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足協世界盃
國際足協世界盃獎盃大力神杯自1974年始使用 | |
成立 | 1930年(1930) |
---|---|
地區 | 全球 |
主辦方 | 國際足球協會 |
參賽隊數 | 32 隊(決賽週) 211 隊(外圍賽) |
晉身賽事 | 洲際國家盃 |
現任冠軍 | 法国(第 2 次) |
最成功球隊 | 巴西(5 次) |
網站 | 官方網站 |
2018年國際足協世界盃 |
國際足協世界盃(英语:FIFA World Cup),通常簡稱世界盃,是一項國家級男子足球隊之間的國際比賽,由世界足壇最高管理機構國際足球協會(FIFA)每四年舉辦一次,與奧運會交替進行,自1998年法國世界盃起,電視轉播觀眾人數達到40億人次,遠遠超過奧運會,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體育盛會[1][2]。世界盃亦是世界足壇規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賽事。1930年為世界盃的首屆比賽,冠軍是烏拉圭隊;1942年和1946年因為世界大戰而停辦。
世界盃分成外圍賽和決賽週兩個部份。外圍賽部分會在決賽週展開的前三年舉行,以決定哪些球隊能進入決賽周。目前有 32 支球隊能打入決賽週,球隊會在主辦國境內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決賽周以爭奪冠軍寶座。世界盃決賽周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賽事,2006年世界盃決賽共有約 7.15 億人次收看[3]。
雖然每屆賽事都有「黑馬」出現,而且部分亦都表現不俗(如2002年的土耳其奪得季軍,2018年的克羅埃西亞奪得亞軍),但目前爲止卻暫時未有「黑馬」成功奪冠。
現今已舉辦的 21 屆賽事中,共有8個國家曾贏得冠軍。巴西隊是唯一打進全部 21 屆決賽週之球隊,共贏得 5 次冠軍。意大利隊和德國隊獲得 4 次冠軍,僅次於巴西。而烏拉圭隊、阿根廷隊和法國隊分別兩次奪冠。英格蘭隊則在自己主辦的賽事得一次冠軍,西班牙隊也在南非奪得首個世界盃冠軍。最近一屆2018年由法國隊在俄羅斯場地主辦下拿到冠軍。
目录
1 歷史
1.1 早期國際賽
1.2 首屆世界盃
1.3 發展
1.4 其他國際足協賽事
2 冠軍獎盃
3 賽制
3.1 外圍賽
3.2 決賽週
4 主辦國的遴選
5 媒體
5.1 吉祥物
5.2 指定用球
6 歷屆賽事列表
6.1 每屆總結
6.2 四強成績
6.3 主辦國表現
6.4 各洲最佳表現
7 經濟及政治影響
8 踢假球、比賽放水的問題
8.1 消極比賽
8.2 其他行為
8.3 改革做法
9 榮譽
10 紀錄及統計數據
10.1 球隊
10.2 個人
11 軼事
11.1 魔咒或定律
11.1.1 世界足球先生魔咒(依然存在)
11.1.2 衛冕冠軍魔咒(依然存在)
11.1.3 世界盃亞軍的命運(歐洲限定,依然存在)
11.1.3.1 無法從來屆歐洲國家盃分組賽出線
11.1.3.2 十二年後「復仇」成功(21世紀)
11.1.4 墨西哥雙重魔咒(依然存在)
11.1.5 歐洲南美輪流捧杯(依然存在)
11.1.6 水土不服魔咒(歐洲限定,現已被破)
11.1.7 地主國的光環(依然存在)
11.1.8 8字尾決賽新丁(依然存在)
11.1.9 摘冠先「問」過德國(21世紀,但2018除外)
11.1.10 巴西 vs 荷蘭
12 相關條目
13 參考資料
14 外部連結
歷史
早期國際賽
世界上第一場國際性足球賽是1872年在蘇格蘭格拉斯哥進行的對抗賽,由蘇格蘭代表隊對英格蘭代表隊<refEngland National Football Team Match No. 1, England Football Online.</ref>,而首次國際性比賽為1884年開始舉辦的英國本土四角錦標賽[4]。在這時期,英國之外的地方幾乎沒有這項體育運動。19世纪末,足球运动传入南美洲。1901年,第一场在英国(包括爱尔兰)之外的正式国际比赛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举行,对战双方是乌拉圭队与阿根廷队。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足球在全世界漸漸普及化,奧運會亦引入足球比賽,在1900年、1904年和屆間運動會列進表演項目(取得冠軍沒有獎牌);1908年,足球成為奧運會正式項目。在英格蘭足球總會的計劃下,這賽事只限業餘球員參賽,球賽著重表演多於競爭。代表英國出賽的英格蘭業餘足球代表隊蟬聯了1908年和1912年兩屆奧運會的冠軍。
國際足協於1904年成立之後,曾經嘗試在1906年脫離奧林匹克框架、在瑞士舉辦一次國家間的國際足球比賽。這是國際足球的最初嘗試,而據國際足協官方歷史形容,這項比賽是失敗之作[5]。
在奧運比賽繼續只限業餘球隊和球員出賽之下,湯馬斯·立頓爵士在1909年於都靈舉行湯馬斯·立頓爵士盃。該錦標賽是由不同國家的球會競逐,每支球會為自己所屬的國家之代表。這項比賽有時會被認為是第一屆世界盃(The First World Cup)[6],意大利、德國和瑞士都派出本土最頂級的球會出戰,但英格蘭足球總會不欲參加賽事並拒絕派出職業球會參賽。納頓邀請達勒姆郡的業餘球隊西奧克蘭鎮足球會(West Auckland Town F.C.)參賽,以代表英格蘭。結果西奧克蘭順利在賽事取勝,並於1911年成功衛冕冠軍,贏得可永久保存的冠軍獎盃,亦對首開保存獎盃制的先例。
1914年,國際足協決定將奧運足球比賽定為世界業餘足球錦標賽(world football championship for amateurs),並負責管理賽事[7]。這為世界上首次洲際足球比賽(1920年夏季奧運會足球比賽)的舉辦鋪平了道路。13支歐洲國家隊以及埃及隊參加了這屆充滿爭議的比賽,最終主辦國比利時在決賽不戰而勝贏得冠軍[8]。隨後的1924年和1928年奧運會冠軍由烏拉圭贏得。1928年,國際足協決定在奧運的架構之外創辦他們自己的國際賽事。由於當時烏拉圭連續贏得兩屆官方足球錦標賽的桂冠(國際足協的職業時期始於1924年),且正逢1930年迎接獨立百年大慶,提出全額負擔各參賽國家的費用,國際足協因而決定將主辦權授予烏拉圭。
首屆世界盃
