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神庙

Multi tool use

本文介紹的是位於羅馬的一座宗教建築。關於位於巴黎同名的建築物先贤祠,請見「
先贤祠」。
坐标:41°53′54″N 12°28′36″E / 41.89833°N 12.47667°E / 41.89833; 12.47667
万神殿
|
 万神庙
|
位置
|
第九区 弗拉米尼乌斯竞技场
|
建造时间
|
126年
|
建造者
|
哈德良
|
建筑类型
|
罗马神庙
|
相关条目
|
阿格里帕, 哈德良, 阿波罗多罗斯
|

万神殿
|
万神庙(意大利語:Pantheon),又译万神殿、潘提翁神殿,位于今意大利罗马,古罗马时期的宗教建筑,后改建成一座教堂,是古罗马时期重要的建筑成就之一。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将万神庙献给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后者将它更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这也是今天万神庙的正式名称。
历史
万神庙最初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7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该庙
由屋大维的副手阿格里巴所建,为的是纪念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但是这座最初的庙宇在公元69年12月19日被大火焚毁,直到公元125年才由喜爱建筑的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重建,并在新庙柱廊的山花上刻上了“M·AGRIPPA·L·F·COS·TERTIUM·FECIT”的字样,意即“吕奇乌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庙”。这段文字让人们误以为柱廊是阿格里巴时期遗留下来的,直到1892年人们才发现柱廊所有的砖头印记都在公元125年左右,才证实整幢建筑其实都是哈德良时期修建的。
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将万神庙献给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后者将它更名为“圣母与诸殉道者教堂”,这也是今天万神庙的正式名称。变身为教堂的万神庙也因此逃过了中世纪的劫难,这一时期虽然庙内的大理石和穹顶上的镀金青铜板屡次被盗,但最终都又都重新寻获。文艺复兴时期该建筑物成为了意大利建筑师们殷切学习的对象;1435年,罗马元老院宣布对该建筑进行保护。
对万神庙真正的破坏是在17世纪中叶,当教廷准备重建圣彼得大教堂时,教皇乌尔班八世将门廊天花板上的镀金青铜板拆下来熔化,用来建造圣彼得大教堂主祭坛上的天盖,以及聖天使城堡的80门大炮。乌尔班八世为了仿造其他中世纪时期的教堂,还下令在万神庙门廊两侧建两座钟塔。这些作为都引起了罗马人的不满,拉丁谚语“巴波里没做的事,巴貝里尼做了”(Quod non fecerunt barbari, fecerunt Barberini)由此而来。“巴波里”(barbari)就是拉丁语中“野蛮人”的意思,而巴貝里尼(Barberini)则是这位乌尔班八世的姓氏。
不过意大利人最终还是报了仇:在为意大利第一位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造墓时,人们特地熔化了聖天使城堡的一尊大炮来做墓地装饰,象征性地夺回了万神廟的青铜;而两座钟塔也最终在1883年被拆除。
万神庙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就是伟人的公墓,这里埋葬的除了维克多·埃马努埃莱二世外,还包括了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拉斐尔和阿尼巴雷·卡拉齐等人。
万神庙今天还是意大利的一个教堂,这里定期举行弥撒以及婚礼庆典,但同时它又是世界各国游客们竞相参观的对象,以及建筑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建筑结构
万神庙的结构简洁明瞭,主体呈圆形,顶部覆盖着一个直径达43.3米的穹顶,是自建成后到1436年间最大的穹顶。穹顶的最高点也是43.3米,顶部有一个直径8.9米的圆形大洞,用于采光。这个洞也是万神庙唯一的采光点,这样以来光线从顶部泄下,并会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而改变光线的角度,给予人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十分适合宗教建筑的本性。
穹顶内部还做了五层凹格,凹格的面积逐层缩小,但是数量相同,因此更加衬托出穹顶的巨大,并给人以一种向上的感觉。大理石的地面上也使用了格子图案,并在中间稍稍突起,这样当人站在庙宇中间向四周看去时,地面上的格子图案会变形,进一步给人造成一种大空间的错觉。万神庙圆形主体的前方有一个宽34米、深15.5米的柱廊,共有16根柱子,每根都是用整块的花岗石制成,柱子高达12.5米,底部基座的直径有1.43米。
万神庙整幢建筑都用混凝土浇灌而成,但是当时的人们能用混凝土浇灌出如此巨大的穹顶依然是一个奇迹。如果用今天的混凝土,必然难以浇灌出这么大的一个穹顶,因为混凝土的张力将无法使它承受自身的重量而坍塌。人们后来得知,古罗马人当时使用的混凝土是来自那波利附近的天然火山灰,再混入凝灰岩等多种骨料。然后在建造穹顶时,将比较重的骨料用在基座,然后逐渐选用比较轻的骨料向上,到顶部时只使用浮石混杂多孔火山岩。另外,穹顶的厚度也逐渐削薄,从穹顶根部的5.9米一直减少到顶部的仅1.5米。
