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波普 (化學家)

Multi tool use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約翰·波普爵士 Sir John Pople |
出生 |
(1925-10-31)1925年10月31日
英國索美塞特郡濱海伯納姆
|
逝世 |
2004年3月15日(2004-03-15)(78歲)
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
|
国籍 |
英國 |
母校 |
劍橋大學
|
知名于 |
量子化學的計算方法 |
奖项 |
诺贝尔化学奖(1998年) |
科学生涯
|
研究領域 |
理論化學 量子化學 計算化學
|
博士導師 |
John Lennard-Jones
|
博士生 |
A. David Buckingham Martin Head-Gordon
|
約翰·安东尼·波普爵士,KBE,FRS(英语:Sir John Anthony Pople,1925年10月31日-2004年3月15日),英国化学家,199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
生平
約翰生於英格兰索美塞特郡一个名为濱海伯納姆的小镇,他的父亲是一位经营服装店的商人,母亲则来自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的波普曾经就读于布里斯托中学,现在在那所中學还有一间计算机房和一项奖学金以波普的名字命名。青年波普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成为家族中第一位大学生,1946年波普获得了他的学士学位,1951年获得数学系的哲學博士学位(PhD),虽然获得的是数学系的学位,但是波普的博士学位论文却是关于化学的内容:水分子的价键结构。1960年代早期约翰·波普移民美国并一直居住在那里直到逝世,但他保留了他的英国国籍。波普本人更倾向于自认为是一位数学家而非化学家,但是理论化学家们却普遍认为,约翰·安东尼·波普是他们当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約翰·波普作出的第一项重大贡献是在1953年提出的对π电子体系的分子轨道近似理论,由于理论化学家Rudolph Pariser和罗伯特·帕尔在同年亦提出了等价于波普理论的类似方法,因而这种近似方法现在又被称为PPP方法。1965年波普又提出了完全忽略异核双电子积分的CNDO方法以及部分忽略异核双电子积分的INDO方法,CNDO和INDO是至今仍有广泛应用的近似计算三维分子中分子结构性质的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此外,波普还对计算化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约翰·波普对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作出了改进,他引入了斯莱特型函数和高斯型函数组成的基组来模拟波函数,这大大降低了从头计算的计算成本,而如今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更是凸现了波普所引入的新方法在计算中的优势。约翰·波普最为人们所了解的贡献,便是他将计算化学理论方法工具化,开发出了现今应用最广泛的量子化学计算程序包GAUSSIAN,但是令人遗憾的是,1991年之后,波普不仅被排除出GAUSSIAN软件的开发团队,甚至被公司禁止使用这一软件。
1986年以前波普一直任职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在这里他完成了早年的主要理论贡献。1986年波普离开卡内基梅隆大学,来到芝加哥供职于西北大学。1998年年他由于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方面卓越的贡献获得了当年度諾貝爾化學獎;2003年获得封爵。
外部链接
- 約翰·波普自传(英文)
- 199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主页(英文)
- PPP方法(英文)
- 卫报刊发的讣闻(英文)
沃尔夫化学奖得主
|
|
1970年代 |
卡尔·杰拉西 (1978)
赫尔曼·弗朗西斯·马克 (1979)
|
|
1980年代 |
亨利·艾林 (1980)
Joseph Chatt (1981)
约翰·波拉尼 / George C. Pimentel (1982)
Herbert S. Gutowsky / Harden M. McConnell / John S. Waugh (1983/4)
罗道夫·阿瑟·马库斯 (1984/5)
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 / 阿尔伯特·艾申莫瑟 (1986)
大卫·菲利浦 / David Blow (1987)
Joshua Jortner / Raphael David Levine (1988)
Duilio Arigoni / Alan R. Battersby (1989)
|
|
1990年代 |
理查德·恩斯特 / 亚历山大·派恩斯 (1991)
约翰·波普尔 (1992)
艾哈迈德·兹韦勒 (1993)
理查德·勒纳 / 彼得·舒尔茨 (1994/5)
吉尔伯特·施托克 / 塞缪尔·丹尼谢夫斯基 (1995/6)
格哈德·埃特尔 / 加博尔·绍莫尔尧伊 (1998)
Raymond Lemieux (1999)
|
|
2000年代 |
弗兰克·阿尔伯特·科顿 (2000)
Henri B. Kagan / 野依良治 / 巴里·夏普莱斯 (2001)
哈利·格雷 (2004)
理查德·扎尔 (2005)
阿达·约纳特 / 乔治·费海尔 (2006/7)
威廉·莫尔纳 / 艾伦·巴德 (2008)
|
|
2010年代 |