在洛杉磯舉行的1932年夏季奧運會並未將足球列入正式項目,原因是足球在美國的普及性非常低,同時美式足球正不斷發展。國際足協和國際奧委會(IOC)亦不認同其業餘性質,所以這屆奧運會取消了足球項目[9]。國際足協主席儒勒·雷米打算將首屆世界盃賽事定於烏拉圭舉行。但對於處在大西洋的歐洲國家來說,遠赴位於南美洲的比賽場地烏拉圭作賽,是一個漫長及昂貴的行程。所以在賽事展開的兩個月前,並沒有任何歐洲國家保證派出代表隊征戰[10]。雷米說服了比利時、法國、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參賽。賽事合共有13支隊伍參與,包括7支南美洲球隊、四支歐洲球隊和兩支北美洲球隊。
1930年7月13日,首屆世界盃足球賽正式展開,首兩場賽事同時進行,法國隊和美國隊旗開得勝,他們分別以4:1擊敗墨西哥隊和3:0擊敗比利時隊。世界盃史上的首個入球是法國隊的盧遜·羅倫特(Lucien Laurent)取得[11]。決賽於蒙特維多球場舉行,有93,000名球迷入場觀看賽事,結果烏拉圭隊以4:2擊敗阿根廷隊奪得冠軍,成為首個贏得世界盃的國家[12]。
發展
早期的世界盃足球賽受到交通不便和戰爭等問題的阻礙,僅有少數南美洲國家願意在1934年和1938年特意遠赴歐洲參加世界盃,其中巴西是唯一參與這兩屆賽事的南美洲國家代表隊。1942年和1946年世界盃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被迫取消。
1950年世界盃,英國首次派出代表參賽。英國球隊在1920年退出了國際足協,一方面是出於不願同本國的戰爭敵手比賽的意願,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認為足球只是英國人自己的運動[13],但1946年應國際足協力邀,他們再次加入[14]。這屆賽事是烏拉圭隊繼1930年世界盃之後再次奪冠。烏拉圭隊杯葛了之前的兩屆世界盃。在本屆世界盃決賽,他們以2:1反勝巴西,再次捧走冠軍獎盃。烏拉圭與巴西之間這場經典的決賽被後人稱為「馬拉簡拿之戰」(Maracanazo)。
從1934年至1978年世界盃,各有16隊會晉級決賽週;除了1938年的奧地利,球隊在晉身決賽週後被納粹德國吞併,使該屆只有15隊參加決賽週;以及1950年的印度、蘇格蘭和土耳其先後退出,只剩下13隊參賽[15]。大部份參賽的國家隊都來自歐洲和南美洲,少數來自北美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直到1982年,只有以下數支非歐洲和南美球隊突破第一圈:美國隊在1930年進入準決賽;古巴隊在1938年進入半準決賽;1966年的朝鮮隊爆冷進入8強;墨西哥隊在1970年同樣進入8強賽。
從1982年世界盃起,決賽週參加隊伍增至24隊[16],1998年起擴增至32隊[17],並增加了非洲、亞洲和北美洲的球隊競逐決賽週的機會。唯一例外的是大洋洲,該洲從未有球隊取得一張完整的決賽週入場券。近年來,這些洲的球隊表現比過往更為理想,有多支球隊曾進入半準決賽,包括1986年的墨西哥隊、1990年的喀麥隆隊以及2002年的塞內加爾隊和美國隊。然而歐洲和南美洲的球隊始終技高一籌,以2006年世界盃為例,晉級8強的隊伍全部來自這兩洲,而進入準決賽的隊伍則全部來自欧洲。
此外,共有198支國家與地區代表隊參與2006年世界盃決賽週席位的爭奪戰,2010年世界盃更打破歷年紀錄——有204支代表隊參加外圍賽[18]。
其他國際足協賽事
與男子世界盃足球賽相對應,國際足協亦設立了女子世界盃足球賽[19]。女子世界盃的規模比男子小,但正不斷發展;2007年女子世界盃外圍賽參賽球隊有120支,是1991年的兩倍多。
足球亦是奧運項目之一,只有1896年和1932年兩屆除外。和其他體育項目不同,奧運會男子足球比賽並非頂級賽事,從1992年起,每隊只准派3名超齡球員(大於23歲)出戰[20]。奧運女子足球亦從1996年開始舉辦,參賽球員不受年齡限制。
聯合會盃在世界盃決賽周展開前一年舉行,由世界盃主辦國所舉辦,可說是給主辦國的一次採排機會。這項比賽由六大洲的冠軍球隊出戰,再加上主辦國和世界盃冠軍,合共8支球隊參加[21]。
國際足協亦舉辦一些青少年足球國際賽事,包括U20世界盃足球賽、U17世界盃足球賽;球會方面,有世界冠軍球會盃,還有五人足球(包括世界室內五人足球錦標賽)和沙灘足球(包括國際足協沙灘足球世界盃)。
冠軍獎盃
世界盃足球賽先後使用過雷米金盃和大力神盃作為冠軍獎盃。
雷米金盃,又稱作女神盃[22],是1930年至1970年所使用的世界盃冠軍獎盃,由歷屆冠軍球隊輪流保管。雷米金盃最初稱為“世界盃”(World Cup)或“世界之盃”(Coupe du Monde),但在1946年為紀念世界盃的締造者國際足協主席儒勒·雷米而易名。這座獎盃曾於1966年世界盃前夕在英國展出時被盜,後被尋回。1970年,巴西第三次捧盃後,被允許永久保留此獎盃,但1983年於里約熱內盧再度失竊,至今仍然下落不明。外界認為雷米金盃有可能已被熔化成黃金出售[23]。
國際足協世界盃獎杯(英语:FIFA World Cup Trophy),又稱作大力神盃[24],是1970年後所使用的獎盃。國際足協請來七國專家,對53個候選設計方案進行評估,最終採用了意大利設計師施維奧·加辛尼加(Silvio Gazzaniga)的作品,這就是今天的大力神盃。大力神盃高36釐米,重量4.97公斤,由18K黃金鑄成,造型為兩個大力士雙手高舉地球。
1974年起由應屆冠軍得主保存直到翌屆決賽週前。首次獲得大力神杯的球隊為1974年的德国隊。自1974年起,獲得三屆冠軍的國家隊可以獲得一尊大力神盃的複製品,但是原件不會被任何國家隊永久擁有,乃歸國際足協所有。
大力神盃的底座上共可刻下1974年至2038年17屆世界盃冠軍的國家名稱,換句話說,在2038年的世界盃完結之後,大力神盃將會退役,由新一代的獎盃取代[25][26]。
賽制
外圍賽
自1934年起,世界盃設立外圍賽[27]。
所有參賽隊伍分別在六個大洲足球聯合會(非洲足聯、亞洲足聯、歐洲足聯、中北美及加勒比足聯、南美足聯和大洋洲足聯)的監管下,按大洲各自組織世界盃外圍賽(包括決定其賽制),以爭奪世界盃決賽周參賽資格。每屆賽事正式展開前,國際足協都會決定各大洲足球聯合會的決賽周名額,其依據主要是該洲球隊的實力,但也受各洲遊說的影響。足球運動較發達的區域如歐洲和南美洲的入圍比例會較亞洲或大洋洲多出幾倍。
外圍賽在決賽週舉行前三年開始,過程逾兩年。外圍賽在各個洲份的形式都有所不同。少數球隊需進行跨洲附加賽以爭奪席位。例如,大洋洲區冠軍需和南美洲區第五名爭奪2010年世界盃決賽週的一個席位[28]。自1938年起[29],世界盃主辦國和上屆冠軍球隊,均無需參與外圍賽便可自動獲得決賽周參賽名額。但2002年世界盃之後,國際足協更改這項政策,規定上屆冠軍也必須通過外圍賽來取得決賽周的參賽資格。因此,2002年世界盃冠軍隊巴西成為首支需要參加外圍賽的衛冕冠軍球隊。
