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






江湖与河流、湖泊并无关系,也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场所,它是指四处流浪、卖艺、卖药的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在中国文化中有多重引申含义。指遠離朝廷與公家的民间;在许多中国文学中,尤其是武侠小说中,江湖则是侠客们的活动范围;甚至也是黑社會的代称。




目录






  • 1 用法


  • 2 词源


    • 2.1 《庄子》


    • 2.2 典籍


    • 2.3 另類說法




  • 3 参看





用法


古籍中提及“江湖”,大多表示漂泊于政府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庙堂”,或者朝廷)之外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如官场不得志的士大夫可用身处江湖漂泊江湖等詞句来形容自己的流离处境,在唐傳奇中,江湖亦表示远离朝廷的民间社会。


到了宋元话本中,“江湖”则演变成了鬥毆比武的场所。元末明初的经典章回小说《水浒传》,更将人们心中的“江湖”定位在“黑道”與“遊俠”等概念上。此一概念沿用发展至近现代,融入流行文化中,(尤其是武侠文化中),江湖被用来指武侠们的活动圈子,江湖即武林。用法如:武侠小说《笑傲江湖》。


“黑道”的意义也在一定范围内得以沿用。如香港電影《江湖》就是2004年一部講述黑社會的作品(參看江湖 (電影)



词源



《庄子》


据目前考证,《庄子》是第一部使用此名词的著作,原意均指河流和湖泊。但作为寓言性、启示性作品,这个词被赋予了“在(官方)控制之外”的含义。



  • 最早见于《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而无所容?”

  •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庄子·外篇·天运第十四》:“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 《庄子·外篇·至乐第十八》,《庄子·外篇·达声第十九》:“夫以鸟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

  • 《庄子·外篇·山水第二十》:“夫风狐云豹,栖于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旦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



典籍




  •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范蠡“乃乘舟浮于江湖。”


  • 李商隐《无题》:“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 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另類說法


也有一種說法為,現今人們所認知的「江湖」產生於唐代的浙江、湖南的禪宗。



参看




  • 以「江湖」開頭的條目

  • 武林

  • 綠林

  • 玄學

  • 武侠文化

  • 黑道

  • 黑社会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Lambaréné

Chris Pine

Kashihara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