斯图尔特·A·赖斯 / 邓青云 / 克日什托夫·马蒂亚谢夫斯基 (2011)
保罗·阿利维萨托斯 / 查尔斯·利伯 (2012)
伯特·S·兰格 (2013)
翁启惠 (2014)
K·C·尼古劳 / 斯图亚特·L·施莱伯 (2016)
Robert G. Bergman (2017)
藤田诚 / 奥马尔·亚基 (2018)
|
|
|
|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
|
1901年-1925年 |
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1903年:阿伦尼乌斯 |
1904年:拉姆齐 |
1905年:拜尔 |
1906年:莫瓦桑 |
1907年:比希纳 |
1908年:卢瑟福 |
1909年:奥斯特瓦尔德 |
1910年:瓦拉赫 |
1911年:居里 |
1912年:格林尼亚、萨巴捷 |
1913年:维尔纳 |
1914年:理查兹 |
1915年:维尔施泰特 |
1918年:哈伯 |
1920年:能斯特 |
1921年:索迪 |
1922年:阿斯顿 |
1923年:普雷格尔 |
1925年:席格蒙迪
|
|
1926年-1950年 |
1926年:斯韦德贝里 |
1927年:威兰 |
1928年:温道斯 |
1929年:哈登、奥伊勒-切尔平 |
1930年:费歇尔 |
1931年:博施、贝吉乌斯 |
1932年:朗缪尔 |
1934年:尤里 |
1935年:F·约里奥-居里、I·约里奥-居里 |
1936年:德拜 |
1937年:霍沃思、卡勒 |
1938年:库恩 |
1939年:布特南特、鲁日奇卡 |
1943年:德海韦西 |
1944年:哈恩 |
1945年:维尔塔宁 |
1946年:萨姆纳、诺思罗普、斯坦利 |
1947年:魯賓遜 |
1948年:蒂塞利乌斯 |
1949年:吉奥克 |
1950年:迪尔斯、阿尔德
|
|
1951年-1975年 |
1951年:麦克米伦、西博格 |
1952年:马丁、辛格 |
1953年:施陶丁格 |
1954年:鮑林 |
1955年:迪维尼奥 |
1956年:欣谢尔伍德、谢苗诺夫 |
1957年:托德 |
1958年:桑格 |
1959年:海罗夫斯基 |
1960年:利比 |
1961年:卡尔文 |
1962年:佩鲁茨、肯德鲁 |
1963年:齐格勒、纳塔 |
1964年:霍奇金 |
1965年:伍德沃德 |
1966年:马利肯 |
1967年:艾根、诺里什、波特 |
1968年:昂萨格 |
1969年:巴顿、哈塞尔 |
1970年:莱洛伊尔 |
1971年:赫茨贝格 |
1972年:安芬森、摩尔、斯坦 |
1973年:菲舍尔、威尔金森 |
1974年:弗洛里 |
1975年:康福思、普雷洛格
|
|
1976年-2000年 |
1976年:利普斯科姆 |
1977年:普里高津 |
1978年:米切尔 |
1979年:布朗、维蒂希 |
1980年:伯格、吉尔伯特、桑格 |
1981年:福井谦一、霍夫曼 |
1982年:克卢格 |
1983年:陶布 |
1984年:梅里菲尔德 |
1985年:豪普特曼、卡尔 |
1986年:赫施巴赫、李遠哲、波拉尼 |
1987年:克拉姆、莱恩、佩德森 |
1988年:戴森霍费尔、胡贝尔、米歇尔 |
1989年:奥尔特曼、切赫 |
1990年:科里 |
1991年:恩斯特 |
1992年:马库斯 |
1993年:穆利斯、史密斯 |
1994年:欧拉 |
1995年:克鲁岑、莫利纳、罗兰 |
1996年:柯尔、克罗托、斯莫利 |
1997年:博耶、沃克、斯科 |
1998年:科恩、波普 |
1999年:兹韦勒 |
2000年:黑格、麦克德尔米德、白川英树
|
|
2001年- |
2001年:诺尔斯、野依良治、夏普莱斯 |
2002年:芬恩、田中耕一、维特里希 |
2003年:阿格雷、麦金农 |
2004年:切哈诺沃、赫什科、罗斯 |
2005年:肖万、格拉布、施罗克 |
2006年:科恩伯格 |
2007年:埃特尔 |
2008年:下村脩、查尔菲、钱永健 |
2009年:约纳特、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 |
2010年:赫克、根岸英一、鈴木章 |
2011年:谢赫特曼 |
2012年:莱夫科维茨、科比尔卡 |
2013年:卡普拉斯、列維特、瓦舍尔 |
2014年:貝齊格、赫尔、莫尔纳尔 |
2015年:林达尔、莫德里奇、桑贾尔 |
2016年:索瓦日、斯托達特、費林加 |
2017年:杜博歇、法蘭克、亨德森 |
2018年:阿諾德、溫特、史密斯
|
|
2001年至2050年科普利奖章获得者
|
|
2000年代 |
- 2001年:雅克·米勒
- 2002年:约翰·波普尔
- 2003年:约翰·格登
- 2004年:哈罗德·克罗托
- 2005年:保罗·纳斯
- 2006年:史蒂芬·霍金
- 2007年:罗伯特·梅
- 2008年:羅傑·潘洛斯
- 2009年:馬丁·埃文斯
- 2010年:戴维·科克斯
- 托马斯·林达尔
|
|
2010年代 |
- 2011年:丹·麥克肯澤
- 2012年:约翰·沃克
- 2013年:安德烈·海姆
- 2014年:亚历克·杰弗里斯
- 2015年:彼得·希格斯
- 2016年:理查德·亨德森
- 2017年:安德魯·懷爾斯
|
|
- 1731–1750
- 1751–1800
- 1801–1850
- 1851–1900
- 1901–1950
- 1951–2000
- 2001–present
|
|
规范控制 |
- WorldCat Identities
- DBLP: 17/3579
- FAST: 1757874
- GND: 1089872755
- ISNI: 0000 0001 1500 2525
- LCCN: n89607085
- MGP: 154234
- NKC: mub2015888449
- Scopus: 7004570825
- SNAC: w63f5zwc
- SUDOC: 074052535
- VIAF: 165426241
|
|