但是這個制度卻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大洋洲需要透過附加賽才能獲得決賽圈資格,而大洋洲隊伍通常比對手差,這也使世界盃有擴隊的需要。
決賽週
現時決賽週會有32支代表隊在主辦國先後進行分組賽和淘汰賽,全程大約持續一個月。
進入決賽階段的球隊首先以小組形式進行分組賽。分組賽以抽籤形式分成八組。國際足協先將各參賽隊伍分成四個級別,第一級別為種子隊,包括主辦國及最高評分的七支代表隊,評分依據國際足協世界排名與近年世界盃成績各佔一定比重的一個方程來計算。八支種子隊分到八個小組中。其他隊伍會分入第二至第四級別,多以球隊所屬的洲份來劃分。每個小組均擁有第一至第四級別的國家隊。自1998年世界盃起,規定同組內不能有多於兩隊歐洲球隊或多於一隊其餘五大洲份的同洲球隊,以及政治等多重原因情形亦不會同組。[30]。
分組賽採用循環制,以保證每隊最少參與三場比賽。每組的最後一輪分組賽,四隊之間的兩場比賽會同時開賽,以確保公平[31]。小組賽的首兩名進入次圈。積分制度採用勝3分、和1分、負0分的制度(1990年世界盃為止贏一場比賽只得2分)。如有兩隊或以上球隊最終同分,則先計算(净胜球)得失球差,再計算进球數,最後計算兩隊對賽胜负关系,若仍未能分勝負,在2018年時採納紅黃牌紀律統計,優者晉級,不然便會以抽籤形式決定排名[32]。
2018年世界盃分組賽的首名及次名可晉級十六強,而分組排名依照下列準則:
- 全部分組賽獲得積分
- 全部分組賽球差
- 全部分組賽進球
- 比較相關球隊之間賽事獲得的積分
- 比較相關球隊之間賽事的球差
- 比較相關球隊之間賽事的進球
- 紅黃牌得分:黃牌-1,2黃1紅-3,直接紅牌-4,1黃1直接紅-5。
- 由FIFA抽籤決定
淘汰賽階段採用單敗淘汰制(英语:single-elimination tournament),90分鐘賽和則加時30分鐘,未能分出勝負便需点球大战分勝負。淘汰賽從16強賽(或稱“第二圈”)展開,由小組首名對戰另一小組次名。之後的半準決賽、準決賽、季軍戰(準決賽落敗方對戰)至冠軍戰(決賽)會依次進行[33]。
主辦國的遴選
早期的世界盃由國際足協開會選出主辦國,但所選地點常引起爭議,因為南美洲和歐洲這兩大勢力的來往需乘三星期船。例如於烏拉圭舉行的首屆世界盃足球賽只有四支歐洲球隊出席[34]。1938年世界盃議決在法國舉行,連續兩屆主辦國都落在歐洲,引來極大爭議,因為美洲國家認為世界盃應由兩洲輪流舉辦。兩支南美勁旅阿根廷隊和烏拉圭隊為此雙雙杯葛這屆賽事[35]。
為杜絕將來再發生爭議和杯葛事件,從1958年世界盃起國際足協決定由美洲和歐洲國家輪流舉辦一次,直到1998年世界盃。2002年世界盃由韓國和日本聯合主辦,是首次在亞洲舉辦,亦是唯一由雙主辦國共同舉辦的賽事[36]。2010年,南非成為第一個主辦世界盃的非洲國家。2014年世界盃由巴西主辦,為繼1978年世界盃起首次由南美洲國家舉辦的賽事[37]。這是首次連續兩屆由非歐洲國家舉辦世界盃賽事。
先前的主辦國自國際足協執行委員會(FIFA's Executive Committee)的投票中選出,投票方式使用單記可讓渡投票(single transferable vote)系統,由來爆發收賄醜聞,2018年6月舉辦的2026年主辦權遴選改由全體會員國選出。對申辦世界盃有興趣的國家之足球協會收到國際足協的「主辦協議書」(Hosting Agreement),該協議書會解釋申辦活動的步驟與需要條件。角逐申辦資格的足球協會也會收到一份表格,繳交該表格代表足協官方對角逐資格的確認。之後,國際足協會派出一些專家到該國視察,以判定該國有沒有足夠的資源舉辦這賽事,並就該國的情況撰寫一份報告。結果會在該屆賽事舉行之前六至七年公佈,以便主辦國有足夠時間籌備,然而偶爾也有不同屆別的主辦國同時公佈的情況,如2018年和2022年世界盃的申辦結果便是於同一天公佈。
2010和2014年的世界盃決賽週,採用洲際輪辦制度(continental rotation policy,2010年定為非洲、2014年定為南美洲),如該洲只得一個申辦國,此國便會自動當選。此輪辦制度在2006年世界盃申辦風波後引入,當時德國在投票中擊敗南美洲國家而獲得主辦權。可是,這个制度會在2014年之後廢除,由2018年世界盃起,任何國家都能申辦,但同洲國家不能連續主辦超過兩屆世界盃[38]。在2014年世界盃申辦期間,巴西是唯一官方認可之申辦國。在某程度上,此舉是為了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媒體
1954年,世界盃首次在電視播放。自1998年法國世界盃開始,在電視轉播收視人群統計上達到單屆40億人次,超過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20億人次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35億人次,成為全世界為最受歡迎體壇盛事[1]。2006年世界盃總觀賽的人數(包括每場賽事觀賽人數)約有26.29億人[3],7.151億人觀看決賽(世界上每9人便有1人收看)。2006年世界盃抽籤儀式,即決定每隊分組的情況,亦有3億人觀看[39]。
吉祥物
自1966年世界盃起,每屆世界盃都擁有自己的吉祥物。1966年英格蘭世界盃吉祥物为狮子世界盃威利(World Cup Willie),是首個世界盃吉祥物。2018年世界盃的吉祥物為西伯利亞平原狼扎比瓦卡(Zabivaka)。
指定用球
由1970年世界盃開始,每一屆世界盃賽事都會採用阿迪达斯(Adidas)所製造的足球用于比賽期間使用。2018年世界盃採用阿迪达斯設計的電視之星 18。
歷屆賽事列表
每屆總結
年份 | 主辦國 | 決賽 | 季軍戰 | 參賽 隊數 | |||||||
---|---|---|---|---|---|---|---|---|---|---|---|
冠軍 | 比數 | 亞軍 | 季軍 | 比數 | 殿軍 | ||||||
1930 | 乌拉圭 | 乌拉圭 | 4–2 | 阿根廷 | 美國 | 無(1) | 南斯拉夫 | 13 | |||
1934 | 義大利 | 義大利 | 2–1(加時) | 捷克斯洛伐克 | 德國 | 3–2 | 奥地利 | 16 | |||
