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




















































































































臺灣人
seTaiwan (排灣語)
Táiwān-rén (現代標準漢語)
Tâi-oân-lâng (臺灣話)
Thòi-vàn-ngìn (客家話)


































































Femme Pepohan de Formose et son enfant.jpg



Zheng Yongxi.jpg



李春生.JPG



Kolas Mahengheng.jpg



丘逢甲.jpg



布農族領袖拉荷阿雷.jpg



Mona Rudao and Seediq tribal leaders.jpg



臺灣文化與民主運動領袖林獻堂 Lin Hsien-tang, Leader of Taiwanese Culture and Democracy Movement.jpg



廖添丁照片.jpg



Sising.jpg



王香禪.jpg



蔣渭水肖像.jpg



Dr. Tsungming Tu.jpg



Lōa Hô 01.jpg



Chen Chengpo nd.jpg



臺灣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 First Female Taiwanese Medical Doctor Tsai A-Hsin in 1934.jpg



臺灣原住民泰雅族領袖樂信.瓦旦(林瑞昌) Indigenous Taiwanese Atayal Leaders Loshin Wadan who Killed by Brutal Regime from China in 1954.JPG



農民運動家 簡吉.jpg



Teng Yuhsien.jpg



林氏好.jpg



Tan Chin in Kimono.jpg



臺灣原住民族權利先驅高一生 Taiwanese Pioneer for Aboriginal Autonomy Uyongu Yatauyungana (Kao Yi-sheng).jpg



Sunsun (Taiwanese singer).jpg



TAIWANESE Diplomat & Hero for Independence 臺灣外交官與獨立運動先驅 陳智雄.jpg



Umar Hartono.jpg



臺灣原住民鄒族領袖高一生(吾雍.雅達烏猶卡那)與湯守仁(湯川一丸) Indigenous Taiwanese Leaders Kao Yi-shen and Tang Shou-jen who Killed by Brutal Regime from China in 1954.jpg



C K Yang - Southern Campus 1960 crop.jpg



Yuan T. Lee 1-1.jpg



Peter Huang.jpg



Chen Shu-Chu.jpg



David Ho in lab.JPG



鄧麗君(Teresa Teng).jpg



Ang Lee - 66ème Festival de Venise (Mostra).jpg



Chiling Lin in NTUST.jpg



Jay Chou in Seoul.jpg



Chien-Ming Wang pitching.jpg



Jeremy Lin 2012 Shankbone.JPG



Yonex Chinese Taipei Open 2016 - Semifinal - Tai Tzu-ying vs Nitchaon Jindapol 01.jpg



五月二十日 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慶祝典禮 (cropped) 1.jpg



李友邦.jpg



謝雪紅女士.jpg



鍾浩東.jpg



Chung li ho 1941.jpg



Su Beng.jpg



Lin Mosei.jpg



總人口

約26,579,382
分佈地區

 中華民國

23,562,318(2017年10月)[1]

 美國

926,000

 中国大陆

750,000~850,000

 印尼

208,000

 泰國

140,000

 加拿大

94,000

 巴西

70,000

 日本

60,000

 越南

60,000

 马来西亚

44,000

 文莱

38,000

 新加坡

30,000

 澳大利亚

28,000

 法国

11,000

 阿根廷

11,000

 新西蘭

10,000

 南非

10,000

 菲律賓

4,000

 哥斯达黎加

8,000

 英國

6,000

 德國

5,000

 巴拉圭

4,000
其他國家
28,000
語言

臺灣原住民族諸語(平埔語、排灣語、布農語、達悟語等)
漢語言(中華民國國語、臺灣閩南語、臺灣客家語)
宗教信仰

臺灣民間信仰、儒教、佛教、道教
基督新教、天主教、伊斯蘭教
相關民族

臺灣原住民族(平埔族、排灣族、泰雅族、布農族、達悟族等)、臺灣漢人(閩南人、客家人)、臺灣新住民

註釋

[2][3]

臺灣人,又可寫作台灣人,是由多數民族和族群所構成,由原居台灣的台湾原住民族,後依時期有17世紀左右漢族移民的閩南裔和客家裔,戰後時期移民的外省裔,以及1990年代後移民的臺灣新住民等民族和族群組成的,其中漢族閩南裔人數為大宗,約占七成。


