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与契丹之战






















高丽契丹战争













日期 993-1019年
地点 朝鲜半岛北部
结果
第一、二次契丹军事胜利,高丽政治胜利 第三次高丽军事胜利
参战方

高丽

契丹
指挥官和领导者

高丽成宗王治
徐熙
康肇†
高丽显宗王询
姜邯赞

萧太后
辽圣宗耶律隆绪
韓德讓
蕭遜寧
耶律敌烈
蕭排押
兵力

208,000人 (第三次战争)

号称800,000人 (第一次战争) 400,000人 (第二次战争) 100,000人 (第三次战争)

高丽契丹战争指的是10世纪到11世纪发生在今中国和朝鲜边境附近的契丹(遼國)对高丽的三次侵略战争。遼國虽然打赢前两次战争,但未获政治优势。第三次战争以遼國的失败告终,保州的领土纠纷成為兩國關係的遺留問題。[1]




目录






  • 1 背景


  • 2 高丽契丹关系


  • 3 辽的扩张


  • 4 第一次高丽契丹战争


  • 5 第二次高丽契丹战争


  • 6 边界冲突


  • 7 第三次高丽契丹战争


  • 8 后续


  • 9 参考文献


  • 10 参见





背景


高句丽被唐朝和新罗灭亡之后,突厥被唐朝从中亚赶出。8世纪中期,回纥在蒙古高原取代了突厥的位置,但其统治并不牢固,840年以后,回纥西迁西域和中亚。随着回纥,唐朝和渤海国的衰落,契丹在今内蒙古崛起,并开始扩展自己的疆土。907年,唐朝灭亡后,中国陷入了长年的内乱。911年,渤海受到契丹威胁,求助于朝鲜半岛正在衰落的新罗。在朝鲜半岛后三国时期,渤海又向新罗的后继者高丽国求援。[來源請求]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继回纥之后,在今天中国的北部又一个强国建立。



高丽契丹关系


918年,高丽在朝鲜半岛取代了新罗。926年契丹攻灭渤海。许多渤海贵族纷纷逃往刚刚成立的高丽。922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机派特使赠送高丽马匹和骆驼。不过,高丽太祖在渤海被灭之时,却吸纳渤海遗民并打算北伐。942年,契丹又送给高丽50匹骆驼意图与高丽建交。 这次被高丽太祖回绝,并把来使放逐到孤岛将骆驼都饿死了,史称万夫桥事件,这次事件导致了长期契丹与高丽的对峙。



辽的扩张


946年,契丹入侵中原企图控制整个中国。但随着宋朝对中原的统一,以及辽内部纷争,这一企图一直未实现。962年高丽和宋朝结盟,开始北伐。由渤海遗民在鸭绿江中游地段建立的定安国,也加入高丽和宋的联盟一起讨伐契丹。与此同时,契丹在辽圣宗耶律隆绪之母萧太后的领导下最终克服内部纷争。985年宋遣监察御使韩国华出使高丽,欲共谋契丹,高丽王王治开始并未答应,宋朝对他恩威并施,高丽最终同意。为避免两线作战,辽遣使赴高丽请和。高丽未敢妄动,辽于7月开始备战高丽,最终因道路泥泞未成行。986年契丹征服定安国。991年契丹袭击鸭绿江下游的女真,之后又发动了对高丽的进攻。



第一次高丽契丹战争


993年农历五月,西北地区女眞就通知高丽,契丹密谋出兵,但高丽未有反应。80万辽兵出发,越过鸭绿江大举入侵高丽西北部。八月女眞再报高丽,高丽才派遣诸道兵马齐正使。十月高丽以侍中朴良柔为上军使、内史侍郞徐熙为中军使、门下侍郞崔亮为下军使,在北界防御契丹。闰十月丁亥日高丽成宗到西京,又到安北府。双方在蓬山郡展开激烈战斗,最终萧逊宁率领的辽军攻破蓬山郡,俘高丽先锋军使尹庶颜,高丽最终将契丹大军控制在清川江,萧逊宁无法前进,回撤。高丽派徐熙请和罢兵。