1938 | 法国 | 義大利 | 4–2 | 匈牙利 | 巴西 | 4–2 | 瑞典 | 15 | |||
1950 | 巴西 | 乌拉圭 | 小組賽(2) | 巴西 | 瑞典 | 小組賽(2) | 西班牙 | 13 | |||
1954 | 瑞士 | 西德 | 3–2 | 匈牙利 | 奥地利 | 3–1 | 乌拉圭 | 16 | |||
1958 | 瑞典 | 巴西 | 5–2 | 瑞典 | 法国 | 6–3 | 西德 | 16 | |||
1962 | 智利 | 巴西 | 3–1 | 捷克斯洛伐克 | 智利 | 1–0 | 南斯拉夫 | 16 | |||
1966 | 英格兰 | 英格兰 | 4–2(加時) | 西德 | 葡萄牙 | 2–1 | 蘇聯 | 16 | |||
1970 | 墨西哥 | 巴西 | 4–1 | 義大利 | 德國 | 1–0 | 乌拉圭 | 16 | |||
1974 | 西德 | 西德 | 2–1 | 荷蘭 | 波蘭 | 1–0 | 巴西 | 16 | |||
1978 | 阿根廷 | 阿根廷 | 3–1(加時) | 荷蘭 | 巴西 | 2–1 | 義大利 | 16 | |||
1982 | 西班牙 | 義大利 | 3–1 | 西德 | 波蘭 | 3–2 | 法国 | 24 | |||
1986 | 墨西哥 | 阿根廷 | 3–2 | 西德 | 法国 | 4–2(加時) | 比利時 | 24 | |||
1990 | 義大利 | 西德 | 1–0 | 阿根廷 | 義大利 | 2–1 | 英格兰 | 24 | |||
1994 | 美國 | 巴西 | 0–0(加時) 3–2(十二碼) | 義大利 | 瑞典 | 4–0 | 保加利亚 | 24 | |||
1998 | 法国 | 法国 | 3–0 | 巴西 | 克罗地亚 | 2–1 | 荷蘭 | 32 | |||
2002 | 日本 韩国 | 巴西 | 2–0 | 德國 | 土耳其 | 3–2 | 韩国 | 32 | |||
2006 | 德國 | 義大利 | 1–1(加時) 5–3(十二碼) | 法国 | 德國 | 3–1 | 葡萄牙 | 32 | |||
2010 | 南非 | 西班牙 | 1–0(加時) | 荷蘭 | 德國 | 3–2 | 乌拉圭 | 32 | |||
2014 | 巴西 | 德國 | 1–0(加時) | 阿根廷 | 荷蘭 | 3–0 | 巴西 | 32 | |||
2018 | 俄羅斯 | 法国 | 4–2 | 克罗地亚 | 比利時 | 2–0 | 英格兰 | 32 | |||
2022 | 卡塔尔 | 未來賽事 | 未來賽事 | 32 | |||||||
2026 | 加拿大 墨西哥 美國 | 未來賽事 | 未來賽事 | 48 |
- 備註:
11930年世界盃未舉行季軍戰,國際足協現以該屆總成績視美國隊為第 3 名,南斯拉夫隊為第 4 名。
21950年世界盃未舉行單場的冠軍決賽。而是由四支球隊進行循環賽,根據各隊總積分排定名次。
最終排名:第 1 名:烏拉圭;第 2 名:巴西;第 3 名:瑞典;第 4 名:西班牙
四強成績
賽事舉辦至今,共有79隊曾進入世界盃決賽週[40]。79隊之中,只有13隊曾打入決賽,8隊奪冠(其中6隊是首度打入決賽即奪冠)。這8隊會在他們球衣上的標誌加上星章,星的數目代表該隊贏得世界盃冠軍的次數。2010年起,應届世界盃冠軍如能順利晉級之後一届的世界盃賽事,不但以衛冕冠軍的身份作賽,而且在賽事期間球衣的胸部位置將會印上FIFA World Champions(上届年份)[41]。
世界盃最成功的球隊,是獲得5次冠軍的巴西隊,該隊是唯一在每屆賽事都能打入決賽週的球隊[42]。2006年冠軍意大利隊及2014年德國隊以4屆緊隨其後。在世界杯的历史上,只有巴西和意大利曾成功衛冕。
以下列表記載24支曾打進世界盃4強球隊的表現。德國隊曾8次躋身決賽,巴西則有7次。在二戰之後,只有1978年、2006年、2010年和2018年的冠亞軍決賽沒有該兩隊的參與[43]。四強成績的統計上,德國隊以13次超過巴西(11次)和意大利(8次),成為晉級四強次數最多的球隊。法國6次,烏拉圭、荷兰與阿根廷則各以5次位列四者之後。
# | 球隊 | 冠軍 | 亞軍 | 季軍 | 殿軍 | 总计 |
---|---|---|---|---|---|---|
1 | 巴西 | 5 (1958,1962,1970,1994,2002) | 2 (1950*,1998) | 2 (1938,1978) | 2 (1974,2014*) | 11 |
2 | 德國^ | 4 (1954,1974*,1990,2014) | 4 (1966,1982,1986,2002) | 4 (1934,1970,2006*,2010) | 1 (1958) | 13 |
3 | 意大利 | 4 (1934*,1938,1982,2006) | 2 (1970,1994) | 1 (1990*) | 1 (1978) | 8 |
4 | 阿根廷 | 2 (1978*,1986) | 3 (1930,1990,2014) | - | - | 5 |
5 | 法國 | 2 (1998*,2018) | 1 (2006) | 2 (1958,1986) | 1 (1982) | 6 |
6 | 烏拉圭 | 2 (1930*,1950) | - | - | 3 (1954,1970,2010) | 5 |
7 | 英格蘭 | 1 (1966*) | - | - | 2 (1990,2018) | 3 |
8 | 西班牙 | 1 (2010) | - | - | 1 (1950) | 2 |
9 | 荷蘭 | - | 3 (1974,1978,2010) | 1 (2014) | 1 (1998) | 5 |
10 | 捷克斯洛伐克# | - | 2 (1934,1962) | - | - | 2 |
11 | 匈牙利 | - | 2 (1938,1954) | - | - | 2 |
12 | 瑞典 | - | 1 (1958*) | 2 (1950,1994) | 1 (1938) | 4 |
13 | 克罗地亚 | - | 1 (2018) | 1 (1998) | - | 2 |
14 | 波蘭 | - | - | 2 (1974,1982) | - | 2 |
15 | 奧地利 | - | - | 1 (1954) | 1 (1934) | 2 |
16 | 葡萄牙 | - | - | 1 (1966) | 1 (2006) | 2 |
17 | 比利時 | - | - | 1 (2018) | 1 (1986) | 2 |
18 | 美國 | - | - | 1 (1930) | - | 1 |