17世紀前葉,葡萄牙、西班牙及荷蘭等西歐海權國家普遍以福爾摩沙之名稱呼臺灣本島[1],而居住於島上的人民則被歐洲人稱為福爾摩沙人(Formosan),此稱呼本指涉為原住民族,後隨移民族群加入與在地認同而成為臺灣人的自稱,並在至戰後時期之前,一直被國際社會所使用。直至解嚴之後,臺灣主體意識逐漸高漲,則逐漸以臺灣人自稱。




目录






  • 1 定義


    • 1.1 原住民


    • 1.2 新住民




  • 2 台灣族群


  • 3 國族認同


  • 4 血緣上的爭議


  • 5 原住民論


  • 6 臺灣文化


  • 7 宗教信仰


  • 8 海外臺灣移民統計


  • 9 參見


  • 10 參考文獻


  • 11 外部連結





定義




十七世紀卡斯帕‧ 司馬卡登德语Caspar Schmalkalden所繪臺灣原住民,加註「福爾摩沙人」(Ein formosan)



臺灣人國際上英文名稱為Taiwanese people。從臺灣歷史的觀點來看,「臺灣人」這個詞彙,在不同的歷史時空以及不同的語言情境脈絡下,其實有不一樣的意涵。界定一個人是否為台灣人需要考慮的因素,除了以上因素以外,亦有人認為還有其本人和其他人(主要是親人,或與之關係密切的人)的認同(價值觀因素)也非常重要,甚至在臺灣閩南人的口語稱謂中,部分習慣以「臺灣人」稱謂自己,對其它同住台灣族群則稱「客人」、「原住民」、「外省人」。根據研究,至少可以指出「臺灣人」這個語彙的四種不同的指涉。



  1. 「臺灣人」(台羅:Tâi-uân-lâng)的最狹義用法,指的正是「河老人[2]」(Hô-ló人)這支族群。施正鋒(1997,80-1)認為河洛人會自稱為臺灣人的原因是由於「該族群大規模移民來台墾殖較早,自然有利於產生對這塊地的認同」。不過,尹章義(1989,358-66;1991,212-4)認為客家人與閩南人幾乎是同時抵達臺灣,甚至於可能更早,但因渡臺禁令而一度無法大規模來台[3],臺灣因此漸漸地演變成為以閩南人為主體的社會。在史學家連橫的文章〈臺語整理之頭緒〉中提及:「余臺灣人也,能操臺灣之語,而不能書臺灣之字,且不能明臺語之義,余深自愧!」等語句,說明日治中期閩南裔族群即有以「臺灣人」自稱的使用方式;從文中亦可看出當時的臺灣人即已自稱使用「臺語」。

  2. 「臺灣人」的第二個用法,是與「外省人」或「大陸人」對照使用,指的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native Taiwanese),即一般所謂的「本省人」。在這個定義下,除了上述第一種用法的「河洛人」以外,所謂台灣四大族群當中的「客家人」和「原住民」,也都被包括在「臺灣人」這個語彙裡面(施正鋒1997,81)。但同樣的情形,在中國廣東的潮州地區也有,潮州人稱自己、客家、廣府族群以外的人為「外省仔」,其「外省」的用法和臺灣人一模一樣,所以此一用法,是否有更早的同源關係,值得探究。

  3. 「臺灣人」的第三種用法,則是等同於「臺灣的居民」(resident Taiwanese),也就包括了所謂臺灣四大族群當中的每一個族群,這是隨著臺灣民主化運動以及本土化運動,所形成的共同體認同。這個用法不僅是最廣義的,其實也是比較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的,同時也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為大多數的臺灣人民所認可接受的一種定義。造成這個新定義的可能原因有:第一,「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間的摩擦,在經過長久的通婚、共事以後在日漸縮小當中。第二,「外省人第二代」,基本上也都是在臺灣出生成長,而客觀上缺乏了對中國大陸的經歷,對臺灣的認同要高於他們的上一代。最後,這也和國際和政治等環境因素的變化有關。然而,即使是第一代外省人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治理的中國大陸,也是持「台胞證」被視為「臺灣人」。使得外省人對中國大陸的認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4.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上的「臺灣」並不僅僅代表臺灣本島,而是指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包含臺灣本島、澎湖群島、小琉球、蘭嶼以及綠島,甚至於包含自古屬於福建的金門群島、馬祖群島、烏坵等島,生長或長期居住於這些島嶼上的人民就稱為「台灣人民」。


