党党员的踪迹[28][29]”。


中國國民黨黨員的減少一方面是由於4月17日,當時尚支持聯俄容共政策的汪精衛中國國民黨中央宣佈撤銷蔣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務,並開除黨籍。4月18日,蔣在南京另立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政府,發表《告民眾書》。4月21日,軍事委員會自粵遷南京辦公,蔣發表《告全體將士書》。4月22日,武汉国民政府由汪精卫领衔,孙科、邓演达、宋庆龄、张发奎、吴玉章、毛泽东、恽代英等联名通电,斥责蒋的分裂行为,形成“宁汉对立”。


另一方面則是由於眾多中國國民黨普通黨員懾於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的決裂,從而自行退黨所造成。[30]


四一二事件使中国共产党发展严重受挫。中國共產黨認為,这标志着国共合作失败。四一二事件后,中國共產黨召開「八七會議」[31],党内坚持和中国国民党妥协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等人被认为右倾投降主义被撤职。陈独秀被认为一味退让,甚至要求工人纠察队向中国国民党上缴武器,造成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武力清党毫无准备[32]。中国共产党從此走向武裝革命暴力奪取中國政權之路,中国共产党联合極少數中国国民党左派在南昌发动南昌起义,开始了组建中國共產黨军队,開展武裝暴力革命,直到完全奪取中国政权。因此,四一二事件也或被认为是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失败之起点。


因蘇俄駐華使領館掩護及扶持中國共產黨武裝革命,國民政府於1927年12月14日宣布與蘇俄斷交[31]



部分被槍決的共產黨員




  • 汪寿华(1901年月日-1927年4月11日)(一说4月12日)


  • 蕭楚女(1893年-1927年4月22日)


  • 熊雄(1892年-1927年5月中旬)


  • 陈延年(1898年-1927年7月4日)(陈独秀长子)


  • 赵世炎(1901年-1927年7月19日)


  • 夏明翰(1900年-1928年3月20日)


  • 郭亮(1901年12月3日-1928年3月28日)


  • 罗亦农(1901年-1928年4月21日)


  • 向警予(女)(1895年9月4日-1928年2月28日)


  • 陈乔年(1902年-1928年6月6日) 陈独秀次子)


  • 周文雍(1905年8月-1928年2月6日)(与陈铁军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上举行婚礼)


  • 陈铁军(女)(1904年-1928年2月6日)(与周文雍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上举行婚礼)


  • 郑复他(1904年~1928年6月1日)


  • 许白昊(1899年-1928年6月6日)



相关文艺作品




  • 小說:《人的價值》(另譯:《人類境況》):詳述四一二事件,作者为馬爾羅,1933年法國龔古爾文學獎作品,戴高樂总统任內法國文化部長。


  • 雜文集:《而已集》,1927年魯迅所作,1928年出版。



参考文献



引用





  1. ^ 胡适; 曹伯言. 胡适日记全集. 聯經出版. 2004: 747– [17 January 2013]. ISBN 978-957-08-2710-1. 


  2. ^ 武可贤; 孙志敏; 郭桂英. 简明中共党史辞典.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6 [17 January 2013]. 


  3. ^ 邹沛; 刘真. 中国工人运动史话. 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3 [17 January 2013]. 


  4. ^ 唐寶林、林茂生:《陳獨秀年譜》,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第256頁


  5. ^ Peter Zarrow. 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895-1949. Taylor & Francis. 9 September 2005: 233 [1 January 2011]. ISBN 978-0-203-01562-9. 


  6. ^ Robert Carver North. Moscow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 January 1963: 96 [1 January 2011]. ISBN 978-0-8047-0453-3. 


  7. ^ Walter Moss. A History of Russia. Anthem Press. 1 January 2005: 282– [1 January 2011]. ISBN 978-0-85728-739-7. 


  8. ^ 郭德宏.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和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和土地斗争. 


  9. ^ 9.09.19.29.3 杨奎松. 蒋介石因何发起大规模“清党”运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0. ^ 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二冊


  11. ^ 李雲漢:《從容共到清黨》,下冊


  12. ^ 王渔:《林伯渠传[永久失效連結]


  13. ^ 崔曉忠. 青年蔣介石. 華文出版社. 


  14. ^ 張國燾. 《我的回憶》 第二冊 初版. 東方出版社. 1998年1月: 223. ISBN 7-5060-0985-4. 


  15. ^ 李万青. 程潛:陣前起義(6). 大結局—43名國民黨「戰犯」命運紀實(下). 湖南人民出版社. 


  16. ^ Elizabeth J. Perry. Patrolling the Revolution: Worker Militias, Citizenship, and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 Rowman & Littlefield. 2007年: 59–104. ISBN 978-0-7425-3919-8. (英文)


  17. ^ 17.017.117.217.317.417.517.617.7 陳布雷等編著. 《蔣介石先生年表》.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8-06-01. 


  18. ^ 日本外務省,日本外交文書,昭和2年,第一部第一卷


  19. ^ 美國國務院檔案,U.S. Dept of State: Records of Department of States Relating to Internal Affairs of China, 1919-1929. M.329; H.G.Woodhead: the China Yearbook, 1928


  20. ^ 周慧梅. 民眾教育館與中國社會變遷. 秀威出版. 2013-01-01: 30–31. ISBN 978-986-326-005-9. 


  21. ^ 赣州市委党史办 撰稿. 【党史百讲】第四讲 赣州"三·六"惨案震惊全国. 赣州日报. 2012-09-02 (大陆简体).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22. ^ 陳宗嶽. 錢幣上的國旗─隨革命進展飄揚於全國 (pdf). 復興季刊 (國民黨黃復興黨部). 2010-10-06, 202期: 53. 


  23. ^ 蔣經國. 一位平凡的偉人. 《風雨中的寜靜》. 台北: 正中書局. 2003. ISBN 978-957-09-1577-8. 


  24. ^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東亞所出版.郭華倫,《中共史論》,1969年


  25. ^ 25.025.1 陶涵英语F. Jay Taylor著,《臺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林添貴譯,台北:時報文化,2000年,第42頁


  26. ^ 郭廷以. 《俄帝侵略中國簡史》. 文海出版社. 1985年6月. 


  27. ^ 27.027.1 陶涵英语F. Jay Taylor著,《臺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林添貴譯,台北,時報文化,2000年,第43頁


  28.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果. 2013-04-12. 


  29. ^ 何汉文:《如何树立国民党在农村中的基础》,《国民党中央周刊》第1卷第30期,1939年3月


  30. ^ 王奇生. 國民黨的清黨運動. 2013-02-25. 這減少的30多萬國民黨員中,大概主要是兩類人:一類是思想較為急進的青年黨員;一類是下層農工黨員。前者大多是被清洗,後者大多是自動脫黨。 


  31. ^ 31.031.1 伍、黨的改組與全國統一. 黨史全傳. 中國國民黨黨史館. 


  32.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新華網. 




来源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书籍


  • 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延伸阅读




  • 中国革命的悲剧 - 伊罗生

  •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资料选编》,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



参见




  • 中国国民党清党

  • 汉口事件

  • 南京事件


  • 宁汉分裂、宁汉合流


  • 第一次国共内战
    • 南昌起义


  • 《大拳在握》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Lambaréné

Chris Pine

Kashihara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