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县话





































四縣腔

四縣腔
xi ien(ian) kiongˊ
si-yen(yan)-khiông

母语国家和地区
臺灣 臺灣北、南、東部
区域
台灣苗栗縣、部分桃園市、高雄市、屏東縣、花東縱谷等地區。
族群
台灣客家人
語系

漢藏語系

  • 漢語族

    • 客家語

      • 粵台片

        • 梅惠小片
          • 四縣腔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臺灣 臺灣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
管理机构
 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非強制性)
語言代碼
ISO 639-3




















本文屬於客家系列的一部份


客家支系(客家地區)

贛南系(贛州) - 粵東系(梅州、惠州、韶州)
新界原居民(香港) - 閩西系(汀州) - 臺灣系(臺灣)

客家語言

梅縣話 - 𠊎話 - 土廣東話 - 懷遠話
臺灣話 - 香港客家話 - 平婆話

客家文化

文學 - 飲食
音樂 - 流行音樂 - 山歌 - 八音

客家表現藝術

舞麒麟 - 採茶戲(三腳採茶戲) - 平安戲(收冬戲)
木偶戲 - 廣東漢劇

客家建築

土樓- 圍屋-敬字亭-祠堂

客家武術

龍形拳 - 流民拳 - 白眉派 - 周家螳螂拳
朱家教 - 布雞拳 - 金鷹拳

客家信仰

菩薩 - 三界爺 - 民主公王 - 土地伯公
龍神 - 三山國王 - 漢帝 - 定光古佛 - 慚愧祖師
五顯大帝 - 義民爺 - 仙姬娘

客家傳媒

梅州電視台 - 客家電視台 - 講客廣播電臺 - 惠州市廣播電視台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客家之聲 - 大漢之音電台
寶島客家廣播電台 - 新客家電台 - 苗栗客家文化廣播電台
高屏溪廣播電台











臺灣

玉山











Taiwan-icon.svg臺灣主題首頁



广东省梅州市全域图,黄底部分为蕉岭县




高雄屏東的六堆地區範圍,亦為南四縣話的分佈地區


四县话,又名四縣四縣腔(四縣腔台灣客拼:xi ien/ian kiongˊ[1],客語白話字:si-yen/yan-khiông[1]),是台湾客家族群使用的一种次方言,同时是台湾客家语次方言之中,使用人口最多的一支,公众场合的客家语播音,多使用这种语腔。四县腔广泛分布于台湾北部和南部,主要的代表区域有北部的桃园市、苗栗县,南部的高雄市、屏东县六堆地區,习称为讲四县(台灣客拼:gongˋ xi ien/ian[1])。


台湾的客家语有“四海永乐大平安”之称,即四县话、海陆腔、永定腔、长乐腔、大埔腔、饶平腔、诏安腔。其中,四县话、长乐腔都来自广东省嘉应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设立的嘉应州,历史上管辖了五个县,即是有名的嘉应五属。四县话来自嘉应州的程乡县(今梅州市)、鎮平县(今蕉岭县)、兴宁县、平远县,故称四县话或四县腔;长乐腔来自嘉应州的长乐县(今五华县),故称长乐腔。目前,永定腔和长乐腔已经基本退出个人家庭,仍然保留下来的只有“四海大平安”这五种客家次方言。台灣目前仍廣泛使用的客家話僅剩四縣海陸兩者。


台湾的四县话与大陆的梅县话略有不同,由于四县移民实际上以嘉应州的鎮平县,也就是现在的蕉岭县为最多,所以台湾的四县话与大陆的蕉岭县客家话更为相近;但实际上,北台灣的四县腔(或稱北四縣腔、苗栗腔)与南台灣六堆的四县话(南四縣腔),詞彙、音韻仍略有差别,[2][3]全國語文競賽的朗讀就因南北差異而分出(北)四縣、南四縣兩種競賽使用腔調。又四縣字面上包括兴宁县、长乐县,但兩縣舊屬惠州府,較接近海陸腔。