不管甚麼角度來看,在臺灣,反對第三種「臺灣人」(「臺灣的住民」)的定義的人很少,儘管很多年紀比較大的人,依舊無法改變照自身語言對「臺灣人」這個語彙的定義。因此,從今天看來,「臺灣人」這個語彙,包括了臺灣所有的住民,而不限於前兩個相對狹隘的定義。



  • 居住或出生在台灣本島及其離島、澎湖群島的各民族或族群。

  • 根據《臺灣關係法》[4]。,美國政府基於國際法將台灣以及澎湖等島上出生之居民視為「台灣人民the people on Taiwan」,而於金門以及馬祖出生之居民並不包括在內。


  • 中華民國國民。持有中華民國國籍者,並不一定專指台灣本島及其離島、澎湖群島人,亦包含金馬地區及所有統治效力所及的中華民國國民。

  • 少數除台灣以外的中華民國有效管治區域(金門、馬祖)人民對於台灣本島及離島、澎湖群島人的稱呼。

  • 1949年前後,滯留或居住於海外及中國大陸的台灣人及其後裔,不一定持有中華民國國籍,僅籍贯為台灣,但本人不一定出生或居住在台灣。在海外一般通稱華人、华裔,本土意識較重的會自稱為“臺裔”。





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



原住民




新住民




近年有大量台灣人與來自中國、東南亞等地的國家(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等籍)之外籍配偶通婚現象,形成一批新的移民潮。藉由如此多數的外籍配偶入籍中華民國,而成為「新住民」族群,也在口語上將其子女稱之為新住民第二代。此外,非通婚原因以外移民至台灣者,在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後也一樣同屬新住民成為台灣人。



台灣族群





台湾原住民族


1992年廢除省籍登記前的1990年台灣人口普查顯示,台灣原住民占1.7%,台灣漢族占98.3%(閩南人73.3%、外省人13.0%、客家人12.0%)。[5]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2002年的一項調查研究假說:臺灣閩南人76.9%、客家人10.9%、外省人10.0%、原住民1.4%以及不確定0.8%[6]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10年至2011年的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客家人」占13.6%[7]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於2017年10月統計,臺灣原住民族人口數為55萬8494人(佔台灣人口總數的2.37%)[8]


對於人口數量多寡的敘述所在多有,除了中華民國國語(現代標準漢語)以外,臺灣閩南語也是臺灣的優勢母語,根據2008年的《中華民國年鑑》,臺灣大概有73%的人會使用臺灣閩南語。[9]



國族認同



  • 2017年6月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關於身分認同趨勢的長期民調,認為自己是臺灣人而不是中國人者有56%,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有36.6%,是中國人而非臺灣人者有3.8%,無意見的有3.6%。[10]

  • 2016年聯合報民調顯示,自認是台灣人的比率由20年前的44%大幅成長到最近的73%,創該報歷次民意調查的新高。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則由20年前的31%,下降至這次調查的11%,是歷次調查新低。這次民意調查也有10%的人認為,自己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雙重認同,台中默契咖啡老闆陳致豪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與中國對台灣的施壓以及看到香港一國兩制失敗有關。[11]




臺灣人認同趨勢分佈(1992年06月~2014年06月)



  • 2014年9月,臺灣最大的BBS論壇批踢踢八卦板第二屆「我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的投票民調,「我是臺灣人,不是中國人」這選項得到了10987張的票數,囊括95.61%的選票公意。[12]

  • 2013年10月,TVBS民調中心所做的一份調查中,若台灣人、中國人二選一,高達78%民眾自認是臺灣人,只有13%認為是中國人。若可選擇既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55%民眾表示是臺灣人,38%認為兩者皆是,只有3%自認是中國人。[13]

  • 對於臺灣人的身分認同議題,華東師範大學許紀霖教授有篇分析: 「亞細亞的孤兒:四代台灣人的認同迷惘」[14]



血緣上的爭議


根據醫師林媽利的研究,臺灣的閩南人及客家人其實有不少是清朝時被迫漢化的平埔族,[15]85%有南島民族血統(包括高山族、平埔族,以及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島嶼族群),並推測90%含越族血統。[16]