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结晶,对西方的建筑史发展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无数的建筑师们就曾到此取经。这种圆厅加柱廊的设计,被应用在许许多多市政厅、大学、图书馆和其他各种公共建筑物上。比较明显受其影响的就有法国巴黎的先贤祠、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圆形大厅、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杰斐逊纪念堂、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以及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大礼堂。
相關條目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万神庙
|
罗马地标
|
|
特级宗座圣殿
|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 圣伯多禄大殿 · 聖母大殿 · 城外聖保祿大殿
|
|
乙级宗座圣殿
|
城外圣老楞佐圣殿 · 耶路撒冷聖十字聖殿 · 城外圣巴斯弟盎圣殿 · 拉特朗圣格肋孟圣殿 · 天使与殉教者圣母大殿 · 越台伯河的圣母大殿 · 圣巴西德圣殿 · 圣撒比纳圣殿 · 人民圣母圣殿 · 圣安德肋圣殿 · 圣普正珍大殿 · 圣基所恭圣殿 · 圣葛斯默和达弥盎圣殿 · 维拉布洛圣乔治圣殿 · 圣亚纳大西亚圣殿 · 十二宗徒圣殿 · 佛罗伦萨的圣若望圣殿 · 卢奇娜的圣老楞佐圣殿 · 罗马朝圣七大殿 · 圣庞加爵圣殿 · 圣聂勒和圣亚基略大殿 · 圣维大理圣殿 (罗马) · 圣则济利亚圣殿 · 圣撒巴圣殿 · 四殉道堂 · 圣伯多禄锁链堂 · 圣奥斯定圣殿 · 圣马尔谷圣殿 (罗马) · 树林圣安德肋圣殿 · 弗拉米尼亚大道圣十字圣殿 · 拉特朗帕多瓦圣安多尼圣殿 · 圣妇方济加圣殿 · 圣安日纳圣殿 · 圣亚博那圣殿 · 山上圣玛尔定圣殿 · 圣母无玷圣心次级圣殿 · 拉丁门前圣若望圣殿 · 圣加弥禄圣殿 · 圣德肋撒圣殿 (罗马) · 圣索菲亚圣殿 (罗马) · 圣欧斯德珊圣殿 · 圣赛苏圣儒利安圣殿 · 老圣西斯笃圣殿 · 基督君王圣心圣殿 · 达玛稣的圣老楞佐次级圣殿 · 大道圣母圣殿 · 多米尼加圣母圣殿 · 进教之佑圣母圣殿 (罗马) ·
|
|
教堂 |
殉道者墓窟 · 四泉圣嘉禄堂 · 耶稣堂 · 天坛圣母堂 · 希腊圣母堂 · 圣依华堂 · 山上天主圣三堂 · 圣依搦斯蒙难堂 · 圣安德烈教堂 · 圣王路易堂 · 城内圣保罗教堂 · 奇迹圣母堂和圣山圣母堂 · 神庙遗址圣母堂 · 圣依纳爵堂 · 胜利之后圣母堂 · 奎琳岗圣安德肋堂 · 新堂 · 圣阶和圣老楞佐至圣堂 · 三泉隐修院和三泉圣保禄堂 · 仁慈天父堂 · 河畔圣方济各堂 · 蒙塞拉托圣母堂 · 圣母圣心堂 (罗马) · 浴场圣伯尔纳铎堂 · 圣大额我略堂 · 圣玛利亚灵魂之母堂 · 威尼斯路上的圣母无玷始胎堂 · 阶梯圣母堂 · 萨西亚的圣神堂 · 圣味增爵圣亚纳大削堂 · 圣斯德望圆形堂 · 普拉蒂瓦勒度派教堂 · 罗马各国教堂 · 圣若望及保禄堂 (罗马) · 圣戴多禄堂 · 忧苦之慰圣母堂 · 金碧地利圣母堂 · 圣玛策林及圣伯多禄墓窟 · 圣玛策林及圣伯多禄堂 · 圣道明圣西斯笃堂 · 大拿坡里聖加大肋納堂 · 圣公会诸圣堂 (罗马) · 圣尼各老堂 (罗马) · 圣彼济大堂 (罗马) · 圣儒利安堂 (罗马) · 圣达尼老堂 (罗马) · 圣爱之母朝圣所 · 至圣圣体堂 · 圣母圣名堂 ·
|
|
小堂 |
西斯廷小堂 · 尼各老小堂 · 基吉小堂 · 肯塔瑞里小堂
|
|
园林与自然风光 |
台伯岛 · 博爾蓋塞别墅 · 阿达别墅 · 多里亚潘菲利别墅 · 美第奇别墅
|
|
古代神庙 |
凱撒神廟 · 万神庙 · 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神庙 · 和平祭坛博物馆 · 马可奥里略圆柱 · 银塔广场 · 维托里亚诺 · 胜利者海克力斯神庙 · 朱庇特神庙 · 波图努斯神庙 · 奥古斯都陵墓 · 灶神廟
|
|
建筑 |
马克西穆斯竞技场 · 罗马斗兽场 · 卡拉卡拉浴场 · 奥勒良城墙 · 塞维安城墙 · 法尔内塞宫 · 斯帕达宫 · 潘菲利宫 · 民兵塔 · 聖天使城堡 · 聖天使橋 · 马切罗剧场 · 圣庞加爵门 · 君士坦丁凱旋門 · 羅馬的方尖碑 · 巴贝里尼宫 · 拉特朗宫 · 文书院宫 · 传信部宫 · 元老宫、保守宫与新宫 · 马西莫柱宫 · 塞斯提伍斯金字塔 · 夫人宫 · 威尼斯宫 · 展览宫 · 布拉斯奇宫 · 波利宫 · 阿尔腾普斯宫 · 马西莫浴场宫 · 科隆纳宫 · 罗马隔都
|
|
广场、喷泉 |
聖伯多祿廣場 · 特莱维喷泉 · 纳沃纳广场(四河喷泉、摩尔人喷泉、海神喷泉) · 西班牙广场(破船喷泉) · 古罗马广场 · 威尼斯廣場 · 圣依纳爵广场 · 巴贝里尼广场(特里同喷泉、蜜蜂喷泉) · 四喷泉 · 人民广场(海神喷泉 (人民广场)) · 帝國議事廣場 · 图拉真广场(图拉真柱) · 宗徒广场 · 鲜花广场 · 共和国广场(仙女喷泉) · 乌龟喷泉 · 卡比托利欧广场 · 耶稣广场 · 弥涅耳瓦广场 · 圣依纳爵广场 · 圆柱广场
|
|
雕塑藝術 |
观景殿的阿波罗 · 第一门的奥古斯都像 · 真理之口 · 拉奥孔与儿子们
|
|
七山 |
阿文提诺山 · 西里欧山 · 卡比托利欧山 · 埃斯奎利诺山 · 帕拉提诺山 · 奎里纳莱山 · 维米那勒山
|
|
其他山丘 |
贾尼科洛山 |
|
规范控制 |
- WorldCat Identities
- GND: 4115786-2
- LCCN: n91022876
- NNL: 002094447
- ULAN: 500311261
- VIAF: 135655543
|
|
