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昇

Multi tool use
盧象昇
|
大明宣大總督
|
籍貫
|
直隸宜興縣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建斗,號九臺
|
諡號
|
忠烈、忠肅
|
出生
|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 南直隸宜興縣
|
逝世
|
崇禎十一年(1638年) 北直隸巨鹿縣
|
親屬
|
(弟)盧象晉、盧象觀
|
出身
|
|
盧象昇(1600年-1638年[1]),字建斗,號九臺,直隸宜興縣(今江蘇宜興市)人。明末政治人物、軍事將領,天啟進士,練“天雄军”,圍剿農民軍有方,官至宣大總督,在對清戰爭中戰歿。谥忠烈,清乾隆时改谥忠肃。
生平
祖父曾任知縣。象昇幼時潛心讀書,好騎射,雖是文人,皮膚白晢,身材削瘦,但力氣很大,天賦異稟,“白皙而臞,膊獨骨,負殊力。”[2]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十七岁進入國子監“补博士弟子员”,天啟二年(1622年)舉進士[3],授戶部主事。象昇能與部下共甘苦,善於馭下,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史載“(象昇)居官勤勞倍下吏,夜刻燭,雞鳴盥櫛,得一機要,披衣起,立行之。”
崇祯二年(1629年),滿州皇太极绕过关锦防线,沿喜峰口入袭京畿,时任大名府知府的卢象升募兵一萬人勤王,未及战,滿兵即退去。崇祯三年,提任参政,负责练兵,于大名府一帶(古名天雄)以親友、同鄉的关系网招募軍隊,號稱“天雄军”。崇禎四年(1631年),因治績優良升任按察使。
崇禎六年(1633年),象昇率所练“天雄军”,镇压由山西入河北之民变。后任五省总督,管江北、河南、湖广、四川、山东剿匪事[4],与将领祖宽、左良玉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部。象升军到汝阳时,军中断粮三日,象升以身随之断粮,军无怨言,无人逃亡。汝阳之战,卢象升自城西攻,高迎祥几十万大军崩溃。高迎祥聚合部众二十万之众,继续逃亡,在确山再败于卢象升。自崇祯八年五月至十一月,象升以率绝对劣势兵力,先后十余战皆胜,斩杀民军三万余人,彻底扭转了战略局势。崇祯九年正月,高迎祥会合张献忠,三十万之众攻击南京,不利,退攻滁州。卢象升率军赶到,以两万之众再次击败高迎祥,并以各将领围堵,高迎祥人马散尽,退入湖广郧阳。卢象升手下祖宽所部以不熟山势為由,拒绝入山作战,象升无计可施。
崇禎九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建国,國號為「大清」,六月,阿济格率清軍攻入喜峰口,纵意抢掠而去。象昇调任宣大总督,率師進駐京畿,嚴明軍紀,操練兵馬,清軍不敢進犯。
崇禎十一年(1638年)冬,清軍三路大舉南侵,北京戒嚴,崇禎帝和戰不定,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楊嗣昌主張議和;但盧象昇主張堅決抵抗,遂率諸將分道出擊,與清軍戰於慶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然楊嗣昌手握兵權,事事掣肘,切断象升粮饷,屡屡调走象升部生力军,致使号称“总督天下援兵”的象升部只剩区区五千老弱残卒。是年十二月十一日(1639年1月),盧象昇移兵巨鹿(今屬河北)賈莊,已斷糧七日,全凭百姓自愿捐粮掺杂冰雪为食,然无一人叛。
宦官高起潛統兵數萬在雞澤,距離賈莊不到五十里,象昇派遣楊廷麟去求援,高起潛置之不理。盧象昇知事不免,軍中大哭,誓与清军决一死战。随拔寨而出,于蒿水桥决战清軍。史載“……騎數萬環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戰,呼聲動天,自辰迄未,砲盡矢窮。奮身鬥,後騎皆進,手擊殺數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掌牧楊陸凱,懼眾之殘其屍,而伏其上,背負二十四矢以死。”战后,杨廷麟及部下在战场上寻获卢象升遗体,甲下尚着麻衣白网(服父丧)。三郡之民闻之,痛哭失声,声震天地。
大学士杨嗣昌却一意诬陷象升临阵脱逃,派士卒俞振龙等三人前往查看。俞振龙不畏淫威,坚持指认象升遗体,“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张目曰:‘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千总杨国栋因为不肯顺从杨嗣昌意思修改塘报,坚持象升已战死,而被处极刑。象升遗体停尸八十多日后方为家人收殓,“至明年二月二十八日始大殓,神色如生”。
