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




三代是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又稱夏商周[1]


“三代”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该词一直到战国时期,都是指夏、商、西周[2]:37[3]。秦朝之后,“三代”的含义才开始包括了东周,并一直沿用下去[2]:37。在周朝初期还有统称夏、商为“二代”的现象。



儒家与三代


中國儒家喜歡稱美三代。


孔子最喜歡稱美三代,特別是西周,這在《論語》常有記載,“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4]。“周鉴于三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照孔子的說法,「三代」以前是盛世;他在《禮運》又強調:“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逮也,而有志焉。”,而如今(春秋時代)则是“禮崩樂壞”,“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


南宋的理學家朱熹继承儒家思想,认为三代统治者“致诚心以顺天理,而天下自服,王者之道也。”[5]朱熹把三代帝王喻为“金”,认为“汉祖唐宗用心行事之合理者,铁中之金也。”[6]


儒家這種「三代上有聖人,三代下無聖人」的概念[7],幾乎貫穿中國二千多年,朱熹把歷史分割為「三代以上」與「三代以下」兩大截,「三代專以天理行,漢唐專以人欲行。」。


三代的禮制基本上是相同的,僅僅在儀式細節上有差別,又如周代的明堂制,是起源於夏代的世室[8]



注釋



维基文库标志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史记·卷十三:三代世表






  1. ^ 夏商周斷代工程


  2. ^ 2.02.1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1. ISBN 7-5622-2277-0. 


  3. ^ 《荀子·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


  4. ^ 《论语·为政》


  5. ^ 《四书或问·孟子或问》卷1


  6. ^ 《朱文公文集》卷36


  7. ^ 李宗吾对儒家史学提出过质疑:“世间顶怪的东西,要算圣人,三代以上,产生最多,层见叠出,同时可以产生许多圣人。三代以下,就绝了种,并莫产出一个……三代上有圣人,三代下无圣人,这是古今最大怪事。”


  8. ^ 李學勤主編:《夏史與夏代文明》




参考文献


  • 叶行昆:〈论“礼坏乐崩”与制度变迁〉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Lambaréné

Chris Pine

Kashihara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