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奥·莫利纳

Multi tool use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何塞·马里奥·莫利纳-帕斯奎尔·恩里克斯(José Mario Molina-Pasquel Henríquez,1943年3月19日-)生于墨西哥墨西哥城,化学家,是发现南极臭氧洞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成功解释了氯氟碳化合物(CFCs)破坏地球臭氧层的机理,因「他們對大氣化學的研究工作,特別是臭氧的形成與分解」,與弗蘭克·舍伍德·羅蘭、保羅·克魯岑共同獲得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同時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科学方面奖项的墨西哥人。
传记
莫利纳的父亲,罗柏托·莫利纳·帕斯奎尔(Roberto Molina Pasquel),是一位律师和外交官,曾任墨西哥驻埃塞俄比亚、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地的大使[2]。莫利纳的母亲是莱昂诺尔·恩里克斯·德·莫利纳(Henríquez de Molina)。他在墨西哥城和瑞典完成了基础学业,于1965年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获得化工专业的学士学位,于1967年在西德弗莱堡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于1972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化学专业的博士。
当他于1974年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做博士后时,他与罗兰合写了一篇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该论文强调了氯氟碳化合物对平流层臭氧层的威胁。[3]当时,CFCs被广泛用作制冷剂和喷雾剂。科学界起初的冷淡促使他俩于1974年9月在大西洋城召开的美国化学协会的一次会议期间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他们号召全面禁止继续排放CFCs到大气中。许多科学家和生产厂商都怀疑他们的说法,因而一直无法达成共识以开始行动。直到197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了一个有关这个问题的评论报告,行动才得以开始。此后削减来自于冰箱和喷雾气罐的CFCs的行动扩展到全球,他俩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在1974~2004年期间,他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麻省理工学院等地做过研究工作和指导过研究生。他还担任过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和地球大气行星科学系的联合教授。莫利纳于2004年7月1日加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化学和生物化学系(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以及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的大气科学中心。
莫利纳是教皇科学院(Pontifical Academy of Science)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院士和墨西哥科学院院士。他是多个环境组织的委员会成员,以及许多科学委员会的成员,比如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公共政策委员会、麦克阿瑟基金会的全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和马里奥·莫利纳中心。他也已经收到超过18个荣誉学位。一颗小行星(9680 Molina)也以他的名字命名。[4]
马里奥·莫利纳与路易萨·谭·莫利纳(Luisa Tan Molina)离婚后,于2006年2月与第二任妻子,瓜达卢佩·阿尔瓦雷斯(Guadalupe Álvarez),成婚。他的唯一的儿子是一位在波士顿工作的物理学家。[2]莫利纳已经被美国候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指定为管理环境事务的过渡小组的成员。
參考資料
^ 麻省理工学院. MIT's Mario Molina wins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for discovery of ozone depletion. October 11, 1995 [2008-05-31].
^ 2.02.12.2 Molina, Mario. Autobiography. 诺贝尔基金会. 2007 [2008-05-30].
^ Mario Molina and FS Rowland. Stratospheric Sink for Chlorofluoromethanes: Chlorine Atom-Catalysed Destruction of Ozone. Nature 249: 810–2. 28 June 1974. doi:10.1038/249810a0.
^ 喷气推进实验室 Small-Body Database Browser. 9680 Molina (3557 P-L). [2008-05-30].
外部链接
(西班牙文)Centro Mario Molina
(英文)Hispanic Heritage Interview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
|
1901年-1925年 |
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1903年:阿伦尼乌斯 |
1904年:拉姆齐 |
1905年:拜尔 |
1906年:莫瓦桑 |
1907年:比希纳 |
1908年:卢瑟福 |
1909年:奥斯特瓦尔德 |
1910年:瓦拉赫 |
1911年:居里 |
1912年:格林尼亚、萨巴捷 |
1913年:维尔纳 |
1914年:理查兹 |
1915年:维尔施泰特 |
1918年:哈伯 |
1920年:能斯特 |
1921年:索迪 |
1922年:阿斯顿 |
1923年:普雷格尔 |
1925年:席格蒙迪
|
|
1926年-1950年 |
1926年:斯韦德贝里 |
1927年:威兰 |
1928年:温道斯 |
1929年:哈登、奥伊勒-切尔平 |
1930年:费歇尔 |
1931年:博施、贝吉乌斯 |
1932年:朗缪尔 |
1934年:尤里 |
1935年:F·约里奥-居里、I·约里奥-居里 |
1936年:德拜 |
1937年:霍沃思、卡勒 |
1938年:库恩 |
1939年:布特南特、鲁日奇卡 |
1943年:德海韦西 |
1944年:哈恩 |
1945年:维尔塔宁 |
1946年:萨姆纳、诺思罗普、斯坦利 |
1947年:魯賓遜 |
1948年:蒂塞利乌斯 |
1949年:吉奥克 |
1950年:迪尔斯、阿尔德
|
|
1951年-1975年 |
1951年:麦克米伦、西博格 |
1952年:马丁、辛格 |
1953年:施陶丁格 |
1954年:鮑林 |
1955年:迪维尼奥 |
1956年:欣谢尔伍德、谢苗诺夫 |
1957年:托德 |
1958年:桑格 |
1959年:海罗夫斯基 |
1960年:利比 |
1961年:卡尔文 |
1962年:佩鲁茨、肯德鲁 |
1963年:齐格勒、纳塔 |
1964年:霍奇金 |
1965年:伍德沃德 |
1966年:马利肯 |
1967年:艾根、诺里什、波特 |
1968年:昂萨格 |
1969年:巴顿、哈塞尔 |
1970年:莱洛伊尔 |
1971年:赫茨贝格 |
1972年:安芬森、摩尔、斯坦 |
1973年:菲舍尔、威尔金森 |
1974年:弗洛里 |
1975年:康福思、普雷洛格
|
|
1976年-2000年 |
1976年:利普斯科姆 |
