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北輕南










重北輕南、又稱為南北失衡南北經濟差距[1][2],主要指的是以台灣南部為首的台灣中南部、東部與離島等民眾對於中央政府在區域資源投資建設上長期存在著分配不均、不公的弱勢感受。
[3][4][5][1][6]在台灣的歷史中,臺灣中央政府的政策(是否願意投入資源)對於臺灣城市人口的興衰扮演著重要的角色[6]:51


研究顯示,台灣長期以來的政治改革,存在著重北輕南的問題,也就是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7]的發展成果及重心始終為台北市及北台灣享有,其他地方所獲得之「台灣長久以來經濟發展的果實」與台北市相較之下不成比例。這樣的問題使得許多地方政府的財源仰賴中央政府給予或舉債[8],缺乏地方自主財源。[9]:185[10][11]中國大陸的學者認為這與中國大陸沿海省份與北京市的中央-地方關係相形失色。[4]


根據統計從1980年到2012年間,北部縣市總人口增加368萬,中部縣市增加114萬,南部縣市增加86萬,長期的趨勢是南部人口成長比中部低,中部又比北部低,人口成長的趨勢和距離首都台北市的遠近成反比,此現象被認為是與中央政府整體國土規劃與產業布局的結果有關。[12]


在過去七十年中,中國國民黨作為中央政府的時間共計60年 (1949-2000、2008-2016);民主進步黨作為中央政府的時間為10年(2000~2008、2016~現今),而臺灣南北在經濟與其他方面發展上的差距是中國國民黨長期重北輕南政策的影響。[6][13][4]:85-86[5][1][14]:257[15][16][17][18][19][20][21]


一系列的南北爭議背後潛藏的是臺灣長期以來且持續到二十一世紀的省籍族群問題、資源分配問題、行政區劃、及產業布局衍生出的經濟與社會問題。[6]:v[21][17][18][19][20]




目录






  • 1 历史沿革


    • 1.1 台北市


      • 1.1.1 經濟與財政




    • 1.2 高雄市


      • 1.2.1 美麗島事件


      • 1.2.2 差別待遇


      • 1.2.3 生活環境


      • 1.2.4 媒體觀點


      • 1.2.5 亞洲運動會






  • 2 南北差距


    • 2.1 相對剝奪感


    • 2.2 南北人口差距及影響


      • 2.2.1 房價






  • 3 高等教育與產業轉型


    • 3.1 高等教育及新興產業


    • 3.2 省籍差異




  • 4 工廠在南部 繳稅在台北


    • 4.1 生雞蛋無,放雞屎有


    • 4.2 財政收支劃分法


    • 4.3 土地稅法


    • 4.4 營業稅法


    • 4.5 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




  • 5 族群政治


    • 5.1 南北差異論述


      • 5.1.1 本省人與外省人




    • 5.2 外省人分布與政府部門 (政策決定者)的資源分配


    • 5.3 2000年後統派媒體操作的南北差異論述


    • 5.4 戰南北


    • 5.5 公共電視台的《南部開講》節目


    • 5.6 北漂族的自我認同


    • 5.7 中南部獨立建國




  • 6 社會與文化


    • 6.1 南北矛盾


    • 6.2 南北族群裂痕


      • 6.2.1 韓國瑜的愛河摩鐵摩天輪政見


      • 6.2.2 ECFA文宣


      • 6.2.3 北漂


      • 6.2.4 又老又窮


      • 6.2.5 又老又醜


      • 6.2.6 高雄人只會去海洋音樂中心「借廁所」






  • 7 南北平衡


    • 7.1 政治意識形態對立


    • 7.2 陳水扁政府時期


    • 7.3 馬英九政府時期


    • 7.4 蔡英文政府時期


    • 7.5 學術界




  • 8 備註


  • 9 參考文獻


    • 9.1 參考書目


    • 9.2 其他文獻


    • 9.3 文獻來源群組


    • 9.4 延伸閱讀




  • 10 參見


  • 11 外部連結





历史沿革










研究指出「重北輕南」一詞是由兩股力量驅動著,一股來自民間,意即「重北輕南論述」;另一股則來自政治人物,稱為「南北差異論述」。
「重北輕南論述」由台灣南部人民因資源長期配置不公所產生的弱勢感受驅使著;而「南北差異論述」則是早期台灣的政治人物用以區隔選民種類所創造。[6]


中國國民黨於國共內戰失利後撤退來台,並把撤退來台隨身帶來的大量資金資源及日後執政的科學資源、技術資源、研究資源、人力資源等大部分投放於以台北市為中心的北台灣,加上其日後在執政上重北輕南的作為,使得中南部的各項建設開始大幅落後北台灣。中國國民黨把貿易、商業等產業活動集中布局在北部,輕重工業主要布局在中南部的產業政策在日後台灣面臨產業轉型時,加劇了南北差距。[13]中國國民黨執政期間,北台灣的工商業企業的數量不斷攀升,相形之下,中南部的工商企業數量則持續滑落。[13] 於是北臺灣發展為台灣的經濟與高科技中心,工商業發達,產業以服務業和高附加價值的高科技製造工業為主[13]。而中南部則是台灣的農、林、漁、牧等傳統產業的中心。台灣的水稻產區主要集中在雲林、台南、彰化、嘉義、屏東等台灣西部平原地區。除此之外,台灣的畜牧業和漁業也以臺灣中南部為中心[13]。至於南部的工業仍停留在傳統工業(紡織、食品飲料)以及高污染的重工業及化學工業[13]



台北市



重北輕南這個用來描述民眾感受的詞彙,出現的遠因為:清朝末年到台灣日治時期以來台北逐漸成為台灣政經中心[6]。因為清朝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後,日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成功佔領北部[6]:36,不若日軍在台灣中南部遭遇到歷時長達五個月的頑強抵抗才成功征服全台灣(有出身南部的學者認為「外來統治民族來台灣,居台北,推行殖民地的語言文化,南部外來者人少,殖民文化淺,這是南北差異的主因」[22]),加上日方基於牡丹社事件後,清朝在台北建立許多機構,日軍可直接就近使用、台北鄰近基隆港且距離日本較近便於服務日本人等,是故日方建設台北的積極程度更甚以往。[6]


然而即便如此,當時臺灣的人口仍是有效分流的,而非往北部單向集中。長期的南北分流、中台灣自我分流有效平衡了臺灣各區域的發展[23]


近因則是台北市在國共內戰後「接收大量來自中國大陸隨著國民黨搬遷來台的『 台灣本省人』[註 1]的移民」(截至1995年,全臺灣外省人平均有超過四分之一居住於台北市;全台北市有將近四成的市民為外省人。遷移來台的外省人大多居住在台灣的都市,而台北市是所有都市中最多外省人選擇的目的地,並成為台灣所有行政區裡外省人占比最高的行政區[25][26][22][22])以及自1967年從省轄市升格為直轄市以來,財政所獲得的優勢。此優勢導致其他縣市與台北市的資源產生重大落差。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國民政府將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的主因為「解決台北市長屢屢由非國民黨籍人士當選」的困擾、以及中央政府可藉此直接取得台北市上繳的稅金,是台北市升格後除了台北市之外在財政上的最大受益者,台北市自此不必再向台灣省政府繳納任何費用。[6]:58[16][6][17][18][19][20]



經濟與財政










升格後的台北市地位不但高於其他臺灣的所有縣市,與台灣省政府平起平坐,而且在財政上更是睥睨全台,翻轉連年舉債的情況,年度財政出現結餘。台北市受惠於《財政收支劃分法》對於直轄市可保留較多稅收(特別是營業稅)自用的規定,自此成為全台財政最佳的縣市。與此同時,其他縣市仍受制於財政收支劃分法,導致財政困難,對於公共建設發展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6]:58-59


台北挾著其作為中央政府及台灣省政府所在地的優勢,獲得來自國庫、開始出現結餘的市庫的雙重加持,得以從容支應各式各樣的建設[6]:58-59


後續幾年,隨著臺灣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取得成果,中央政府開始進一步利用此成果所帶來的資金,大舉注資大台北地區的各項公共建設,包辦從河川整治(台北防洪計畫)、違建拆除、開闢綠地、拓寬道路等到兩廳院、台視、中視、華視、世貿中心、國立中央圖書館、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台北市立美術館及台北捷運等各項重大公共建設、中華民國公營事業總部及各式產業布局[6]。台北市的壯大更嘉惠了周邊的台北縣、桃園縣遠至新竹縣、市[27]


統計自1980年代起,臺灣的資源過半極為大量投入以台北市為核心的北台灣[6]。台北成為全台的政治、經濟、金融、文化、傳播媒體與學術的中心。[6]:24



高雄市



中央政府的出口導向政策,在高雄成立加工出口區以及十大建設下的各式各樣的大規模重工業,帶動人口移入,高雄跨越了晉身為直轄市的高門檻—人口破百萬[6]。高雄市終於在1979年正式升格為直轄市[6]


然而高雄人很快就驚覺名為直轄市的高雄市並沒有如同台北一般「集三千寵愛於一身」[6]。許多北高兩市的評比結果都顯示,高雄市除了「汙染」程度勝過台北之外,其他各項指標都輸給台北[6]





行政院近年來所進行的經建計畫方案,尤其是交通建設方面,很明顯的是重北輕南,我們只要注意全島重大交通建設方案,北部所占分量之多即可證明......本席覺得很不公平,因為這些交通建設,本島南部也有迫切需要,何獨北有而南無?
難道南部納稅人所繳納的稅與北部納稅人的稅不同?[6]:84




黃河清, 立法院公報,第74卷,第27期,頁50-51

早在1980年代初期,「環境汙染」就已經位居高雄民眾及高雄市長彼此共同的頭號夢靨[6]。只不過當時的直轄市長皆為行政院指派,因此官派市長重視上級長官的意見更甚於地方民意,不敢忤逆中央,加上戒嚴令實施造就的萬年國會體制,地方民意代表頂多僅能擔任監督台灣省政府的省議員。官派高雄市長實為中央政策的實踐者,而地方民意代表的聲音對於握有各級政府(包含省政府)人事及財政權的中央政府來說,缺乏實質影響力[6]。再者,正因為官派市長並不對民意負責,所以市議會對市長來說,約束力有限,僅扮演著「建議」的腳色,官派市長甚至還能否決市議會的決議[28]。是故,高雄人的感受難以在當時得到關注與回應[6]。而當時的官派高雄市長將高雄的環境汙染問題歸咎於地方缺乏規劃導致「住廠混合」,於是便開始推動「住廠分離」的政策解決問題,言談間並未把石化產業集中在高雄地區視為問題的來源;至於媒體提到高雄書店不足、文化風氣不盛的現象,官派高雄市長則認為是高雄「人口組成」的問題,需透過教育市民來提振市民的文化興趣[6]。然而這些通篇未提及中央政府的說詞,在往後幾年已經漸漸不被主流大眾接受[6]。高雄市的企業認為重要機構與決策者都在台北,除了國稅局與國貿局之外,所有政府機構都以「高雄業務有限」為由謝絕在高雄設點,甚至連工業局都沒有任何單位進駐帶動台灣經濟起飛的「工業城市」—高雄[6][29]


就像升格為直轄市之前的高雄,高雄人在高雄升格為直轄市之後仍要千里迢迢飛到台北洽公,一如往常無法和台北的企業家一般時常與政府決策高層進行「早餐會」、「酒會」等可以直接向層峰表達企業在台北所遇到的問題的社交場合[6]


高雄縣市為主以及部分台南縣市、屏東縣的立委曾多次在立法院表達重北輕南的問題,而行政院長郝柏村曾以「任何國家的建設大抵是以中央政府所在地逐漸向其他地區擴展」回應。「首都優先」成了合理化資源集中在北台灣的理由。[6]


而中央政府遲遲不核准高雄市與高雄港「港市合一」,更使得高雄市平白喪失大量的市庫稅收。高雄市政府的官員曾諷刺地表示,「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台北市,大概早就港市合一了,這類的例子不勝枚舉,只是再一次證明中央的經濟政策失衡罷了。」[6]



美麗島事件


雖然中國國民黨沒有親口證實[15]。但另研究指出,南台灣在美麗島事件等事件上,對於當時執政的中國國民黨的威權挑戰,可能因此造成國民黨在1980年後(即台灣產業轉型階段),大幅縮減對南台灣的經濟支持[30][31][15][32][33],這也是造成臺灣人口開始往北臺灣單向集中的原因之一[32][31][34][15][27][35][36][37]


這段歷史可能解釋了往後數十年,每當台灣逢年過節時,「返鄉人潮為何一路向南?」的疑問[15]



差別待遇





政府的錢投在北部地區,科技經費、經濟發展全部投在新竹以北,制定這些經濟發展政策的人也全部住在新竹以北,這些人頭腦裏面,根本沒有南部地區。[6]:85




梁定澎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所教授), 《空間》1995/11

升格為直轄市的高雄市,市政府在行政體制上的編制安排就出現與台北市政府顯著不同的情形,例如在市政府職責同樣為主管都市建設發展的單位,台北市政府得以將之編制為都市計畫處、建物管理處;高雄市政府獲得的編制則為都市計畫科、建築管理科[6]。相較台北市政府已經正式成立捷運局,同期高雄市政府的捷運局「籌備處」都還未能成立[6]


長期投身於體育界的余政憲就曾說:「我國公共體育設施的興建政策長年來都是重北輕南,我國的北高兩市雖都是院轄市,但由於中央的政策關係,使得高雄在各種體育活動的舉辦上,始終不如台北市。」[6]


高雄在地的環保運動者王家祥也投書媒體訴說著:「當台北市的大安森林公園落成時,高雄市還在擔心爭取到的衛武營自然公園的計畫是否生變;當陽明山國家公園已經落成,柴山卻仍呈現無政府的歡樂狀態;台北市的翡翠水庫有政府要員要喝,全台水質第一;高雄的水質惡化,還得依靠民間的力量催促改善;只是中度汙染的高屏溪,替代興建水庫毀滅一座客家聚落的方案,與台北市優先整治淡水河的計劃比起來,高雄市又得靠民間力量自己爭取。」[6]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系的姚人多教授表示:「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住高雄,當然如其他許多高雄人一樣,面對周遭的環境,常常感到一種莫名的相對剝奪感。尤其當我大到知道高雄明明與台北市一樣是個直轄市,不過卻奇怪的與台北仍有一段不算小的『城鄉差距』時,這種感覺特別深刻。」[6]:68


高雄雖然不是唯一批評中央政府重北輕南的縣市,但由於高雄市是與台北市同屬同一個位階的直轄市,被認為最有資格要求中央政府給予高雄市及中南部相對於台北及北台灣的公平待遇、最具正當性批評中央政府不公平地配置公共資源。[6]:68 事實上,許多台南縣市及屏東縣的政治菁英也是積極地向中央政府表達心聲,亦有屏東縣民投書說明屏東縣的公共建設匱乏,只有產生秘雕魚的第三核能發電廠[6]


陸陸續續,高雄立委又分別控訴中央政府在財政分配、大學設立、交通建設、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博物館、文化藝術設施場館等明顯存在重北輕南的傾向[6]:69


1980年代末,在民主進步黨強力要求政治改革的努力下,國民黨中央對於言論自由的箝制開始鬆綁,而重北輕南的控訴開始廣為流傳,末期官派高雄市長吳敦義也在此潮流下帶領國民黨籍的高雄市立委要求國民黨中央平等對待高雄,不要重北輕南。吳敦義除了要求港市合一、亞太營運中心與高雄鐵路地下化之外,他還認為,高雄市的許多問題乃中央政府長期重北輕南所留下的沉痾[6]:73。吳敦義的高分貝重砲批評甚至落淚控訴國民黨中央,不但累積了自己的政治籌碼、回應高雄市民的民意、淡化自身與國民黨中央政權與在他之前國民黨官派地方首長的關係且讓民進黨喪失作為在野黨的獨特性,也讓重北輕南的議題更加為人所知[6]:73-74