后追赠兵部尚书,南明弘光帝時追諡“忠烈”,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追谥忠肃。黄道让作挽联有“数三十九岁名将,岳家哀,卢家尤哀”之语。
著作
著作有《卢忠肃集》、《盧象昇疏牘》。
参见
注釋
^ 據饒宗頤初纂,張璋總纂:《全明詞》,(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頁1822,以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人名權威人物傳記資料查詢」,盧象昇生卒年均作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至崇禎十一年(1638)。
^ 《明史·卢象升列传》
^ 《重刊宜兴县旧志》载元年,误。
^ 《卢象升疏牍》记载:“流寇已至数万矣。西山一带,布满山谷,沙河、临洺、邯郸亦时时被其焚略。初八日,亲率马步兵一千六百人,至黄寺安抚,先遇马贼数十,俄而数百,俄而数千。倏忽之间,老营俱至。将士恐惧之甚,咸思散逃。立斩一人,狥于辕门。身自督战,斩贼首十四级,射打死伤贼百余人,我兵亦伤十三人,此可谓全胜,已经具题矣。”
天啓二年(1622年)壬戌科殿試金榜
|
|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
文震孟 - 傅 冠 - 陳仁錫
|
|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77名 |
張天麟 - 楊天錫 - 董中行 - 方逢年 - 萬國相 - 汪喬年 - 林胤昌 - 齊心孝 - 秦士楨 - 秦 堈 劉必達 - 李紹賢 - 郭竹徵 - 張方建 - 王守履 - 錢天錫 - 石萬程 - 陳具慶 - 陳龍可 - 倪元璐 方一藻 - 夏時亨 - 王四聰 - 頡 鵬 - 徐申懋 - 張元玘 - 黃夢松 - 朱長世 - 邵名世 - 鄭 鄤 姜玉菓 - 倪嘉慶 - 何萬化 - 王 極 - 夏大儒 - 吳鳴虞 - 戴國章 - 錢敬忠 - 張有譽 - 陳調鼎 江用世 - 王 珍 - 張茂頤 - 洪周祿 - 孫士髦 - 華允誠 - 李化民 - 葉廷桂 - 李仕亨 - 陳 演 鮑自新 - 張順孫 - 徐天鳳 - 黃近朱 - 盧象昇 - 楊應宿 - 邢泰吉 - 苗胙土 - 陳 殷 - 王應豸 陳 璘 - 李日儼 - 于志舒 - 李柱明 - 崔源之 - 武獻哲 - 劉先春 - 秦羽明 - 蔣德璟 - 方岳貢 南居仁 - 雷化鱗 - 黃道周 - 徐石麒 - 聶慎行 - 陳玄暉 - 張文郁 - --- - --- - ---
|
|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329名 |
陳獻策 - 傅文龍 - 楊中極 - 王鳴玉 - 鍾 炌 - 黃仲曄 - 李 柄 - 郭都賢 - 林萃芳 - 杜三策 王養廉 - 潘陳忠 - 李元鼎 - 壽成美 - 姚昌籙 - 禹好善 - 朱又煥 - 許其進 - 王萬金 - 何閎中 王繼廉 - 王 徵 - 汪秉忠 - 張士範 - 簡欽文 - 史 𡎊 - 金肇元 - 羅元賓 - 陳維新 - 謝德溥 孟國祚 - 李長春 - 許世藎 - 姚士恒 - 宋 賢 - 水佳胤 - 沈匡濟 - 譚昌應 - 陳廷謨 - 解學夔 王永吉 - 梁鳳翔 - 劉 鎬 - 張四知 - 賈元勳 - 唐顯悅 - 黃宗昌 - 陳民情 - 朱 陛 - 王中陛 曹銓衡 - 何 凉 - 許成章 - 鍾希顏 - 喬 淳 - 陳國器 - 姚孫榘 - 王 鐸 - 王毓仁 - 朱慎䤰 鄭之玄 - 胡 權 - 李可植 - 李若琳 - 孫肇興 - 張允恭 - 沈兆甲 - 姚 恭 - 王家彥 - 閔心鏡 潘士秀 - 馬思理 - 楊兆升 - 高賚明 - 黃 烱 - 屈可伸 - 焦覲祖 - 何允中 - 徐尙勳 - 顧國寶 盧兆龍 - 龔守忠 - 傅永淳 - 張毓泰 - 王一鶚 - 陳 琯 - 魏自滋 - 曹 暹 - 張 堪 - 康姬鼎 汪始亨 - 張鼎延 - 潘士遴 - 倪嘉善 - 吳應詔 - 趙君鄰 - 鄧啓隆 - 吳執御 - 萬邦寧 - 錢允鯨 李鳴春 - 胡敬辰 - 毛舜嶽 - 臧爾令 - 李師沆 - 程宇龍 - 毛羽健 - 戈允禮 - 張國經 - 曹可明 朱道光 - 胡福弘 - 黃纘祖 - 吳柔思 - 王 宏 - 蕭奕輔 - 王裕心 - 劉日曦 - 王國訓 - 楊玉珂 楊行恕 - 朱 純 - 顧光祖 - 張紹齡 - 劉軒孺 - 唐紹堯 - 林 玄 - 賴萬耀 - 李 梴 - 靖科元 李希揆 - 沈應明 - 李 嵩 - 馮明玠 - 郁成治 - 劉漢儒 - 潘有功 - 譚性學 - 李中正 - 趙懷玉 王相說 - 劉令譽 - 任光諝 - 梁子墦 - 徐時泰 - 馮元飈 - 譚鵾禩 - 饒 京 - 顧一讓 - 竇 星 陳贊化 - 陳夢珫 - 龍文光 - 高欽舜 - 錢忠愛 - 王 都 - 劉養粹 - 張茂梧 - 杜羲年 - 張國維 路名區 - 王啓元 - 申爲憲 - 徐日炅 - 王應斗 - 譚文化 - 何望海 - 孫止孝 - 姜兆張 - 任一鳴 胡承謨 - 尹 洗 - 韓 相 - 田時震 - 李廷龍 - 薛邦瑞 - 張昂之 - 王述善 - 陳三重 - 張第元 戴 相 - 黃 昌 - 畢生輝 - 沈希韶 - 駱方璽 - 祝 徽 - 靳于統 - 邢大忠 - 朱之俊 - 鄧來鸞 熊胤震 - 盛興唐 - 張鵬翀 - 嚴爾珪 - 聶文麟 - 許國翰 - 馮來聘 - 張定志 - 施臺臣 - 王國祚 李 兆 - 郭捍城 - 史纘烈 - 顧其國 - 馬如蛟 - 王 芋 - 楊 鴻 - 謝秉謙 - 駱先覺 - 馮 杰 張三謨 - 趙奇猷 - 郭建邦 - 萬 鵬 - 王道直 - 梁元柱 - 劉彝鼎 - 余一鵾 - 伍承載 - 劉光沛 廖大亨 - 敖榮繼 - 白聯芳 - 李春旺 - 李世祺 - 龔一程 - 董學益 - 胡 澥 - 田 吉 - 吳 玉 黃孫茂 - 俞喬桂 - 陳 盟 - 張䱋化 - 孫之獬 - 孟兆祥 - 李虞夔 - 李之椿 - 文安之 - 祁彪佳 高可法 - 陳乾陽 - 馮可賓 - 劉調羹 - 車夢瑤 - 劉景耀 - 田景猷 - 任贊化 - 李明睿 - 張鏡心 王 訥 - 黃元功 - 趙洪範 - 蔡自強 - 王應泰 - 譚汝偉 - 鄒毓祚 - 李大受 - 羅世錦 - 馬逢造 孫徵蘭 - 賈明佺 - 顧懋勳 - 潘 倬 - 吳麟徵 - 周瑞豹 - 張必大 - 宋之儁 - 趙映斗 - 王 猷 郭慎獨 - 趙京仕 - 王懋學 - 孔聞謤 - 李 完 - 韓 謙 - 許士柔 - 吳大朴 - 湯本沛 - 劉席民 提 橋 - 季寓庸 - 徐成治 - 倪元珙 - 文士昂 - 鄧天倫 - 杜其初 - 劉士禎 - 陳昌文 - 李玉華 孫景燿 - 亓之偉 - 許國士 - 梁應材 - 徐大儀 - 祁逢吉 - 王光賁 - 吳之屏 - 蔡茂春 - 曹廷輔 裴君賜 - 莫與齊 - 盛民衡 - 朱國棟 - 李瑞春 - 劉一鶴 - 趙繼鼎 - 王懋學 - 韓之良 - 張 鐩 喬可聘 - 李一獻 - 馮上賓 - 吳道昌 - 邵建策 - 孔聞詩 - 蕭士瑋 - 張所習 - 屠存仁 - 吳振纓 李宗著 - 薛 坤 - 鄧 𨥺 - 郭 廣 - 湯啓烺 - 柴挺然 - 黃 錦 - 王錫袞 - 傅朝佑 - ---
|
|
前一科:萬曆四十七年己未科 · 後一科:天啓五年乙丑科
|
|
q 8HQ0,E,CbpUvx94u2n6FNu6j PzetQHJEONZ5DT9U5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Place in Moyen-Ogooué, Gabon Lambaréné Street in Lambaréné Lambaréné Location in Gabon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untry Gabon Province Moyen-Ogooué Population (2013 census) • Total 38,775 Lambaréné is a town and the capital of Moyen-Ogooué in Gabon. With a population of 38,775 as of 2013, it is located 75 kilometres south of the equator. Lambaréné is based in the Central African Rainforest at the river Ogooué. This river divides the city into 3 districts: Rive Gauche, Ile Lambaréné and Rive Droite. The Albert Schweitzer Hospital and the districts Adouma and Abongo are located on Rive Droite. The districts Atongowanga, Sahoty, Dakar, Grand Village, Château, Lalala and Bordamur build the Ile Lambaréné.