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
自左上顺时针:克雷西会战中的约翰一世、
拉罗歇尔海战英语Battle of La Rochelle中的英格兰和法国-卡斯蒂利亚舰队、
阿金库尔战役中的亨利五世和英格兰军队、
奥尔良之围中的圣女贞德

















日期 1337年–1453年(116年)
地点 法国、低地国家、英格兰、西班牙
结果

  • 爱德华战争(1337–1360)- 英格兰胜利

  • 加洛林战争(1369–1389)- 法国胜利

  • 兰卡斯特战争(1415–1453)- 法国胜利
    瓦卢瓦王朝保有法国王位


领土变更
英格兰成功守住加萊但失去其他所有大陆领土
参战方

Blason France moderne.svg 法兰西王国
Escudo de la Corona de Castilla.svg 卡斯蒂利亞聯合王國
Armoiries Bretagne - Arms of Brittany.svg 布列塔尼公國(布盧瓦家族法语Maison de Blois
Blason région fr Champagne-Ardenne.svg香檳伯國法语Comté de Champagne
Royal Arms of the Kingdom of Scotland.svg 苏格兰王国
Armoiries Gênes.svg 热那亚共和国
Armoiries Jean de Luxembourg.svg 波希米亚王国
Armas de Aragón con timbre de corona real abierta.svg 阿拉贡联合王国

Royal Arms of England (1399-1603).svg 英格兰王国
Blason fr Bourgogne.svg 勃艮第公国
Armoiries Bretagne - Arms of Brittany.svg 布列塔尼公國(蒙福尔阿莫里家族法语Maison de Montfort-l'Amaury
Armoires portugal 1385.svg 葡萄牙王国
Coat of Arms of the Kingdom of Navarre.svg 纳瓦拉王国
Arms of Flanders.svg 佛兰德伯国
Hainaut Modern Arms.svg埃诺伯國法语Comté de Hainaut
Blason de l'Aquitaine et de la Guyenne.svg阿基坦公國英语Duchy of Aquitaine
伤亡与损失



百年戰爭英语:Hundred Years' War;法语:Guerre de Cent Ans


1337年至1453年,交戰雙方是英格蘭王國和法蘭西王國;後來勃艮第公國等國亦加入戰爭。它是世界最長的戰爭之一[1],長達116年,最後由法方勝出,不少新的戰術和武器因而發明。




目录






  • 1 起因


    • 1.1 英格蘭王國的大陆领地


    • 1.2 法国王位危机




  • 2 經過


    • 2.1 第一階段


    • 2.2 第二階段


    • 2.3 第三階段


    • 2.4 第四階段




  • 3 影響


  • 4 军史地位


  • 5 參見


  • 6 参考来源


    • 6.1 引用


    • 6.2 文献




  • 7 外部連結





起因



英格蘭王國的大陆领地


中世紀前期,法国長期遭受北欧维京海盗打劫侵略。西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三世以協助抵禦其他海盜為條件,於公元911年,同意維京人領袖羅洛及其族人定居在塞納河下游,英倫海峽南岸一塊肥沃的土地上,並封羅洛為公爵。由於維京人又稱為諾曼人,這塊土地稱為诺曼底(意思為諾曼人的封土)。維京人在此建立了诺曼底公国,停止海盜行為,並改奉天主教及接受法國文化,但諾曼第公國自此割據一方。


1066年,諾曼第公爵征服者威廉渡海征服英格兰。其後150年内,說法語的諾曼第公爵同時為英格蘭王,統治英格蘭和诺曼底。可是诺曼底公国卻是法國國王的附屬國,導致了原來平等的兩個國王,變得完全不平等[2]:1。1127年,征服者威廉的孫女瑪蒂爾達皇后嫁給安茹伯爵若弗魯瓦五世,他們的兒子亨利二世後來繼承了諾曼第及安茹兩大公國的爵位及在法國的領地,並在1154年加冕為英格蘭國王。之後,控制著法國西南部阿基坦公國的法國王后阿基坦的埃莉諾與法國國王路易七世離婚,並且嫁給了亨利二世,於是,亨利二世與埃莉諾所生的兒子理查一世繼位為英格蘭王時,獲得了阿基坦的領土,加上諾曼第及安茹兩公國,英格蘭王控制法國近半的地區。


13世紀初,當時的英王約翰失政,法王腓力二世乘機奪回諾曼第及安茹兩地,約翰返回英格蘭。


1215年,約翰王在英格蘭貴族逼迫之下訂立大憲章,才保住英格蘭王位。此後百多年,法國貴族出身的英王,念念不忘要向法王取回祖宗的失地,而英王亦仍然控有法国西南沿岸一隅的阿基坦(Aquitaine),也成為銳意一統全國的法國王室的眼中釘。


14世紀時,法國想趕走仍然盤據西南地區的英格蘭,統一法國。後者非但不肯,還想奪回其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兩國另因法蘭德斯的貿易糾紛,加深彼此的衝突。該地位於法國北疆,表面隸屬法國,實则獨自行政,且與英格蘭有很多羊毛貿易。