生活環境



由於高雄長期被定位為重工業城市,高雄市區每天有數千輛大型貨櫃車穿梭在市區及高雄港之間,造成市區的道路經常出現坑坑洞洞,高雄市民的生命安全備受威脅。[38][39]



媒體觀點


在媒體的報導下,「南不如北」的印象更加深植人心。除此之外,媒體總是在報導高雄市的時候,探討高雄市究竟落後台北市多少程度;而在報導台北市的時候,比較的對象則換成紐約、東京等國際大都會[6]










[40]



亞洲運動會


1994年高雄市與台北市兩個城市各自競逐亞運的中華民國申辦城市,這是台北市首度受到來自其他縣市的挑戰。原本獲得中華奧會肯定準備最為積極充分,而壓倒性榮獲代表中華民國申辦亞運的高雄市,卻在中央政府屈從台北市政府主張的「首都優先」的大動作反撲之下,要求中華奧會重新評鑑北高兩市。隨後中華奧會以更為懸殊的票數壓倒性的確認高雄市為全台準備最為積極充分縣市。然而中華奧會又再度受到高層壓力,被迫重新選舉代表城市,結果出爐,台北市在意料之下逆轉勝出[6]


然而這樣的結果引起社會大眾一致譴責中央政府重北輕南的政策,並且認為中央政府長期的重北輕南政策將使得南北差距更加惡化[6]。輿論更直指台北市這個天之驕子應該重新省思,不該再將獨攬一切的非我莫屬思維視為理所當然[6]。這樣的撻伐聲浪中,長達數月之久,最後在新任台北市長陳水扁表示無意申辦亞洲運動會後,紛擾多時的南北戰爭才暫告平息[6]:76


將近二十年後,2012年3月25日臺北市政府和FISU簽約,正式展開世界大學運動會的籌辦工作[41]
同月,台北市政府為了全心籌辦台北世大運,選擇放棄申辦二○一九年第十八屆亞洲運動會主辦權,然而台北市政府卻只把決定通知中華奧會評選出的第三順位新北市,沒有通知第二順位高雄市。新北市政府體育處官員說,台北市因為爭取到主辦二○一七年世大運,放棄爭辦二○一九年亞運,但新北市不會因此改變策略,仍以爭取二○二三年的亞運主辦權為目標。因為從沒有同一個城市連辦兩屆,爭取恐怕只是徒勞無功。由於當時台灣城市獲得承辦權的機率頗高,因此時任高雄市長的陳菊表示:「若雙北市政府、中華奧會能即時告知高雄市政府訊息,高雄市就有機會做好萬全準備,如今一切都為時已晚,很可惜。」[42][43][44]兩年後,越南河內因財政困窘放棄2019亞運承辦權,曾有議員在高雄市議會請陳菊爭取承辦,陳菊回應道:「除非中央願意用支持台北世大運的積極態度支持高雄市,否則很困難。從杜哈、廣州到仁川,近年每屆亞運平均花費8百億元,除非中央願意支持,除非中央換黨執政,否則以高市現有財力,很難爭取承辦。2009舉辦世運會連世運會主席Ron都說『那是歷來最好的一次』,但體育署計畫爭取的國際大型賽事根本沒有高雄市,2023亞運也是以新北市為代表。」[45][46]



南北差距



1994年的亞運風波帶起輿論探討台灣南北差距的問題;民進黨立委尤宏更提出《南北差距白皮書》陳述北高兩市在財稅金融、教育資源、文化活動及衛生醫療環境差距的第一本完整論述[6]


1994年起陸續有學術文獻揭露臺灣的區域發展往台北單向傾斜的問題,研究中也以各項數據(包含:預算分配、汙染問題、河川整治順位、公共衛生資源的差距、國際賽事地點、藝文活動數量、大學師生比、......)來呈現北高兩市的差異,控訴中央政府長期重北輕南是多麼的不合理[6]:80-83。也有文獻探討高雄的高等教育發展,抨擊長期集權的國民黨政府將大專院校集中布局在北台灣。1994年的亞運事件激起了重北輕南的知名度及南部人的公民意識。漸漸地,重北輕南成為全國民眾經常性探討的公共議題[6]


長久以來,眾多人士均呼籲中央政府應該致力於弭平南北差距,這些訴求大致可分為四大類:



  1. 硬體建設(交通建設、公共建設、行政機構分支、高等教育機構、文化硬體設施、國家圖書館、藝文表演場所、商業展覽場所等)[6]

  2. 財政分配(預算分配南北平衡、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6]

  3. 首都機能分散(遷都、部分中央部會南遷,例如:農委會遷移到農業重鎮的嘉南平原;工業局遷移到工業大城高雄等)[6]

  4. 重要的文化活動可以移師到台北以外的地方舉辦(例如:中華民國國慶煙火、臺灣燈會等)[6]


也有一股與前述訴求相平行的呼聲認為,高雄人也應該思考高雄有什麼區域優勢,以主動行銷高雄的方式,吸引產業進駐,人才回流。[6]



相對剝奪感


1980年代起,臺灣的新興產業被集中布局於北台灣,台灣的勞動遷徒由傳統的南北分流、中臺灣自我分流,轉變為向北單向集中,這造成距離北臺灣較遠的中部及南部所需負擔的遷徒成本隨著距離增加而變大,而本來就居住在北台灣的人,所需負擔的遷徒成本卻最小,這使得越往南的向北遷徒者所承受的相對剝奪感越大。這些遷徒成本包括但不限於離開家鄉所需付出的時間與路程、租屋、被迫在北台灣負擔沉重物價與房貸、國定例假日的返鄉路途及塞車之苦等[6][47][48]










做為區域發展基礎的學術與教育資源的重北輕南,催化台灣區域發展的失衡,也讓中南部人自年輕求學時期就感受到明顯的南北差距[49][50]


在如此長期結構性的問題下,許多人無從選擇只能到北部就學就業。由於北台灣的人口持續增加,住房需求龐大,導致北台灣的房價和物價居高不下,於是那些被迫遷徒到北台灣的人又得面對在沉重的生活負擔之下,薪水扣除房租、交通費、基本生活所需及社交費用後所剩不多而難以有效儲蓄的困境;再者,居住地與戶籍地不同也常帶來困擾[51];另一方面,若選擇回中南部謀職又會面臨就業機會不多、低薪、發展機會受限的難題[6]:91。中南部人無論選擇留下或離開都會掉入不同的困局[6]:91


這樣的矛盾加深中南部民眾心中的相對剝奪感[6]:91。而時至2010年代,台灣區域發展長期以來的結構性問題短時間內仍難以改善[6]:91



南北人口差距及影響



[12]



房價



研究顯示,北台灣房價高漲原因是中央政府長期重北輕南之經濟布局發展政策所致。[52]


2014年出刊的文獻指出,中央政府長時間未在台灣中南部投資能帶來就業機會的重大建設,使台灣的人口高度集中北部都會區。多數人自然而然加入競逐供給有限的北台灣不動產行列,尤其當北台灣受地形因素影響而平地有限加之不能挪移的特性後尤烈。[52][6]:52



高等教育與產業轉型


台灣中南部的普羅大眾之所以持續呼應且討論「重北輕南論述」,與1980年代以來台灣產業結構轉型,導致勞力遷徙模式從原先的南北分流轉變為向北台灣單向集中及此向北台灣單向集中現象所引發的各種效應有關。[6]


因為找工作是每個人人生旅途中必經的歷程[6]。一個論述的產生,背後都有結構性的因素在支撐,使人們得以聯想和呼應[53]。以社會運動共識動員的角度來說,要讓民眾接受某些社會安排是不符合公平正義的,並非社會運動者單方面提出就能成功,還必須符合民眾對於生活世界的理解,方能水到渠成,激發共鳴[53]。重北輕南一詞就是在中南部民眾心中長期累積的相對剝奪感之氛圍下得以持續被中南部百姓呼應[6]:87-88



高等教育及新興產業


國民政府遷移來台初期,台灣人民普遍無法接受良好、高等的教育,恰逢台灣在那個年代在世界上具有競爭力的主流產業為低技術、勞力密集的加工出口等輕重工業,而國民政府也以「出口導向」的輕重工業政策為施政主軸在全台各處均衡地設置加工出口區、十大建設,此舉有效平衡了臺灣各區域的經濟發展[註 3][23]


1970年代末期,1980年初期,台灣歷經中美斷交、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等震撼教育、加上蔣中正宣布退出聯合國所引起的外交危機開始發酵、中國國民黨的獨裁政權逐步受到黨外人士及美麗島事件等黨外運動的挑戰、及隨著台灣人工資上升,台灣原有的低技術、勞力密集的產業,在世界上慢慢地失去競爭力,出現虧損。在這樣的背景環境下,中國國民黨遂決定將臺灣的產業模式由勞力密集逐步轉型為資本密集的產業,並在歷經「第二次石油危机」後再調整為知識經濟、技術密集的高科技產業和金融業等以知識為資本的高端產業。自此台灣的產業模式從勞力密集逐步轉型為對於知識所學要求較高的產業,然而加上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因政治因素決定將新興產業及高等教育集中布局於北台灣及台北都會區,致使全台各地的人才必須離鄉背井前往台北及北台灣就學並謀職。[23][31][15][32]



省籍差異


根據研究,外省人成為台大學生的優勢顯著高於台灣本省人,如此的差異歷經數十年仍存在。外省人在成為台大學生的優勢上,又比成為大學生的優勢為大。1997-2000年間,相較於全國平均的台大錄取率為0.89%,台北市人口的台大錄取率高達3.06%,其中大安區(全台所有行政區,外省人口最多,外省人比例最高的行政區[54])人口的6.10%會成為台大學生,然而台東縣的比例則只有0.19%。綜合言之,考上大學與外省本省籍,父母教育程度和居住在台北市或其他城市正相關,而考上台大與這些變數的相關程度又更大。[55]


研究指出,根據「家庭收支英语Disposable_household_and_per_capita_income」調查中1975-89年出生世代的家庭背景資料顯示,省籍間父母教育程度的差異仍明顯,臺灣外省人往臺灣都市集中的速度仍較臺灣本省人快,因此未來省籍間教育成就的差異將會持續存在。[56] 這可能與軍公教所需投入子女之教育費用較低、外省人集中在城市,城市比鄉鎮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國語」既是官方語言亦是升學篩選的一道重要媒介、來台的外省族群本身教育程度較高且又獲得政府的許多補貼等因素有關[57][58]



工廠在南部 繳稅在台北




港口、重工業、中油、中鋼、中船、石化工業等經濟生產與經貿活動的生命線,都在南台灣,但生產者 卻無法成為享受者 ,生產地無法變成建設地,如果以高雄為首的南部將一切生產線停擺,不知台北人在缺少石油、電力、物資等情況下如何生活。[6]—《重北輕南,高雄名流齊聲討》





營業稅法:「各省(市)徵收營業稅,應以其轄境為範圍,按營利事業之營業額,依本法分類計徵標的表課徵之。其未規定之營業,比照其性質類似之營業辦理。其無類似之營業者,報由財政部核定之。」


是故,營業稅的繳納地點係以營業行為的發生地點為準;又企業總公司經辦的業務即為訂貨、收款、銷售等營業行為,不同於工廠負責之生產、儲存、送貨等事宜。許多公司行號考慮到台北市的基礎建設完善,企業在營運上較為方便,加上台北市政府財源豐富,連帶對於公司行號的稅捐稽查較為寬鬆,無形中讓企業可以省下許多成本,於是便把企業營運總部設立在台北市。[6]:97-107



生雞蛋無,放雞屎有


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央政府對於南部建設的出發點往往著眼於「發展」、「生產」,而改善民眾生活的大眾運輸建設、高等教育、文化建設等,相較於北台灣來說,形同付之闕如[6][22]





在沒有地球暖化問題時,北部的電廠就規劃使用天然氣,卻要南部人忍受煤炭污染;國民黨的北部菁英將南部當作是廁所廚房,才會準備增加大林的汙染。支持台電的兩位專案小組委員,完全不理會高雄市政府「祇希望不增加污染量」的卑微要求。




《新新聞》周刊1165期

中南部的一種觀點認為,地方上許多包含重工業在內等極可能會造成嚴重環境汙染的產業英语Pollution#Most_polluting_industries[59]在台灣長期扮演著原料生產和資源供應的腳色,地方並因此需要自行負擔維持這些產業運作所需投入之相關行政資源(例如:人力、道路橋梁養護、行政程序、治安、環保、教育、......)以及面對例如環境污染等負面的外溢成本問題。然而這樣的承擔卻一直都沒有得到相稱的財政和建設回饋[6]:97,久而久之,地方老百姓便開始以「放雞屎有,生雞蛋無[註 4]」來形容中南部的工廠和自身處境[6]:97


臺灣中南部長久以來都單方面地將生產成果外送到以台北為核心的北台灣。這樣的現象與「殖民者之於殖民地」的關係十分相似,意即台北等北台灣是殖民者,中南部則是台北等北部縣市的殖民地,殖民者極盡所能地剝削、壓榨遭受其殖民的地方,來滋養母國使之逐漸富裕走向繁榮,而殖民地若有任何建設,當然都是為了母國自身發展所需[6]:98[22]




財政收支劃分法











维基文库标志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財政劃分收支法



早期,財政劃分收支法規定,營業稅屬於地方稅,地方政府徵收地方營利事業繳納的稅款後,30%可由地方政府自用,50%上繳臺灣省政府(省政府),20%提交給省政府統籌分配給其下級政府使用(統籌分配款)[6]:97-107。當時雖然已經有縣市政府向台灣省政府反映,臺灣的經濟結構由農業逐步轉型為勞力密集工業,許多農田轉做為廠房,田賦漸趨式微,營業稅取代田賦成為政府稅收的重要來源,地方政府不僅蒙受田賦短收的損失,卻還須盡義務替多數總公司所在地的台北市政府投入相關公家資源來維護工廠營運,有失公允。但由於台灣所有縣市都是省政府的下級單位,企業無論是向哪個地方政府繳納營業稅,都不會影響省政府的歲入資金,因此省政府在知悉問題後僅表達同情,未有實際改革作為[6]:97-107


隨著台灣從傳統農村社會逐步進入工商業社會,大量外縣市人口遷入台北市,衍生出市區人口擴張問題。中華民國中央政府(中央政府)為了給台北市政府更多資源去完善都市基礎建設,遂於1967年將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台北市政府的上級機關從此不再是省政府而是層級更高的中央政府。[6]:97-107 升格為直轄市的台北市,依照當時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不再需要向省政府繳納所徵得之大部分營業稅[6]:97-107



土地稅法



维基文库标志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土地稅法




營業稅法



维基文库标志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營業稅法




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



族群政治




以區隔選民種類所產生的「南北差異論述」肇因於中國國民黨黨內的省籍鬥爭。[6]


中國國民黨黨內,主要由「非台灣省人」組成的新國民黨連線、非主流派(國民黨內的保守派[60]),為了淡化自身及支持者的外省特徵,試圖將本身與由臺灣本省人組成之【國民黨主流派】(國民黨內的改革派[60])之間的「省籍差異」包裝成「地域差異」,推出以「『台北都會區的中產階級選民』 對比 『台灣中南部鄉村選民』」的劃分方式取代「『外省人』 對比 『台灣本省人』」的論述。[6][60]


「南北差異論述」原本是基於中國國民黨黨內的政治鬥爭而出現,後來隨著國民黨、民進黨兩黨的政黨競爭,漸漸在各項選舉中被強調。1980年代台灣產業開始轉型、及2000年後,「北藍南綠」說法的出現(即為外省人勢力無法到達中南部[13]),再再使南部人與北部人的差異廣泛被討論、論述,甚至出現北部人及台北媒體發表對南部人的歧視性言論,[6]:125[61][註 5]加深未來台灣南北出現嚴重對立與族群衝突的可能。[6]:125



南北差異論述


早期台灣從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化社會的過程中,陸續出現許多台北與中南部環境的描繪。而這些內容都是為了探討社會變遷過程的總體變化以及個體老百姓如何適應這樣的動態轉型。羅大佑曾經在1982年發表《鹿港小鎮》一曲,歌詞提到「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故鄉沒有霓虹燈。」呈現出對於都市化的抗拒。[6]:126 在那純樸的年代,人們關注的是「城鄉差異」而且沒有把「差異」本身賦予「南北」之分和「二元化的優劣歧視」。[6]:127


真正將這些現象投以各式價值判斷的操作起於蔣經國逝世之後,也就是在西元1990年左右,國民黨內的外省人為了與國民黨內的本省人爭奪主導國民黨的核心權力而想出的辦法,並加上以聯合報系為首的統派媒體等台灣威權政體下的「侍從報業」配合炒作宣傳所成。[6][62]


中國國民黨黨內,主要由「非台灣省人」組成的新國民黨連線(國民黨內的保守派[60]),為了淡化自身及支持者的外省特徵,而將外省人眾多的台北都會區美化為「都會中產階級」,而台灣本省人居多的中南部地區則無辜成為他們拿來操作的對象,用以攻擊鬥爭李登輝等國民黨內的本土派[6][60]


這些統派媒體的宣傳策略可以下列方式歸類:


候選人論述



中南部候選人 = 地方候選人= 金權(金牛)、派系 = 不提政見或不談公共議題
台北候選人 = 王建煊、趙少康 = 中產階級 = 社會正義、有政治理想、理性而穩健




李晏甄. 台灣南北對立想像的興起.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國立政治大學. 2011-01 [2017-12-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2) (中文). 


