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特拉

Multi tool use

本文介紹的是约旦的一座古城。關於与「
佩特拉」名称相近或相同的条目,請見「
佩特拉 (消歧義)」。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佩特拉 |
 佩特拉卡茲尼神殿
|
地点 |
约旦马安省
|
坐标 |
30°19′43″N 35°26′31″E / 30.32861°N 35.44194°E / 30.32861; 35.44194坐标:30°19′43″N 35°26′31″E / 30.32861°N 35.44194°E / 30.32861; 35.44194
|
海拔 |
810米(2,657英尺) |
建成于 |
公元前3世紀到前2世紀 |
游览 |
580,000 (2007) |
管理机构 |
Petra Region Authority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
类型 |
文化遺產 |
标准 |
i, iii, iv |
指定于 |
1985 (第九屆世界遺產委員會)
|
参考 # |
326
|
國家 |
约旦 |
區域 |
阿拉伯國家世界遺產列表
|
|
|
网站 |
www.visitpetra.jo
|
|
|
|
佩特拉(希腊语:Πέτρα,阿拉伯语:البتراء)是约旦的一座古城,位于安曼南250公里处,隐藏在阿拉伯谷东侧的一条狭窄的峡谷内。佩特拉一词源于希腊文“岩石”(petrus)。
很可能《旧约全书》中称的“西拉”(意义也是岩石)。阿拉伯傳統認為摩西出埃及后“点石出水”的地方,就是佩特拉。但也有学者认为《旧约》中的塞拉只是指石头,而不是一个城市的名字。Josephus認為死海古卷中,佩特拉就是被称为“Rekem”。
历史
佩特拉通常被认为是纳巴特王国的首都。它北通大马士革,南经亚喀巴湾可到印度洋和红海,西面是加沙,东面的沙漠背后是波斯湾。
佩特拉到底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尚无定论。根据其中陵墓半埃及半希腊的样式估计,佩特拉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之后,很可能是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即前3世纪到前2世纪。前2世纪末,随着埃及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帝國的衰落,纳巴特王国开始兴盛。公元106年,纳巴特王国被罗马帝国军队攻陷,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3世纪时,可能是由于萨珊波斯帝国的崛起和红海海上贸易的兴盛,作为陆路交通要塞的佩特拉渐渐衰落,7世纪被阿拉伯军队征服时,已是一座废弃的空城。11世纪时十字军东征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统治该地一个多世纪。13世纪末埃及苏丹拜巴尔一世到过此地。1812年瑞士人J.L.伯尔克哈特是第一个证实佩特拉幸存下来的的欧洲人。
建筑
佩特拉因其赤褐色砂岩高山的色彩闻名。这里的岩石呈褐色、红色、淡蓝、橘红、黄色、紫色和绿色等。各种不同颜色岩石的扭曲岩层形成了岩石表面的螺旋形和波浪形的颜色曲线。
佩特拉古城几乎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周围悬崖绝壁环绕,入口是一条长约1.5公里的狭窄峡谷通道,名为“蛇道”。峡谷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仅2米。2004年一家伦敦的建筑公司正在此设计一条造价二百万英镑的游客过道。
古城核心是一个大广场,广场正面是凿在陡岩上的宏伟的卡兹尼神殿。入口有罗马柱,殿内有圣母像和壁画。另有一座能容纳两千多人的罗马式的露天剧场,舞台和观众席都是从岩石中雕凿出来。城中还有许多寺院、住宅、浴室、墓窟等,大多凿山而建。
现状
佩特拉现有300多名居民,一部分仍然住在洞窟里。
1985年12月6日佩特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1989年电影《聖戰奇兵》中印第安那·琼斯声远播。
2005年5月,秘鲁的马丘比丘成为了佩特拉的姐妹城市。两个城市都在所属文明中有着中心地位,并因此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2009年電影《變形金剛:復仇之戰》中六位至尊金剛的墓即在此地。
外部链接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佩特拉
|
- 維基旅行:佩特拉
- Angus McIntyre的佩特拉網站
- 布朗大學研究
世界七大奇迹
|
|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
吉萨大金字塔 | 巴比伦空中花园 | 奧林匹亞宙斯神像 | 阿耳忒弥斯神庙 | 摩索拉斯王陵墓 | 羅得島太陽神銅像 | 亚历山大灯塔
|
|
中古世界七大奇蹟 |
羅馬競技場 | 亞歷山卓地下陵墓 | 萬里長城 | 巨石陣 | 大報恩寺琉璃塔 | 比萨斜塔 | 聖索菲亞大教堂
|
|
世界新七大奇迹 |
吉薩金字塔群(榮譽奇蹟)| 万里长城 | 佩特拉 | 救世基督像 | 马丘比丘 | 奇琴伊察 | 羅馬競技場 | 泰姬陵
|
|
世界七大工程奇蹟 |
巴拿马运河 | 北海保護工程(三角洲與須德海工程) | 帝国大厦 | 金门大桥 | 伊泰普水电站 | 加拿大國家電視塔 | 英法海底隧道
|
|
世界七大自然奇觀 |
(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 | (澳大利亞)大堡礁 | (巴西)里約熱內盧瓜納巴拉灣(有爭議) | (中國、尼泊爾)珠穆朗瑪峰 | (非洲)维多利亚瀑布 | (墨西哥)帕里库廷火山(有爭議) | (兩極)极光(有爭議) | (美國)冰河灣(有爭議) | (美國)猛犸洞(有爭議) | (俄羅斯)貝加爾湖(有爭議) |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有爭議) |
|
其它 |
新七大奇迹协会 |
|
约旦世界遺產
|
|
文化遺產 |
326:佩特拉 ·
327:庫塞爾阿姆拉 ·
1093:烏姆賴薩斯
|
|
|
複合遺產 |
|
|
世界遺產主題首頁 | 世界遺產專題 | 世界遗产 | 阿拉伯国家世界遗产 | 维基共享资源