法国王位危机
















































































































































































































































腓力三世
r. 1270–1285

腓力四世
r. 1285–1314

瓦卢瓦伯爵查理
1325年逝世

路易十世
r. 1314–1316

腓力五世
r. 1316–1322

查理四世
r. 1322–1328
法兰西的伊莎贝拉 爱德华二世 (英格兰)
腓力六世
r. 1328–1350
納瓦拉的讓娜
b. 1312
伯貢蒂女伯爵讓娜三世
b. 1308

爱德华三世 (英格蘭)
b. 1312

查理二世 (納瓦拉)
b. 1332
奥弗涅伯爵腓力二世
b. 1323




法兰西王位规定不可由女性继承,女性的继承权在幾位法兰西國王路易十世(死于1316年),腓力五世(死于1322年),查理四世(死于1328年)逝世后曾多次提出,但每一次最终都由男性继承。


当只有一独女的查理四世于1328年去世,和他血缘最近的男性亲属英王爱德华三世。爱德华的血统继承自其母伊莎贝拉,查理四世的姐姐;但由于其性别,伊莎贝拉是否具有王位继承权同样是个问题。此外,法国贵族对接受一位英国国王的统治也犹豫不决。因此法国的贵族和教士们在巴黎集会,明确男性不能因母亲的继承权而继承王位。如此一来,最近的男性继承人就成了查理四世的堂兄瓦卢瓦伯爵腓力,并确定他应该加冕,成为腓力六世。


1340年,教皇确定在萨利克法下男性不能通过母亲的血统继承王位。


由于对腓力六世继承法蘭西王位不满,英王爱德华三世对法国怀有越来越大的敌意。此時腓力六世支持佛兰德的親法勢力鎮壓當地的起義,影響當地英国商人的羊毛貿易。为报复,爱德华三世曾下令禁止向法国出口羊毛。1337年,爱德华三世正式自称为法蘭西國王,而腓力六世亦宣佈收回爱德华三世在法國的所有領地,結果英法兩國全面開戰。



經過


百年战争依局势转变,大约可分四阶段:



第一階段


1337年-1360年之間,英法爭奪佛蘭德斯和阿基坦。1340年,英軍在斯魯伊斯海戰打敗法軍,奪得制海權,防止法軍渡海入侵。1346年8月,英軍先於陸上的克雷西會戰大勝,再圍攻法國海防要塞加萊港,11個月後成功占領。接著又於本土的內維爾十字之戰打敗法國盟國蘇格蘭的入侵,擒獲親法的蘇格蘭王大衛二世,大大減少來自北方的威脅。


1348年,黑死病橫掃整個歐洲,兩國停戰十年。1356年,英格蘭再度進攻,奪取法國西南部的基恩和加斯科涅。隨即在普瓦捷戰役以相同戰術再次獲勝。法國王室則承受英軍橫征暴斂、國家經濟崩潰、平民起義反抗等內外煎熬,情勢非常不利。1360年於布勒丁尼,法國被迫簽訂極不平等的布勒丁尼和約,割讓出盧瓦爾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脈的全部領土。



第二階段


1360年-1400年之間,法王查理五世展開報仇,欲奪回被侵佔的領土。他重組軍隊,以雇傭步兵取代大部分的騎兵、建立野戰炮兵、重建海軍。他改革內政,提升王權,整頓稅制並將國庫投入軍備上。時機成熟後,他任命贝特朗·杜·盖克兰統領軍隊,以突襲和游擊戰術攻擊英軍,在多場戰役大敗英軍。1380年,英軍已退守沿海區域。英王擔心丟失全部領地,乃與法國簽署停戰協定,僅保留波尔多、巴約讷、布雷斯特、瑟堡、加萊五個海港,和波爾多與巴約讷間的部份地區。



第三階段


1415年-1429年之間,法國勃艮地、阿曼雅克兩派發生內戰,農民市民也起義反抗,英格蘭藉機重啟戰端。1415年,英軍於阿金庫爾戰役打敗法軍,再與勃艮地公爵結盟,攻佔法國北部大多數地區。法王查理六世無力抵抗,於1420年5月21日在特魯瓦簽訂幾乎亡國的特魯瓦和約。英王亨利五世成為法國攝政王,有權承繼查理六世死後的法國王位。法國已淪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


然而,英法的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卻於1422年同年逝世。兩方新王亨利六世和查理七世為爭奪法國王位,再度交火。百年戰爭進入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




聖女貞德扭轉百年戰爭的形勢,使法國反敗為勝。


1429年-1453年之間,法國人民不堪英軍壓迫,各方紛紛反抗,游擊隊經常捉拿英格蘭的征稅者,牽制英軍部隊,对法軍有很大帮助。1428年10月,英軍和勃艮地派包圍了奧爾良,法軍嚴重不利。此時法國出現一位傳頌後世的救星聖女貞德,指揮法軍於1429年5月擊敗英格蘭,奧爾良解圍,扭轉了整個戰局。


年仅19歲的聖女貞德不久被英軍捉住,1431年被以女巫罪處死。這激起法國民族義憤,助使法軍作出大反攻。1437年,法軍光復首都巴黎。1441年,收復香檳地區。1450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1453年,奪回吉耶訥。