選民論述



中南部選民 = 地方/鄉村民眾 = 教育程度低、不重視公共議題及候選人政見 = 受到派系操控、不反對賄選 = 不關心國家認同問題不關心統獨問題
台北選民 = 都會區民眾 = 知識份子、受薪階級、社會經濟地位高、教育程度高 = 重視公共議題、重視候選人政見 = 具有獨立思考的判斷能力




李晏甄. 台灣南北對立想像的興起.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國立政治大學. 2011-01 [2017-12-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2) (中文). 


教授說法



台大政治系教授胡佛表示:「根據他多年的研究,臺灣選民 投票對人不對事,大部分都不在乎政見,而且越往南部,看政見投票的比率越低。因此他認為,王建煊(為了1992年的土地增值稅事件)的辭職,頂多只能在台北這個高知識水準地區發生影響。北部與中南部的選舉結構南轅北轍,目前中南部的選票完全為派系操縱。」




李晏甄. 台灣南北對立想像的興起.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國立政治大學. 2011-01 [2017-12-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2) (中文). 


本省人與外省人



土生土長於臺灣的李登輝其欲帶領國民黨深耕本土化(臺灣主體性)的政策受到國民黨內外「非臺灣本省籍」大老及臺灣外省人(包含部分外省人第二代,例如:馬英九)的強烈批判[6][63][64][65][66]


蔣經國去世後,李登輝依照中華民國憲法以副總統的身分繼任成為總統,不過因為李登輝是臺灣本省人的身分所以與兩蔣時代的國民黨勢力淵源不深,李登輝剛接任總統,就面臨國民黨外省勢力的猜忌,李登輝便藉著落實臺灣民主改革回應民意,鞏固自己在黨內的地位。[6]:130[62][67]



外省人分布與政府部門 (政策決定者)的資源分配


臺灣光復初期大量的外省人隨著國民政府人員遷席來台,再加上國民政府對於外省人的特別優待,造成臺灣公部門當中有高比例的外省人。[68][69][70]。 外省人受惠於國民黨政府對於公教人員的教育補貼(包括但不限於:教育補助金、各項減免等福利措施[57]),讓他們得以降低教育的投資成本,使得外省人相較於台灣本省人來說,具有較高的教育程度及社會經濟地位。[68]


隨著時間拉長,臺灣本省人與臺灣外省人相比,在軍公教及媒體(傳播媒體)系統之中漸漸不再顯得如同西元2000年前那般非常弱勢,然而這樣的差距一直來到二十一世紀,仍然存在。[71] 至於在非軍公教及媒體系統之中,臺灣外省人的優勢,則隨著台灣的產業轉型,加之政府在九零年代解除戒嚴,與台灣本省人的差距開始越來越不明顯[71]



2000年後統派媒體操作的南北差異論述










2004年五月,遠見雜誌製作了《向南走向北走:消費品味南北大差異》的專題報導,開場白即明確為北部人及南部人下定義。[6]:152 遠見雜誌通篇雖然沒有明確界定何為北部和南部,卻依然可以做出種種南北差異的論述。[6]:152 文獻指出,《遠見》的預設即為「北部人是一群緊跟著時代潮流,行事風格符合當代的『理性』主流價值;南部人則『較感情用事』」,因此北部人在總統的選擇上是精挑細選的「採購」,相形之下,南部人則是不加思索的「打包」[6]:152
























































《台灣南北對立想像的興起》:
《遠見》〈向北走 向南走〉專題中所標舉的南北差異[6]:152
北部 南部
形容詞 都會菁英 鄉土草莽鄉親
特質 個性獨立、比較國際化 直率、熱情、不服輸
談生意的方式 理性 先搏感情[註 6]再來談生意
購物的準則 重視品質 俗擱大碗 [註 7]
訊息接收習慣 雜誌、反覆推敲的理性思考 廣播、容易接收快速的傳播
對品牌的想法 北部民眾理性的求新求變 南部對大眾品牌很「死忠」[註 8]
對產品的選擇 自主意識強 重口耳相傳
價格敏感度 精明北佬 豪氣鄉親
飲食習慣 健康輕食 口味重鹹

雖然《遠見》記者是以客觀且不帶有價值判斷的詞彙來介紹北台灣和南臺灣文化上的差異,不過一旦與當今的主流價值相對照,即可明瞭上述比較中隱含著優劣的價值區別[6]:153


北部人 = 理性 = 自主 = 獨立 = 精明 = 健康輕食。  
南部人 = 不服輸 = 死忠 = 豪氣 = 搏感情 = 喜歡俗擱大碗 = 不追求品質[6]:153

而「理性自主」乃當今社會崇尚的主流價值;相反的「人情、搏感情、口耳相傳等」則非當今社會所崇尚的主流價值,雖然這不代表主流文化就完全不會出現「人情、搏感情、口耳相傳」等言行舉止。而隨著健康知識日漸普及、人們逐漸追求養生之道,北部人被賦予的健康輕食特質顯然較符合當代的正確資訊[6]:153


事實上,早在1990年代,諸如:《遠見雜誌》〈在那遙遠的「地方」〉就已經認為南部有很多「問題」,例如:「過於保守」、「國際觀匱乏」、「藝文水平不高」,而北部媒體認為問題的解決辦法為「讓北部的文明影響南部」[6]:153


綜而言之,這些媒體往往都會有意無意的把北部人暗示為「跟得上時代趨勢的」,南部人則是停留在過去的傳統時代[6]:153,並且以「發現」南部、南部「其實也」很強、很進步等口吻來介紹他們眼中的「南部」[6]:153-154


娛樂性質較強的電視節目,例如中天電視台的《大學生了沒》曾經製播一系列探討台灣南北大學生在食、衣、住、行、育、樂等方面的差異。[6]:3[72][73]



戰南北




戰南北簡言之,就是台灣南北部人口株筆伐、互戳對方痛處[74]。這類的南北戰爭中,通常由北部人為攻方,南部人為守方[74]。戰南北起始於陳水扁當選為中華民國總統後[6]:3,時至今日,南北戰爭的氛圍不但沒有消停跡象,其煙硝味反而持續在各大網路平台蔓延至今[74]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民主進步黨候選人陳水扁當選,而其在南台灣的得票率遠高於第二名的宋楚瑜達20%,因此媒體指出「陳水扁是南部人 選出來的總統」。[6]:3陳水扁的當選,除了讓「南部」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6]:3,各種關於「台灣南北」的議題也持續在媒體發酵[6]:3


約莫同時,網路上開始出現去論戰台灣南北的差異與優劣的戰南北文,論戰的領域從飲食習慣、人群特質、政治局勢、經濟情勢、天氣、房價、物價、穿著、人口數、人口密度、早餐吃什麼、生活步調、人情冷暖、工作量、工作強度......,幾乎涵蓋所有領域[75]。戰南北文中常見網友互相稱呼對方「台北國」、「南部國」、......等讓彼此足以辨識敵我的稱謂,雙方都把一個台灣區隔為兩個截然不同的國度,雙方都認為這兩個國度的人、使用的語言、階級組成、文化水平截然不同,彼此勢不兩立[6]:3。台北國的國民嘲笑南部國國民的穿衣品味、文化水平;南部國的國民則反諷台北國的國民「不曾出國」、自覺高人一等[6]:3。往往北部人的一句無心之言即能成功引戰[74]



公共電視台的《南部開講》節目


2000年起公共電視台開始製播《南部開講》節目,旨在讓「南部」的聲音被北部聽見,同時期望能扭轉北部民眾對於南部的刻板印象[6]:3。陳水扁政府曾進一步核定34.5億元於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興建公廣集團台語台既南部營運中心(台語電視台),然而馬英九政府上任後,中國國民黨黨內意見決定由時任新聞局局長史亞平要求公廣集團重新考量公廣集團台語台既南部營運中心的必要性,從而延宕。[76][77][78][79]



北漂族的自我認同


有論述指出,不少因中國國民黨長期的重北輕南政策所導致結構性的不平等而必須北上謀職的中南部人,腦海中的觀點英语point of view與價值觀常常在不知不覺中被北台灣的環境「同化」,轉而擁抱認同台北優勢階級的價值,把台北的視角與價值觀看做絕對,反過來貶低自己的家鄉,覺得家鄉跟台北不一樣就是粗俗落後。舉例來說,有些LGBT為逃避原生家庭壓力而到台北生活,其中有一些人會看不起自己的家鄉,以至於國民黨打壓LGBT權益這些人會覺得沒關係;但民進黨為LGBT爭取權益卻被這些人瞧不起[80];當北上求學的中南部學子畢業後回到家鄉發現故鄉的生活環境沒有台北那麼便利,會感到難以適應;而在政治上,在台北生活,不太需要接觸到議員跟立委,即便遇到事情往往也不需要尋求地方民意代表協助,但回到家鄉則是因為公務體系的不完善以及基礎建設和相關資源不足,以至於碰到許多議題都得請政治人物幫忙,不然會事倍功半,從而認為「常常請政治人物幫忙」很「腐敗」[81]


北台灣歷經眾多外省人及日本人的同化後,使得北部人的想法較迴異於較少程度受到外來族群同化的中南部人[22][81][80]



中南部獨立建國


英國在殖民蘇丹期間推動分化與限制南蘇丹、北蘇丹交流的「南方政策」至今餘毒未解。許多蘇丹南部的官員和百姓認為,蘇丹的中央政府長期漠視蘇丹南部的發展,導致當地人民的生活水準原地踏步,加上中央政府一直以來不尊重蘇丹南部的的習俗與文化,因此蘇丹南部人不願再當次等國民,要出頭做自己的主人,準備舉行獨立公投。[82]


在臺灣,同樣也有地方領袖在地方遭受同樣的對待下呼籲臺灣的中南部「走自己的路」。[83]



社會與文化


隨著時光推進,在全球化的影響之下,原有在台的加工出口業在世界上漸漸失去競爭力,並開始撤離中南部,轉往中國大陸及東南亞設廠。[23][3][9]許多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面臨中年失業的危機。[23]此時,北台灣的加工出口業雖也面臨大幅衰退,但因有一黨專政的國民黨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引進了許多更高產值的新興產業彌補了舊有產業外移的損失,因此北台灣反倒成為全球化浪潮下的受益者。[23][3][9]


隨著高科技產業在台灣蓬勃發展,獲利驚人,造就許多在高等教育培育下,孕育而成的高收入科技新貴;前述那些中年失業的人基於自身經歷及時代對比,便會嚴加督促其子女認真讀書,避免階級複製英语Social reproduction,繼承父母的貧窮以及在社會上的弱勢地位。[23][27]


在國民黨政府於白色恐怖時期重北輕南政策的影響下[3],北台灣的就業類型相較中南部多元許多,以中南部為家鄉的畢業生,畢業後往往必須面對兩難:留在故鄉接受類別單調、薪資、福利與制度都矮北台灣一截的工作[84][85],還是負擔沉重的生活開銷並遠離摯愛的親人,單獨一人前往人生地不熟的北台灣謀取一份待遇較好且自己較有興趣的職業,但又同時必須承受北台灣狹小又昂貴的居住空間與北台灣高不可攀的房價。[6]:2這導致了「中南部的透天厝空蕩蕩、北台灣的小套房卻擠滿人」的特殊現象。[6]:2[86]



南北矛盾







南方朔等北部學者觀點自認其接觸外來者的包容性較大,因為已經習慣衝突與容忍,並認為南部人大都是鄉下人,世界觀比較小[6]:153;然而在南部的學者觀點中,至今臺灣的話語權仍為「外來者」掌控,台北的日本人、外省人,先後都佔台北市總人口的1/3 ~ 1/4,後來國民政府來台又帶來了一百多萬的外省人,其中大多居北部,使得北台灣本省人的文化、思維模式強烈受到外省人「同化」;而南部外來者人少,殖民文化淺,南部學者認為,「須慎防台灣人被稀釋,頭殼[註 9]被同化」。[22]


來自台北的網紅陳之漢看到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的介紹影片,直呼場館非常壯觀,很高級,又有設計感,但他說:「衛武營花了那麼多錢建設,往後維護成本一定更高,而歌劇等等的藝文表演一般人根本看不懂,接受度不高,這樣一個場館可以為高雄帶來多少收益?衛武營絕對會賠錢,變成蚊子館。」[87]










來自高雄的黃俊銘(英國愛丁堡大學社會學博士、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助理教授)則肯定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的落成,指出南部觀眾不必再忍受高額交通成本,藝術家也不必以「到台北演出」為舞台夢想標竿,南北藝術學子終可有更多彈性選擇,它將深刻連動南部人的藝術與生活世界。[88] 他期待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能海納更多新住民、移工帶來不同品種的文化活力,重新定義台灣藝術文化的能力。翻轉「台北文化=台灣文化」的迷思[88]


黃俊銘在投書的末段寫道:「這麼多年過去了,我親愛的高雄,終於擁有一座『眾人的劇院』,年邁的父母親坐捷運就可抵達年輕時的遠眺,在海港藍天、工業污害交相輝映裡升起希望,我們已感覺知足無比,因為它的名字叫做衛武營國家藝文中心。」[88]


