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国立大学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Malaysia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的标志

校训
Inspiring Futures, Nurturing Possibilities (英文)
Mengilham Harapan, Mencipta Masa Depan (马来文)
激发希望,创造未来 (中文)
创建时间
1970年5月18日
学校类型
国立公立大学
校监
端姑慕力茲殿下
校長
沙礼花·哈萨·赛义德·哈桑·沙哈布丁教授

本科生人數

17500名(2006-07)

研究生人數

5105名(2006-07)
校址
 马来西亚 雪蘭莪万宜新镇
老校名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
昵称
国大
NUM / UKM
隶属
ACU、ASAIHL、AUN和AUAP[1]
网站
ukm.my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2](英文: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Malaysia,马来文: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简称国大NUMUKM,是位于雪兰莪州万宜新镇的一所公立大学。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是马来西亚五所国立研究型大学之一。其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的2009年度亞洲大學排名中位于51名。[3]




目录






  • 1 建校历史


  • 2 学术机构


    • 2.1 学院


    • 2.2 中心


    • 2.3 研究所




  • 3 住宿学院


    • 3.1 宿舍华团




  • 4 校园团体


  • 5 参见


  • 6 参考文献


  • 7 扩展阅读





建校历史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正式成立于1970年5月18日。其临时校区位于吉隆坡班底谷(Lembah Pantai),当时有3个学院,192名学生。1977年10月,搬迁至现址万宜新镇(Bandar Baru Bangi),其为占地1096公顷的校园。至2007年,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已扩大至具有12个学院,4个研究所和9个学术中心。



学术机构



学院


万宜新镇总校:



  • 工商管理与经济学学院

  • 教育学院

  • 工程与环境建筑学院

  • 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1970年,最初为科学院)

  • 信息科学与资讯科技学院

  • 法学院

  • 伊斯兰教研究学院(成立于1970年)

  •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成立于1970年,最初为文学院)

  • 工商管理研究生学院


吉隆坡分校:



  • 医学院

  • 牙科学院

  • 药剂学院

  • 综合健康科学院



中心



  • 学术促进中心(Centre for Academic Advancement

  • 企业传讯中心(Centre for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 企业策划及传讯中心(Centre for Corporate Planning & Communications

  • 通识教育中心(Centre for General Studies

  • 研究生管理中心(Centre for Graduate Management

  • 信息技术中心(Centr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出版与印刷中心(Centre for Publication and Printing

  • 研究与创新管理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 学生促进中心(Centre for Students Advancement

  • PERMATApintar国家资优中心(PERMATApintar National Gifted Centre

  •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伊斯兰中心(UKM Islamic Centre

  • 马来西亚医疗中心(UKM Medical Centre



研究所



  • 燃料电池研究所(Fuel Cell Institute

  • 环境与发展研究所(Inst. for Environment & Development (LESTARI)

  • 马来西亚与国际研究所(Inst. for Malaysian & International Studies (IKMAS)

  • 民族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Ethnic Studies (KITA)

  • 微工程学与纳米电子学研究所(Inst. of Microengineering & Nanoelectronics (IMEN)

  • 西方国家研究所(Inst. of Occidental Studies (IKON)

  • 空间科学研究所(Inst. of Space Science (ANGKASA)

  • 系统生物学研究所(Inst. of Systems Biology (INBIOSIS)

  • 马来亚世界与文明研究所(Inst. of the Malay World & Civilization (ATMA)

  • 西亚研究所(Inst. of West Asian Studies (IKRAB)

  • 伊斯兰文明社会研究所(Inst. of Islam Hadhari (HADHARI)

  • 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 Institute (UMBI)

  • 太阳能研究所(Solar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SERI)

  • 东南亚防灾研究所(South East Asia Disaster Preven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EADPRI-UKM)


研究生的课程由研究生管理中心管理,该中心成立于1983年。该中心基于兼职和全职提供课程和研究两套方案。



住宿学院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采用基于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合议制。其由13个住宿学院组成,分别:



  • 1. Kolej Dato Onn (A)(拿督翁学院)

  • 2. Kolej Aminuddin Baki (B)

  • 3. Kolej Ungku Omar (C)

  • 4. Kolej Burhanuddin Helmi (D)

  • 5. Kolej Ibrahim Yaakob (E)

  • 6. Kolej Rahim Kajai (F)

  • 7. Kolej Ibu Zain (G)

  • 8. Kolej Keris Mas (H)

  • 9. Kolej Pendeta Za'ba (L)

  • 10. Kolej Tun Syed Nasir (W)

  • 11. Kolej Tun Hussein Onn (Z)

  • 12. Kolej Tun Dr. Ismail(敦依斯迈学院)

  • 13. Kolej Idris al-Marbawi


其中,Tun Syed Nasir和敦依斯迈分别位于吉隆坡及蕉赖分校,而Idris al-Marbawi位于万宜新镇校区外。



宿舍华团



  • 1. 玄华(A)

  • 2. 民华(B)

  • 3. 馨华(C)

  • 4. 汉华(D)

  • 5. 鹰华(E)

  • 6. 佳华(F)

  • 7. 母华(G)

  • 8. 剑华(H)

  • 9. 毅华(L)

  • 10. 敦华(W) (吉隆坡分校)

  • 11. 敦华(Z)(万宜新镇总校)



校园团体


以下为一些较多大学华裔生参与的团体/活动



  • 中秋文娱晚会(PTUKM)[1]

  • 华裔学生理事会(UKM-CCC)[2]

  • 新春联欢盛会(PAPUKM)[3]

  • 新调子音乐工作坊(New Tune Workshop)[4]

  • 民族乐团(OTUKM) [5]

  • 辩论谷[6]

  • 国大佛学联谊会BFUKM [7]

  • 红新月会(BSMM)

  • AIESEC UKM

  • 国大升之家(全升)

  • 国大福利与社会小组(国大福社)

  • 中国留学生协会(CISA)马来西亚国立大学中国留学生协会[永久失效連結]



参见



  • 马来西亚大学


参考文献





  1. ^ http://auap.sut.ac.th/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52&Itemid=82


  2. ^ “国民大学”成历史 UKM新译名国立大学. 星洲網. 2012-07-27 [2017-03-26] (中文). 


  3. ^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 




扩展阅读



  • Official University website

  • Official News Portal


坐标:2°55′11″N 101°46′53″E / 2.91972°N 101.78139°E / 2.91972; 101.78139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Lambaréné

Chris Pine

Kashihara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