19 | 智利 | - | - | 1 (1962*) | - | 1 |
20 | 土耳其 | - | - | 1 (2002) | - | 1 |
21 | 南斯拉夫# | - | - | - | 2 (1930,1962) | 2 |
22 | 蘇聯# | - | - | - | 1 (1966) | 1 |
23 | 保加利亞 | - | - | - | 1 (1994) | 1 |
24 | 韓國 | - | - | - | 1 (2002*) | 1 |
- * = 主辦國
- ^ = 只計算西德國家足球隊在1954年至1990年的出賽紀錄,不包括東德
- # = 已不存在國家
主辦國表現
拿下冠軍寶座的8隊中,有6隊曾在自己國土之下奪冠,只有巴西和西班牙是例外,巴西在其第一次主辦過的1950年世界盃中,對烏拉圭隊的決定性一戰落敗。而在其第二次主辦過的2014年世界盃中,在半决赛對德国隊以1:7这个令人遺憾的紀錄結束半决赛。创了世界杯半决赛最大比分的历史。
而西班牙亦在1982年世界盃中,在第二圈分組賽出局。
1966年的英格蘭隊只曾在主場奪冠。烏拉圭隊(1930年)、意大利隊(1934年)、阿根廷隊(1978年)和法國隊(1998年)在主辦之下首次奪冠,但之後曾在他國主辦的賽事再次取得冠軍,德國隊則在1974年主辦之下,第2次贏得冠軍獎盃。
其他國家亦曾在主辦之下取得好表現。1958年的瑞典隊取得亞軍、1962年的智利隊及2006年的德國隊取得季軍、2002年的韓國隊取得殿軍、1970年和1986年的墨西哥隊及2018年的俄羅斯隊進入8強、2002年的日本隊進入16強。2010年主辦國南非是首支主辦國未能晉身次圈的球隊。
各洲最佳表現
至今,只有歐洲和南美洲的球隊曾在世界盃打進決賽,其中歐洲球隊在2018年后獲得12次冠軍,南美球隊9次。除了這兩洲之外,還有兩個洲曾打入半決賽,包括1930年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區的美國隊和2002年亞洲的韓國隊。非洲球隊的最佳成績為四分之一決賽,分別為1990年的喀麥隆隊、2002年的塞內加爾隊和2010年的迦納隊。大洋洲球隊只出席過3屆世界盃,最佳成績只曾打進1次16強賽,就是2006年的澳大利亚隊進入16強(2006年世界盃以後澳大利亚隊已轉戰亞洲區)。
幾乎所有在歐洲主辦的世界盃決賽週皆由歐洲球隊贏得冠軍,唯獨1958年的巴西隊例外,他們在決賽擊敗主辦國瑞典隊贏得冠軍。而在美洲主辦的世界盃決賽週也幾乎由南美球隊贏得冠軍,唯獨2014年的德国隊例外,他們在準決賽擊敗主辦國巴西隊、決賽擊敗阿根廷隊贏得冠軍。只有兩隊曾嚐過兩連霸的滋味:意大利隊和巴西隊分別在1938年和1962年衛冕世界盃冠軍。荷蘭和德国隊分别在1978年和1986年衛冕世界盃亞軍。德国隊在2010年衛冕世界盃季軍。
經濟及政治影響
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單項體育盛會,世界盃亦開始日趨商業化,如2010年南非世界盃國際足聯頒出高達4億美元的總獎金給予各個球隊,開創了世界體育史最高獎金紀錄。而世界盃帶給主辦國的直接經濟效應更是立竿見影,早於1982年,西班牙因為主辦世界盃就獲得高達63億美元的旅遊收入,2006年的德國世界盃更是為德國帶來110億美元至120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收入[44]。各個參賽國亦對球員以及球隊開出高額的獎金以刺激成績,朝鮮隊於2010年打入南非世界盃賽,朝鮮政府開出的獎金甚至已經超越了奧運會金牌獲得者的獎金[45]。
在一些國家,例如中國,雖然國家隊屢次無法進入世界杯,但世界杯仍舊帶來客觀的經濟影響。2010年南非世界盃開始前,如往常一樣,中國國家廣電總局規定只有中國中央電視台有獨家的轉播購買權利,有傳媒報導中央電台僅在廣告費方面的收入就超過20億元人民幣[46],而中國的一些啤酒企業,甚至股票市場都會因為世界杯的舉行產生波動[47][48][49]。
世界盃賽影響力亦體現在多國的政治領域,通常奪冠球隊與表現出色的球員都會被各國視為民族英雄,1998年法國隊在本土勇奪冠軍,法國總統希拉克甚至在頒獎時讓隊長迪迪埃·德尚背對自己站在長桌上高舉大力神盃,甚至於八年後的德國世界盃,當法國隊決賽点球4-6輸於意大利隊時,希拉克仍舊在球隊回國後在總統府接見了亞軍球隊。2006年世界盃賽決賽,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法國總統希拉克,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內的多名政客親臨賽場觀看比賽。2009年的世界盃歐洲區外圍賽,愛爾蘭隊因為法國隊一個犯規進球而無法晉級,總理考恩甚至用外交辭令與法國總統薩科奇交涉重賽,後薩科奇亦向愛爾蘭國民致歉,但聲明法國並不接受重賽[50]。
踢假球、比賽放水的問題
以下兩者在世界各地甚至國際賽都已有真實事件
消極比賽
- 由於世界盃一開始是先小組賽後淘汰賽,因此本身就有為選淘汰賽對手而消極比賽的問題。(此為循環賽制的缺點)
- 因為很多情況或許是巧合,但也誘發消極比賽的風氣。例如多數情況下:
- 如果世仇隊伍或弱隊想避開強隊,該隊至決賽完全不願意面對該隊(不過這種事情發生機會很小)剛好在:(以2014年世界盃足球賽的出線方式為例)
- 小組賽如果同一小組且恩怨很深,可能直接發生「拒絕比賽」事件(要比賽時球隊不到場、甚至已經回國),或者球迷騷亂造成比賽無法正常舉行,不過國際足總在抽籤時保有更替權利,避免讓此情況發生。(如阿什坎·德賈加拒絕與以色列作賽[51]。)
- 如果兩隊剛好分別在AB、CD、EF、GH小組,小組賽B組該隊若確定出線且若勝最後一場就要面對A組以第二出線的且不願對賽隊伍,最後一場會不論對方強弱故意輸球,若計畫失敗與對手恩怨很深的隊伍就在淘汰賽發生上述情形。
- 如果若有B組有兩隊跟A組以第二出線另外一隊是恩怨很深的隊伍,剛好兩隊對戰是在小組賽最後一場對戰(兩方不論勝敗都幾乎確定出線),勝方16強賽面對A組第二,則可能有互相求敗,使比賽難看、觀眾不滿。
- 但是以上3者事情如果被官方查獲或之後遭人揭發且查證屬實,並且認定損害當時現場觀眾的權益、違背體育精神,可能面臨:
- 輕者問題比賽無效並重賽、警告
- 如當事國拒絕重賽重者取消該屆世界盃參賽資格、下屆外圍賽扣積分或禁止參加下屆世界盃、相關人士長期禁賽、高額罰款、扣國家隊積分
- 情節嚴重或做出抗拒處分的行為者國家隊可能面臨被FIFA除名的風險。