目录






  • 1 音系


    • 1.1 聲母


    • 1.2 韻母


      • 1.2.1 陰聲韻


        • 1.2.1.1 單母音


        • 1.2.1.2 複母音




      • 1.2.2 陽聲韻


        • 1.2.2.1 成音節鼻音


        • 1.2.2.2 附鼻音韻元音




      • 1.2.3 入聲韻




    • 1.3 音調


      • 1.3.1 變調






  • 2 相关的客语腔


  • 3 腳註





音系



聲母












































































































































雙唇音 唇齒音
齒齦音
齦顎音 硬顎音 軟顎音
聲門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鼻音
m n

'"`UNIQ--templatestyles-00000006-QINU`"'
n̠ʲ[4]


ŋ

塞音
不送氣
p b
t
k

送氣











塞擦音
不送氣


t͡s



t͡ɕ


送氣


t͡sʰ



t͡ɕʰ


擦音
f
v

s



ɕ

h

近音

j(南部份)[5]


邊音
l

  • 註:零聲母如「恁」(IPA:/an˧˩/)不示於上表。

[6]



韻母


據台灣的教育部出版之《客家語拼音方案使用手冊》,將韻母分為三類:陰聲韻、陽聲韻、入聲韻。發音均以國際音標表示。
[7]



陰聲韻


陰聲韻即純為單母音或複母音構成的韻母。



單母音


























前元音 央元音
後元音

閉元音
i
ɨ[8]

u

中元音
e
o

開元音
a


複母音


































































a-
ai̯ au̯
e-
eu̯
i-
i̯a i̯ai̯(南) i̯au̯ i̯e i̯eu̯ i̯o i̯oi̯ i̯u i̯ui̯
o-
oi̯
u-
u̯a u̯ai u̯e u̯i


陽聲韻


陽聲韻即為鼻音結尾的韻母。可為成音節鼻音、或單(複)元音加鼻音韻尾。



成音節鼻音






ŋ̍


附鼻音韻元音















































-m
am em ɨm im i̯am i̯em
-n
an en ɨn in i̯an(南)[9]
i̯en i̯on i̯un on un u̯an u̯en

i̯aŋ i̯oŋ i̯uŋ u̯aŋ


入聲韻


入聲韻即為以塞音(/p̚/、/t̚/、/k̚/)結尾的韻母,其前母音短促。















































-p
ăp̚ ĕp̚ ɨ̆p̚ ĭp̚ i̯ăp̚ i̯ĕp̚
-t
ăt̚ ĕt̚ ɨ̆t̚ ĭt̚ i̯ăt̚(南)[9]
i̯ĕt̚ i̯ŏt̚ i̯ŭt̚ ŏt̚ ŭt̚ u̯ăt̚ u̯ĕt̚
-k
ăk̚ i̯ăk̚ i̯ŏk̚ i̯ŭk̚ ŏk̚ ŭk̚ u̯ăk̚


音調


以 [t͡sʰo]、[t͡sʰok] 為例:



































聲調 平聲 上聲 去聲 入聲
陰陽 陰平 陽平 陰入 陽入
調值 24(北、南部份)/ 33(南部份)[10]
11 31 55 2 5
IPA

t͡sʰo˨˦ /
t͡sʰo˧˧


t͡sʰo˩˩


t͡sʰo˧˩


t͡sʰo˥˥


t͡sʰŏk̚˨


t͡sʰŏk̚˥

[11]



變調


北四縣腔的複詞中,某陰平調之字,若其後字為陰平、陽入、去聲調,則該陰平調(調值 24)之字改唸陽平調(調值 11);[12]南四縣腔則是複詞中的陽平調(調值11)之字,若不於詞末,則改唸陰平調(美濃腔為 33)。[13];大路關腔:大路關廣福村地區二種腔調共七種變調規則,屬於低調的陰平調和陽平調,且變調後的調值大多為中平調33或中升調35,因此當地的聲調聽起來比六堆其它地區來得高。