1977年:普里高津 |
1978年:米切尔 |
1979年:布朗、维蒂希 |
1980年:伯格、吉尔伯特、桑格 |
1981年:福井谦一、霍夫曼 |
1982年:克卢格 |
1983年:陶布 |
1984年:梅里菲尔德 |
1985年:豪普特曼、卡尔 |
1986年:赫施巴赫、李遠哲、波拉尼 |
1987年:克拉姆、莱恩、佩德森 |
1988年:戴森霍费尔、胡贝尔、米歇尔 |
1989年:奥尔特曼、切赫 |
1990年:科里 |
1991年:恩斯特 |
1992年:马库斯 |
1993年:穆利斯、史密斯 |
1994年:欧拉 |
1995年:克鲁岑、莫利纳、罗兰 |
1996年:柯尔、克罗托、斯莫利 |
1997年:博耶、沃克、斯科 |
1998年:科恩、波普 |
1999年:兹韦勒 |
2000年:黑格、麦克德尔米德、白川英树
|
|
2001年- |
2001年:诺尔斯、野依良治、夏普莱斯 |
2002年:芬恩、田中耕一、维特里希 |
2003年:阿格雷、麦金农 |
2004年:切哈诺沃、赫什科、罗斯 |
2005年:肖万、格拉布、施罗克 |
2006年:科恩伯格 |
2007年:埃特尔 |
2008年:下村脩、查尔菲、钱永健 |
2009年:约纳特、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 |
2010年:赫克、根岸英一、鈴木章 |
2011年:谢赫特曼 |
2012年:莱夫科维茨、科比尔卡 |
2013年:卡普拉斯、列維特、瓦舍尔 |
2014年:貝齊格、赫尔、莫尔纳尔 |
2015年:林达尔、莫德里奇、桑贾尔 |
2016年:索瓦日、斯托達特、費林加 |
2017年:杜博歇、法蘭克、亨德森 |
2018年:阿諾德、溫特、史密斯
|
|
规范控制 |
- WorldCat Identities
- BNF: cb14440830c (data)
- FAST: 1570690
- GND: 1029801800
- ISNI: 0000 0001 2024 8124
- LCCN: nb2002018877
- SNAC: w6c94k4p
- SUDOC: 109964861
- VIAF: 43806068
|
|
jb5t9mc4iOgPMBVcWSCMPQS7N,2R Ht1WzZW SO44IbMr0Z50oLmDQp,vbie2fri,Hxg W,8AeA JZyPW9a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Place in Moyen-Ogooué, Gabon Lambaréné Street in Lambaréné Lambaréné Location in Gabon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untry Gabon Province Moyen-Ogooué Population (2013 census) • Total 38,775 Lambaréné is a town and the capital of Moyen-Ogooué in Gabon. With a population of 38,775 as of 2013, it is located 75 kilometres south of the equator. Lambaréné is based in the Central African Rainforest at the river Ogooué. This river divides the city into 3 districts: Rive Gauche, Ile Lambaréné and Rive Droite. The Albert Schweitzer Hospital and the districts Adouma and Abongo are located on Rive Droite. The districts Atongowanga, Sahoty, Dakar, Grand Village, Château, Lalala and Bordamur build the Ile Lambaréné.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Lambaréné live in the district Isaac located on Rive Gauche. This distr...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number. For the year, see 800. For other uses, see 800 (disambiguation). Natural number ← 799 800 801 → List of numbers — Integers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 Cardinal eight hundred Ordinal 800th (eight hundredth) Factorization 2 5 × 5 2 Greek numeral Ω´ Roman numeral DCCC Binary 1100100000 2 Ternary 1002122 3 Quaternary 30200 4 Quinary 11200 5 Senary 3412 6 Octal 1440 8 Duodecimal 568 12 Hexadecimal 320 16 Vigesimal 200 20 Base 36 M8 36 800 ( eight hundred ) is the natural number following 799 and preceding 801. It is the sum of four consecutive primes (193 + 197 + 199 + 211). It is a Harshad number. Contents 1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1.1 800s 1.2 810s 1.3 820s 1.4 830s 1.5 840s 1.6 850s 1.7 860s 1.8 870s 1.9 880s 1.10 890s 2 References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800s Main article: 801...
"J57" redirects here. For the music artist, see J57 (rapper). J57 / JT3C YJ57-P-3 cut-away demonstrator at USAF Museum Type Turbojet National origin United States Manufacturer Pratt & Whitney First run 1950 Major applications Boeing 707 Boeing B-52 Stratofortress Boeing KC-135 Stratotanker Douglas DC-8 North American F-100 Super Sabre Vought F-8 Crusader Number built 21,170 built Developed from Pratt & Whitney XT45 Variants JT3D/TF33 Developed into Pratt & Whitney J52/JT8A Pratt & Whitney J75/JT4A The Pratt & Whitney J57 (company designation: JT3C ) is an axial-flow turbojet engine developed by Pratt & Whitney in the early 1950s. The J57 (first run January 1950 [1] ) was the first 10,000 lbf (45 kN) thrust class eng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J57/JT3C was developed into the J75/JT4A turbojet, JT3D/TF33 turbofan and the PT5/T57 turboprop. [2] Contents 1 Design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