其他行為
- 雖然足球比賽沒有絕對的輸贏,但是各國高級聯賽甚至世界盃的比賽始終脫離不了踢假球、放水球的問題。
- 博彩公司為了獲得大量收入可能以高價收買年薪低的球員(年薪高的就無法這樣做),操控比賽滿足自身公司的利益。
- 有在淘汰賽以兩倍冠軍獎金的金額以讓對方且有冠軍相的球隊放水給己隊的行為。
2014年的世界盃足球賽至少8場是有問題的,其中喀麥隆隊以0:4敗給克羅埃西亞隊更有問題。
- 喀麥隆隊在賽後稱會對兩名在球場上打架的球員進行紀律方面的調查最後竟然沒有追究。
- 這些事情的結果就是博彩投注人損失慘重,博彩公司大賺一筆。
- 雖然目前沒有在這個賽事直接查獲消極比賽,但是已經發生在其他重要等級的賽事。
- 由於之後出現FIFA收賄醜聞,讓人懷疑FIFA也有可能從1980年代年首次,至2002年開始有明顯假球嫌疑開始,就縱容黑哨、假球事件,且可能就有超過20場有問題[52]。
改革做法
- 為確保比賽公正,1986年起每組的最後一輪分組賽,四隊之間的兩場比賽會同時開賽,防止故意輸球選對手的事件。
- 若能引進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羽毛球比賽的制度,小組賽全部結束後抽籤,可以使比賽更公平,避免衝突隊伍同組。
榮譽
在每一屆世界盃上,國際足協為了表揚賽事中在各方面表現出色的球員及球隊,因此設立六個獎項頒發給各球員及球隊以示獎勵,這六個獎項包括:
世界盃金靴獎(adidas Gold Boot)——是頒發給每屆世界盃決賽週入球數目最多的球員,由於該獎項是由阿迪达斯公司出資贊助,因此冠以Adidas的名稱,於1930年首次頒發獎項。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獲頒發銀靴獎和銅靴獎。
世界盃金球獎(adidas Golden Ball)——是頒發給每屆世界盃決賽週表現最優秀的球員,由投票選出。由於該獎項是由阿迪达斯公司出資贊助,因此冠以Adidas的名稱,於1982年首次頒發獎項。投票的亞軍和季軍分別獲頒發銀球獎和銅球獎[53]。
世界盃金手套獎(adidas Golden Glove)[54]——是授予每屆世界盃上表現最優秀的守門員,於1994年首次頒發獎項[55]。
世界杯最佳年轻球员奖(Best Young Player)——表揚在決賽周期間表現最優秀的21歲以下年青球員,於2006年首次頒發獎項[56]。
國際足協公平競技獎(FIFA Fair Play Award)——是頒發給每屆世界盃決賽週保持著公平競爭的良好紀錄的球隊,只有晉身賽事第二圈的球隊才可以列入獎項提名名單當中,於1978年首次頒發獎項[56]。
最具娛樂性球隊(Most Entertaining Team)——由公眾人士選出每屆世界盃決賽週最富娛樂性的球隊,於1994年首次頒發獎項。
世界盃全明星隊(All-Star Team)是賽事表現最佳的球員,組成一隊全明星隊。1998年開始選出。
紀錄及統計數據
球隊
世界盃冠軍次數截至2018年世界盃為止,巴西奪得5次冠軍排名第一,亦是唯一參加過每屆世界盃決賽周的國家隊[57]。意大利和德國都奪得4次冠軍并列第二(德國之前3次奪得冠軍都是計算以西德的名義奪得冠軍的記錄,直至1990年東德西德重新統一,得以以「德國」隊名義繼續參加國際大賽,並於2014年世界盃拿下德国統一後首座世界盃冠軍寶座)。克羅地亞在1998年成為首次晉身決賽週便取得季軍的國家足球隊。
2002年以前,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都由一個國家承辦,2002年世界盃首次由兩國(日本和南韓)聯合主辦。这屆亦是世界盃史上首次在亞洲舉辦。最后,韩国在这届比赛上取得第四名的成绩,成为迄今足球世界杯唯一一支进入前四的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地区球队。
至今只有一支南美球隊曾經在歐洲大陸奪得世界盃冠軍,就是巴西隊在1958年世界盃擊敗東道主瑞典隊奪冠。巴西和西班牙亦是8隊世界盃冠軍得主中未曾在主場奪冠的球隊。
西班牙國家足球隊奪得在南非舉行的2010年世界盃冠軍,是第一支在歐洲大陸以外捧起世界盃的歐洲球隊。
德國創下世界盃準決賽最大分差7比1勝巴西。另外再創下歷史性首支歐洲大陸球隊奪得在南美洲舉行的2014年世界盃冠軍的球隊。
個人
世界盃決賽圈最多入球的球員是德國的克洛澤,他在四屆賽事中射入16球,其中7球是头球,也是头球最多的球員,并且进球中没有点球。並且他也是目前為止參賽球员连续三届世界杯进球达到4球以上(2002年 5球、2006年 5球、2010年 4球)。巴西的罗纳尔多在三届赛事中共射入15球,位列第二。[58]德国的蓋得·穆勒排名第三,在兩屆賽事共射入14球;第四位是法國的方丹(Just Fontaine),在1958年中共射入13球,兼在每場至少取得一球,亦成為單屆賽事入球最多的球員[59]。
出席世界盃決賽週次數最多的球員分別是德國的馬圖斯,墨西哥的卡巴渣(Antonio Carbajal)和拉法埃尔·马克斯,他們各出席過五屆世界盃[60]。
馬圖斯在決賽週共出戰25場,成為出場最多的球員[61]。而巴西的比利是唯一贏得三屆世界盃的球員[62]。德國的克洛澤则是唯一拿过世界杯冠军(2014年)、亚军(2002年)和季军(2006年、2010年)的球员,并且连续4届参加半决赛(2002年、2006年、2010年、2014年)的球员。而巴西人卡福则是唯一一个连续3届参加决赛的球员(1994年(22分钟替换尤尔津霍)、1998年、2002年)。
德國的貝肯鮑爾是第一位以隊長和教練身份都成功捧盃的人,他分別於1974年以隊長身份捧盃,再在1990年以教練身份帶領德國第三次贏得冠軍,後續法國的德尚亦於1998年以隊長身份捧盃,再在2018年以教練身份帶領法國第二次贏得冠軍[63]。
巴西的扎加洛(Mário Zagallo)亦先後在1958年和1962年以球員身份取得冠軍,再在1970年以主教練身份帶領巴西奪冠[64]。意大利的波素(Pozzo)是唯一曾帶領自己球隊捧走兩次冠軍獎盃的主教練[65]。
阿根廷的巴迪斯圖塔(Gabriel Omar Batistuta)是唯一一名同時在兩屆世界盃(1994年、1998年)上演「帽子戲法」——一場比賽打進三球的球員。
所有冠軍隊伍之教練都是「土炮」(即國籍和所屬隊伍一樣)。
軼事
魔咒或定律
世界足球先生魔咒(依然存在)
FIFA從1991年起頒發世界足球先生,但應屆得主所屬球隊,征戰世界盃卻從未奪冠。