2012年底,2012年元月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勝選後的執政黨國民黨之政策會執行長、雲林出生長大的蔡正元於本身的臉書貼文反駁資源分配不公的問題,並指控「網路上怎麼有這麼多Bumblers? (編注:笨蛋之意)」,解釋道:「台北市只有11.5%的人口卻向中央繳了53.5%的綜合所得稅,就表示台北市民養了半數台灣人口!」且表示「工廠在中南部,卻因為總公司在台北,所以稅繳在台北,不公平。」是鬼扯。認為台北人的所得較高,理所當然繳交較多的個人綜合所得稅並獲得較好的對待。再者,蔡正元宣稱台北市民是拿個人賺的錢繳綜所稅給中央去分配給其他縣市,例如:年產值破數兆元台幣的六輕所在地的雲林縣。[89]他也認為「台北市建設夠好了,應該把錢挪給其他縣市,拉平城鄉差距!」的說法是一種「政治鬥爭」。他批評「其他縣市分了錢,不知感謝,還充滿嫉妒和怨恨」。對於「台北市民是一等公民,其他縣市是二等公民!」的觀點,他更是斥之以鼻,認定是鬼扯!他雖承認「是來自各縣市的人共同打造出今天的台北市」,但也深信「美國集中全國精英打造一個紐約市。日本集中全國精英打造東京市一個城市。中國集中全國精英打造上海市。韓國集中全國精英打造首爾市。」堅持「台灣如果不集中全國精英打造台北市,讓精英分散各地,台北不會有一流大學、醫院、銀行,台灣其他各縣市也不會有,台灣就注定亡國!」[90]



南北族群裂痕





台灣南北僅長300餘公里,卻有「南北」的分野,政府應負最大的責任。主要因素是政府多年來都將南部地區視為生產、工業基地,忽略建設發展。可是台北不僅是政治中心,且成為經濟、金融、與文化中心,不論是人才、資金或是對外聯繫管道,均以台北為核心,用台北的立場與想法看待台灣全省各地,長久對南部建議的忽視,造成南北在文化上、心理上、生活習慣上,甚至價值觀上都有相當大的隔閡[6]:84




陳建平, 1994

1980年代後,由於一些攸關公共利益的社會公共議題[6]:125,讓中南部人與北部人的差異廣泛被討論、論述,甚至出現北部人及台北媒體(諸如:聯合報、經濟日報等)明示或暗示的發表潛藏其自身主觀價值判斷的言論來形容他們眼中居住在中南部的台灣人,諸如用:「未開化的落後偏鄉地方」、「鄉下人」、「落後」、「中下階層」、「想法封閉又保守」、「工人」、「黑手」、「不重視打扮」、「教育程度不高」、「從事傳統產業」、「想不到南部也這麼進步!」、「南部人比較好騙」、「文化沙漠」、「下港人」、「乞丐會看歌劇嗎?」、「又老又醜」、「又老又窮」、「北漂」、台客、等將自身歸類為自認為是優勢族群的詞彙及自身對於中南部人跟不上自以為「優勢」的腳步的獨斷認知[22][91][92][6]:125:1:2[61],而台灣中南部人也以住在天龍國的天龍人來形容不知民間疾苦、高高在上的台北人、北部人。彼此之間一來一往,加深未來台灣南北因貧富差距而出現嚴重對立與族群衝突的可能。[資料群組 1][資料群組 2]





如果有人提議要在台北關渡平原蓋燃媒電廠英语Flue-gas_emissions_from_fossil-fuel_combustion,那是天大的事。大林電廠擴建案,已不單單只是應該核給2座或4座機組這麼簡單的辯證而已,而是這個案子糾纏了許多最根本的問題,包括產業思維、南北長期失衡、能源政策、以及政府一直無法面對高雄地區長期汙染的公平正義等等。[110]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2009

臺灣各式資源向北臺灣傾斜,讓中南部的勞工或是學生無論是為了就業或就學而北上,都付出了比他們的台北同儕更多的代價,無形之中,心中持續累積的相對剝奪感越發濃烈,每當遇到來自北部人的嘲諷,中南部人長期根植在心底那股基於對現實資源配置的不滿情緒就會湧上心頭。那些嘲笑中南部的部分北部人沒能意識到,他們今日所擁有的繁華與進步,其實是建立在剝奪其他縣市的資源之上。這種結構性的不公平,正是長期以來臺灣公共資源分配不平等的結果,時至今日仍難以扭轉。若不能以同情與理解的角度看待弱勢的那方,那麼雙方長久以來的對立是不可倖免的[111][6]



韓國瑜的愛河摩鐵摩天輪政見


2018年,中國國民黨推派自幼生長並生活於台北的韓國瑜為高雄市市長參選人,因而被認為是「空降」。韓國瑜在政見發表會上表示其振興高雄的政見為[112]:在愛河畔興建世界唯一結合汽車旅館 (摩鐵)功能的巨型摩天輪[113],並命名為「愛情摩天輪」。後續將把高雄愛河畔的旅館與之結合,標榜「亞洲任何年輕人度蜜月歡迎你來高雄,上去轉一圈兩小時,做你愛做的事情,不必再另外上賓館;我們請高雄所有『漂亮的小姐』、『沒結婚的』,一個一個(對單身觀光客)拋繡球,一分鐘就可以結婚」[114],韓國瑜興奮地表示這個政見,並補充:「你要基督教、天主教還是佛教,所有儀式都幫你準備好。」[115]
他相信愛河會因此美化起來,猶如「右岸有羅密歐與茱麗葉、左岸有梁山伯與祝英台」,並帶來人潮、且帶動高雄經濟復甦。
[112][116][117]


立法委員邱志偉發文指出:「我們不知道,韓國瑜主委(身兼國民黨高雄市黨部主委)是怎麼看待高雄的?」發文提到,國民黨從1998年失掉高雄市長政權,但其高雄市議會最大黨身分歷經整整十六年,遲至2014年才被民主進步黨取代。「這代表的是,高雄市民其實給國民黨很長時間的機會。但是國民黨長期以來,有沒有認真耕耘高雄市政,有沒有努力想贏回高雄?」呼籲國民黨參選人停止「純粹戲謔發言」[118]。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的政見也引起網友譁然[117]及離鄉在外地打拚的高雄子弟批評[119]


2018年11月7日,韓國瑜再度表示:「愛情摩天輪真的做起來,一定會轟動全台灣、全亞洲。我11月19號辯論會再進一步闡述。」[120][121]



ECFA文宣










































馬英九政府下屬之經濟部所發行的ECFA宣傳文宣[122]
一哥 發嫂

台南人(閩南人)、45歲、傳統產業業務員、五專畢業

新竹人(客家人)、40歲、高階主管、大學畢業
操台語口音的台灣國語
精通國語、台語、英文、日文
得過且過、抱持老二哲學
知性兼感性、已婚職業婦女
全力爭取自身權益(對方少找5元一定討回) 溝通能力佳
不滿別人升遷、從未行動,只會說大話 熱心、主動

嘻哈輕鬆度日,不懂自我提升,沒有危機意識
正在進修EMBA
完全不懂ECFA 客觀求知
只會人云亦云,擔心ECFA影響工作 主動參與公共事務,相當了解ECFA

2009年,馬英九政府為了向台灣人民推銷簡稱ECFA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推出許多文宣,文宣中「反對ECFA」的腳色被設定為出生、成長於中南部的台南市、能說一口流利的台語、正值中年、五專畢業、為傳統產業的業務員、操著台語口音的台灣國語、個性得過且過、抱持老二哲學,但錙銖必較(只要對方少找他那怕只是5元新台幣,他一定立馬討回)、不滿他人升遷,但自己卻只知出一張嘴說大話,從不付諸行動、嘻嘻哈哈輕鬆度日、不懂自我提升、缺乏危機意識、完全不了解ECFA,只會人云亦云,擔心ECFA會影響到自己的工作。[6]:158


諸如此類的論述十足的反映出真實社會的權力不對等:被歸為帶有負面特質的人們,都是社會中的相對弱勢族群;而被認為有正面特質的人,事實上在社會中本來就掌握較多資源。講台語或講帶有台語口音的台灣國語在這類論述中常被歸類為「弱勢族群」的特質之一,而這群「弱勢族群」幾乎都是閩南人,可見這類的論述極具族群意涵。閩南語本身、說閩南語被視為一種負面特質,與國民黨政府長期在中央執政時將閩南語貶抑為「方言」、貶抑與閩南語相關的文化為「低俗文化」並灌輸民眾「說閩南話的人通常是社會上比較不體面的人」的【國語政策】緊密相連。[6]:161 台灣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仍見到這樣的論述,顯見【南北差異論述】本身繼承了過去中國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所建構的外省人對本省人強調的「文化優越意識形態」,持續將「說閩南語、台語」當成是一個人的負面特質。[6]:161


2018年中國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批評高雄市政府編列八千萬做為母語教育經費,他主張把母語教學轉為在家自己教,通過認證把經費轉給家長。[123]除此之外,他要改變政策力推中英雙語教學,將來警察和公務員要升遷加考檢定英文、且公文將採中英文並列[123]




北漂



北漂是2018年中國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引用中國大陸流行詞彙北漂來形容高雄因為缺乏就業機會使得大量高雄年輕人必須自高雄市北上到北方縣市找工作的現象。引起廣泛高雄人的共鳴。[124][125][126]


一個論述的產生,都有結構性的因素在背後支撐,使人們得以聯想和呼應[53]


韓國瑜及國民黨議員等試圖將「北漂」的現象歸咎於民進黨在地方長期執政,藉以爭取在地民眾的呼應與支持。[124]


民主進步黨沒能在十年的中央政府執政期間迅速地扭轉長年重北輕南政策下所造成的結構性的不公平[111][6],成為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在競選過程中的施力點。高雄市成為2018年台灣選舉最受矚目的選區,民進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陳其邁選情備受挑戰[127]。中國大陸報導分析,韓國瑜的崛起可能與台灣長期重北輕南之下,南部人潛意識認為「北部來的人比較優質」,造成長期在地深耕的陳其邁在意识结构上處於相對不利的地位[128]。香港媒體指出,高雄若被國民黨攻陷,民主進步黨将瀕臨土崩瓦解。[129]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葉高華根據人口普查數據和戶籍資料指出,桃園、臺中在升格為直轄市後不但吸納了周邊人口,也吸納了雙北的人口,人口不能算是向「北」移動,且人民並沒有無戶籍的情況,完全可以自由遷移,亦不能算是「漂」,因此台灣並不存在北漂現象。[130]


另有人投書批評韓國瑜將北漂當作選舉語言是對高雄人的一種污辱[131]



又老又窮


又老又窮是中國國民黨2018年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的一句口號[132],韓國瑜說他在高雄的第一句口號就是「高雄又老又窮」[132]。韓國瑜表示他來到高雄九個月,他只想以四個字总结他九個月來對高雄的觀察,那就是:「又老又窮」,因為他認為高雄不但人口老化而且高雄負債全國第一。[133]他說,高雄過去永遠意識形態,一天到晚在搞政治,呼籲高雄市民「腦袋要打開來,給國民黨一個執政機會」[133]


後來「又老又窮」成為韓國瑜競選高雄市長時,常提到的用語,意在嘲諷民進黨地方政府執政不利,但也引起一些中南部人批評[134][135][136]


然而,韓國瑜到台南為中國國民黨台南市長候選人助選的時候卻也說:「台南又老又窮。」[137] 隨即,韓國瑜為中國國民黨嘉義縣長參選人吳育仁助選時也表示:「高雄又老又窮,嘉義縣也和高雄市差不多。」[132]


後來這句口號被前總統馬英九引用,他到屏東縣為中國國民黨屏東縣長參選人蘇清泉站台輔選時候致詞提到「屏東縣在民進黨的長期執政之下,人口外流、產業衰退,與韓國瑜眼中的高雄相近,都是又老又窮」。[138]馬英九更直言,「若非國民黨執政,屏東會繼續衰落。」[138]


當韓國瑜全台巡迴助選來到苗栗縣為國民黨地方執政下破產的苗栗縣政府替國民黨籍的縣長候選人致詞時,卻說「苗栗縣地方政府很會拚經濟」。[139] 引發網友質疑[139]


由於眾多國民黨人物持續在媒體上指摘南部的縣市「又老又窮」,於是又老又窮一詞非常頻繁地出現在台北的傳播媒體上,並引起網民開始探討「台灣哪座城市,是正宗的、毫無疑問的、最老最窮的地方?」幾乎所有中南部縣市都被認為「又老又窮」。[140]


針對韓國瑜巡迴到台南助選時說:「台南又老又窮」,台南市政府強勢回應:「有人像漂鳥,心不在此,當然看不到美麗。」並且提出多項數據反駁韓國瑜的助選口號[141],並附註「台南是台灣的文化首都,『老』反而成就歷史縱深的內涵,這些都是膚淺政客無法體會的。」[142]



又老又醜


又老又醜是2018年中國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用來批評高雄市的口號。[143]國民黨人士李明贤強調,「期盼大家一起支持韓國瑜,讓他順利推翻又老又醜的高雄,打造幸福繁榮新港都。」[144]


不過有從小在地成長的高雄人投書媒體指出:「高雄,我年輕時的故鄉,我在左營海軍基地,前幾年我回高雄數趟,非常驚豔高雄的蜕變,從愛河的改變,到高雄捷運、高鐵、新商圈的設立、世界運動會場所,高雄從暮氣沉沉的高污染城市,蜕變成為一個年輕新興的城市,指著高雄罵又老又醜的候選人是否先照照鏡子,自己是不是又老又醜?」[145]


另一位在德國定居的高雄孩子說:「30年多年前離開高雄來德國,那時的高雄才真是「又老又醜」,近幾十年來,高雄的變化真大,我每一次回到故鄉,每一次都見到變化,真有日新月異的感覺,我為高雄人而自豪。」[146]這位高雄孩子意有所指點出「年輕人善良與純樸,沒有經歷過高雄的昨天,所以也就沒有高雄新舊美醜的比較,憑藉驚語大話吸引人,沒有具體計劃與方略服人」。[146]


高雄在2018年獲得Lonely Planet評選為2018年全球十大旅遊城市的第五位全球最佳旅遊城市[136]


韓國瑜的競選MV《高雄ㄟ讚》,以台灣中南部老歌《西螺七崁》為背景音樂,搭配高雄在地宗教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風景,例如:宋江陣、戲獅甲、電音三太子及佛光山;鳳山、六龜、美濃等區的寺廟及景觀,片中還穿插高雄市區繁忙的街景、一幢幢的高樓大廈、和高雄港區等景色。全片強調「高雄是真的美、是正港的水。」絲毫讓人感覺不到高雄「又老又醜」,反而激起很多人想到訪高雄觀光的動機[147][148]



高雄人只會去海洋音樂中心「借廁所」


2018年十月,中國國民黨高雄市議員候選人、自稱「台北女兒+高雄媳婦」的邱于軒上東森電視關鍵時刻節目說,高雄人到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只是上廁所,沒錢買票進場。[149]接著,邱于軒也提到,海音中心周圍僅有草地及公園,夏天熱的時候,民眾若是進去中心躲太陽,可能會被收取門票,因此民眾也頂多進去中心借廁所、海音中心今年開幕啟用還被說長得像墳墓。[149]



南北平衡






長期以來重北輕南政策遺留下的結構性不平等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就改善南部經濟的部份,政府應積極吸引外商、鼓励大厂到高雄设总部或分部,從而帶動产业群聚效应,增加就业机会;除此之外,政府必須落实劳动检查並健全资方重视劳工权益的意识來改善低薪、劳资环境恶劣的問題。[150]



政治意識形態對立




陳水扁政府時期




维基文库标志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陳水扁總統關於重北輕南的演說



陳水扁政府執政時期,第六屆、第七屆立法院均由泛藍主導。


陳水扁在2000年當選總統後,許多南部社團都呼籲陳水扁政府要努力平衡南北。[6]:3 媒體分析指出,陳水扁在南部的高得票率,反映出南部人對於中央政府長期重北輕南的不滿。[6]:3