见识高丽的反侵的迅速和坚决,契丹意识到以武力征服朝鲜半岛的代价将是巨大的。于是契丹开始与高丽进行谈判要求高丽同意成为辽的藩属国,并每年朝贡。


契丹的要求在高丽宫中引起争论。一些高丽大臣认为,答应契丹的要求可以避免更大规模战争的发生。但大多与契丹交过锋的武将都纷纷反对。正当高丽宫廷为是否答应契丹的要求相互争论的时候,契丹穿过清川江,直达高丽军队大本营——安州。虽然契丹后来被高丽打退,但契丹的突袭,引起高丽宫廷的惊慌。高丽宰相徐熙请命与契丹谈判,明确表示高丽为高句丽的继承者,对渤海领土有继承权。承诺向契丹称臣纳贡,断绝与宋朝关系,但是女真阻碍纳贡道路,高丽要求得到鸭绿江南部土地,并出兵打击鸭绿江以南的女真势力。[2]


考虑到高丽与宋联盟对契丹的巨大威胁,契丹同意撤退并将鸭绿江以南的领地让给高丽。高丽同意与宋断交并向辽称臣,双方交换了战俘,契丹撤退到鸭绿江以北。第二年,高丽与契丹正式建交,睦邻友好。高丽国王受辽册封,使用辽年号,按协议也暂时中断了与宋朝的联系。不过994年六月高丽派元郁到宋朝请宋军帮助高丽报仇,宋以“北鄙甫宁不宜轻动”为由拒绝。只是优待高丽使者后遣还。[3]



第二次高丽契丹战争


担心契丹再次来犯,高丽成宗在清川江和鸭绿江之间修筑了6座城堡。之后又恢复了与宋朝的外交来往。辽圣宗耶律隆绪对此很不满,要求成宗交出所建的6座城堡。成宗立即回绝。高丽与辽国的关系也开始紧张起来。


1004年,契丹辽圣宗和萧太后率军大举入侵宋朝。1005年,契丹与宋朝结成澶渊之盟,宋向契丹输岁币30万两,双方保持边境和平。1009年高丽发生军变。高丽抗辽大将康肇杀死高丽穆宗,拥立穆宗堂叔王詢为王,即高丽显宗。1010年,高丽尙书、左司郞中河拱辰攻击东女真,兵败。高丽和州防御郞中柳宗怀恨在心,设计招引95名女真人到和州馆会面,埋伏军队将其全部杀死。事后高丽于五月甲申日将河拱辰、柳宗发配海岛以示惩戒,但女眞就此向契丹申诉。耶律隆绪趁机以为穆宗报仇为由策划战争。


七月初一契丹派遣给事中梁炳大将军那律允来高丽质问杀害穆宗之事。八月初一高丽派人到契丹展开外交,九月派遣左司员外郞金延保到契丹问候秋季,左司郞中王佐暹将作丞白日升到契丹东京修好。十月初一高丽以康兆为行营都统使,检校尙书右仆射上将军安绍光为行营都兵马使,少府监崔贤敏为左军兵马使,刑部侍郞李昉为右军兵马使,礼宾卿朴忠淑为中军兵马使,刑部尙书崔士威为统军使,率兵三十万军于通州备战契丹。[4]当天女真向契丹进良马万匹,表示愿意协同攻打高丽,被允许[5]。癸丑日契丹给事中、高正合门引进使韩杞来高丽宣战,高丽派知政事李礼均、右仆射王同颖到契丹请和。十一月初一高丽派起居郞姜周载到契丹贺冬至。契丹将军萧凝来高丽宣布辽圣宗将亲征。


十一月初十(一说十六)[6]辽圣宗率步骑兵四十万,号义军天兵,渡鸭绿江,围兴化鎭。高丽守将杨规、李守和等固守不降。次日,崔士威等分兵从恧顿、汤井、曙星三路,从龟州向北攻击契丹,失利,辽圣宗让通州城外农民穿锦衣,带信件,后跟兵三百余人,送兴化鎭劝降,被拒绝。辽军二十万,屯于麟州南无老代,二十万进至通州,辽圣宗移军铜山下。康兆分兵为三,隔水步阵,以剑车排阵击败辽军,但最终被辽军先锋耶律盆奴,详稳耶律敌鲁击败,康兆退保通州(辽史作铜州)。次日康肇复出,在通州失利就擒。辽国右皮室详稳耶律敌鲁抓走康肇及副将李立,追杀数十里,缴获粮饷、铠仗,歼灭高丽军3万[7]。耶律隆绪多次要康肇投靠辽国,但康肇不肯。于是辽圣宗耶律隆绪将他处死。[8]。辽兵伪造康肇书信劝降。十三日,高丽通、霍、贵、宁等州全部投降。萧排押兵至奴古达岭,击败高丽军。高丽金训、金继夫、李元、申宁汉、伏兵于缓项岭抵抗。十六日高丽王遣使请和,辽军禁止军人掠夺,以政事舍人马保佑为开京留守,安州团练使王八为副留守。辽派太子太师乙凛率骑兵一千,送马保佑等赴京。十七日,高丽守将卓思正杀辽使者韩喜孙等十人,率兵出城阻拒辽军,马保佑等回营。乙凛率军攻击卓思正,卓思正于是奔赴西京(平壤)。