陳耀昌在2015年出版研究台灣人基因的《島嶼DNA》一書,指出如從胃幽門桿菌顯示高山原住民為南島語族祖先;高於一般亞洲人及傳統漢人的僵直性脊椎炎基因,為源自荷蘭的西北歐血統;而比例不低的鼻咽癌則來自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百越祖先。[17]


有学者质疑林媽利的研究,例如人类学博士陳叔倬和原住民文史学者段洪坤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發表《台灣原住民祖源基因檢驗的理論與統計謬誤》一文回應林媽利。他們討論了追溯祖源基因檢測是否符合科學原理,指出“基因溯祖”方法根本不可能準確,並引用Brodwin、Bolnick等學者的警告,指出追溯祖源基因檢測本質上更有政治意圖[18][19]
除此以外,葉高華指出,在研究中,只要受試者自稱為平埔族人(無論是否真的有平埔族血統),林媽利就會將之置於平埔族樣本列中,而不需做進一步確認[20]


事實上,林媽利的結論存在一些根本上的問題,其一是漢人在大陸的南北本來就存在遺傳因子上的差異性,其二是台灣原住民和大陸東南閩粵等省的原住民,本具有血緣關係(台灣原住民的先祖,在冰河時期,由大陸遷徙到台灣)。基本上,生活在中國大陸的南方人(在北方漢人大量南遷前)、東南亞人及台灣原住民,在遺傳因子同屬一個相近的族群。他們都可被歸類為南方蒙古人種,而有別於今日尚存於大洋洲的棕色人種(老亞洲人)。這些南方蒙古人種的族群,在人類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上,主要屬於O1及O2兩個單倍型類,有別於北方蒙古人種(如北方漢人與藏族)的O3單倍型類。另外,根據蔡麗琴等遺傳因子專家在一份2001年發表的論文(Tsai 2001[21])中,對台灣漢人人口的Y染色體的研究,台灣漢人人口的人類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組成比例為,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 O1 22.4%,O2 8.5%,O3 58.2% (對比於中國大陸漢人的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的比例為 O1 9.6%, O2 16.3%, O3 55.4% (Karafet 2005[22]),及台灣原住民的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的比例為 O1 66‧3%, O2 10‧6%, O3 11% (Capelli 2001[23])。而廣東省梅縣的漢人的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的比例則為 O1 20.0%, O2 14.3%, O3 51.4% (Xue 2006[24])。此結果則顯示居住在台灣的漢人與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在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上的相似性遠較台灣原住民為高。



原住民論


最早用歷史人口論證台灣人是漢化原住民的是前中興大學教授沈建德。他從荷蘭人來台的1624年台灣有平埔30萬、山胞20萬出發,以年增率0.7%推算各時期的原住民人數,再以開墾出的田的甲數,以每甲3.3人估計清初期的閩粵人數,然後與各時期的統計人口數作對照,得出1893年時平埔133萬、山胞97萬,原漢混合24萬人。[25]


成功大學的蔡永東也用各地歷史人口提出論証,試圖證明台灣人確實是漢化的原住民,
[26]
蔡永東的總結論是:滿清禁止移民來台,打工則須申請照單,且限已婚者,直到1875年。1875年前,因滿清的禁入禁墾禁買番地、禁娶番婦等禁令,使閩粵籍墾戶或官員借用親朋名字,或他們查得到的村社及其姓氏人名,把散居的原住民虛報為自己的同鄉或族親,如此將來田地才能買賣並可防止已賣田者反悔告官。故禁令成了加速同化的手段。官員也故意在文書上把散番的地都說是荒埔,以免成為永遠的番地,為散番將來漢化預留空間。1875年禁令廢止後,官員全面編派祖籍給台灣人(1881年福建巡撫岑毓英通令全台劃熟番入漢籍),向日本宣示台灣已是清國人的天下,不要再妄想。



臺灣文化


由於臺灣地理位置之特殊性,且由多族群組成而成,以及不同時代背景所產生的多元面向。


原住民族相信萬物有靈,通常由巫師負責和神靈溝通。其中祖靈被認為最能影響族人的吉凶禍福,原住民平埔族常相信祖靈居住在山上,會保護族人的農作物或者漁獵收穫豐盛,因此最受敬畏。以西拉雅族為例,他們崇拜祖靈的場所,稱為「公廨」。該族的「祀壺信仰」,就是將裝有清水的壺、罐置於公廨裡,象徵祖靈的存在。其實原住民各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祭典,例如:布農族的「射耳祭」(以箭射獸耳禱求獵穫豐收)與「小米祭」;賽夏族每二年舉辦一次「矮靈祭」;達悟族的「飛魚祭」;排灣族人每五年舉辦一次「五年祭」,每年舉行「豐年祭」;阿美族的「豐年祭」與「海祭」。此外,卑南族重要的祭儀有「海祭」、男性的「猴祭」及女性的「鋤草祭」等。拉阿魯哇族相信祖靈依附在收藏的貝珠中,因而有「貝神祭」;鄒族則有「戰祭」、「收穫祭」。