文化

核定:故宮中南部院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台中國家歌劇院、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興建、成立客家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151]


經濟

核定:中部科學園區(帶動大台中產業轉型)、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高雄軟體園區、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亞洲新灣區五大建設(高雄展覽館、港埠旅運中心、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高雄捷運環狀輕軌、中鋼集團總部大樓)


體育

核定:世界運動會


交通

核定:烏日文心北屯線、屏東鐵路高架化、高雄鐵路地下化、高雄捷運



维基文库标志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陳水扁政府關於重北輕南的演說




馬英九政府時期



馬英九政府執政期間,第七屆、第八屆立法院均由泛藍主導。


2011年立法院預算中心首度在出版的【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整體評估報告】中,以「台灣南北區域的經濟發展嚴重不均」為題,發現20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中的計畫內容,完全沒有任何跟「高雄海空經貿城」計畫有關的建設。預算中心批評,「顯見馬英九政府仍未能積極嚴肅看待台灣南北區域經濟發展不均將導致的各種嚴重社會問題」[1][152],呼籲政府應嚴肅看待「重北輕南」的問題並亟思解決之道。[153][152]。2012年中央政府要求高雄市政府必須為高雄車站調車場遷移到屏東潮州支付十億元費用,是台灣第一個需要為鐵路地下化調車場遷移而負擔費用的案例[154],馬英九政府也將高雄鐵路地下化作為首個 「鐵路立體化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申請與審查作業要點」的試辦計畫,高雄鐵路地下化的鳳山計畫高雄需付擔45%的興建經費[154]。高雄鐵路地下化是2012年馬英九政府推出「鐵路立體化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申請與審查作業要點」首個試辦的計畫。[155]中央政府據此要求鐵路地下化鳳山計畫,高雄市政府需要負擔的經費比例從25%增加到55%,從27億元增加到約97億元,比中央政府負擔的80億元還多17億元。新財務計畫顛覆了以往如臺北鐵路地下化專案,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所需分攤的工程經費比例。[156]由於「鐵路立體化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申請與審查作業要點」,導致鐵路地下化出口礙於經費因素,只能設在鳳山區大智橋正西方不遠處,其意味著高雄鐵路地下化完工後不但大智橋必須保留之外,火車於住宅密集區(鳳山區北門里)開出伴隨的隧道回音將影響周邊居民日常生活[157][158][159]。由於鳳山計畫的經費拮据,高雄鐵路地下化工程的引道段出口落在鳳山區北門里里內透天厝、大樓林立的住宅區,根據里長表示,北門里長期飽受火車噪音困擾,好不容易等到鐵路地下化,也忍受工程施產生的全天候噪音,里長請求將鐵路地下化延伸至大智陸橋東側,不然里民們也只能抗爭到底[160][159]


交通

核定:國道七號



蔡英文政府時期



第一屆蔡英文政府時期的立法院由泛綠主導。


醫療

台東縣大武鄉南迴公路長期缺乏醫療資源[161][162],台東縣府曾於2012年向馬英九政府提報「大武鄉衛生所暨南迴線緊急醫療照護品質提升計畫」,但因都市計畫變更及用地取得因素遭到中央執政當局註銷。台東縣政府嘗試在2016年再度爭取,歷經多次規劃修改,行政院終於核定新台幣1億4000多萬元的建設經費。[163]


交通


2018年七月,行政院長賴清德南下屏東縣表示,政府已經核定高屏第二東西向快速公路計畫,將全力縮短台灣的南北差距。[164]


核定:嘉義鐵路高架化、高雄捷運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台中捷運藍線


高雄機場南側限高解禁

高雄機場南側限高22.43公尺從1957年公告起已經施行38年。2017年10月18日交通部長賀陳旦說,明年2018年將檢討解除管制,但要10個月的工作時間作業。高雄市府都發局則預估,明年底可以解禁限高。[165]


產業布局

繼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後,2018年7月,政務委員張景森實地走訪高雄表示將以在陳水扁政府以10個月的時間推動中部科學園區計畫的速度推動「高雄第二科學園區」,積極協助高雄產業轉型[166][167]


為了協助高雄產業轉型,2018年行政院長賴清德於行政院會中指示,將高雄新市鎮開發為科學園區,並要求用「最快速」辦理。政務委員張景森指示科技部,依照過往推動中科的經驗,推動初期每半個月召開一次會議、之後一個月開一次會,以打破中科從決策到廠商動工僅花10個月的速度為目標。[167]


橋頭科學園區預計占地436公頃,其中267公頃為產業用地。[168]然而遭到聯合晚報認為賴清德是在「灑選舉支票」[169]。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谷辣斯‧尤達卡)表示,賴清德積極視察各縣市的公共建設,所提及的建設皆有提報計畫,並經行政院核定通過,也包括目前已在執行的公共建設。[169]


2018年七月底,高雄市長代理市長許立明表示,在行政院長賴清德政策支持之下,高雄推動橋頭新市鎮轉型為科學園區,可望在一年內籌設完成高雄科學園區二期,此不僅加速高雄產業轉型,更提昇台灣高科技業的國際競爭力。橋頭新市鎮位於路竹科學園區及楠梓加工出口區的產業廊帶上,周邊還有岡山區本洲產業園區、永安工業區等產業群聚,因此,有效擴充產業腹地之外,更加強產業空間的連結使用。藉由所謂「新市鎮開發」與「園區籌設」雙軌併行模式,亦即科技部進行園區報編的同時,內政部也辦理聯外道路開闢及用地儲備,讓廠商進駐的招商引資,得以零時差同步展開,創造就業機會讓人才留在當地,帶動橋頭新市鎮發展。而和發產業園區將在年底完工、仁武產業園區也預計在年底報編完成。[170]


蔡英文政府並且決定讓長期供應全臺灣軍民用油的中油五輕[171],原用地未受污染部分 中的17公頃土地轉型規劃為擴大綠能科技研究所用地,並設置新材料產業研發園區。[172]



數位科技產業

蔡英文政府考量到台灣的新興數位科技產業過度集中北台灣,長久以來發展以北台灣為重,隨著資源的投入與集中,資通訊硬體業者群聚於新竹縣市、桃園市等地。數位內容、軟體應用等業者則集中於大台北地區。蔡英文政府認為這樣的現象不利於台灣人才在各地的流通與且造成南北無法平衡發展,於是針對地方產業特質,導入新興數位科技應用,協助台灣中南部地區之產業發展。[173]


綠能產業與離岸風電

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是蔡英文政府為達成「風力發電4年計畫」政策與推動離岸風電產業,借重興達漁港之潮差小、交通便利、學研單位資源豐富、支援產業健全等地利優勢,於當地所建置。希望能有效活化興達漁港,並融入當地資源及地方特色以開創新興產業,同時提供海洋科技產業研發及製造基地。[174]


體感產業


2018年10月全台首座體感中心落腳高雄。[175]


體育資源

2017年8月:體育署長林德福表示,雖然2017年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式中間進場中斷,不過最後還是排除困難,讓選手能夠入場,這部分獲得國際領袖(國外體育協會高層人士,包含 FISU(國際大學運動總會)主席、ISF(國際學校體育總會)會長、IOC(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副主席以及許多單項世界運動總會會長等)的正面回應,他們也肯定台灣在處理突發狀況時的能力。[46]
林德福補充,已經向 ISF 提出申辦世界中學生運動會,獲得正面回應,ISF 的技術人員將在這 3 天裡,到桃園市各場館訪視。[46]台中已確定在 2019 年舉辦東亞青年運動會,接下來也希望在高雄舉辦盛大的國際型賽會。[46]


總統府南部辦公室

2016年蔡英文總統出席「總統府南部辦公室啟用茶會」,強調不能只用「臺北的觀點看天下」,並呼籲各界團結努力,為南部打拼。總統致詞時首先以臺語表示,成立南部辦公室是她選前的承諾,希望能有一個與南部鄉親交換意見的地方,「我們說到、也做到了。」總統感謝高雄市長陳菊無償出借高雄市政府的辦公室,讓她南下時,可以在這邊跟鄉親見面聊天,而在南部召集會議的時候也比較方便,不用讓大家長途北上。總統指出,設立南部辦公室有一個指標性的意義,就是政府不能坐在冷氣房裡做決策,不能「只用臺北的觀點看天下」。她因為行程繁忙,常常無法撥出時間到各地走一走,聽聽大家的意見跟想法,現在有了南部辦公室,她就會常常南下,跟鄉親坐下來聊聊,或是交換意見。總統表示,在過去重北輕南、資源受限的情況下,南臺灣依然做出亮眼的地方治理成績,所以只要給南部鄉親更多支持,相信在硬體建設、交通運輸及社會文化等,每一個面向的發展腳步,都會走得更穩、更快[176]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蔡英文也提到,執政者必須時時刻刻將「區域平衡」記在心裡,人民不管住在哪裡,都應受到相同的照顧,所以只要做得到,政府都願意給南部鄉親更多的支持。行政院正在籌畫「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由政府帶頭全面擴大基礎建設的投資,希望能讓下一個世代需要的建設快速到位,並促進地方發展與區域平衡。總統強調,「面向南方,建設南方,重視南部,南部再生」,現在是大家要更團結努力的時候,未來中央與地方政府會有更多也更緊密的合作,希望大家一起為南部打拚、為臺灣打拚。總統府資政張俊雄亦出席。[176]


核定二O五兵工廠搬遷

2016年八月,國防部長馮世寬與市長陳菊簽訂合作意向書,預定2017年底發包,2024年完成遷移到高雄市大樹區。二O五兵工廠佔地五十六公頃位於亞洲新灣區,是高雄轉型發展指標區域。[177]


高雄港市合一

2016年,高雄市長陳菊宣布,高雄市政府與台灣港務公司合資成立「高雄港區土地開發公司」。空喊長達四十年的「高雄港市合一」構想正式跨出一大步。2016年年底,民主進步黨主導的立法院三讀通過預算。2017年資本額一億元,由台灣港務持股五一%、高市府持股四九%的新公司,開始營運。[178]


港務公司總經理郭添貴指出,高雄港區土地開發公司將在未來十年,陸續開發舊港區及周遭一三五公頃土地,要為高雄創造二十二萬個就業機會、帶來約五三OO億元產值。[178]其中,水域區將結合遊艇產業,規劃成亞洲最高端的遊艇碼頭;而三到十號碼頭面積約三十公頃,未來希望引進如環球影城、迪士尼樂園等受歡迎的娛樂產業,以及飯店、購物中心等,發展成商業綜合區。[178]


大林蒲遷村












南高雄:林園石化工業區附近的天空經常是灰濛濛的


馬英九政府估計遷村費用共需要700億元並要求高雄市政府盡快辦理[179],然而高雄市政府無力獨自負擔高額的遷村相關費用,在遷村計畫前途未卜的情形下,遲遲無法開展初步的遷村普查[180]


2016年5月,政黨輪替後,該計畫重新獲得中央政府的支持。11月19日時,行政院長林全率領高雄市長、中油、中鋼、台電董事長以及台灣港務公司總經理前來大林蒲,和當地居民座談,也為當地多年承受的污染,向他們鞠躬致歉,從大林蒲討論遷村議題起,林全是第一位到大林蒲關注的行政院長[181]


獲得中央力挺的高雄市政府於2017年[182],在大林蒲和鳳鼻頭舉辦多場遷村普查說明會[183],並開始進行遷村普查。


一位長期關心空氣環保問題的教授認為,林全內閣向大林浦居民道歉乃「歷史性的一刻」[184]


政府機關

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



學術界



備註




  1. ^ 1949年國民政府及附隨共有約200萬來自中國大陸各個省份的人遷移到臺灣,並主要落腳於北臺灣。人們通常把這批人稱為「外省人」,而1949年前到台灣的人稱為「本省人」,本省人主要包括閩南人和客家人。[13] 外省人約佔當時台灣所有人口的15-20%[24]


  2. ^ 普通話:我們要去台北打拼了,聽說所有好康的都在那。


  3. ^ 參見台灣的環境汙染


  4. ^ 意思即為,只會排泄而不會下蛋的雞。


  5. ^ *經濟日報的社論曾以《財政部長請辭,選舉效應南轅北轍》為題,將北部人比喻為知識分子、受薪階級,並諷刺南部人為「未開化的偏鄉地方」。[6]:128

    • 聯合報也發表許多北台灣與台灣中南部的比較,將中南部的地方選舉候選人歸類為「金權、派系」、不必提政見及公共政策;中南部的「鄉村」選民的特質為:不重視公共議題、不看候選人提出的政見、投票意向深受地方派系操控、對賄選習以為常;北台灣、台北都會區的地方選舉候選人則為負有社會正義及「政治理想」的人;北部的中產階級、都會區選民則為社會經濟地位崇高的知識分子、重視公共議題、重視候選人提出的政見、具備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6]:128



  6. ^ 搏感情乃套交情的意思


  7. ^ 台語,價格便宜,料又多


  8. ^ 台語,忠心耿耿


  9. ^ 台語,頭腦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 李晏甄. 指導教授:苗廷威. 台灣南北對立想像的興起.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國立政治大學. 2011-01 [2017-12-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2) (中文). (註:2011年臺灣社會學會碩博士論文獎得獎論文[185]


  • 柯文欣. 台灣地區區域發展差距之再檢視. 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學位論文. 2009-01-01: 1–165 [2017-12-25] (中文). 



其他文獻






  1. ^ 1.01.11.21.3 邱燕玲. 南北區域經濟發展嚴重失衡…政府重北輕南 立院籲正視 - 政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0-10-02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3) (中文). 


  2. ^ 趙曉慧. 打破重北輕南 蔡英文:執政後3個月內 成立南台灣總統辦公室. Yahoo奇摩新聞、鉅亨網.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0) (中文). 打破重北輕南:民進黨2016年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今(14)日到高雄參訪,她表示,希望能翻轉南部,變成下一個世代經濟發展的領頭羊,要擺脫「天龍國觀點」、「從台北看天下」,若能順利執政,將在3個月內成立南台灣總統辦公室,領導政府全力推動南部再生。 蔡英文表示,一旦民進黨重返執政,會將南北均衡發展,作為國土發展的首要政策;而且也將重新定位南台灣在國際分工的積極角色,至少有3個具體策略,可以用來發展南部的經濟。 


  3. ^ 3.03.13.23.3 陈先才; 杨卓娟. 台湾社会“三中”议题研究. 首页- 厦门大学学术典藏库- Xiamen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2016-05-17 [2017-12-23]. ISSN 1674-31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3) (中文). 以南北差距为例,正是由于在国民党威权时期台湾当局重北轻南政策的推行,南部民众自认受到社会的不公正对待,与象征统治者和资本家的台北有着必然的矛盾情结。 


  4. ^ 4.04.14.2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巩固与深化. Google Books. [2017-12-17] (中文). 


  5. ^ 5.05.1 林富男:鬆綁管制,讓南台灣有感. 南台灣觀光産業聯盟.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3) (中文). 這種情況不但沒有改善,而且更顯嚴重。南台灣的觀光業者期盼,兩岸和平發展的進程,應重視南台灣民眾的意識。 


  6. ^ 6.0006.0016.0026.0036.0046.0056.0066.0076.0086.0096.0106.0116.0126.0136.0146.0156.0166.0176.0186.0196.0206.0216.0226.0236.0246.0256.0266.0276.0286.0296.0306.0316.0326.0336.0346.0356.0366.0376.0386.0396.0406.0416.0426.0436.0446.0456.0466.0476.0486.0496.0506.0516.0526.0536.0546.0556.0566.0576.0586.0596.0606.0616.0626.0636.0646.0656.0666.0676.0686.0696.0706.0716.0726.0736.0746.0756.0766.0776.0786.0796.0806.0816.0826.0836.0846.0856.0866.0876.0886.0896.0906.0916.0926.0936.0946.0956.0966.0976.0986.0996.1006.1016.1026.1036.1046.1056.1066.1076.1086.1096.1106.1116.1126.1136.1146.1156.1166.1176.118 李晏甄. 指導教授:苗廷威. 台灣南北對立想像的興起 (PDF).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2011-01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2-24) (中文). 