十二月辽兵攻克郭州。两天后辽兵至淸水江,高丽安北都护府使、工部侍郞朴暹弃城逃跑。次日辽兵至西京,焚中兴寺塔,围城。次日辽军克肃州。圣宗率军围城五天后,未能攻克,于是歇驾于城西。高丽礼部郎中渤海陀失前来投降。高丽重新任用河拱辰、柳宗。壬申日夜,高麗顯宗与后妃南逃。甲戌日到杨州,令河拱辰及户部员外郞高英起奉表请和。辽国派萧排押、耶律盆奴攻开京,击败高丽军队。


1011年农历正月初一辽圣宗、萧排押、耶律盆奴率兵入开京焚掠,宫阙民屋皆被焚。高丽显宗到广州。丁丑日高丽扈从诸臣听说使者河拱辰等全被辽军逮捕,皆惊惧逃跑。惟侍郞忠肃张延佑、蔡忠顺、周伫、柳宗、金应仁不去。次日高丽王到鼻脑驿,壬午日到长谷驿。占领开城后,耶律隆绪感觉到战线拉得太长,军队补给没有保证。担心高丽会反攻,耶律隆绪决定向北撤退。高丽借机追击契丹。乙酉日辽兵退。丙戌日高丽王过仁义县,到水多驿,次日过芦岭入罗州,乙未日回驾到伏龙驿,戊戌到古阜郡,己亥到金沟县,庚子到全州留七日。壬寅日杨规、金叔兴战死。癸卯日辽军渡鸭绿江回国。投降的地区起而反叛,而且在严冬,大雨,军队陷于群山之中,在最后渡回鸭绿江之前被迫丢弃了许多武器与装备。[9]年底契丹杀害河拱辰。


高丽史记载辽军撤走时经过龜州,別將金叔興與中郞將保良擊契丹兵斬萬餘級,楊規掩擊契丹兵於無老代,斬二千餘級。解救被虜男女三千餘人,又在梨樹大战追至石嶺斬二千五百餘級,解救被虜千餘人,後三日又戰於余里站斬千餘級,解救千餘人,当天三戰皆捷,復邀其前鋒於艾田攻擊辽军,斬千餘級,契丹大軍到来,楊規與叔興終日力戰,兵盡矢窮,战死。契丹兵渡鴨綠江时,鄭成追擊,契丹兵很多溺死。楊規以孤軍旬月七戰。奪回被虜人三萬餘口。獲駝馬器械不可勝數[10]


四月乙丑高丽工部郞中王瞻到契丹感谢撤军。


辽圣宗耶律隆绪要求高丽将所建的6个城堡交出,并要求显宗到辽国东京辽阳向辽国表示臣服。显宗深知这意味着,高丽成为契丹的藩属。因此坚决回绝。虽然辽国在战场上取胜,但这并没给契丹带来什么好处。



边界冲突


1013年6月辽圣宗派遣中丞耶律资忠到高丽,索还鸭绿江以东女真故地。高丽拒绝并扣留耶律资忠。1015年辽国舅详稳萧敌烈,东京留守耶律团石率军讨伐高丽。正月辽军在几个边界州县设防并建造了跨越鸭绿江的一座被严密防守的永久性浮桥。筑东西城,攻击高丽未克;又兵围兴化城,不克。三月契丹侵龙州。女眞二十艘船侵犯狗头浦被击败。四月庚申日契丹将军耶律行平到高丽要求高丽交还六城,被高丽拘留。九月甲寅日契丹又派监门将军李松茂来索六城。


