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峽飛彈危機





















臺灣海峽飛彈危機
Surface-to-Air Missile Coverage over the Taiwan Strait.png













日期 1995年7月21日—1996年3月23日
地点 臺灣海峽
结果
美國派遣第七艦隊布防周边海域,戰事並未爆發。刘连昆等潜伏于解放军中的间谍身份暴露,不久被判处死刑。
参战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民國
 美國
  美國第七艦隊 第七艦隊(協防臺灣海峽)
指挥官和领导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江澤民,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劉華清,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張震,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遲浩田,國防部部長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張萬年,總參謀長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傅全有,總參謀長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旗 楊懷慶,海軍司令員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旗 于振武,空軍司令員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楊國梁,第二炮兵司令員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姬勝德,總參情報部部長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于永波,總政治部主任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統帥旗 李登輝,總統兼三軍統帥
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旗 蔣仲苓,國防部部長
中華民國參謀總長旗 羅本立,參謀總長
中華民國國防部旗 唐飛,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
中華民國國防部旗 伍世文,副參謀總長
中華民國國防部旗 李建中,副參謀總長
中華民國陸軍司令旗 李楨林,陸軍總司令
中華民國海軍司令旗 顧崇廉,海軍總司令
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旗 高王珏,海軍陸戰隊司令
中華民國空軍司令旗 黃顯榮,空軍總司令
中華民國憲兵旗 曹文生,憲兵司令
中華民國聯勤司令旗 王文爕,聯合勤務總司令
中華民國海巡旗 王若愚,海岸巡防司令
中華民國政戰徽 杜金榮,總政治作戰部主任


 美國
美國總統旗 比爾·克林頓,美國總統
美國海軍軍旗亞奇·雷·克萊門斯英语Archie R. Clemins,第七艦隊司令
伤亡与损失

人民解放军高官劉連昆、邵正宗因间谍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判处死刑。

臺灣海峽飛彈危機(又称第三次台灣海峽危機1996年台海危機)。海峽兩岸關係自198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後以經濟交流為重,本已日趨緩和,1990年代初因東歐、蘇聯巨變,以及六四運動中美關係惡化,美國不再需要拉攏中共對抗蘇聯,轉為拉攏台灣對抗中共,激起雙方衝突,雙方政治關係日趨緊張,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雙方經濟關係並未受到實質影響。


李登輝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初期,曾公開表達「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但在1994年4月,李登輝接受日本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的访问時,流露出台灣主體意識。中共開始對李登辉失去信任,認為李登輝正朝台獨方向發展[1]


1995年,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訪問美國,稱「中华民国在台湾」。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了阻止李登輝在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連任,於是進行準備武力攻台的軍事演習,行動引發危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砲兵部隊和南京軍區分別向台灣外海試射飛彈,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演習,美國則緊急調動兩個航艦戰鬥群進入海峽,海峽一時戰雲密佈。


中華民國政府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試圖以恫嚇行為干涉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但最終適得其反,李登輝順利當選連任[2]。中國方面則原已作好在台超越底線後對台實施一定規模戰術打擊的準備,後因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中間諜問題(即劉連昆案)取消了原計劃。




目录






  • 1 危機歷程


    • 1.1 背景


    • 1.2 軍事演習過程


      • 1.2.1 第一階段


      • 1.2.2 第二階段




    • 1.3 間諜洩密案




  • 2 影響


  • 3 相關條目


  • 4 参考文献


    • 4.1 相關書籍




  • 5 外部連結





危機歷程



背景


1979年1月1日,美国政府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交后,废止与中华民国政府签订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改以《台灣關係法》取代之。《台灣關係法》維持对台在商業、文化及其他方面關係,在军事方面则维持对台军售,但将台湾排除出共同防御体系。


1990年前后因东欧及苏联解體,美国不再需要拉拢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对抗苏联,同時六四事件爆發后,中國國際形象變差,美國转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经济、军事方面的潜在对手,并对中国实施武器禁运。美國再度拉拢中华民国,加强对台军售,但并未将台纳入协防体系。


李登輝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初期,曾公開表達「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但在1994年4月,李登輝接受日本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的访问時,流露出台灣主體意識,中共開始對李登辉失去信任,認為李登輝正朝台獨方向發展[1]


1995年5月22日,美國總統比尔·克林顿决定允许時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於當年6月的第一周到美進行非官方的私人訪問,参加康奈爾大學的畢業典禮,打破了將近17年未有中華民國最高層官員訪美的慣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美國此舉助長了台灣内部謀求獨立的政治勢力的气焰。



軍事演習過程



第一階段


1995年7月至11月23日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飛彈發射及軍事演習,表示抗議李登輝訪問美國。1995年7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通訊社新華社發表新聞宣布中国人民解放軍的二砲部隊將於7月21日至28日間,舉行飛彈演習,朝向距離基隆港約56公里的彭佳嶼海域附近試射。[3]1995年12月19日,美國指派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戰鬥群通過台灣海域。[4]此第一階段大致包含以下行動:[5]