  7. ^ Chu, Tu-Bin; Liu, Tsai-Ching; Chen, Chin-Shyan; Tsai, Yi-Wen; Chiu, Wen-Ta. Household out-of-pocket medical expenditures and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in Taiwan: income and regional inequality.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Springer Nature). 2005-09-02, 5 (1). ISSN 1472-6963. doi:10.1186/1472-6963-5-60. 


  8. ^ 調查看天下/當舉債成為地方政府重要財源…|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 2015-07-28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3) (中文). 


  9. ^ 9.09.19.2 全球傳播與國際焦點. Google Books. [2017-12-23] (中文). 


  10. ^ 蔡吉源、林建次, 2005, 〈台灣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 制度與歷史的觀察 (1952-2003)〉, 《財稅研究》, 37 (5): 137-54。


  11. ^ 國家圖書館 期刊文獻資訊網 中文期刊篇目索引:參考文獻列表. Apache Tomcat/4.1.31. [2018-11-11] (中文). 


  12. ^ 12.012.1 鄧瑞兆; Teng, Ruey-Jaw. 高雄都會區產業發展與人口就業之研究. Chung-Hua University Repository. 2014-06-26 [2017-12-17] (中文). 


  13. ^ 13.013.113.213.313.413.513.613.7 葉淑蘭. 說南談北:台灣南北比拚 求同存異 各有千秋. 文匯報. 2014-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5). 從歷史上看,由於台南地區的地理、氣候、物產等自然條件好,台灣南部是台灣經濟開發最早的地區,人們在台南從事各種貿易和生產活動...國民黨把從大陸帶來了大量的資金、科技力量、人力資源投放於以台北為中心的北部地方,這進一步加強了台灣經濟重心的北移。國民黨執政時期,長期「重北輕南」,致使南部地區各項建設落後於北部。國民黨把石化、汽車、鋼鐵和造船等重工業設在南部。這種工業的輕重區分強化了台灣南北差距,在國民黨統治期間,北部地方的工商業企業不斷呈現上升趨勢,而南部則呈下降趨勢。 


  14. ^ 何來美. 台灣客家政治風雲錄.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17. ISBN 9789570848670. 受國民黨主政長期重北輕南及邱連輝的影響,臺灣客家族群的投票行為取向,長期出現北藍南綠的現象,直到2016年總統大選,始被蔡英文打破。 


  15. ^ 15.015.115.215.315.415.5 中央研究院、林季平. 逢年過節,返鄉人潮為何一路向南?. 研之有物│串聯您與中央研究院的橋梁 (tertiary source). 2018-03-21 [2018-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31) (中文). 官方沒有親口證實,美麗島事件等政治挑戰,也可能削弱了當時執政黨對南臺灣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持度。問及會否擔心不同立場的壓力,林季平堅定地回應:「學術研究就是據實以報,真理會越辯越明,只是負面攻擊的話沒意義。」「......獨裁者與煽動者,才是萬惡之源。而借鏡戰爭史,知識份子要勇敢成為阻擋戰爭的防線。」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林季平要以有憑有據的學術研究,涉入勞工之戰,儘管背後會中了許多槍。 


  16. ^ 16.016.1 Andersson, Martin; Klinthäll, Martin. The opening of the North–South divide: Cumulative causation, household income disparity and the regional bonus in Taiwan 1976–2005.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Elsevier BV). 2012, 23 (2): 170–179. ISSN 0954-349X. doi:10.1016/j.strueco.2012.02.001. 


  17. ^ 17.017.117.2 The Geography of Voting Patterns in Taiwan – Ballots & Bullets. School of Politics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2011-11-02 [2018-11-09]. 


  18. ^ 18.018.118.2 Raffer, Kunibert. The economic North-South divide : six decades of unequal development. Cheltenham, U.K. Northampton, Mass: Edward Elgar. 2001. ISBN 978-1-84376-145-7. OCLC 49852584. 


  19. ^ 19.019.119.2 Achen, Christopher. The Taiwan voter.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17. ISBN 978-0-472-05353-7. OCLC 999442809. 


  20. ^ 20.020.120.2 Jinn-Guey Lay, Ko-Hua Yap,and Yu-Wen Chen. THE TRANSITION OF TAIWAN’S POLITICAL GEOGRAPHY (PDF): 773-793. 2008 [2018-11-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1-09). 


  21. ^ 21.021.1 TSAI, CHIA-HUNG. Regional Divide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Taiwan: Evidences from the 2012 Presidential Election. Issues & Studies (World Scientific Pub Co Pte Lt). 2016, 52 (02): 1650007. ISSN 1013-2511. doi:10.1142/s1013251116500077. 


  22. ^ 22.022.122.222.322.422.522.622.7 莊萬壽 長榮大學講座教授. 破解「南北」、「藍綠」的迷思. 台南‧成大會館. 2010-04-10. 外來統治民族來台灣,居台北,推行殖民地的語言文化,南部外來者人少,殖民文化淺,這是南北差異的主因,台北的日本人、中國人,先後都佔有1/3 ~ 1/4的人口,1944年台北市人口40萬,日人佔12萬多,已經是一個說日語的日本城。戰後,中國蔣氏帶來了一百多萬人多居北部,同化力遠超過日治時代。 


  23. ^ 23.023.123.223.323.423.523.6 林季平. 台灣的人口遷徙及勞工流動問題回顧:1980-2000. researchgate.net. 2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0) (中文(台灣)‎). 


  24. ^ What's behind the China-Taiwan divide?. BBC News. 2016-12-03 [2018-11-09]. 


  25. ^ 鍾豔攸. 政治性移民的互助組織-台北市之外省同鄉會(1946-1995) Mainlanders Native Place Associations in Taipei,1946-1995. 台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 1999. ISBN 978-957-9628-51-8. OCLC 45371330 (中文(台灣)‎). 


  26. ^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國民黨的陌路菁英. 遠見雜誌 - 前進的動力. 1993-08-15 [2018-10-24] (中文). 北知青黨部集有眾多重點大學,更不乏知名學者,往往最吸引社會矚目。主張「台灣優先」的世新訓導長莊碩漢批評,北部學界菁英中外省籍居多,又相當程度掌握媒體,他們呈現出的主脈動與社會脈動脫節,而且許多非主流人士過去在威權體制下扮演「壓制性」的角色,今天卻高喊民主,前後不一致 


  27. ^ 27.027.127.2 Lin Ji-Ping. 泥仔, 编. 臺灣勞工的地表歷險記:逢年過節,返鄉人潮為何一路向南?. 地球圖輯隊. 2018-04-04 [2018-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0) (中文). 種種人擇因素下,北部漸成為新興產業的大本營,例如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等等。影響範圍甚至擴展到中壢桃園都會區,從 1990 年至 2000 年,此區人口增加了 31.4% (行政院主計處 2000)。 


  28. ^ 黃振超編纂,《臺北市志》,卷3〈政制志.自治篇〉


  29. ^ 張翰璧. 臺灣全志卷九:社會志經濟與社會篇. 南投縣: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ISBN 978-986-00-6759-0. OCLC 799803809 (中文). 


  30. ^ Lin, Ji-Ping. Taiwan temporary workers and labor margin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segmented labor market, 1991-2010. Arbor: Ciencia, pensamiento y cultura. 2016, 192 (777): 364–381 [2018-05-09]. ISSN 0210-19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0) (西班牙语). 


  31. ^ 31.031.131.2 Lin, Ji-Ping. Taiwan Temporary Workers and Labor Margin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Segmented Labor Market, 1991-2010. Arbor (secondary source) (Departmento de Publicaciones del CSIC). 2016-02-28, 192 (777): a291. ISSN 1988-303X. doi:10.3989/arbor.2016.777n1007. 


  32. ^ 32.032.132.2 Lin, Ji-Ping. Tradition and Progress: Taiwan's Evolving Migration Reality. migrationpolicy.org. 2012-01-24 [2018-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3). 


  33. ^ Lin, Ji-Ping, 2012, “Tradition and Progress: Taiwan’s Evolution Migration Reality”, Migration in The Modern Chinese World, 16.


  34. ^ Lin, Ji-Ping, 2016, “Taiwan Temporary Workers and Labor Margin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Segmented Labor Market, 1991-2010”, ARBOR-CIENCIA PENSAMIENTO Y CULTURA, Vol.192, No.777, 291.


  35. ^ 林季平,2005,〈台灣的人口遷徙及勞工流動問題回顧:1980-2000〉,《台灣社會學刊》,第34期,頁147-209。


  36. ^ 林季平、章英華,2004,〈人力運用擬:追蹤調查資料庫的產過程、應用現況、及未來發展〉,《調查研究》,第13期卷,頁39-69


  37. ^ 林季平、廖高禮,2011,〈台灣失業勞工的遷徙及再就業:初級、回流、及連續遷徙分析〉,《人口學刊》,第42卷第1期,頁1-41


  38. ^ 葛祐豪. 每天數千輛次大車轟隆隆 「高雄最吵道路」完成重鋪 - 生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7-09-29 [2018-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4) (中文). 


  39. ^ 何勁陞. 小港前鎮貨櫃車導致道路損壞 期盼爭取國道七號盡速興建. 亞太新聞網 ATA News. 2018-02-15 [2018-10-29] (中文). 


  40. ^ 媒體重北輕南 蔡英文嘆地方新聞難曝光 - 媒體公民行動網 - NccWatch. 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2007-11-26 [2018-10-31] (中文). 


  41. ^ 世大運簽約 馬總統:全力支持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3-26. 中央社 2012-3-25


  42. ^ 中國評論新聞:台北放棄亞運申辦權 陳菊埋怨不早說. 中國評論新聞. 2012-11-07 [2017-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中文). 


  43. ^ 台北放棄亞運主辦權 張其強:全力辦世大運. 中國評論新聞. 2012-11-05 [2017-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中文). 


  44. ^ 亞運競技水準 遠高於世大運.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2-11-05 [2017-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中文). 


  45. ^ 【更新】高爭取2019亞運陳菊:除非中央換黨執政. 蘋果日報. 2014-05-27 [2017-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中文). 


  46. ^ 46.046.146.246.3 世大運/開幕遭鬧場 林德福:危機處理獲國際肯定. NOWnews、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8/21 16: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3).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47. ^ 城鄉差距究竟有多大?臺灣鄉鎮的 8 大殘酷現實. NPOst 公益交流站. 2016-05-05 [2018-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7) (中文). 


  48. ^ 到台北爭取曝光 地方參選人的難言之隱(動畫). 蘋果日報. 2018-10-19 [2018-10-29] (中文). 


  49. ^ 財團法人十大傑出青年基金會 -- 2014年議題(一):教育資源分配與影響. persons.org.tw. 2015-03-05 [2018-10-22] (中文). 南北資源差異大,多數好的大學集中在北部,首都台北享有較好的大學也有較豐富的大學,許許多多的展覽、活動和企業都在北部,北部的學生能擁有好的教育資源也可以同時參加不同的活動、展覽或是企業實習。 


  50. ^ 李晏甄. 《行南專欄》南部人的相對剝奪感與台北人的中心主義. 《行南》季刊 -- 獨立青年媒體. 2012-04-03 [2018-10-22] (中文). 同樣地,學術資源集中在台北的情況,也使得不同區域的學生有著截然不同的處境。一方面,由於各項資源集中於台北,使得台北地區的學生認為留在台北的效益會比較大,包括資源的取得、因不必在外住宿節省下來的生活費,所以即便他考上了南部的國立大學,他還是寧願選擇台北的私立大學。而對中南部的學生來說,台北所擁有的這些資源,正是他們北上就學的誘因,「到台北這個中心看看」,依然是非常普遍的想法,加上排名前幾名的國立名校都在北部,所以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台北學生較不願南下唸大學,中南部學生卻往北部跑」。 


  51. ^ 台灣關眾. 徘徊在鄉愁與抱負之間.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18-10-21 [2018-10-29] (中文). 


  52. ^ 52.052.1 地政學訊 (PDF). 國立政治大學. 2014 年 1 月 11 日 [2017-12-1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2-17). ......然南北城鄉的租稅負擔更隱含租稅之不公平。舉例而言,根據本年 7、8 月份屏東市、台北市及高雄市於內政部房屋實價登錄網站資料,相同樓高及類似區段的大樓產品,成交總價分別為 320 萬元、3,100萬元及 512 萬元,平均單價則分別為每坪 58,000 元、708,000 元及 134,000元,如以房屋稅占分算房屋賣價之租稅負擔率分別為 0.39%、0.35%及0.31%,看似負擔率相當,但加計該負擔之地價稅後,情形便大不相同,租稅負擔率分別為 0.29%、005%及0.17%,顯示屏東縣民同樣擁有大樓房屋之租稅負擔率竟高於台北市或高雄市居民 6 倍及 2 倍,此種扭曲的不公平稅制實有違量能課稅之基本財稅理論,也是財政當局尤應正視之處。造成北部房價高漲原因,不外乎政府長期重北輕南之經濟政策,人口高度集中都會區,南部鮮少重大建設提供就業機會,自然使得多數人去競逐供給有限的不動產,尤其土地資源不可增加及不能挪移的特性,更推波助瀾這股沛然莫之能禦的漲勢。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53. ^ 53.053.153.2 王甫昌 (1996) 台灣反對運動的共識動員:一九七九~一九八九年兩次挑戰高峰的比較。台灣政治學刊1:129-210


  54. ^ 葉高華. 外省人的人數、來源與分布. 國立台灣圖書館. 


  55. ^ Ming-Ching Luoh. Who are NTU Students?-Differences across Ethnic and Gender Groups and Urban/Rural Discrepancy. 經濟論文叢刊: 113 - 147. 2002 / 03 / 01 [2018-10-25]. doi:10.6277/ter.2002.3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4).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56. ^ 駱明慶(Ming-Ching Luoh).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cross Ethnic and Gender Groups in Taiwan. 經濟論文叢刊. 2001 / 06 / 01, 2 (29): 117 - 152. doi:10.6277/ter.2001.292.2.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57. ^ 57.057.1 謝亞恆.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39期,2004年05月15日. [2018-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30) (中文). 在教育成就上,因為外省族群較多任職於公共部門(軍公教),相對的,對於子女教育的要求則會較高。另外,在教育資源分配上,外省人較多集中在城市,比其他鄉、鎮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所以對於學童在校的成績表現或未來的升學競爭也較為有利;然而在語言使用上,「國語」是官方語言同時是做為升學篩選的一道媒介,語言的確造成了學習上的障礙與挫折,不利於學童在學業成就上的表現。(Chang,1992;楊瑩,1994,1998;蔡淑鈴和瞿海源,1992;Tsai & Chiu,1993;林忠正和林鶴玲,1993;蔡淑鈴,2001)。 


  58. ^ 范雲、張晉芬. 再探台灣高教育成就的省籍差異 (PDF).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259-290. 2010年9月 [2018-10-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25). 


  59. ^ The World's Most Polluting Industries. WorldAtlas. 2018-04-17 [2018-11-11]. 