辽圣宗命北府宰相刘慎行为都统,枢密使耶律世良为副都统,殿前都点检萧屈烈为督监,再率大军来伐通州。 兴化鎭大将军郑神勇、别将周演、散员任忆、校尉杨春*、大医丞孙简、太史丞康承颖等引兵出战,契丹阵亡七百余,高丽郑神勇等六名将领阵亡。契丹攻宁州城不克,退军。高丽大将军高积余、将军苏忠玄、高延迪、散员金克、别将光参等追击,战死。辽军虏走兵马判官王佐、录事卢玄佐而去,攻克定远,兴化二城。1016年正月庚戌,辽军耶律世良、萧屈烈与高丽战于郭州以西,歼灭高丽军数万,尽获其辎重。大军直至南海,耶律世良逝世,辽军遂退。1017年九月乙卯,辽国萧合卓等攻高丽兴化不克。



第三次高丽契丹战争


1018年农历十月,契丹发兵10万攻打高丽,东平郡王萧排押为都统,殿前都点检萧屈烈为副,东京留守耶律八哥为督监。高丽以平章事姜邯赞为上元帅,大将军姜民瞻为副,率军二十八万八千三百抵挡,高丽重兵屯于兴化城,以逸待劳击败辽军。但是契丹将领萧排押采取迂回战术,绕过姜邯赞的防御,姜民瞻追及于慈州,击败辽军。辽军抵达开京附近,围城,京城戒严。辽军攻城不克,撤退大掠。次年正月辛酉萧逊宁撤至京城百里外的新恩县。高丽显宗命城外民户入内淸野。 萧逊宁派耶律好德投书至通德门,通告回军,辽军三百余骑兵秘密抵达金郊驿,被一百名高丽兵乘夜掩杀。二月初一辽军到龟州,姜邯赞的高丽军在茶,陀二河遭遇辽军,在高丽修筑的城堡附近有一条河。辽军诸将都想让高丽军渡两河而后再战,但都监耶律八哥认为,高丽军若渡两河,必死战,不如战于两河之间。萧排押听从。高丽军用强弩夹射辽军,相持未决,忽然风雨自南来,旌旗北指,高丽兵乘势进攻,辽军大败。


姜邯赞令人在河上筑坝蓄水。在契丹军队正在过河之时,姜邯赞下令放水。契丹军队伤亡惨重。天云、右皮室二军大量淹死,遥辇帐详稳阿果达、客省使酌古、渤海详稳高清明、天云军详稳海里等全部阵亡。契丹并未因此而放弃,继续攻打高丽,不过最终不敌高丽大军。契丹军队被姜邯赞击败,几乎全军覆灭,生还者只有数千人。



后续


1019年8月,辽遣郎君曷不吕等率诸部兵会大军讨高丽,高丽遣使乞供方物,求和。次年释放耶律资忠,上表请称蕃纳贡,辽遂允其请。辽未收回鸭绿江东女真故地,而在鸭绿江东南岸设保,定二州(今朝鲜平安北道西北部),并以定远军,怀远军,保宁军戍守。


1022年,契丹与高丽签订和平协议,定边界与清川江中上游至鸭绿江下游一线。契丹之后没有入侵高丽,双方睦邻友好。但是两国对于保州仍然有较大的领土分歧,这种分歧一直带到后来的金国与高丽的外交当中。


1020年,高丽显宗派出使者向辽称臣,辽圣宗宽容地赦免了他,1022年派出一名使节正式册封他为王。朝贡关系得以恢复,使节定期交换。当1031年显宗去世时,他的儿子与继承人王钦(德宗,1031—1034年在位)被辽廷册封为王。从这一时间几乎到辽朝结束,两国间基本保持着和平。1029年在重建的都城开京建起了更坚固的外墙;1033年到1044年间,沿从鸭绿江口到通海(日本海)的整个边界构建了防御城墙。


100多年后,位于高丽和契丹之间的女真崛起。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1125年,女真擒获了辽天祚帝。大多数契丹人随后逃往中亚,成立西辽。一部分契丹人投靠女真。女真兴起后,高丽为了防止女真侵略,又将千里长城延长到东海岸的都连浦。一些契丹人吸收入高麗社會成为白丁。



参考文献





  1. ^ 張瑩瑩《論遼麗戰爭與遼麗宋三國的政治關係》,延邊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2. ^ [高丽史94卷-列传7-徐熙]


  3. ^ 高丽史 成宗世家


  4. ^ 高丽史 显宗世家


  5. ^ 辽史 本纪第十五


  6. ^ 高丽史与辽史对本次战争日期相互抵牾


  7. ^ 高丽史节要


  8. ^ 契丹军攻占郭州,安义等地,最终攻陷开京


  9. ^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10. ^ 高丽史94卷




参见


  • 高丽蒙古战争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Lambaréné

Chris Pine

Kashihara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