多數臺灣漢人的「正三大節」為廿九暝(新正)、清明節(或是小清明)與七月半,「節令三大節」為五日節、中秋節與重陽節,是臺灣的三大節慶,與華人三大節日略有小異。而每逢元宵節、清明節、七夕、中元節、重陽節、冬至、尾牙、送神日等傳統節日,在臺灣民間也有慶祝之禮俗。此外,尚有多項深具臺灣特色的民俗慶典,如媽祖遶境、鹽水蜂炮、東港迎王、頭城搶孤等。



宗教信仰


依照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不設國教,臺灣人民擁有宗教自由,其人民也接受不同的信仰之精神寄託,除了少數無神論或不可知論者外,大多數臺灣人有宗教信仰,或者尊信儒教文化、祖先崇拜。


2014年美國中央情報局發布的臺灣宗教調查,2300萬臺灣人口中,融合臺灣道教、臺灣佛教與民間宗教的臺灣民間信仰佔臺灣人口93%,是臺灣最大的信仰人口,這種融合儒道佛的民間信仰對臺灣社會保有強大的影響力。基督徒(即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等)約4.5%,其他信仰或不表態,約2.5%[27]



海外臺灣移民統計


臺灣人自1950年代開始較大規模的移民。早期的臺灣移民大多數去了美國。自1980年代開始到1990年代高峰加拿大也成為了一個熱門移民國家。大多數臺灣移民也集中在美國和加拿大的西岸。而美加東岸、澳洲、紐西蘭和日本也有一定規模的臺灣人社區。





















































































































































































世界各地臺灣出生人口分布
都會區
國家
臺灣出生人口
總人口
比率

洛杉磯

美國
87,187[28]
13,131,431
0.66%

紐約

美國
42,821[28]
19,949,502
0.21%

溫哥華

加拿大
42,050[29]
2,280,700
1.84%

舊金山

美國
27,499[28]
4,516,276
0.61%

聖荷西

美國
27,458[28]
1,919,641
1.43%

多倫多

加拿大
15,470[29]
5,521,235
0.28%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美國
12,770[28]
5,949,859
0.21%

休士頓

美國
11,208[28]
6,313,158
0.18%

西雅圖

美國
10,868[28]
3,610,105
0.30%

東京都

日本
9,685[30]
9,128,090
0.10%

布里斯本

澳洲
9,193[31]
2,065,993
0.44%

達拉斯

美國
9,141[28]
6,810,913
0.13%

愛伊

美國
8,438[28]
4,224,851
0.20%

芝加哥

美國
8,331[28]
9,537,289
0.09%

雪梨

澳洲
8,181[31]
4,391,636
0.19%

聖地牙哥

美國
7,314[28]
3,211,252
0.23%

波士頓

美國
6,873[28]
4,684,299
0.15%

奧克蘭

新西蘭
6,339[32]
1,415,550
0.45%

亞特蘭大

美國
5,529[28]
5,522,942
0.10%

墨爾本

澳洲
5,340[31]
3,999,950
0.13%

費城

美國
4,315[28]
6,034,678
0.07%

沙加緬度

美國
3,919[28]
2,215,770
0.18%

倫敦

英國
3,858[33]
8,173,941
0.05%

拉斯維加斯

美國
3,742[28]
2,027,868
0.19%


參見







  • 台灣人列表

  • 台灣人口

  • 台灣民族

    • 台灣族群


      • 南島民族
        • 台灣原住民族



      • 漢民族

        • 台灣閩南人

        • 台灣客家人

        • 台灣外省人



      • 台灣新住民





  • 台裔


    • 台灣裔美國人
      • 台灣裔美國人名單


    • 台灣裔加拿大人

    • 在日台灣人

    • 在越台灣人



  • 福爾摩沙人

  • 本島人

  • 漢人

  • 華人



參考文獻





  1. ^ Foreign News: PROGRESS ON FORMOSA, 時代


  2. ^ 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漳猺人與虔、汀、潮、循接壤處……常稱城邑人為河老,謂自河南遷來畏之,繇陳元光將卒始也」