  60. ^ 60.060.160.260.360.4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hen-Ji Wen-Ti’ in Taiwan, focusing on changes after political liberalization.” In Chung-min Chen et al(eds.) Ethnicity in Taiwan, So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 93-150.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Taipei, Taiwan.


  61. ^ 61.061.1 姚人多. 名家專欄《姚人多專欄》弱智的台北媒體是高雄人的悲哀. 南方快報:全球第一份台灣立場的新聞評論網站. [2018-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5) (中文). 可以確定的是,今日的國民黨正在為過去高度的重北輕南政策付出慘痛的代價。在國民黨幾十年的執政下,「南部」是作為一種頗帶著「異國情調」的「異己」,呈現在那些自認為文明進步的中產階級台北人的認知架構中。在平日台北的媒體上我們不時地會發現「南部人比較好騙」、「南部人的想法與台北人不同」等類似的言論。或者,用一位所謂台北的「資深媒體人」的說法,陳水扁政權是南部「高齡、低階泛綠選民/農民」所支持下的產物。 


  62. ^ 62.062.1 林麗雲. 台灣威權政體下「侍從報業」的矛盾與轉型:1949-1999 (PDF). 台灣產業研究: 89-148. 20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5). 


  63. ^ 陳明通. 《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 月旦出版. 1995年10月.


  64. ^ 張慧英,《李登輝:1988~2000執政十二年》


  65. ^ 薛化元. 總統直選, 條目撰稿人:政大歷史系薛化元教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9-09-24 [2018-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5). 


  66. ^ 黃敬平. 李馬恩仇 力挺到逼宮. 蘋果日報. 2008-03-23 [2018-10-25] (中文). 


  67. ^ 張炎憲,《邁向台灣國家建構的推手:李登輝總統的歷史定位》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2-16.


  68. ^ 68.068.1 吳乃德. 檳榔和拖鞋,西裝及皮鞋:台灣階級流動的族群差異及原因 (PDF). 臺灣社會學研究 (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 1997: 137-16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5). 


  69. ^ 林忠正、林鶴玲 (1993) 台灣地區各族群的經濟差異,頁101-160。見張茂桂主編,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頁27-51。台北:業強。


  70. ^ 蔡淑鈴. 語言使用與職業階層化的關係:比較台灣男性的族群差異. 台灣社會學. 2001 / 06 / 01, (1): 65-111. doi:10.6676/TS.2001.1.65.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71. ^ 71.071.1 蘇國賢、喻維欣. 台灣族群不平等的再探討 (PDF). 臺灣社會學刊. 2007-12, (39): 1-6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0-25). 


  72. ^ 大學生了沒 (cti.college). 11/25(二)大學生南北生活大不同. 隨意窩 Xuite日誌. 2008-11-25 [201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26) (中文). 


  73. ^ 大學生了沒 (cti.college). 10/28(三)外地求學經,我真的好不習慣. 隨意窩 Xuite日誌. 2009-10-28 [201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4) (中文). 


  74. ^ 74.074.174.274.3 李恩. 戰南北鄉民梗大盤點!台灣南部人真的「騎山豬上下班」?. JUKSY 街星. 2017-03-10 [2018-11-01] (中文). 


  75. ^ 馬克. 台灣南北大不同. 今周刊. 2014-03-20 [2018-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9) (中文). 


  76. ^ 【分享】基進黨籲高雄市府積極爭取台語公共電視台 作者:基進黨(基進側翼) -六都春秋 LADO POST. 六都春秋 LADO POST. 2018-04-16 [2018-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9) (中文). 


  77. ^ 爭設公廣南部台 基進青年:執政黨須兌現承諾. 芋傳媒 TaroNews. 2018-04-16 [2018-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4) (中文). 


  78. ^ 重新評估? 公廣南部台可能生變. 苦勞網. 2008-08-27 [2018-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9) (中文). 公廣集團迄未在高雄建台,昨天先在南部新聞中心新建攝影棚因應節目錄影,高雄市長陳菊、台南市長許添財期盼媒體更重視南方觀點。立委管碧玲指新聞局並未編列公廣南部設台預算,「設台可能生變」;公廣總經理馮賢賢坦承新聞局長史亞平要求公廣「重新評估設台政策」。馮賢賢說,史亞平已告知公廣集團要重新評估是否有設台需要,抑或設製播中心即可,史亞平表示國家資源有限,要再評估。 


  79. ^ takaogooday. 被扼殺的高雄電視台——公廣南部台之夢. 高雄好過日. 2017-09-01 [2018-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9) (中文). 在 2008 年馬政府上台後,藍營內部出現不同聲音,儘管一開始表面上仍延續推動此政策,包含立委黃昭順,行政院南服中心執行長羅世雄也都發言表示贊成推動,但卻遭受新聞局打壓。直到 2008 年 8 月,公廣總經理馮賢賢才坦承當時新聞局長史亞平要求公廣「重新評估設台政策」(實質上就是推翻過去政策),此案被打入冷宮。 


  80. ^ 80.080.1 Yung-Chun Fang. 許多移往台北的青年,會內化台北的視角與價值觀,貶低自己的家鄉. 201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6). 


  81. ^ 81.081.1 王立. 這其實是一種透過教育機制,進行階級再複製的過程,進入台北都會區的學生,接受過大台北生活圈恩惠的,會把這種生活型態看做絕對,反過來貶低家鄉的落後與無能。.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18-10-30 [201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30). 


  82. ^ 馬超賢. 南部要獨立(馬超賢). 蘋果日報. 2011-01-15 [2018-10-31] (中文). 


  83. ^ 李怡欣. 南北失衡 許添財:中南部城市必須走自己的路 - 大紀元.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2017-12-01 [2018-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31) (中文). 


  84. ^ 洪雪珍. 給中南部年輕人的忠告:想回鄉?30歲後再說吧 (台北工作,南部工作,想回家,到台北工作,離開家鄉工作,台北 工作,去台北工作,...) - 職場力 - 職場修練 - 非讀BOOK - 商周.com. 商業周刊 - 商周.com. 2017-05-24 [2018-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1) (中文). 


  85. ^ 曾詩婷. 被南部低薪嚇到 人力銀行副總:出了台北,要學會不用《勞基法》看台灣. Yahoo奇摩新聞. 2017-03-18 [2018-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1) (中文). 


  86. ^ 記者翁聖惠/整理報導. 南北差距有多大?鄉下人「看房子」感受最明顯. 好房網News. 2016-05-30 [2018-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3) (中文). 


  87. ^ 徐炳文. 衛武營貴森森 館長:鐵變「蚊子館」. 台灣民眾電子報. 2018-10-24 [2018-10-29] (中文). 


  88. ^ 88.088.188.2 黃俊銘. 黃俊銘/衛武營能否「脫北」,共造深化南方、屬於未來的劇院?. 報導者 The Reporter. 2018-10-12 [2018-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3) (中文). 


  89. ^ 六輕 打通台塑成長血脈|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 2011-04-13 [2017-12-19] (中文). 


  90. ^ 網路上怎麼有這麼多Bumblers?本人講台北市只有11.5%的人口 卻向中央繳了53.5%的綜合所得稅就表示台北市民養了半數台灣人口


  91. ^ 謝捷晃. 讀者投書》南部人您不生氣嗎?韓國瑜、館長一搭一唱 為選舉醜化污辱高雄 - 政治. 新頭殼 Newtalk. 2018-10-23 [2018-10-24] (中文). 


  92. ^ 李晏甄. 《行南專欄》南部人的相對剝奪感與台北人的中心主義. 《行南》季刊 -- 獨立青年媒體. 2012-04-03 [2018-10-22] (中文). 「想不到南部也這麼進步!」網路上一名剛從台中旅遊回來的台北人,興奮地在部落格發表旅遊文,卻引來一陣公幹,並引起了雙方的唇槍舌戰。站在南部的這方,批評著發文者的自大與無知,不僅對於南部的地理定義有問題,而且對於南部存在著深刻的偏見;發文者這方,則無辜地表示,他並無惡意,反問南部人為何對台北人老是充滿敵意? 


  93. ^ 《天龍人的委屈》 19歲女生文章逾5千人分享 - ETtoday新聞雲. ETtoday新聞雲. 2012-02-02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6) (中文). 某用戶簡單的泛藍政治立場表達,後來因為強烈的言詞指稱濁水溪以南—也就是傳統的綠營票倉的「亂投」、「希望和台灣人切割」,之類的偏激甚至污辱性言語出現,導致激起了大批南部網友的不滿和憤怒,在FB上發起串連指責以及希望她公開道歉的活動。......其中不乏死「台北人、死天龍人、滾回台北啊」乾脆不要來]這類的話。 


  94. ^ 社評:沒有不再淹水的治水工程--上報. 上報 Up Media. 2018-08-31 [2018-09-09] (中文). 


  95. ^ 記者 宋珮文 / 攝影 趙立 報導. 電扶梯站左側!天龍國乘客轟南部是野蠻地區 遭肉搜. TVBS. 2018-08-20 [2018-09-09] (中文). 


  96. ^ 高雄捷運座椅生鏽標語貼歪 網憂「南部人做事品質」 - ETtoday新聞雲. ETtoday新聞雲. 2017-10-09 [2018-09-09] (中文). 


  97. ^ 倪世傑, 上報 UP. 【從前瞻到高捷無人,天龍人夠了嗎?】我們繳一樣的稅,為什麼不能享受和台北人一樣便捷的交通. BuzzOrange. 2017-06-21 [2018-09-09] (中文). 


  98. ^ 周麗蘭. 雲林人搭高鐵心酸 :都市人老想壟斷便利. 中時電子報. 2016-08-21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6) (中文). 據高鐵公司統計,7月份的運量,苗栗4萬7000人,彰化4萬1000多人,雲林有8萬1000多人,與台北、台中、台南等大站不成比例,多數以台北為觀點的媒體譏為「蚊子站」。 


  99. ^ 蔡沛宇, 上報 UP. 前瞻建設蓋來蚊子?一位台中人的告白:天龍人永遠無法體會外縣市爛又貴的大眾運輸. BuzzOrange. 2017-05-05 [2018-09-09] (中文). 


  100. ^ 莊楚雯. 北捷700人暴衝被酸「天龍人真弱」乘客怒:酸民懂個屁. 中時電子報. 2018-07-05 [2018-09-09] (中文). 


  101. ^ 蔡永雄. 台北市被稱為天龍國的原因. 東方報網站 - 歡迎光臨. 2014-11-07 [2018-09-09] (中文). 


  102. ^ 北市民反映「天龍國」歧視 南部網友:那下港又何解? - ETtoday政治. ETtoday新聞雲. 2014-10-21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5) (中文). 對於天龍國的說法,台北市長郝龍斌(下圖/資料畫面)曾說過,台北是個友善又熱情的城市,這個說法對市民不公平,但尊重網友言論自由;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連勝文也做過評論,「我覺得這個說法是有些誇張了,台北市民應該是不分你我,共同在同一條船上的夥伴,而不是用階級對抗來分化彼此。我們要團結一致,共創台北的未來。」 


  103. ^ 林雍琁. 住台北超了不起!?天龍人之一句惹怒外地人名言錄 - 鄉民爆卦 - 熱搜話題. OOPS! 新鮮事. 2016-09-02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3) (中文).  已忽略文本“author” (帮助)


  104. ^ 松音 - 【動漫物語】那些天龍人的故事:航海王的特權階級與仇恨 - 想想台灣,想想未來. 想想論壇.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0) (中文). 


  105. ^ 華人健康網. 網友編《天龍國之歌》 諷反癌重症里民 - 新奇 - 影音精選. 華人健康網.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5) (中文). 


  106. ^ 周霖. 點將錄:果然是公文認證的天龍國政府. on.cc東網. 2014-10-23 [201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9) (中文). 


  107. ^ 出生在天龍國就贏了一半?外國網友繪製「深度漫畫」超過20萬網友按讚,告訴你現實社會到底有多殘酷.... LIFE生活網. [2018-09-09] (中文). 


  108. ^ 高雄好過日/南北大淹水比一比,反思口水現象 - ETtoday新聞雲. ETtoday新聞雲. 2018-09-10 [201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1) (中文). 


  109. ^ 陳暉. 【戰南北】一張圖表示天龍人驕傲 網友全怒了. 蘋果日報. 2016-12-04 [2018-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9) (中文). 


  110. ^ 一票之差!大林電廠擴建案 通過2機組.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 2009-07-30 [201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4) (中文). 


  111. ^ 111.0111.1 李晏甄. 《行南專欄》南部人的相對剝奪感與台北人的中心主義. 《行南》季刊 -- 獨立青年媒體. 2012-04-03 [2018-10-22] (中文). 資源的傾斜,使得中南部的勞工或是學生,無論是為了就業或就學而北上,都付出了比他們的台北同儕更多的代價,無形中產生了強烈的相對剝奪感。所以不爽台北的心情並非只是一時情緒衝動的嘴炮,而是根著於現實生活的感受。 當這種相對剝奪感遇上台北人指控南部「落後」,戰爭就會爆發。因為對非中心地區的來說,台北今日所擁有的繁華與進步,其實是建立在剝奪其他縣市的資源,台北佔盡好處而不自覺,台北所擁有的「文明」及其他縣市的相對「落後」,正是公共資源分配不均的結果。但是許多台北人,卻未意識到種結構性的不平等,對於其他縣市缺乏同情與理解,只是武斷地批評它們現代化不足、公共建設低落。 


  112. ^ 112.0112.1 周昭平/高雄報導. 韓國瑜拚市長搞觀光 喊愛河蓋摩天輪摩鐵. 蘋果日報. 2018-05-05 [2018-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4) (中文). 韓國瑜提出發展愛河蓋摩天輪、爭取迪士尼到高雄帶動人流,創造經濟活絡。

    對發展經濟與觀光,韓國瑜提出爭取迪士尼及發展包裝愛河為愛情之河,興建全世界唯一的「愛情摩天輪」,把摩天輪和汽車旅館結合,歡迎亞洲各地年青人來,「上去一小時做愛做的事」,花一分鐘就可以完成結婚,把愛情之河美化起來,「右岸有羅密歐與茱麗葉、左岸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相信可帶動人流、創造經濟產值。
      参数|quote=值左起第37位存在水平制表 (帮助)



  113. ^ 韓國瑜拚市長搞觀光 喊愛河蓋摩天輪摩鐵. YouTube. 2018-04-12 [2018-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4). 


  114. ^ 【人物動畫】韓國瑜敢言 曾說要蓋摩天輪鼓勵市民嘿咻. 蘋果日報. 2018-05-22 [2018-10-20] (中文). 


  115. ^ 記者 劉家耀 / 攝影 周育鋒 報導. 「迪士尼蓋在高雄」 韓國瑜:不惜任何代價│TVBS新聞網. TVBS. 2018-05-05 [2018-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4) (中文). 


  116. ^ 東森新聞. 韓國瑜拚市長搞觀光 喊愛河蓋摩天輪摩鐵. 東森新聞. 2018-05-06 [2018-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4) (中文). 


  117. ^ 117.0117.1 記者周志豪. 遭酸像賣火柴女孩 陳宜民:韓國瑜才像演愛情動作片 - 藍綠各黨拚選戰 - 要聞. 聯合新聞網. 2018-01-22 [2018-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4) (中文). 韓提到幾項重要政見,像是規劃在愛河旁興建「戀愛摩天輪」,轉一圈兩小時,情侶不用上賓館可在包廂辦事,引發鄉民譁然。 


  118. ^ 邱志偉/立法委員. 候選人請先了解高雄處境 再對市政發言 - 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 2018-05-07 [2018-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4) (中文). 