  1. 1995年7月21日至7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國從江西鉛山導彈基地試射東風-15短程彈道飛彈六枚,預定目標距台灣富貴角北方約70海浬處。7月21日1時,距離富貴角北方命中區481公里的鉛山基地以東某地點,先後發射兩枚東風15導彈;7月22日零時跟二時,先後試射兩枚東風15導彈;7月24日二時跟四時,先後發射兩枚東風15導彈,六枚均命中目標區。

  2. 1995年8月15日至8月25日,解放軍南京軍區出動艦艇59艘、飛機192架次,在東引北方約28海浬處,進行海上攻防演練。

  3. 1995年9月15日至10月20日,解放軍陸海空部隊在閩南沿海地區展示艦艇有81艘、飛機610架次。

  4. 1995年10月31日到11月23日,解放軍在福建省東山島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操演,出動兵力包括步兵第91師、艦船63艘、飛機50架。



第二階段


1996年3月8日至3月25日期間,第二次飛彈發射及軍事演習。與此同時,台灣即將在3月23日舉行第一次總統直接選舉。飛彈落點在基隆及高雄外海。當時,有消息稱將攻佔馬祖的東莒島。中華民國國軍以及所屬飛彈部隊隨即進入最高警戒狀態。3月8日當天美國立刻宣佈獨立號航空母艦戰鬥群部署到台灣東北海域。1996年3月11日,美國海軍自波斯灣加派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前往台灣東部海域,預定與獨立號航空母艦戰鬥群會合。[6]另一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潛艇部隊也緊急全部出海抗衡,雙方劍拔弩張。另外,面對一觸即發的臨戰狀態,美國、日本、菲律賓及馬來西亞等國皆已準備自臺灣撤僑。[7][8][9]


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武力威嚇中華民國此一階段的過程:



  • 1996年3月8日至3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福建永安和南平飛彈部隊基地,進行「聯合九六」導彈射擊演習。發射四枚東風15導彈點火升空,越過台灣海峽。3月8日零時與一時,從永安分別試射兩枚東風15導彈,落在高雄外海西南30至150海浬;而同步時間前後不到十分鐘,3月8日一時,從南平發射一枚東風15導彈,落在基隆外海29海浬處。後來,經美國碉堡山號英语USS Bunker Hill (CG-52)神盾艦在屏東小琉球附近海域陸續偵測到4枚導彈。[10]

  • 1996年3月12日至3月20日間,解放軍海、空部隊在東海與南海展開第二次實彈軍事演習。航空兵力之戰術操演和編隊航行、火炮、飛彈射擊及海空聯訓。[11]

  • 1996年3月18日至3月25日間,解放軍海、陸、空部隊展開第三次登陸聯合作戰的軍事演習,演習地點平潭島離台灣的島嶼不足70海浬。演練項目包括三棲登陸、空降及山地作戰演練。

  • 歐美國家部份觀點認為,解放军當時想攻佔中華民國的部分控制島嶼以恫嚇中華民國政府,但目標不是東莒而是孤立海上的烏坵島。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此未作官方正式評論。


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力威嚇,當時的中华民国國軍還沒有任何可執行「源頭反制」的武器裝備,基於解放军的導彈威脅,一度束手無策。時任參謀總長的羅本立一級上將當年因此下令要求中山科學研究院,將4枚天弓二型飛彈緊急改造成為地對地戰術飛彈,並前推部署在某外島。稱為「天弓2S」彈。只要解放军對台灣本島發射飛彈,就以此彈實施反擊。此外,中華民國陸軍一個工蜂六型多管火箭連、一個M60A3戰車營,秘密從台灣部署至金門,其中一個工蜂六型多管火箭排更部署到最前線的大膽島,瞄準廈門電廠等目標,一旦解放军攻台,國軍便即刻實施報復攻擊。此外中華民國海軍海虎號潛艦,滿載魚雷潛伏在共軍船團必經海域,長達1個月之久,執行密令的艦長,即為現任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參謀本部在大選前也秘派國防部作戰、情報主管兩名中將(其中一名是帥化民),親赴美國,向美國軍方高層說明我方因應方案,並帶回美方承諾。[來源請求]



間諜洩密案


據中華民國前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六處副處長龐大為說,1996年時,解放軍一份「聯合九六一」演習計划被间谍劉連昆洩露給中華民國。這份計划顯示,如果選舉出現「最壞的結果」時,「聯合九六一」軍事演習隨時可以變成真正的軍事行動。當時中華民國政府獲得此一計划後,立刻傳達此一消息給美國,美國因而派遣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與獨立號航空母艦靠近台海,以具體行動阻止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力攻台的軍事企圖。解放軍後來在美國壓力下,修改了這項行動方針,採取「三不原則」,即一、發射飛彈不會飛越台灣本島上空,二、海軍空軍不超越台海中線,三、即使舉行登陸演習,不會實際去占領台灣的島嶼等。解放軍在演習時發射了飛彈,但沒有使用實彈的彈頭。