1993年,義大利的巴吉歐成為第一個苦主,他在義大利與巴西的冠軍戰最後的PK大戰踢飛,讓巴西獲得第4顆星星;1997年,巴西的羅納度獲獎,但該年挑戰衛冕的森巴軍團,同樣在冠軍戰落敗,被地主法國狠狠修理;2001年,菲戈所屬的葡萄牙在小組賽遭到淘汰;2005年巴西小羅納度與2009年阿根廷梅西皆在8強止步;C羅是2013年與2017年得主,但葡萄牙在巴西無法突破小組賽,在俄羅斯也止步16強。
得獎者 | 得獎年份 | 參賽年份 | 成績 |
---|---|---|---|
朗拿度 | 1997 | 1998 | 亞軍 |
費高 | 2001 | 2002 | 小組賽 |
朗拿甸奴 | 2005 | 2006 | 八強 |
美斯 | 2009 | 2010 | 八強 |
C.朗拿度 | 2013 | 2014 | 小組賽 |
C.朗拿度 | 2017 | 2018 | 十六強 |
? | 2021 | 2022 | ? |
衛冕冠軍魔咒(依然存在)
衛冕冠軍魔咒有兩個版本:
第一個是從巴西兵敗英格蘭,無法完成三連霸開始,衛冕冠軍都只能看著別人高舉大力神杯。綜觀世足賽歷史,也就只有1938年的意大利與1962年的巴西能蟬聯桂冠。
衛冕軍 | 冠軍年份 | 衛冕年份 | 成績 |
---|---|---|---|
法國 | 1998 | 2002 | 小組賽 |
巴西 | 2002 | 2006 | 八強 |
意大利 | 2006 | 2010 | 小組賽 |
西班牙 | 2010 | 2014 | 小組賽 |
德國 | 2014 | 2018 | 小組賽 |
法國 | 2018 | 2022 | ? |
第二個是在21世紀出現。從2002年世界盃起,不但歐洲的衛冕冠軍都會在分組賽出局,更可怕的是,另3隊誰只要擊敗過他們,都會無緣下一屆世足賽[66]。2002年,法國在分組賽被塞內加爾和丹麥擊敗,無緣淘汰賽,塞內加爾與丹麥則無緣2006年世界盃;2010年,連續2場踢和的意大利被斯洛伐克擊敗而出局,但斯洛伐克於2014年世界盃只能當觀眾;2014年,西班牙在小組賽不敵智利與荷蘭而提前打包回家,結果智利與荷蘭2018年也雙雙在資格賽被淘汰;2018年德國繼續這個魔咒,再度在俄羅斯慘敗。
世界盃亞軍的命運(歐洲限定,依然存在)
無法從來屆歐洲國家盃分組賽出線
從1980年歐洲國家盃設分組賽起,應屆世界盃亞軍的歐洲球隊,在兩年後的歐洲國家盃大部分都從分組賽出局。
1980年及2012年的荷蘭、1984年及2004年的西德/德國、1996年的意大利及2008年的法國,全都在分組賽遭淘汰;1988年在西德進行的歐洲國家杯,地主的情況是唯一能從分組賽出線的應届世界盃亞軍,直到準決賽才被荷蘭踢倒。
十二年後「復仇」成功(21世紀)
例子是1994的意大利、2002的德國以及2006的法國。他們分別在2006、2014及2018摘冠而回。
墨西哥雙重魔咒(依然存在)
- 從94年世界盃開始,凡有球隊在該屆的世界盃分組賽首場與墨西哥碰上,該球隊最後必定分組賽出局。苦主有94年的挪威、98年的南韓、02年的克羅地亞、06年的伊朗、10年的地主南非、14年的喀麥隆及18年的德國。
- 從94年世界盃開始,凡有球隊在該屆的世界盃的16强擊敗墨西哥,該球隊最後都無緣冠軍戰。98年的德國(0:3慘敗給世界盃新貴克羅地亞)、02年的美國(1分飲恨給德國)、06年(十二碼大戰落敗)及10年的阿根廷(0:4慘敗給德國)、18年的巴西(1:2不敵比利時),全都無緣準決賽[67]。94年的保加利亞及14年的荷蘭是唯一兩支能帶著魔咒進入準決賽的隊伍,但兩支球隊分別被意大利擊敗及在十二碼大戰被阿根廷踢倒。更吊詭的是,之後擊敗保加利亞及荷蘭而晉級決賽的意大利及阿根廷最後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對手高舉大力神盃。
歐洲南美輪流捧杯(依然存在)
歷屆世界盃的冠軍得主,不是歐洲就是南美洲國家,其餘國家連冠軍戰都沒得踢。
其中在2010年前,還有一個極為有趣的鐘擺魔咒。從1962年巴西的衛冕開始到2006年,就會看到歐洲與南美洲輪流登基的情況( 如包括意大利與巴西的衛冕,就可以從1930年開始算)。雖然西班牙接在意大利的後面奪冠,打破這個歐洲與南美輪流拿的循環,大力神杯依舊是歐洲與南美洲的独享。
水土不服魔咒(歐洲限定,現已被破)
在2010年以前,歐洲國家都只能在歐洲高舉大力神杯,一到其他地方就變得不會踢球了。1994年義大利巴吉歐令人心碎的沖天炮,還有巴西在東北亞連破4關直奔王座。2002年韓日世界盃當中部分歐洲球隊因無法適應亞洲炎熱潮濕的氣候而發揮不似預期(如法國和葡萄牙),即使最終能晉級決賽的德國,最後亦只能奪得亞軍。以上例子都讓歐洲國家對出征別洲感到恐懼。
不過同樣的,由西班牙打破魔咒,接著德國也在巴西拿下歐洲隊在美洲主辦世界盃的首冠。
地主國的光環(依然存在)
只要是世足賽的主辦國,不但開幕戰不會輸,而且幾乎保底16強。唯一例外的是南非,因為他們的開幕戰對手是墨西哥,雖然踢平作收,不過最後還是在分組賽被淘汰。
8字尾決賽新丁(依然存在)
自首屆世界盃開始,逢8字尾的年份,(除1978年決賽中的阿根廷之外) 總會有一支從未打進冠軍戰的隊伍參與:如1938年的匈牙利、1958年的瑞典、1998年的法國、以及2018年的克羅地亞。當中只有法國在首次打入決賽即奪冠。
摘冠先「問」過德國(21世紀,但2018除外)
由2002年至今,冠軍隊伍均有在淘汰賽階段擊敗德國隊:
2002年的巴西,在決賽打敗德國隊;
2006年的意大利,把德國踢進季軍戰;
2010年的西班牙,同樣在準決賽收服德國;
2014年,因為沒有隊伍在淘汰賽打敗德國,德國順勢拿下金盃。
但2018年的法國卻沒有跟德國交手過。(德國早在當屆的小組賽就已經出局,但在2016歐國盃四強淘汰德國)
巴西 vs 荷蘭
在世界盃歷史中,巴西與荷蘭對賽五次。除14年世界盃季軍戰之外,兩隊在任何階段對戰時,勝方必定會進入該屆的決賽。雙方對賽往積如下:
1974年,分組賽:巴西 0–2 荷蘭
1994年,8強:巴西 3–2 荷蘭
1998年,4強:巴西 1–1(点球大战:4–2) 荷蘭
2010年,8強:巴西 1–2 荷蘭
2014年,季軍戰:巴西 0–3 荷蘭
不過除巴西能在94年奪得冠軍之外,其餘只能奪得亞軍。
相關條目
- 世界盃足球賽決賽週參賽球隊
- 世界盃足球外圍賽
- 世界盃吉祥物
- 世界盃獎盃
- 世界盃指定用球
- 世界杯足球赛主题曲
- 世界盃足球賽決賽列表
- 世界盃主辦國
- 世界盃榮譽
- 世界盃足球賽紀錄
- 世界盃足球賽積分表
- 世界冠軍球會盃
- 女子世界盃足球賽
- 国际足联世界杯帽子戏法列表
參考資料
^ 1.01.1 世界盃vs奧運會 兩本經濟賬有啥不同?
