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县





襄阳县,湖北省旧县名。因县治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始建于西汉初年,2001年撤销,设襄阳区。



沿革


新莽时襄阳曾一度改称“相阳”,东汉复名襄阳。汉属荆州刺史部南郡,建安十三年(208年)属襄阳郡。东晋太元十四年(389年)以襄阳为中心侨置雍州,其后或属襄阳郡,或属襄州。


宋属襄陽府,元属襄阳路。元末,朱元璋政权改襄阳路为襄阳府,终明一朝,襄阳县为襄阳府治所[1]。清朝初年,沿袭明制,为襄阳府治所所在,评价:冲,繁,难[2]。民国初年属襄阳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直隶于省。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鄂北行政公署,民国21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廿五年改属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2月,属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属湖北省襄阳专员公署,1968年8月改称襄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改称襄阳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0月属襄樊市(襄阳市),2010年12月2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同时,其下辖的襄阳区更名为襄州区。



参考文献





  1. ^ 《明史·志第二十·地理五》襄阳府元襄阳路......襄阳倚。正统元年,襄王府自长沙迁此。南有虎头山,又有岘山。东南有鹿门山。又西有隆中山。汉水在城北,亦曰襄江。白河在城东北,与唐河合,南入汉,谓之白河口,亦曰三州口。又西北有青泥河,南有浮河,西南有檀溪,下流皆入於汉。北有樊城,有樊城关巡检司,后移於县东北之柳树头。又东北有双沟口巡检司。又西有油坊滩巡检司,嘉靖十九年移於县西北之北泰山庙镇。宜城......


  2. ^ 《清史稿·志四十二·地理十四》襄阳府......襄阳冲,繁,难。倚。东南:鹿门。西南:虎头。南:岘山。西:隆中山。汉水自穀城来,迳城北,入宜城。城四周有堤,谓之襄阳城堤。对岸即樊城,古重镇也。东北淯水,自河南唐县入,名唐河。合浊水,名唐白河。县别有白水,自东来会。又西北清泥河,东淳河,皆入汉。同知、丞驻樊城。吕堰、双沟二巡司。油房废司。汉江、吕堰二驿。汉江今移城中。......




外部链接



  • 襄州区政务网[永久失效連結]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Lambaréné

Chris Pine

Kashihara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