  3. ^ 臺灣客家人


  4. ^ 《臺灣關係法第15條第2款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2-12.》:2.「臺灣」一詞將視情況需要,包括臺灣及澎湖列島,這些島上的人民、公司及根據適用於這些島嶼的法律而設立或組成的其他團體及機構,1979年1月1日以前美國承認為中華民國的臺灣治理當局,以及任何接替的治理當局(包括政治分支機構、機構等)。


  5. ^ 行政院戶口普查處編. 中華民國79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 臺北市: 行政院戶口普查處. 1992. 


  6. ^ 徐富珍、陳信木,臺灣當前族群認同狀況比較分析臺灣人口學會2004年年會暨「人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


  7. ^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99年至100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2017年10月統計


  9. ^ CHAPTER 2 People and Languag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10-14.,《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08》,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fice


  10. ^ 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1992年06月~2017年06月),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11. ^ 台灣太陽花運動兩周年 身份認同大轉折 憂一國兩制,2016.03.24 美國之音 湯惠芸


  12. ^ 你是臺灣人還是中國人? 批踢踢投票結果出爐!, 自由時報, 2014-09-08


  13. ^ TVBS民調 71%希望臺灣獨立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1-05., 自由時報, 2013-10-31


  14. ^ 「亞細亞的孤兒:四代臺灣人的認同迷惘」, 選自《讀書》2014年10月


  15. ^ 千楓公視_溯源台灣_台灣族群血緣的來緣_林媽利(完整版)


  16. ^ 林媽利. 再談85%台灣人帶原住民的基因. 2008-08-28.  。閩客族群 85%有原住民血統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10-14., 自由時報, 2007年11月18日


  17. ^ 郭佳容. 醫生眼 看歷史 追溯台灣DNA. 《中國時報》. 2015-07-05 [2015-07-17] (中文(台灣)‎). 


  18. ^ Carl Elliott; Paul Brodwin. Identity and genetic ancestry tracing (PDF). BMJ. 2002-12-21, 325 (7378): 1469–1471 [2013-06-15].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19. ^ 陳叔倬; 段洪坤. 台灣原住民祖源基因檢驗的理論與統計謬誤 (PDF).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2009, (76): 347–356 [2013-06-15].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20. ^ 葉高華. 台灣漢人的基因戰爭. CASE PRESS. 2010-10-25 [2013-06-15]. 


  21. ^ Li-Chin Tsai 2001, Haplotype frequencies of nine Y-chromosome STR loci in the Taiwanese Han population


  22. ^ Balinese Y-chromosome perspective on the peopling of Indonesia: genetic contributions from pre-neolithic hunter-gatherers, Austronesian farmers, and Indian traders.


  23. ^ .A Predominantly Indigenous Paternal Heritage for the Austronesian-Speaking Peoples of Insular Southeast Asia and Oceania


  24. ^ .Male Demography in East Asia: A North–South Contrast in Human Population Expansion Times


  25. ^ 沈建德. 血統獨立. 


  26. ^ 蔡永東(2016)《台灣人的族源、夢經絡靈異、及其它》,臺北:活石文化。網頁:台灣人確定是閩客化的平埔族. 


  27. ^ CIA World Factbook "Taiwan"2014年5月4日閲覧。


  28. ^ 28.0028.0128.0228.0328.0428.0528.0628.0728.0828.0928.1028.1128.1228.1328.1428.15 美國人口普查局2012年美國社區調查5年估計


  29. ^ 29.029.1 加拿大統計局2011年全國家計調查表


  30. ^ 日本法務省2013年十二月在留外國人統計、有台灣國籍人口


  31. ^ 31.031.131.2 澳洲統計局2011年人口普查


  32. ^ Asian Auckland:The multiple meanings of diversit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5-07-13.


  33. ^ 英國國家統計署2011年出生地統計




外部連結




  • 美國在台協會 - 台灣關係法(中文版)


  • 美國在台協會 - 台灣關係法(英文版)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Lambaréné

Chris Pine

Kashihara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