6sLZcNE6OSqce,A,tr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Place in Moyen-Ogooué, Gabon Lambaréné Street in Lambaréné Lambaréné Location in Gabon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untry Gabon Province Moyen-Ogooué Population (2013 census) • Total 38,775 Lambaréné is a town and the capital of Moyen-Ogooué in Gabon. With a population of 38,775 as of 2013, it is located 75 kilometres south of the equator. Lambaréné is based in the Central African Rainforest at the river Ogooué. This river divides the city into 3 districts: Rive Gauche, Ile Lambaréné and Rive Droite. The Albert Schweitzer Hospital and the districts Adouma and Abongo are located on Rive Droite. The districts Atongowanga, Sahoty, Dakar, Grand Village, Château, Lalala and Bordamur build the Ile Lambaréné.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Lambaréné live in the district Isaac located on Rive Gauche. This distr...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number. For the year, see 800. For other uses, see 800 (disambiguation). Natural number ← 799 800 801 → List of numbers — Integers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 Cardinal eight hundred Ordinal 800th (eight hundredth) Factorization 2 5 × 5 2 Greek numeral Ω´ Roman numeral DCCC Binary 1100100000 2 Ternary 1002122 3 Quaternary 30200 4 Quinary 11200 5 Senary 3412 6 Octal 1440 8 Duodecimal 568 12 Hexadecimal 320 16 Vigesimal 200 20 Base 36 M8 36 800 ( eight hundred ) is the natural number following 799 and preceding 801. It is the sum of four consecutive primes (193 + 197 + 199 + 211). It is a Harshad number. Contents 1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1.1 800s 1.2 810s 1.3 820s 1.4 830s 1.5 840s 1.6 850s 1.7 860s 1.8 870s 1.9 880s 1.10 890s 2 References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800s Main article: 801...
"J57" redirects here. For the music artist, see J57 (rapper). J57 / JT3C YJ57-P-3 cut-away demonstrator at USAF Museum Type Turbojet National origin United States Manufacturer Pratt & Whitney First run 1950 Major applications Boeing 707 Boeing B-52 Stratofortress Boeing KC-135 Stratotanker Douglas DC-8 North American F-100 Super Sabre Vought F-8 Crusader Number built 21,170 built Developed from Pratt & Whitney XT45 Variants JT3D/TF33 Developed into Pratt & Whitney J52/JT8A Pratt & Whitney J75/JT4A The Pratt & Whitney J57 (company designation: JT3C ) is an axial-flow turbojet engine developed by Pratt & Whitney in the early 1950s. The J57 (first run January 1950 [1] ) was the first 10,000 lbf (45 kN) thrust class eng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J57/JT3C was developed into the J75/JT4A turbojet, JT3D/TF33 turbofan and the PT5/T57 turboprop. [2] Contents 1 Design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