  119. ^ 王時齊. 【非常時齊】韓國瑜輕賤了高雄也輕賤了選舉. 放言Fount Media | 首頁. 2018-10-16 [2018-10-16] (中文). 


  120. ^ 狂喊「嘿嘿嘿韓國瑜凍蒜」 10名夜店辣妹身分曝光!.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03-15 [2018-11-11] (中文). 愛情摩天輪真的做起來,一定會轟動全台灣、全亞洲 


  121. ^ 夜店嗨喊「嘿嘿嘿嘿韓國瑜凍蒜」 長腿十美眉找到惹. 蘋果日報. 2018-11-08 [2018-11-11] (中文). 


  122. ^ 陳慜蔚、蘇聖怡、何哲欣╱台北報導. 一哥發嫂漫畫惹議 經濟部撤ECFA文宣. 蘋果日報. 2009-08-01 [2018-11-03] (中文). 


  123. ^ 123.0123.1 周昭平/高雄報導. 韓國瑜拚市長搞觀光 喊愛河蓋摩天輪摩鐵. 蘋果日報. 2018-05-05 [2018-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4) (中文). 韓國瑜提出發展愛河蓋摩天輪、爭取迪士尼到高雄帶動人流,創造經濟活絡。對發展經濟與觀光,韓國瑜提出爭取迪士尼及發展包裝愛河為愛情之河,興建全世界唯一的「愛情摩天輪」,把摩天輪和汽車旅館結合,歡迎亞洲各地年青人來,「上去一小時做愛做的事」,花一分鐘就可以完成結婚,把愛情之河美化起來,「右岸有羅密歐與茱麗葉、左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相信可帶動人流、創造經濟產值。 


  124. ^ 124.0124.1 YouTube上的20181023中天新聞 北漂能量爆發?高雄選戰關鍵?


  125. ^ YouTube上的20181021中天新聞 台北不是我的家...北漂族吐露「歸鄉好難」


  126. ^ YouTube上的20181026中天新聞 挺韓大集結! 高雄民眾:不要政治要經濟


  127. ^ 【高市長激戰】5萬韓粉擠爆大鳳山拼聲勢  陳其邁選情備受挑戰--上報. 上報 Up Media. 2018-10-26 [2018-10-27] (中文). 


  128. ^ 王昆义. 南进与北漂—解构韩国瑜现象. blog.dwnews.com. 2018-10-29 [2018-10-29] (中文). 


  129. ^ 观察者网. 港媒:高雄若被国民党攻陷 民进党将濒临土崩瓦解. 南台湾_新浪新闻. 2018-10-22 [2018-10-27] (中文). 高雄一旦被攻陷,绿执政即濒临土崩瓦解,民进党在南台湾20、30年的基业将被冲毁。 


  130. ^ 葉高華. 北漂是假議題! 專家3點強調「台灣根本沒這問題」. ETtoday新聞雲. 2018-10-29 [2018-10-30] (-).  引文格式1维护:未识别语文类型 (link)


  131. ^ 鹿谷. 將北漂當作選舉語言是對高雄人的污辱. 新公民議會. 2018-10-20 [2018-10-30] (中文). 


  132. ^ 132.0132.1132.2 韓國瑜又老又窮再加一縣-嘉義中槍. Yahoo!. 2018-10-30. 


  133. ^ 133.0133.1 葛祐豪. 國民黨高市長選舉政見發表會 矛頭指向高雄經濟蕭條 - 政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04-29 [2018-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4) (中文). 


  134. ^ 陳嘉行. 焦糖哥哥致韓國瑜團隊:只會狂喊高雄「又老又窮」,高雄的長相不像台北就叫沒建設? - BuzzOrange. archive.is. 2018-10-29 [2018-10-29] (中文). 


  135. ^ 葛祐豪. 高雄又老又窮? 崗山之眼婚紗秀浪漫滿點 - 生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10-28 [2018-10-29] (中文). 


  136. ^ 136.0136.1 黃良傑. 韓國瑜批又老又窮惹議 網友:高雄獲評2018全球10大旅遊城市 - 政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10-27 [2018-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7) (中文). 


  137. ^ 記者 黃子倩 / 攝影 顧守昌 張立陵 報導. 合體謝龍介 韓國瑜:台南又老又窮盼翻轉│TVBS新聞網. TVBS. 2018-10-30 [2018-10-30] (中文). 


  138. ^ 138.0138.1 方佳琳 報導. 點名屏東「又老又窮」 綠委嗆馬:前元首最有資格│TVBS新聞網. TVBS. 2018-10-18 [2018-10-30] (中文). 


  139. ^ 139.0139.1 韓國瑜讚苗栗「很會拚經濟」 網友酸:又老又窮自助餐. 蘋果日報. 2018-10-30 [2018-10-30] (中文). 


  140. ^ 張達智. 台灣哪座城市正宗「又老又窮」?網友回應超心酸. 中時電子報. 2018-10-30 [2018-10-30] (中文). 


  141. ^ 沈聰榮. 台南市府強勢回應韓國瑜:有人像漂鳥 心不在此 當然看不到美麗. Rti 中央廣播電臺. 2018-10-29 [2018-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30) (中文). 


  142. ^ 邱灝唐. 台南又老又窮? 市府搬數據打臉 - 政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10-30 [2018-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30) (中文). 


  143. ^ 韓批高雄又老又醜 網用這個大反擊!. 三立新聞台. 2018年10月27日. 


  144. ^ 韓國瑜推官方MV


  145. ^ 張昭仁/加州會計師. 回魂吧!誰才是又老又醜?. 蘋果日報. 2018-10-25 [2018-10-30] (中文). 


  146. ^ 146.0146.1 文/田牧(德國). 【民報】【歐洲之聲】從「高雄又老又醜」說起.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2018-10-25 [2018-10-30] (中文). 


  147. ^ 王榮祥. 韓國瑜發表官方MV「高雄ㄟ讚」 看不到又老又窮! - 政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10-29 [2018-10-30] (中文). 


  148. ^ 又老又窮?韓國瑜MV《高雄ㄟ讚》 網讚爆:要去觀光啦


  149. ^ 149.0149.1 王子寧. 高雄人只會去海洋音樂中心「借廁所」?繼又老又窮後 藍議員候選人挨轟歧視. 信傳媒. 2018-10-31 [2018-11-01] (中文). 


  150. ^ 高雄青年“北漂”的真相. 多维新闻网. 2018-10-12 [2018-10-29] (中文). 由于“重北轻南”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政府除了积极吸引外商、鼓励大厂到高雄设总部或分部,进而带动产业群聚效应,增加就业机会,更应先正视低薪、劳资环境恶劣的问题,透过落实劳动检查、健全资方重视劳工权益的意识等,才能提升高雄青年留在家乡发展的诱因。 


  151. ^ 陳水扁力推高雄設台語電視台 馬英九上任一句「重新評估」就不了了之--上報. 上報 Up Media. 2018-08-30 [201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1) (中文). 


  152. ^ 152.0152.1 【10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整體評估報告】 (PDF). 台灣立法院. 2011 [2017-12-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12-24). 


  153. ^ 邱燕玲. 南北區域經濟發展嚴重失衡…政府重北輕南 立院籲正視 - 政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0-10-02 [2017-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3) (中文). 


  154. ^ 154.0154.1 經建會跨域加值 高市多付250億. 臺灣時報. 2012年4月24日 [201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2) (中文). 高雄市政府一年的資本門總預算約二百六十幾億元,如果經建會決定實施這套方案,將對高雄市政府的財政產生強大衝擊。對此,許立明說,很頭痛! 


  155. ^ 鐵路地下化鳳山計畫 陳菊:負擔比例應比照北市-區域情報-MyGoNews買購房地產新聞. MyGoNews買購房地產新聞-兩岸房地產 投資新聞. 2012-03-12 [201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5月22日) (中文). 中央將率先於高雄試辦「鐵路立體化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申請與審查作業要點」,致鐵路地下化鳳山計畫之市府負擔經費比例從25%增加到55%,負擔金額增加近70億元。高雄市長陳菊2012年3月30日表示,高雄鐵路地下化已比台北慢了20年以上,市府只要求比照過去台北市的負擔比例,未來綠色廊道開發亦比照台北無償使用,否則就是中央在政策上 南北不公平。 


  156. ^ 台灣英文新聞. 鳳山鐵路地下化 高市盼降分攤. 鳳山鐵路地下化 高市盼降分攤 | 台灣英文新聞. 2012-03-22 [201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2) (中文). 市府工務局說,鐵路地下化鳳山段工程,總工程費約177億元,納入中央的TIF和TOD新制後,原本高市府只要負擔1/4的工程款,如今變成負擔55%,出資新台幣約92億元比中央要負擔的80億元還多。工務局工程企劃處指出,鳳山段工程預計今年底發包,目前市府編列初期工程預算1至2億元,都還在財政許可能力範圍,一旦到了工程高峰期,預算編列恐非高市府財力所能負擔。 


  157. ^ 陳文嬋. 民眾爭取高雄鐵路地下化延伸案 鐵工局:8-10年才能完工 - 生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6-03-08 [2018-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2) (中文). 


  158. ^ 李怡欣. 鳳山鐵路地下化 許智傑:盼中央提高補助 - 大紀元.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2016-03-08 [2018-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6) (中文). 


  159. ^ 159.0159.1 林宏聰. 擔心噪音 鳳山居民爭取鐵路地下化延伸. 中時電子報. 2016-03-08 [2018-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9) (中文). 


  160. ^ 陳文嬋. 〈南部〉鐵路地下化引道出口 鳳山北門里民反彈 - 地方.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5-03-11 [2018-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1) (中文). 


  161. ^ 記者林松斌、王浩原、謝孟哲/台北、台東報導. 偏鄉醫療悲歌!百公里南迴公路缺醫院 居民「跟路比命長」 - 生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2018-09-28 [2018-09-29] (中文). 


  162. ^ 張雅筑. 南迴偏鄉無醫院…兒不幸送命 老父淚崩:下輩子別生在這了 - 生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2018-09-27 [2018-09-29] (中文). 


  163. ^ 李先鳳. 解決南迴地區醫療缺口 緊急醫療中心動土. NOWnews 今日新聞. 2018-05-26 [2018-09-29] (中文). 


  164. ^ 陳宗傑. 縮短南北差距 賴清德視察屏東交通、醫療建設. NOWnews 今日新聞. 屏東報導. 2018-07-07 [2018-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9) (中文). 


  165. ^ 王淑芬. 高雄機場南側限高 高市估107年底可解禁 - 生活. 中央社即時新聞 CNA NEWS MOBILE. 2017-10-19 [2017-11-13] (中文). 


  166. ^ 王淑芬. 高雄2期科學園區 張景森:用最快速辦理 - 地方. 中央社 CNA. 2018-07-10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0) (中文). 


  167. ^ 167.0167.1 王淑芬. 高科2期在橋頭 張景森緊盯進度 - 即時. 經濟日報. 2018-07-10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0) (中文). 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希望打破過去中部科學園區10個月的紀錄,將會在推動初期半個月開一次會,盯緊進度,落實行政院的政策。高雄近年半導體與電子材料產業熱絡,張景森今天召集科技部,以及高雄市代理市長許立明、副市長史哲現勘橋頭新市鎮後期436公頃土地作為高雄科學園區二期用地 


  168. ^ 高科二期在橋頭 行政院張景森政委指示正式啟動. [2018-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0). 


  169. ^ 169.0169.1 顧荃. 遭指灑選舉支票 政院:公共建設不分黨派 - 政治. 中央社 CNA. 2018-08-20 [2018-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0) (中文). 


  170. ^ 許立明. 中央給力 高雄產業翻轉更有勁. 中時電子報. 2018-07-31 [2018-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31) (中文). 


  171. ^ 李義、林宏聰、柯宗緯、吳江泉. 高雄煉油廠 明吹熄燈號. 中時電子報. 2015-10-31 [2018-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1) (中文). 


  172. ^ 廖禹揚. 五輕原用地 中油規劃發展綠能與新材料 - 即時. 經濟日報. 2017-12-16 [2018-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6) (中文). 


  173. ^ 前瞻基礎建設-數位建設體感科技基地-體感園區計畫(核定本). 行政院. 2018-10-18. 


  174. ^ 經濟部對於外界高雄興達港風電專區「先天不良」恐成蚊子專區回應說明.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 2011-12-26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7) (中文). 


  175. ^ 顏瑞田. 全台首座體感中心 落腳高雄. 中時電子報. 2018-10-27 [2018-10-27] (中文). 


  176. ^ 176.0176.1 總統府南部辦公室啟用 促進地方發展與區域平衡.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17-10-24 [2018-10-23] (中文). 


  177. ^ 黃旭磊. 〈南部〉延宕18年 205兵工廠6年內遷移 - 地方.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6-08-05 [2018-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6) (中文). 


  178. ^ 178.0178.1178.2 黃家慧. 高雄港拚轉型 把閒置空地變黃金. 今周刊. 2017-03-02 [2018-10-26] (中文). 


  179. ^ 唐佩君. 楊秋興支持石化專區 解決遷村 - 大紀元.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2014-08-20 [2017-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4) (中文). 行政院政務委員楊秋興表示,高雄氣爆後管線不回填,但台灣不能沒有石化產業,中央正規劃高雄石化專區,但同時高雄市政府應解決專區周遭居民遷村事宜。楊秋興同時也是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今天接受飛碟電台主持人唐湘龍訪問,針對高雄氣爆後如何兼顧安全及石化產業發展,提出上述看法。 


  180. ^ 王淑芬. 設石化專區 大林蒲居民促遷村 - 大紀元.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2014-08-17 [2017-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4) (中文). 


  181. ^ 王榮祥、洪臣宏. 大林蒲污染數十年 林全傾聽…道歉 - 焦點.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6-11-20 [2017-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4) (中文). 


  182. ^ 謝梅芬. 大林蒲遷村普查一坪換一坪 獲林全院長支持 - 高屏離島 - 地方. 聯合新聞網. 2017-08-04 [2017-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4) (中文). 


  183. ^ 聯合新聞網. 看嘸大林蒲遷村普查內容 高市辦6說明會. 即時. [2017-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9). 


  184. ^ 林全為大林蒲空污道歉 中興教授:歷史的一刻 - 政治.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6-11-19 [2017-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5) (中文). 


  185. ^ 台灣社會學會-歷年得獎名單:台灣南北對立想像的興起. 台灣社會學會-臺灣社會學會. [2018-11-09] (中文). 





文獻來源群組





  1. ^ [6]:2:176[93][94][95][96][97][98][99][100][101][102]


  2. ^ [103][104][105][106][107][108][109]




延伸閱讀




  • 洪雪珍. 給中南部年輕人的忠告:想回鄉?30歲後再說吧 (台北工作,南部工作,想回家,到台北工作,離開家鄉工作,台北 工作,去台北工作,...). 商業周刊. 2013-05-24 [2017-12-11] (中文). 


  • 被南部低薪嚇到 人力銀行副總:出了台北,要學會不用《勞基法》看台灣. Yahoo奇摩新聞. 2017-03-18 [2017-12-11] (中文). 


  • 蘇穩中. 機場捷運3公里花138億,高鐵南延就沒錢.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16-07-01 [2018-11-10] (中文). 


  • 林佳賢. 南北平衡?社會均富?3張圖看台灣南北面積、人口和經濟發展的比較.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2016-03-03 [2018-11-10] (中文). 



參見








  • 台灣南北差距

  • 天龍人

  •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 新十大建設

  • 愛台十二建設

  • 對中國國民黨的批評與爭議


  • 東京一極集中,日本東京的近似情況

  • 台灣獨立




外部連結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Lambaréné

Chris Pine

Kashihara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