^ 收視人次超過奧運 世界盃成世界最大體育盛會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06-06-19
^ 3.03.1 2006 FIFA World Cup™ broadcast wider, longer and farther than ever befor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3-12., FIFA.com.
^ Byujhjjritish PM backs return of Home Nations championship. Agence France-Presse. [2007-12-16].
^ History of FIFA - FIFA takes shap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10-01., FIFA.com.
^ 'The First World Cup'. The Sir Thomas Lipton Trophy. Shrewsbury and Atcham Borough Council. 2003-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11-29) (英语).
^ History of FIFA—More associations follow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6-08., FIFA.com.
^ Reyes, Macario (October 18, 1999). VII. Olympiad Antwerp 1920 Football Tournament rec.sport.soccer Statistics Foundation
^ The Olympic Odyssey so far... (Part 1: 1908–1964)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8-02., FIFA.com.
^ History of FIFA - The first FIFA World Cup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1-23., FIFA.com.
^ Molinaro, John F. Lucien Laurent: The World Cup's First Goal Scorer. CBC. [2007-05-06].
^ FIFA World Cup Origi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0-06-14.(PDF), FIFA.com.
^ Scotland and the 1950 World Cup. BBC. [2007-05-13].
^ Glanville, Brian. The Story of the World Cup. Faber. 2005: 44. ISBN 978-0-571-22944-4.
^ Glanville, p45
^ Glanville, p238
^ Glanville, p359
^ Record number of 204 teams enter preliminary competitio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11-17., FIFA.com.
^ FIFA Women's World Cup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09-15., FIFA.com..
^ Regulations Men's Olympic Football Tournament 2008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02-27.(PDF), FIFA.com.
^ FIFA Confederations Cup, FIFA.com.
^ 世界盃獎盃:大力神盃
^ Jules Rimet Troph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3-18., FIFA.com.
^ 大力神杯,南方新聞網,於2008年11月4日查閱
^ FIFA World Cup Troph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04-12., FIFA.com.
^ FIFA Assets – Troph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11-04., FIFA.com.
^ FIFA World Cup qualifying: Treasure-trove of the weird and wonderful. FIFA. [2007-12-23].
^ 2010 World Cup Qualifying. ESPN. 2007-11-26 [200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6).
^ 1938 FIFA World Cup France Preliminaries. FIFA. [2007-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8).
^ England seeded for 2006 World Cup. BBC. 2005-12-06 [2007-12-24].
^ 此制度由1986年世界盃始設立。在以往一些事件例如1978年世界盃阿根廷6:0勝秘魯、1982年西德1:0勝奧地利等,參與「尾場」的球隊能知道「早場」球隊的賽果,以改變戰略從中獲益,還會使用俗稱「走線」的讓賽,使自己能「選擇」對戰那些隊伍1978年阿根廷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12-16.和1982年西班牙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12-16., CBC Sports.
^ Regulations of the 2010 FIFA World Cup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09-26.(PDF),(40–41頁), FIFA.com.
^ Formats of the FIFA World Cup final competitions 1930–2010 (PDF). FIFA.com. [2008-01-01].
^ Uruguay 1930. BBC. 2002-04-11 [2006-05-13].
^ France 1938, BBC. 2002年4月17日
^ Asia takes World Cup center stage. CNN. 2002-06-03 [2008-01-01].
^ Brazil will stage 2014 World Cup. BBC. 2007-10-10 [2008-01-01].
^ Rotation ends in 2018. FIFA.com. [2007-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01).
^ Socceroos face major challenge: Hiddin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BC Sport,2005/12/10
^ 國際足協將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南斯拉夫/塞爾維亞和黑山/塞尔维亚、蘇聯/俄羅斯的紀錄視為同一隊伍的紀錄。Planet World Cup - All time table. Planet World Cup. [2008-01-26].
^ 如2006年冠軍意大利參與2010年的賽事期間會印上FIFA World Champions 2006。
^ Brazil. CNN. [2007-12-29].
^ 1950年世界盃並沒有一場正式的決賽舉行,當年由烏拉圭隊、巴西隊、瑞典隊及西班牙隊進行單循環小組比賽決定誰獲得冠軍。但烏拉圭隊以2:1擊敗巴西隊的一仗是小組分數領先的2隊的對戰,勝負決定冠軍得主,碰巧亦是該屆比賽最後2場比賽之一,烏拉圭獲勝後奪得冠軍,故此這場比賽常被當作1950年世界盃的「決賽」FIFA World Cup™ Finals since 1930(PDF)。同樣地,同時舉行的比賽,瑞典隊3:1擊敗西班牙隊獲得季軍
^ 《北京青年報》2010年5月9日
^ 朝鮮重獎英雄房子獎金少不了 規格甚至超過奧運金牌
^ 点球大广告费每秒12万 央视转播世界杯或赚20亿
^ 世界杯与中国股市 股市能否借此大涨?
^ [1]
^ 南非世界杯VS中国股市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5-01.
^ 薩科齊為法國隊向愛爾蘭道歉 並聲明將不接受重賽
^ Zentralrat empört über "privaten Judenboykott". Spiegel Online. 2007-10-09 [2007-10-09] (德语).
^ South Korea results from 2002 World Cup now under scrutiny. Eurosport. 2015-05-29.
^ Golden Ball for Zinedine Zidane. Soccerway. 2006-07-10 [2007-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1).
^ 原稱世界盃耶辛獎(Yashin Award for the Best Goalkeeper)
^ Kahn named top keeper. BBC. 2002-06-30 [2007-12-31].
^ 56.056.1 FIFA Awards. RSSSF. 2007-05-18 [2008-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2).
^ 【世盃冷知識】史上最強!五冠巴西重登王座有隱憂.
^ Chowdhury, Saj. Ronaldo's riposte. BBC. 2006-06-27 [2007-12-23].
^ Goal machine was Just superb. BBC. 2002-04-04 [2007-12-23].
^ Yannis, Alex. Matthaus Is the Latest MetroStars Savior. New York Times. 1999-11-10 [2007-12-23].
^ World Cup Hall of Fame: Lothar Matthaeus. CNN. [2007-12-23].
^ Kirby, Gentry. Pele, King of Futbol. ESPN. 2006-07-05 [200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6).
^ Brewin, John. World Cup Legends - Franz Beckenbauer. ESPN. 2007-12-21 [2007-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19).
^ Hughes, Rob. No Alternative to Victory for National Coach : 150 Million Brazilians Keep Heat on Zagalo.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1998-03-11 [2007-12-31].
^ 1938 France. CBC. [2007-12-31].
^ 2002年冠軍是巴西,所以不在此限。
^ 不過巧合的是(除02年德國奪得亞軍之外),擊敗上述球隊而晉級準決賽的球隊均無緣決賽,但最後卻能奪得季軍。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世界盃足球賽 |
- 世界盃官方網站
國際足協世界盃的Instagram帳戶(英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