1996年台灣進行首次總統民選,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台灣周遭海域进行導彈演習,當時台灣軍情局六處副處長龐大為特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劉連昆會面,獲得相關導彈演習機密資料後,即將機密資料交付李志豪帶回台灣,但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臥底的李志豪也將資料送回中華人民共和國,導致劉連昆身分曝光。 [12]


3年後即1999年,劉連昆的身份在潛伏於台灣軍情局的間諜李志豪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国家安全部密報後暴露[13],连同邵正宗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军事法庭判处死刑。不久,他们入祠中華民國國民革命忠烈祠。[14]



影響




相關條目




  • 台灣海峽

  • 台海現狀

  • 台灣問題

  • 台灣海峽危機

  • 台灣海峽兩岸關係

  • 中國人民解放軍

  • 《一九九五閏八月》

  • 國共內戰

  • 中華民國國軍

  • 愛國者飛彈

  • 台灣關係法

  • 中華民國-美國關係

  •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

  • 台灣獨立運動

  • 美國對台軍售列表

  • 中國人民解放軍對臺灣飛彈




参考文献





  1. ^ 1.01.1 回顾惊心动魄的5次台海危机.中國台灣網.


  2. ^ 9/102509.pdf 中國大陸快速崛起對台灣的影響 请检查|url=值 (帮助) (PDF). : 42~43. 


  3. ^ 臺海危機十年來的省思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02-16.


  4. ^ 美軍航空母艦訪港時機引揣測,〈TVBS〉


  5. ^ 中國軍演十個月 美航艦入台海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9-27.,《自由時報》


  6. ^ 台海軍事衝突時美國干預之可能性分析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7-12,《國家政策論壇》


  7. ^ 〈台海緊張他們也怕怕,菲律賓擬定撤僑計畫〉,《經濟日報》。1996年2月28日。


  8. ^ 〈美與大馬安排撤僑準備作業〉,《聯合報》。1996年3月19日。


  9. ^ 〈日首相指示研擬撤僑對策〉,《聯合報》。1996年3月24日。


  10. ^ 亓樂義:96軍演 我曾考慮把事情搞大 逼國際介入,《中國時報》。2006年3月8日


  11. ^ 童振源:1996台海危機虛實,《中國時報》。2006年3月1日


  12. ^ 雙面共諜臥底9年 軍情版無間道 | 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 [2018-03-27] (中文(台灣)‎). 


  13. ^ 陳耀宗. 曾害多位台灣特工被逮「雙面諜」李志豪近日可望假釋出獄. 風傳媒. 2015-10-11. 


  14. ^ 陳世昌. 1句空包彈 李登輝勝選 情報網碎. 世界新聞網. 2010-09-05. [永久失效連結]



  • 張淑雅:〈Nancy Bernkopf Tucker, Taiwan, Hong Kong, and the United States, 1945~1992: Uncertain Friendship〉


相關書籍



  • 《如果中共跨過台灣海峽》:1995年4月,張旭成,允晨文化,ISBN 978-957-8983-49-6

  • 《臺灣有沒有明天?:臺海危機美中台關係揭密》:1999年2月,李潔明,圓神出版社,ISBN 978-957-607-347-2

  • 《戰區飛彈防禦與台海安全》:2000年2月,林宗達,時英出版社,ISBN 978-957-8890-46-6

  • 《全球化下的台海安全》:2003年7月,蘇進強,揚智文化,ISBN 978-957-818-523-4

  • 《台海安全的危機與轉機〉:2004年10月,巨克毅,鼎茂圖書,ISBN 978-986-122-270-7

  • 《平可夫看後冷戰三場區域衝突與台海危機》:2006年7月,平可夫,漢和信息,ISBN 978-988-99137-0-0

  • 《捍衛行動:1996台海飛彈危機風雲錄》:2006年11月,亓樂義,黎明文化,ISBN 978-957-16-0753-5



外部連結



  • 1996年臺海危機內幕

  • 九五、九六年台海危機


  • 中共在台灣海峽的目標[失效連結]


  • 美國在台海危機的角色[失效連結]

  • 柯林頓政府臺海危機決策制訂過程─個案研究


  • 中國臺海試射的導彈被美方撈獲 揭出技術機密[永久失效連結]

  • 危機與武力使用:1995-1996年臺海危機的再省思

  • 台灣對於大陸在1995-1996年及1999-2000年武力威脅的反應

  • 危機管理的理論與實踐-1996年美國政府處理臺海飛彈危機的研究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Lambaréné

Chris Pine

Kashihara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