|
|
规范控制 |
- WorldCat Identities
- GND: 4045379-0
- LCCN: sh85100338
- VIAF: 315170015
|
|
Q77kTvxxI457mrGC5nk GofEOidklS,z2xs 0i21 Oa3bqwBvWw3f3qNqAwCsBA13FGeEMDQ6927wsE4aF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Place in Moyen-Ogooué, Gabon Lambaréné Street in Lambaréné Lambaréné Location in Gabon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untry Gabon Province Moyen-Ogooué Population (2013 census) • Total 38,775 Lambaréné is a town and the capital of Moyen-Ogooué in Gabon. With a population of 38,775 as of 2013, it is located 75 kilometres south of the equator. Lambaréné is based in the Central African Rainforest at the river Ogooué. This river divides the city into 3 districts: Rive Gauche, Ile Lambaréné and Rive Droite. The Albert Schweitzer Hospital and the districts Adouma and Abongo are located on Rive Droite. The districts Atongowanga, Sahoty, Dakar, Grand Village, Château, Lalala and Bordamur build the Ile Lambaréné.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Lambaréné live in the district Isaac located on Rive Gauche. This distr...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number. For the year, see 800. For other uses, see 800 (disambiguation). Natural number ← 799 800 801 → List of numbers — Integers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 Cardinal eight hundred Ordinal 800th (eight hundredth) Factorization 2 5 × 5 2 Greek numeral Ω´ Roman numeral DCCC Binary 1100100000 2 Ternary 1002122 3 Quaternary 30200 4 Quinary 11200 5 Senary 3412 6 Octal 1440 8 Duodecimal 568 12 Hexadecimal 320 16 Vigesimal 200 20 Base 36 M8 36 800 ( eight hundred ) is the natural number following 799 and preceding 801. It is the sum of four consecutive primes (193 + 197 + 199 + 211). It is a Harshad number. Contents 1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1.1 800s 1.2 810s 1.3 820s 1.4 830s 1.5 840s 1.6 850s 1.7 860s 1.8 870s 1.9 880s 1.10 890s 2 References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800s Main article: 801...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維納斯堡 Venersborg (英文) CDP Venersborg, Washington 維納斯堡位置圖 坐标: 45°46′58″N 122°27′43″W / 45.7828°N 122.462°W / 45.7828; -122.462 國家 美國 州 華盛頓州 郡 克拉克县 面积 • 总计 27.8 平方公里(10.7 平方英里) • 陸地 27.8 平方公里(10.7 平方英里) • 水域 0.0 平方公里(0.0 平方英里) 海拔 155 米(509 英尺) 人口 (2000年) • 總計 3,274 • 密度 118.0/平方公里(305.6/平方英里) 时区 PST (UTC-8) • 夏时制 PDT(UTC-7) FIPS碼 53-74585 [1] GNIS編號 1527695 [2] 維納斯堡 ( 英语: Venersborg )是美国华盛顿州克拉克县的一個普查规定居民点(CDP),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時人口為2,085人。 最初為瑞典人聚居地。 參見 維納什堡 参考資料 ^ American FactFinder. 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 [ 2008-01-31 ] . ^ US Board on Geographic Names.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7-10-25 [ 2008-01-31 ] . 查 论 编 克拉克县 行政區劃 郡治 : 溫哥華 市 巴特爾格朗德 | 卡默斯 | 拉申特 | 里奇菲尔德 | 溫哥華 | 瓦休戈 | 林地市‡ 鎮 亞科爾特 CDP 安波伊 | 巴伯頓 | 布拉什普雷里 | 櫻桃樹叢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