1453年10月19日,波尔多的英軍投降,法國收復加萊除外的全部領土。


1558年,法軍攻陷加萊,英格蘭失去在歐洲大陸最後一個城市。



影響


百年戰爭對英格蘭和法國的人民都是大災難,期間又逢黑死病爆發,兩國受到戰爭和疫病雙重打擊,普遍經濟重創,民不聊生。


法國身為戰事進行之地,國土滿目瘡痍,人民流離失所。但戰爭勝利使法國完成民族統一,更為日後在歐洲大陸擴張打下基礎。英格蘭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之後英格蘭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轉往海外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帝國。



军史地位


百年戰爭發生於1337年-1453年之間。後者也是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战争过程中,双方的武器装备、战争体制、战术思想都有缓慢而深刻的改变。


战争开始时,兩國主要以西欧原來的贵族兵源制,由各领主募集軍队,有服役時間考量。這對跨海远征的英格蘭很不利,於是轉而招募更多来自下层人民的雇佣兵,並配合以有名的长弓兵战术。法国則迫於初期戰局失利,必須擴張王室統合權力以抵擋外敌。因此在战争结束時,雙方都已走上中央集权的道路。


英格蘭在数次戰役得胜,严重挑战了西欧贵族骑兵的军事垄断地位。戰後,胜利的法国仍保留許多重骑兵传统,但步兵能够打敗骑兵的思想已經流傳四方,步兵的重要性從此不斷提升,而骑兵的地位则不断下降。


戰爭初期,法国在各次大会战都使用重骑兵正面冲击,到了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已模仿对手讓部分骑兵下马徒步战斗,這说明骑兵步兵的战場角色已大幅改变。法國藉由平民出身的圣女贞德鼓舞士气取得最後胜利,更突顯骑士贵族為主的法军於戰爭中屡屡失败,标识出贵族骑士階層的衰退和民族战争特性的兴起。


双方的武器装备也有很多演進。如何设计和应用攻城武器,對戰事發展有重大份量。锁子甲在歐洲已超過千年歷史。戰爭初期,它仍是最好的護身装备。但中后期的贵族骑士已普遍使用新創的板甲,防護力大為增進。1513年的弗洛登戰役,板甲已讓稱雄300年的英格蘭长弓失去效用了。



參見




  • 長弓兵

  • 瓦盧瓦王朝

  • 金雀花王朝

  • 世界戰爭列表

  • 英格蘭王室對法國王位的主張

  • 法国军事史

  • 英国军事史

  • 英法關係

  • 第二次百年戰爭



参考来源



引用





  1. ^ 我愛科學系列叢書——世界百科之最


  2. ^ 黛博拉·A.弗雷奧利. 聖女貞德與百年戰爭.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520-0324-6. 




文献


书籍


  • Allmand, Christopher, The Hundred Years War: England and France at War, c.1300-c.145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ISBN 978-0-521-31923-2 (英文)


  • Braudel, Fernand,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orld, vol III of Civilization and Capitalism 1984 (in French 1979). (英文)

  • Burne, Alfred, The Agincourt War, Wordsworth Military Library ISBN 978-1-84022-211-1 (英文)

  • Seward, Desmond, The Hundred Years War. The English in France 1337-1453, Penguin Books, 1999, ISBN 978-0-14-028361-7 (英文)

  • Sumption, Jonathan, The Hundred Years War I: Trial by Battl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September 1999, ISBN 978-0-8122-1655-4 (英文)

  • Sumption, Jonathan, The Hundred Years War II: Trial by Fir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October 2001, ISBN 978-0-8122-1801-5 (英文)

  • Dunnigan, James F., and Albert A. Nofi. Medieval Life & The Hundred Years War, online book. (英文)

  • Wagner, John A. Encyclopedia of the Hundred Years War. Westport, C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August 2006. ISBN 978-0-313-32736-0 (英文)

  • Bennett, Matthew: Agincourt 1415, Osprey´s, Reed, Londres, 1991. Ed. Cast.: Del Prado, Madrid, 1995. ISBN 978-84-7838-540-9. (西班牙文)

  • Dos Santos, Marcelo: Jacques de Molay, Aguilar, Madrid, 2006. ISBN 978-84-03-09675-2. (西班牙文)

  • Dunan, Marcel; Mosca, Roberto; et. al (dir): Historia Universal, Tº II, Noguer, Rizzolli, Larousse. Ed. Cast.: ANESA, Barcelona, 1974. ISBN 978-84-279-6646-8. (西班牙文)

  • Sackville-West, Vita: Juana de Arco, Siruela, Madrid, 2003. ISBN 978-84-7844-705-3. (西班牙文)

  • Townson, Duncan: Breve historia de Inglaterra, Alianza, Madrid, 2004. ISBN 978-84-206-5814-8. (西班牙文)



外部連結




  • 百年戰爭時間表[永久失效連結](英文)


  • 百年戰爭 (1337-1453) 由 Internet Medieval Sourcebook英语Internet Medieval Sourcebook所提供(英文)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Lambaréné

Chris Pine

Kashihara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