NeeO3OMGuZWxK5GsweV,h1wigT25jOFThgCqEIp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Place in Moyen-Ogooué, Gabon Lambaréné Street in Lambaréné Lambaréné Location in Gabon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ordinates: 0°41′18″S 10°13′55″E / 0.68833°S 10.23194°E / -0.68833; 10.23194 Country Gabon Province Moyen-Ogooué Population (2013 census) • Total 38,775 Lambaréné is a town and the capital of Moyen-Ogooué in Gabon. With a population of 38,775 as of 2013, it is located 75 kilometres south of the equator. Lambaréné is based in the Central African Rainforest at the river Ogooué. This river divides the city into 3 districts: Rive Gauche, Ile Lambaréné and Rive Droite. The Albert Schweitzer Hospital and the districts Adouma and Abongo are located on Rive Droite. The districts Atongowanga, Sahoty, Dakar, Grand Village, Château, Lalala and Bordamur build the Ile Lambaréné.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in Lambaréné live in the district Isaac located on Rive Gauche. This distr...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number. For the year, see 800. For other uses, see 800 (disambiguation). Natural number ← 799 800 801 → List of numbers — Integers ←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 Cardinal eight hundred Ordinal 800th (eight hundredth) Factorization 2 5 × 5 2 Greek numeral Ω´ Roman numeral DCCC Binary 1100100000 2 Ternary 1002122 3 Quaternary 30200 4 Quinary 11200 5 Senary 3412 6 Octal 1440 8 Duodecimal 568 12 Hexadecimal 320 16 Vigesimal 200 20 Base 36 M8 36 800 ( eight hundred ) is the natural number following 799 and preceding 801. It is the sum of four consecutive primes (193 + 197 + 199 + 211). It is a Harshad number. Contents 1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1.1 800s 1.2 810s 1.3 820s 1.4 830s 1.5 840s 1.6 850s 1.7 860s 1.8 870s 1.9 880s 1.10 890s 2 References Integers from 801 to 899 800s Main article: 801...
"J57" redirects here. For the music artist, see J57 (rapper). J57 / JT3C YJ57-P-3 cut-away demonstrator at USAF Museum Type Turbojet National origin United States Manufacturer Pratt & Whitney First run 1950 Major applications Boeing 707 Boeing B-52 Stratofortress Boeing KC-135 Stratotanker Douglas DC-8 North American F-100 Super Sabre Vought F-8 Crusader Number built 21,170 built Developed from Pratt & Whitney XT45 Variants JT3D/TF33 Developed into Pratt & Whitney J52/JT8A Pratt & Whitney J75/JT4A The Pratt & Whitney J57 (company designation: JT3C ) is an axial-flow turbojet engine developed by Pratt & Whitney in the early 1950s. The J57 (first run January 1950 [1] ) was the first 10,000 lbf (45 kN) thrust class eng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J57/JT3C was developed into the J75/JT4A turbojet, JT3D/TF33 turbofan and the PT5/T57 turboprop. [2] Contents 1 Design an...