相关的客语腔


在中國,原属潮州府的大埔县、丰顺县,已经与原来的嘉应州合并,设立为梅州地级市。历史上,从目前中國的梅州地级市管辖的地域,传入台湾的客家语腔,除了四县腔、长乐腔,还有大埔腔、丰顺腔。丰顺腔主要是丰顺县、揭阳县两地的移民。但在台湾的大埔腔、丰顺腔使用者,传统上仍会认同为潮州府之客家。顺道提一下,在台湾的潮州府客家包括大埔腔、丰顺腔外,还有饶平腔,饶平腔是饶平县、惠来县两地的移民。


在台湾,四县腔是客家族群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次方言,因南北腔調又略有差異,中華民國102年全國語文競賽臺灣客家語朗讀文章區分為四縣腔南四縣腔


排在其后第二位的是海陆腔(四縣腔台灣客拼:hoiˋ liug kiongˊ)。海陆腔源自大陆的惠州府,因此也称惠州话;即现在中國的惠州市、汕尾市。由于台湾各地的客家语腔调较为繁杂,各地客家人在交流过程中,逐渐向四县腔和海陆腔靠拢,于是又形成介于四县腔和海陆腔之间的所谓四海话(海四話)。四海话不是一种特定的客家语腔,仅是各地客家人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向对方语音靠拢的形式。台湾地区的客家语大多可以归类于客家语学说里面的粤台片,因此四海话一说,也被用作粤台片客家语的双关名词。


四县腔、海陆腔、长乐腔、大埔腔、饶平腔都来自中國的广东省,故而台湾客家必然以广东省籍为代表,过去福建省汀州府籍的客家人,也以粤东(广东省的旧称)人自居。粤东客家,閩南福佬,成为对称。台湾源自福建省籍的客家语,主要有永定腔、诏安腔和汀州腔。永定腔源自汀州府永定县、上杭县、武平县,其语音较类似于粤东系(如四县腔和大埔腔);汀州腔,源自汀州府长汀县、宁化县、清流县、归化县、连城县;诏安腔源自福建省漳州府,主要是诏安县、平和县、南靖县、华安县的移民。诏安腔和汀州腔与粤台片客语(四海话)差别较大,独具特色。



腳註





  1. ^ 1.01.11.2 北台灣四縣腔的「縣」讀 ien(白話字:yen,下同);南台灣則為 ian(yan)。比較
    部編版客家語分級教材第五冊 學生用書(南四縣腔). 教育部. 2012-12: 32. ISBN 9789860236200. 
    部編版客家語分級教材第五冊 學生用書(四縣腔). 教育部. 2012-12: 32. ISBN 9789860220094. 



  2. ^ 詞彙差如部編版客家語分級教材 第二冊教師手冊(四縣腔). 教育部. 2011-12: 6, 16, 22, 31 等. ISBN 9789860286601.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3. ^ 參考 客家語拼音方案使用手冊 (PDF). 教育部: 3, 5–6. 2012/11 [2013-09-15].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4. ^ 《客家語拼音方案使用手冊》寫作 [ȵ],台灣客拼以 ng(i)- 標之。


  5. ^ 部份南四縣腔中,以 /i-/ 起首的字會讀成/j(i)-/。


  6. ^ 客家語拼音方案使用手冊 (PDF). 教育部: 5–6. 2012/11 [2013-09-15].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7. ^ 客家語拼音方案使用手冊 (PDF). 教育部. 2012/11 [2013-09-15].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8. ^ 《客家語拼音方案使用手冊》以 [ï] 表示。


  9. ^ 9.09.1 見於南四縣腔以軟齶音(/k/、/kʰ/、/ŋ/)、/t͡ɕ/、/h/、/j/ 為聲母或零聲母的字。


  10. ^ 南四縣腔部份地區(如高雄市美濃區)調值為 33。


  11. ^ 客家語拼音方案使用手冊 (PDF). 教育部: 3. 2012/11 [2013-09-15].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12. ^ 部編版客家語分級教材 第六冊學生用書(南四縣腔) (PDF). 教育部: III. 2012/12 [2013-09-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年10月4日).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部編版客家語分級教材 第二冊教師手冊(四縣腔). 教育部. 2011/12: VI. ISBN 9789860286601.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13. ^ 鍾榮富. 臺灣客家語音導論. 2004-01: 123–124. ISBN 9571134759.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Lambaréné

Chris Pine

Kashihara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