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Lambaréné live in the district Isaac located on Rive Gauche. This distr...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number. For the year, see 800. For other uses, see 800 (disambiguation). Natural number ← 799 800 801 → List of numbers — Integers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 Cardinal eight hundred Ordinal 800th (eight hundredth) Factorization 2 5 × 5 2 Greek numeral Ω´ Roman numeral DCCC Binary 1100100000 2 Ternary 1002122 3 Quaternary 30200 4 Quinary 11200 5 Senary 3412 6 Octal 1440 8 Duodecimal 568 12 Hexadecimal 320 16 Vigesimal 200 20 Base 36 M8 36 800 ( eight hundred ) is the natural number following 799 and preceding 801. It is the sum of four consecutive primes (193 + 197 + 199 + 211). It is a Harshad number. Contents 1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1.1 800s 1.2 810s 1.3 820s 1.4 830s 1.5 840s 1.6 850s 1.7 860s 1.8 870s 1.9 880s 1.10 890s 2 References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800s Main article: 801...
"J57" redirects here. For the music artist, see J57 (rapper). J57 / JT3C YJ57-P-3 cut-away demonstrator at USAF Museum Type Turbojet National origin United States Manufacturer Pratt & Whitney First run 1950 Major applications Boeing 707 Boeing B-52 Stratofortress Boeing KC-135 Stratotanker Douglas DC-8 North American F-100 Super Sabre Vought F-8 Crusader Number built 21,170 built Developed from Pratt & Whitney XT45 Variants JT3D/TF33 Developed into Pratt & Whitney J52/JT8A Pratt & Whitney J75/JT4A The Pratt & Whitney J57 (company designation: JT3C ) is an axial-flow turbojet engine developed by Pratt & Whitney in the early 1950s. The J57 (first run January 1950 [1] ) was the first 10,000 lbf (45 kN) thrust class eng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J57/JT3C was developed into the J75/JT4A turbojet, JT3D/TF33 turbofan and the PT5/T57 turboprop. [2] Contents 1 Design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